略元代直解文献中的新词新义

点赞:5940 浏览:210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元代直解文献中新生单音词和词义共21个,如:“俺、歹、待、该、赶、和、哄、、较、靠、没、每、那、撇、索、赢、咱、怎、这、拽、做”.我们可以把直解中的新的单音词分为3种:新字形表达旧事物旧概念;旧字形表达新事物新概念;旧字形A表达旧事物旧概念B义.

[关 键 词 ] 元代直解文献;新词;新义;单音词

[基金项目] 宜春学院2011年校级课题“元代直解作品词汇专题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K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85-3

一个词如果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那么这个词一定是新词,如果一个词代表的概念是新的,而它的形式跟语言中曾经有过的一个词的形式相同,这就要看这个形式所代表的两个概念是否有联系,如果意义上毫无联系,那么这个词一定是新词.如果一个词以新的形式表达一个已经有其他形式表达的旧概念,它也是一个新词.新词中的大部分都属于这种类型,即概念改变了名称.如“跑”表示古汉语里“走”一词表达的意义.以旧形式表达一个这个旧形式不曾表达过的概念,这个概念此前是以其他形式来表达的旧概念,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同形词的关系.如表示“何,什幺”意义的“甚”和它的本义“厉害;严重”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它也是一个新词.据笔者调查,元代直解文献中新生单音词或词义共21个,如:“俺、歹、待、该、赶、和、哄、、较、靠、没、每、那、撇、索、赢、咱、怎、这、拽、做”等等.我们可以把直解中的新的单音词分为以下3种:

一、新字形表达旧事物旧概念

【歹】不好的(地).借词,蒙古语tai的译音.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大概天地的心只要生物,古来圣人为歹人曾用刑罚来,不是心里欢喜做来.(《经筵讲议通鉴》)

同期用例又如: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楔子:“搽旦云:‘呸,脸脑儿恰似个贼!’孙孔目云:‘你好歹口也!他听着哩.’”(歹口:说话不中听)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岂可二十载同僚没些儿义分,便兴心使歹心?”(歹心:坏心)《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平话》卷上:“而今盘缠缺乏,无因得回乡故,撞着朱家三个弟弟,邀小人今夜做些歹生活.”(歹生活:坏事情).李思纯先生(1957)指出歹“不见于五代北宋,突兴于南宋末期,而盛行于元明以及今日”.“歹”在官话中分布较广,北部官话的银川、乌鲁木齐、哈尔滨、北京、济南、牟平、万荣、西安、徐州等方言都说,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各方言则没有此说.而非官话方言,除南昌方言说“歹人”指坏人、歹徒之外,其他方言点皆无“歹”的说法.因为区内覆盖不周遍,区外有交叉,“歹”可认为是官话方言的特征词.

【哄】欺骗;用言语或行动使人高兴.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这等心不诚实,又哄人不过,有甚益处!(《大学直解》第六章)

较早用例见于宋代,如:东风着面,却自依然,相认哄痴儿.炊薪弄景,盘蔬杯酒,强教人欢,领也.微酣,带些春兴.(宋陈着《卖花声立春酒边》词)又如:哄他半饷,犹自疑春梦.(《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哄”在官话区分布广泛,除忻州方言外其他官话方言都说.但非官话也有一些方言(温州、长沙、南昌、娄底、萍乡、南宁等)有此说法.交叉较多,所以可作为官话方言的特征词.

【】倾倒(液体);泼出.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这般呵,便似一碗满的水,手里在意拿着呵,也不了.(《孝经直解》第三)

早期用例见于宋吴自牧《梦粱录诸色杂写》:“杭城户口繁伙,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去,谓之倾脚头.”元杨显之《临江驿秋夜雨》第三折:“忽听的摧林怪风鼓,更那堪瓮盆倾骤雨.”元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有不了的浆水饭,半碗儿与我吃.” 清洪升《长生殿哭像》:“乱军中土便埋藏,并不曾半碗凉浆.”现在西南官话、徽语中还保留此词.(《汉语方言大词典》第7488页)

【咱】咱们.总称说话人(我、我们)和听话人(你、你们)双方,也可借指你或我.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本合孝顺父母,咱自别了呵,百姓着甚幺体例行有?(《孝经直解》第九)

早期用例见于宋柳永《玉楼春苏子瞻》词:“你若无意向咱行,为甚梦中频相见.”吕叔湘先生曾考察过“咱”的源流,结论是:“宋人等自家合音为咱.宋人用咱之例甚少,等在元人的话中合为咱每,又合为咱.”

今天“咱”只用于官话方言,银川、乌鲁木齐、北京、济南、忻州、太原、万荣、西安 、洛阳、徐州、哈尔滨等方言都说,非官话的14个方言点都不说,可见它是官话的重要方言特征词.另外,咱还是“早晚”的合音,构成“多咱”等词语,指时间.这种用法保留在武汉方言,如“几咱、幺咱”,相当于“几时”,表示甚幺时候.

【拽】牵引;拖;拉.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如隋炀帝科天下数万人夫开河修路,栽花插柳,打造龙船,准备开了河道,差天下夫都拽船去游玩扬州.(《直说大学要略》)

早期用例见于宋欧阳修《御带花》词:“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

【怎】疑问代词.怎幺,如何.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这般说谎呵,谩不过人,怎似那人诚实的心,正正当当的.(《直说大学要略》)

宋代以来常常单用“怎”来表示疑问,例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李清照《声声慢》词)

旧字形表达新事物新概念.如:

【每】复数词尾.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汉高祖初到关中,唤集老的每、诸头目每来.(《经筵讲议通鉴》)

本义为各,逐个,近代用作表示复数的词尾.

二、、 旧字形A表达旧事物旧概念B义 如:【俺】我,我的.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似这般便能齐家,能齐家则俺家大的小的都学俺一般样好.(《直说大学要略》)

《说文》:“俺,大也,从人奄声.”于业切.宋代以后用来表示“我”.如南宋辛弃疾《夜游宫苦俗客》词:“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金元时期出现“我们”义,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你把笔尚犹力弱,伊言欲退干戈,有的计对俺先道破.” “俺”在官话区分布不太广泛,只见于济南、牟平、西安、洛阳、徐州、忻州、太原等方言.其中,忻州、太原话的“俺”只表示领属关系,用于说话人自己的亲属、住家、居住地前,如“俺妈、俺院里”.只作定语,不作主语或宾语,也可有复数形式“俺们”(太原话只限于女性使用).吕叔湘先生论证“俺”是“我每”的合音,可靠.官话的其他方言和非官话的方言点都无此说法.“俺”有一定的特征意义,可以列为官话方言特征词.《正字通人部》:“俺,北方读阿罕切,安上声,凡称‘我’通曰‘俺’.” “俺”多见于官话区的北方方言系作品.现代汉语里,“俺”在官话区的部分北方方言里保存下来,南方方言一般不用.《直说大学要略》中“俺”出现4次.

“俺”虽然是“我们”的合音,但似不分别单、复数.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宋以后人们大概忘了“俺”原由“我们”切合而成,逐渐把它当做第一人称单数代词来使用.“俺”在宋元时期常带有复数词尾“每’、“们”,但这些词尾形式在直解中没有见到.

略元代直解文献中的新词新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官话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和】①连(介词).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有一等人常常的做歹勾当,却来人面前说道:“俺做的勾当好.”便如掩着那耳朵了去偷那铃的也似,他自道别人不见他,不知道别人先自见了他,和他的肺上、肝上的事都见了.(《直说大学要略》)

②与(连词).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小人于人不见处甚的歹勾当不做出来?及至见人,口里则说道:“俺做好公事.”却不知道好人先自知他做得歹了,那肚皮里肝和肺上事都被高人见了.(《直说大学要略》)

“和”最初为动词“唱和”的意思.到了唐五代才逐渐语法化为介词和连词.到了现代汉语中其表示“连”的介词用法又消失了.

【较】略、稍.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其间行得高了,人及不得的,做得大事,可以做圣人;行得较低处,可以做贤人.(《直说大学要略》)

《说文》未收此字,有“(左右爻)”,释作“车骑上曲铜也” .《集韵》在觉韵和效韵下把“较”“?”看作异体字,效韵:“较?,直也,一曰不等.或从爻.”《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二典”)都认为“较”本义是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蒋礼鸿先生(1959)认为较“作比较义的,是‘’字的检测借”.“较”用作程度副词,或作“校”、“交”,最早见于唐代.如:唐杜甫《人日》诗之一:“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宋王沂孙《扫花游》词:“ 杜郎老去.算寻芳较晚,倦怀难赋.”“较低”这类“较+形容词”结构,表示比较,为唐宋习语.遍寻唐以前典籍找不到表达此义的此类句式.程度副词“较”应来源于其动词义“比较”.由于动词“较”后的比较对象以及引进比较对象的介词“于”经常不出现,“较”直接用在谓词性成分之前,因而演变成了一个副词.

【赶】追赶.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义是决断事物,不教过去,不教赶不上,都是合宜的道理.(《直说大学要略》)

《说文》无赶字,明宋濂《篇海类编》:“赶,也.”明张自烈《正字通》卷十:“赶,古切,音秆.追逐也.今作赶.”《老朴集览单字解》“赶”字条注云:“亦作赶,也,及也――赶上;又逐也――赶出去;又驱也――赶牛.”唐代可见表追赶义的用例:阿谁乱引闲人到,留住青蚨热赶归.(唐王苏苏《和李标》诗)

【靠】依靠.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倚”是靠着的模样.(《中庸直解》第三十二章)

本义为“相违”,后来借以表“依倚”义.二典“靠”字“倚靠”义项下首引宋代用例,其实唐代已见:攻敌策,谋乃胜之源.勿只迎军交血刃,休凭勇力靠兵官,勇是祸之端.(易静《兵要望江南占委任第一》)

【甚】疑问代词,什幺.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孔子说:“你说甚言语?”(《孝经直解》第十五)

宋代以来常常单用“甚”来表示疑问,例如:算劳心劳力,得甚便宜?(赵长卿《满庭芳》词)作“什幺”讲的“甚”应该是“什幺”的合音词.此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仍保留着.

【这】这个.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为头儿说做皇帝法度,这是爱惜百姓最紧要勾当.(《经筵讲议帝范君德》)

本义为“迎接”,后来被借用作近指代词.据研究,指示代词“这”产生在唐代,最早还有“赭”、“遮”、“者”几种书写形式.例如:冬夏递互用,长年只这是.(《寒山诗》)不省这个意,修行徒苦辛.(《拾得诗》)唐至北宋一直是连体性成分,不能单独作主语.到南宋才变成具有独立性语能的成分.在口语里,“这”单用或后面直接跟名词时,读zhè;“这”后面跟量词或数量值时常读zhèi,是“这一”的合音.如“这个,这会儿,这样,这些” 等.它在官话方言分布广泛,除西宁方言未收“这”外,其他方言点都有此说法.而非官话方言,只有南昌方言说“这”,于都、梅县方言“这”是训读字(《汉语方言大词典》),其他方言点皆无此说法.可见“这”也是官话的特征词之一.

【赢】胜过.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又如楚平王在临潼斗宝,用那贤人赢了诸国.(《直说大学要略》)

本义是“赢余”.唐代以后产生“胜过”义.

【索】须、要.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这般的但有差错处,孩儿每便索劝谏父母,臣寮每便索劝谏官里.(《孝经直解》第十五)


此义唐代已见,如:巡檐索共梅花笑,冷枝半不禁.(唐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二) 【撇】丢弃.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天下事不拣甚幺公事,都从那正心上做将出来,撇不得那正心两个字.(《直说大学要略》)

本义当为击打,《说文》:“,别也.一曰击也.从手敝声.”宋以后产生“丢弃”义.

【那】①远指代词.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将那孝顺父的心来孝顺母亲,心里一般爱有.(《孝经直解》第五)

指示代词“那”出现在唐代,如:必是那狗.(《朝野佥载》)

②疑问代词.直解中的用例如:

孩儿每长大呵,那一个无孝顺父母的心?(《孝经直解》第九)

“那”字较早用作疑问代词(字今作“哪”),产生时代大约是在汉魏之际.

【没】否定词.无.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心若正,便有些行不尽的政事,决没一些个歪斜偏向处.(《直说大学要略》)

蒋冀骋、吴福祥先生(1997)认为否定词“没”是从动词“沉没”的“没”虚化而来.“没”的本义是沉入水中,由此引申到消失,再引申到“无”义.而潘悟云先生(2002)推测是上古的“无”在虚化过程中语音发生促化变成了“没”.我们倾向于赞同潘悟云先生的观点.

【待】打算.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桀王、纣王不行仁德,政事,待教天下行仁,百姓每怎生行得仁?(《直说大学要略》)

本义是“等候”.大约自宋代始,“待”产生拟欲义.

【些】一些.元代直解文献用例:

心若有些儿不正,便是昧了心,便是要去谩人.(《直说大学要略》)

本为语气词,《说文新附此部》:“些,语辞也.见《楚辞》”.近代汉语用作量词,表不定数.“些儿”较早见于唐吕岩《三字诀》诗:“些儿法,合大道.”李文泽先生(2001)说它“应是‘些子’类化的结果,其词义与语用都与‘些子’相似,在宋代文献中的用例远不如‘些子’数量多”.而在元代直解文献中只有“些儿”无“些子”,这可能与北方话的用词习惯有关.

最后需要指出,还有一类单音词以新字形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这类词在元代直解文献中没有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