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对外的英文译介中的文化负载

点赞:6485 浏览:221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古典文化典籍,《论语》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但是《论语》作为一种古代典籍,因其古奥艰涩的古文修辞,给《论语》的英译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其中包含着文化的词汇,本文对《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了全新的梳理与解读,只有这样,还有利于正确理解《论语》阐释的真正涵义.此外,通过对语境的理解或者通过与别人的翻译进行对比也是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理解的依据.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进行了详细地阐释,并对《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了一些策略与方法.

关 键 词 :翻译;《论语》;文化负载

作者简介:张妍,女,1979年生,天津人,硕士研究生,天津职业大学讲师,英语专业翻译方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02

引言

《论语》一直以来都是儒家文化的载体,其中的一些思想以及言论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世界的文明进程的影响来说,都是非常巨大的. 自从16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很多西方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论语》进行翻译,并且出现了非常多不同版本的译本.

在这些版本中不仅有外国人独立完成,还不乏很多是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这些《论语的译本中》,有三个人的译本最是具有代表性的,他们分别是JamesLegge(理雅各),Ezrapound(庞德),还有Edwardslingerland(斯林哲兰德).他们三人属于不同的时期,由于自身的原因,从翻译的角度以及策略、方法等都不尽相同,尤其表现在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面.

1.《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

(一)把握语境

1.上下文语境的制约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是一篇谈论修身安天下的文章,文章开头提到从政者的耻,联系上下语境,我们可以知道,这句中的“士”指的就是从政者[1].

2.“情景语境”的制约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情篇第三》)

孔子提倡君臣之礼遭到卫大夫土孙贾的讽刺,意识是“去侍奉有名无实的君主,还不如去对那些有权利的大臣去献殷勤.”而孔子以“天”来作答,这里的“天”并不是直接指神灵,这里其实就是暗喻高高在上的君王,因此此句可以翻译成: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下面的大臣触怒了君王,那么再怎么向大臣献殷勤都是没有用的.

《语》对外的英文译介中的文化负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性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查阅+注疏+参照他人集注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想要知道其中“天下归仁”中“仁”的意思,先要进行查阅,或者与他人的集注以及注疏进行对比,然后我们可以得知,“天下归仁”里面“仁”其实就是“仁人”的意思,并不是“仁德”或者“仁义”之类[2].

2.《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原则

我们在对论语进行翻译时,要保留《论语》的“通俗性”与“学术性”,后者可以减少翻译主体的误导,从而确保翻译的严肃性以及准确性;前者有利于读者进行阅读,并进一步理解.如果“学术性”过高,则使得翻译失去了原著的原意,读者也很难接受;如果“通俗性”过高,那么原著就可能变成非常一般的道德说教层面的东西.我们以JamesLegge,Ezrapound,还有Edwardslingerland三人的译本进行讨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第十二》)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三人的译文各有不同,JamesLegge翻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传教,使得其基督信徒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因此,他在翻译时,采用的是异化翻译.他的翻译力求忠实于原著,采取直译的方式,译文比较长,其中注释以及导论索引占了比较大的篇幅.Ezrapound翻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教化西方民众.他采取的方式是直接将自己领悟到的东西给民众,其中的译注非常少,译文中主观性的东西比较多.Edwardslingerland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读《论语》,从其中获得儒家精髓.在他的译文中有很多的评注以及参考文献.他翻译起来也非常的严谨,采用的都是非常容易懂的英语,读来十分流畅.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理雅各是以异化翻译为主,在翻译时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传教,使得更多的基督徒更加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保因此在翻译时更加重视原著,留了原著的“学术性”;庞德则在翻译中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化西方的民众,因此从用直译的方式使得译文通俗易懂;而斯林哲兰德对理雅各的异化翻译进行了借鉴,其进行译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翻译起来非常谨慎,做了许多的备注.其译法明显更加优于理雅各,其译本既保留了其“学术性”,又使得译本更具可读性.

3.《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JamesLegg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多是采取直译的方法.例如对“君子”一词的翻译.其翻译是“the acplished scholar”, “a man of plete virtue”,“the superiorman”等等.

Ezrapound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多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观看法较多,比如对“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第一》)中“君子”进行翻译,其翻译为“high breed”,这并不是直接翻译,而是加入了自己的观点,使其通俗化.

Edwardslingerland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多是采用异化翻译方法,其主要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并将汉语拼音+汉字结合起来进行翻译.例如,上文中的“君子”,其翻译为“gentleman”. 通过对以上三人的译本以及译法进行比较,在翻译《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时,有以下几种方法可用:

1.直译+注释

在译入语中如果有与之对应的词可以直接进行翻译,还可以通过添加注释抑或在不同的语境中选用不同的词来解释负载词的含义.如果在译文中是第一次出现,可以先采用注释的方式进行说明,之后再次出现时,可以视情况而定,根据不同的意义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例如翻译“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中的“君子”,其意思是“品格高尚之人”.JamesLegg译为“aman of plete virtue”.

2.直译并对首字母大写

这种方法十分简单,比如“忠”可以翻译成“Loy-alty”,“恕”则可翻译成“Consideration”.对首字母进行大写,表示这个词为特殊词汇,提醒读者要关注此类词.

3.直译并对首字母大写+适当注释

在译入语中没有相对应词时,该词的首字母需要大写,并对此添加一些注释.比如,在对“天”进行解释时,可以翻译为“Tian,the way of Nature”

4.将词义普通化

比如在对“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中的词“士”进行翻译时, “从政者”或者“读书人” 可以翻译为“scholarly officials”.

5.直译+汉语拼音+汉字

比如在对“人而不仁,如礼何?”进行翻译时,可以将其中的词“礼”翻译成“ritual(Li,礼)” [3].

4.结语

以翻译目的论来解读《论语》中的文化负载是对《论语》的翻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论语》进行理解时,一定要先理解词的真正含义,这是进行翻译的前提.同时,语境也是进行正确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查阅别人的翻译以及采用互文性参照也是一种很好地理解与翻译办法.在对《论语》进行翻译时,要确保语言尽量简洁,保持语句的通畅,并使其能够简单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