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点赞:34004 浏览:1568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高校现当代文学史课程面对新时代的压力,已经呈现出了边缘化现象,面对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大背景,亟须对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现代文学史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写作、审美和专业知识的培养,还应注重其人格、创新精神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文章从四个方面对现当代文学史教学课程改革方式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实践有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人文素养创新

[作者简介]姚红静(1980- ),女,河北故城人,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务办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河北 衡水053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4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过去注重精英式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且在知识上从强调单一的专业知识向拥有多元复合型知识转变,因此,各高校在人才的培养上,也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要适应这一时代需求,也必须做出相应改革.首先,教学方式应该紧跟社会需求,将社会要求的综合能力培养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其次,面对一些负面性的文化,譬如商业化生存泛滥的情况,在现当代文学史教学课程中应该积极将正确的价值理念、审美观念传播下去,而不应该被负面环境所吞噬.

一、高校现当代文学史教学遇到的瓶颈

近几十年来,现当代文学史教学无论是在学科领域,还是在课程领域,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它在教学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加以正视.

1.学生对文学作品失去了参与的兴趣,无法正确感受作品的好坏.高校中文系学生现存一种普遍的现象,他们不愿意去阅读作品的原著,而是寄希望于阅读他们觉得更加生动形象的影视改编作品来学习现当代文学史知识,这导致学生学了四年的文学史之后,仍然不能对作品的优劣、好坏进行区分.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产生,归根结底是我们所坚持的错误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历史的描述,而对于作品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内涵却很少涉及.正因为文学史课程中推行着这种“唯史”的思想,才让文学史与文学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鸿沟.此外,高校学生在对现当代文学史作品进行学习和鉴定时,往往会对文学史课本形成依赖性,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认为课本中的结论就是正确的,因而无法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更无法培养出创新能力.

2.现当代文学史的中文专业主干课程地位受到动摇.现当代文学史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且与时代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无论在感彩上,还是在人物的刻画上,它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受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然而,这种状况却不能够掩盖其潜在的危机.我们发现,各大高校图书馆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借阅量以及学生的阅读量上,现当代作品并不是排在最高位置,因此,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也就不能算现当代文学作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学生与文学史没有形成真正的联系,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学生没有真正地与作品进行实质性的交流,因此,文学史也就不可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高校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高校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论文选题无新意且抄袭现象严重.从近几年高校学生论文的选题上可以发现,大部分选题都围绕着一些被写了无数遍的作家展开,不仅选题陈旧,还没有任何亮点.此外,在论文写作上,抄袭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也不注重作品的鉴赏,最终写不出具有实质意义的文章,因此,就在网上随便抄袭拼凑字数,将论文写得毫无头绪.这对于学生自己来说,是十分不负责任的.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面对这三大瓶颈,必须寻求全方位的改革之路,让现当代文学史教学稳住其中文专业主干课程地位,不仅要对社会负责,也要对学生负责.

1.教学模式从教室的“满堂灌”转向互动式的“对话交流”.以往的高校教学都以教师为主线,将教师作为权威,因此,教师在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要么将教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么将现在学术界普遍的观点传授给学生.总之,课堂中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听就好,不需要发表任何意见和看法,更不需要思考什么,也就没有与教师交流的必要了.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之后,学生开始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厌烦感.

现当代文学史课本来应该是十分活跃的,充满着激烈的讨论与争辩,且内容十分翔实,而现在为何成了一潭死水,这是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笔者认为,现当代文学史课应该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将学生的热情和思维激活,真正形成师生、生生、学生与课本之间多维的交流与碰撞,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讲述自己所熟悉的作品以及接触到的新的文坛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情感判断力.

2.教学目标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能力素养的培养.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看,社会已经不需要只懂得死知识的人,而是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正因为这种需求的变化,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开始慢慢变低,专业对口率大幅度下降,而到了不对口的岗位,他们的专业知识也就基本用不上,这时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是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自身的专业素养.

面对这种情况,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应该及时做出改变,减少理论知识的课程安排,将专业知识教学变得更加精简.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疲惫心理和对理论知识的厌倦感,还能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3.教学的重点从注重历史的灌输转变为注重文学的阅读分析能力培养.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教学过程中太注重历史知识的灌输,当然,我们倡导的教学方式也不是完全脱离历史背景的教学.笔者将一个学期课程的四分之一放在历史背景的教学上,将文学史的演变过程用树状结构进行梳理,包含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等内容,使学生在这部分时间里对文学史的历史背景有一个全面而充分的了解,并能够在以后的文学知识学习中对比运用,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文学现象.这段时间的授课还应该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让学生对作品的发展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不会对作品产生陌生感和混乱感.

在作品的选择上,笔者有三项标准:首先,选择一些经过历时沉淀的作品,而且是一些一流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具有丰富的人文色彩,能给学生带来深厚的人格和精神启迪,对培养学生文学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选择一些和学生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学生能够联系实际来理解和诠释的作品,其中的一些励志作品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最后,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却又理解不到位的作品.这些作品通常是通俗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能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更加热爱文学.

4.考试的方式从原先的一纸定全局转为分层次的多维考试模式.笔者所在学校的学习考试机制相对较完善,考核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期末成绩,一部分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考核标准的50%.根据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特殊性,进一步将平时成绩进行细化,这部分又分为三个部分:(1)学生课外作品的阅读数量和质量,占10%.这种考核机制的构建就是为了鼓励和督促学生更多地去阅读书籍.在笔者所带班级中,每节课的最后十分钟,会留时间给两位学生介绍自己所阅读的书籍,与大家分享阅读该作品后的感想,并接受同学的提问,且期末考试中会有30分的题目是来自于课堂中学生所讲作品的内容.因此,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去读、去听.(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占20%.这部分主要是考核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思考问题,是否缺勤、迟到、不认真听讲等.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和要求,才能得到20分,否则会相应扣分.(3)在学期末,学生要完成一篇小论文,按照其创新性给分,这部分占考核标准的25%.这种考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独立完成写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面临着许多瓶颈,但是经过努力,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改革提出建议,希望能对实践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