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点赞:5951 浏览:208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商业银行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商业银行风险积聚引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繁荣顷刻间灰飞烟灭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伴随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理论界重视.本文综合了“风险管理”出现以来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内容,在作出简要评价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便为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一、国外研究

“风险管理”最早于1930年,由许布纳在美国管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指企业通过识别、计量和分析风险,并且能够用最经济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和处置风险.随后,风险管理被用到不同领域,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的发展,风险管理研究的重点也在不断发展.从亚当斯密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负债管理理论、70年代资产负债管理、80年代资产负债表外风险管理理论及金融工程学的产生到巴塞尔体系的形成、COSO委员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发布,可以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经过2个多世纪的发展终于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概括起来,大致经过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全面风险管理4个阶段.

(一)资产管理理论阶段

资产管理理论是最传统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早期商业银行家认为银行的负债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存款,银行对此没有决定权,是被动的.而商业银行可以主动安排自己的资金运用,合理安排资产结构,通过资产业务获得尽量高的利润,并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银行管理关键在资产管理,在既定负债所决定的资产规模前提下,实现资产结构的最优化.随着经济发展,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三个阶段.

商业贷款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而这些存款是要经常提取的.如果存款人在需要资金时无法从银行提出所需的自己的存款,那么就会造成挤兑,银行倒闭.因此,为了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的存款,银行只能将资金短期使用,而不能发放长期贷款或者进行长期投资.银行一般采用票据贴现的方式,或者票据抵押贷款,因为票据本身是购写商品和流通商品的证据,具有自偿性.

可转换理论于20世纪初提出,认为为了应付提存所需保持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时出售,转换为,所以贷款不一定非要局限于短期和自偿性投放范围.显然,这种理论是以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背景的.可转换理论的产生,使商业银行资产的范围扩大,业务经营更加灵活多样.但在人们竞相抛售证券的时候,银行也很难不受损失地将所持证券顺利转让以达到保持流动性的预期目的.

预期收入理论指称现代银行承做多种放款,且借款人以分期付款方式偿还贷款也相当普遍,故银行以借款人未来收入为基础而估算其还债计划,并据以安排其放款的期限结构,便能维持银行的流动性.

(二)负债管理理论阶段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盛行于60年代.该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流动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有资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通过增加贷款获利.概括起来,负债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存款理论、购写理论、销售理论三个阶段.


存款理论曾经是商业银行负债的主要正统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其资产业务的基础;银行在吸收存款过程中是被动的,为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银行的资金运用必须以其吸收存款沉淀的余额为限;存款应当支付利息,作为对存款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付出的利息构成银行的成本.

这一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它的稳健性和保守性,强调应按照存款的流动性来组织贷款,将安全性原则摆在首位,反对盲目存款和贷款,反对冒险谋取利润.存款理论的缺陷在于它没有认识到银行在扩大存款或其他负债方面的能动性,也没有认识到负债结构、资产结构以及资产负债综合关系的改善对于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银行盈利性等方面的作用.

购写理论是继存款理论之后出现的另一种负债理论,它对存款理论作了很大的否定.其基本观点是:商业银行对存款不是消极被动,而是可以主动出击,购写外界资金,除一般公众外,同业金融机构、银行、国际货币市场及财政机构等,都可以视为购写对象;商业银行购写资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其流动性;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适宜时机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此时,实际利率较低甚至为负数,或实物投资不景气而金融资产投资较为繁荣,通过刺激信贷规模以弥补利差下降的银行利润.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风险管理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购写理论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滞涨年代,它对于促进商业银行更加主动地吸收资金,刺激信用扩张和经济增长,以及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其缺陷在于助长了商业银行片面扩大负债,加重了债务危机,导致了银行业的恶性竞争,加重经济通货膨胀的负担.

销售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银行负债管理理论.其基本观点是:银行是金融产品的制造企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迎合顾客的需要,努力推销金融产品,扩大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收益水平.该理论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产物,它给银行负债管理注入现代企业的营销观念,即围绕客户的需要来设计资产类或负债类产品及金融怎么写作,并通过不断改善金融产品的销售方式来完善怎么写作.它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和非金融业相互竞争和渗透的情况,标志着金融机构正朝着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同时,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使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将管理的视角由单纯资产管理扩展到负债管理,使银行能够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增强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银行资产盈利水平.但同时也应看到负债管理依赖货币市场借入资金来维持主动性,必然会受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外部不可测因素的制约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借入资金要付出较高的利息,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因此,负债管理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一是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因为借款成本通常要比存款利率高.二是增加了经营风险,当银行不能从市场借到相应的资金时,就可能陷入困难,而市场是变幻难测的.三是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短期资金来源比重增大,借短放长的问题日趋严重,银行不注意补充自有资本,风险增加了.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阶段

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克提出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该理论基本思路是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满足流动性需求,做法是将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划分为预期的流动性需求和未预期的流动性需求两部分.对预期的流动性需求,一部分以资产方式储存(主要是持有可转换证券或在其他银行存款),一部分由往来银行及其他资金供应商事先以信贷额度给予支持.对于未预料的流动性需求则临时由短期借款满足,对于长期滚动性需求做出预测,通过能滚动变成的中、短期贷款和证券满足.即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对资产与负债各个项目偿还期限的对称研究,计算各负债项目的成本、创利水平及各资产项目的利润、收益水平.按照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对资产与负债数量和期限的对称关系进行替代配置,以调整资产与负债结构,实现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以达到少投人、多创利的目的.

(四)全面风险管理理论阶段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银行应用全面风险管理于所取得的成果有:将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的管理与其他金融风险的管理相整合;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相整合.例如,早在1999年,Piraeu银行集团就开发和使用了整体风险管理方案,将资产负债管理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整合为一个部门,使用整合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融合资产负债管理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报告.该集团又于2001年将资产负债管理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相整合.

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发展的同时,各个银行机构也在积极寻找技术和方法对风险进行度量和控制,比较著名的主要有:KMV(1993)以期权理论为基础的信用监测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J.P.Man建立以VaR为基础的信用度量制模型(Credit Metries)、麦肯锡公司建立的以宏观模拟为基础的信贷组合观测模型(Credit Protffio View)和瑞士银行建立的以保险精算方法为基础的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Credit Risk+)等.

二、国内研究

魏灿秋(2004)认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资本配置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没有清晰界定呆账准备金、资本充足率和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防范功能,为了更加精确地从资本配置角度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管理,可以用损失准备金、风险资本、存款保险制度的VaR定量模型来分级防范风险.

吴慧强(2005)在研究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及其成因和传导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定性主导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型和定量主导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型,重点对Z模型和KMV模型的原理进行介绍并采用10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及股票交易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随后发展了风险管理模型,建立风险溢酬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该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刘晓星(2005)介绍了VaR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及其存在的局限性,建立了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基于VaR的银行资本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VaR和风险资本(CaR)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现状,提出我国现阶段基于RAROC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统一于VaR的银行风险资本配置思路,在Merton检测设银行资产价值遵循几何布朗运动的分析基础上,引入银行监管机制,分析了银行的监管强度与银行的风险策略选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持续期概念为基础,建立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计算VaR的参数和非参数方法.分析了用VaR代替方差或标准差作为风险测量指标的均值―VaR模型的几何求解及其应用中的局限性,建立了在VaR约束下基于银行借贷的投融资决策模型.最后对银行操作风险度量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基于VaR的银行整体风险管理框架和操作风险管理在我国的应用建议.

许云涛(2007)通过建立OLS回归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衍生产品业务的风险进行了衡量,发现不同的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工具与其净利润的相关性不同,影响程度也大不相同.

金英(2008)分析了自上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银行界在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新老两个协议推动下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从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外部监管、银行风险管理技术、操作风险管理5方面着重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要以动态和综合的观点来进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李红梅(2010)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利用基于连接函数的风险管理方法及模糊综合评价的预警方法,对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一系列有效地政策建议.

刘亚蕾(2012)通过对信贷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包括信息经济学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博弈论,得出:银行企业间天生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银行在受理和管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大类问题:受信贷配给的限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由于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的制约,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博弈后形成不完全契约,即:缓解信息不对称下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关键在于信用风险的评定和对贷款的持续监督、控制.

毕琪惠(2013)通过研究民间借贷的发展情况,分析由民间借贷引发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在原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基础上,结合民间借贷的实际情况,研究了民间借贷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并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探究了防控民间借贷所造成的风险的手段及措施.

三、总结

分析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每一时代的风险管理理论都与当时代的特点,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吻合.我国理论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也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精神,但综合起来讲,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大多数的理论只是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对风险的度量和控制不够明晰和精确.在当代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更要以COSO组织提出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根本原则,尽快建立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更重要的是,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掌握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根本思想和方法,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状况需要来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这就要求理论界不断地前进和探索,在与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接轨的同时,逐步建立起独特的,适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石汉祥.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效应及治理策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4.

[2]段红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2.

[3]陈四清.试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研究2003(7).

[4]王少峰.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

[5]魏灿秋.资本配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核心.金融研究,2004(7).

[6]金鹏、徐晓莉.欧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借鉴与思考.生产力研究,2007.

[7]许云涛.衍生工具表内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研究.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7.

[8]陈晓霞.对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特区经济,2005(1).

[9]刘劲.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6).

[10]宛璐.国外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其启示.学术交流,2005(3).

[11]李永华.中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学位论文.2013.

[12]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0.

[13]李红梅.中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研究,辽宁大学学位论文2010.

[14]向瑾.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初探,生产力研究2012(7).

[15]张宇婧.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区域金融研究,2013(1).

[16]韩光道.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及其借鉴.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5).

[17]刘华.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2).

[18]吕宁,张洪云.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缺陷及矫正思路.济南金融2012(12).

[19]侯念东.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再思考.中国城市金融,2004(03).

[20]赵志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1.

[21]李胜.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湘潭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