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作文辅导书倡导作文个性化

点赞:5878 浏览:202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作文教学的内容,贯穿着关于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代表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其中一个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关 键 词 :作文辅导书 模式化 个性化

打破模式化,倡导个性化,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课堂教学现状

学生期盼有一套启迪他们写作心智的作文辅导书;教师盼望能有一套可配合语文教学步骤的作文辅导教材;家长希望能有一套可帮助自己孩子切实提高写作能力的参考资料.作文辅导书应运而生,有增无减.作文辅导书成了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的主打“产品”.但这些作文辅导书真的对孩子有帮助吗?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

我们对5所学校的不同年级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在500份调查卷中,发现小学生每人拥有5本或5本以上作文辅导书的占69%,家长所写的占92%,课外书以作文辅导书为主的占74%.而据《中国教育报》记者调查,北京某学校学生平均每人拥有作文辅导书17本,最多者有50本,最少的有3本.

在各大书店均可发现各色的作文辅导书.在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书一栏,各种作文“辞典”、“大全”、“手册”一应俱全.小学阶段是写作的启蒙期,这些图书也围绕启蒙做文章,可以说出版社在这方面是动足了脑筋的,为小学生想得既周到又全面.我们不妨看看这类图书的书名:《好词好句好段》(此类书有四家出版社的版本)、《写人分册》、《写事分册》、《写物分册》、《写景分册》、《好词好句好段好篇》、《好开头好结尾好过渡好段落》、《小学生限字作文》(此书分300字、400字、500字三册)等.出版社为了强调辅导书的权威性,诱惑家长和学生购写,纷纷在封面上醒目地印着这样的语句:国家骨干教师联合推荐、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子课题科研成果等.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辅导书?这与人们对作文教学的错误认识尤其是对作文教学目的的误解有关.作为一种基础教育,作文和文学写作是有区别,但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种交流.但现在的问题是,作文一旦被视作一门课程,交流的特质反而被人们淡化了,于是就一味在字、词、句上下工夫,而作文变成难教难学的内容,孩子们对作文便有了一种普遍的畏惧心理.调查表明作文辅导书92%是家长为孩子写的,但许多家长没有能力去判断作文辅导书的优劣.由于书市上作文辅导书太多太滥,许多家长、学生总想从那里找到“速成”的秘方、“必胜”的奥秘.写了一本又一本,甚至把质量很差的书写回来当范文来模仿,结果副作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些作文辅导书大多偏重于规范性的、机械性的训练,没有更多考虑学生实际的需要,解决不了他们在写作时遇到的诸如没内容可写、没词儿等实际困难.

摆脱作文辅导书倡导作文个性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这类书使学生“个人生活”体验普遍化、成人化.我们知道,学生作文开始走的都是模仿的路,学生读了作文辅导书,写的作文多是一个腔调,思想也处于一个平台,几十个学生,写拾金不昧的竟有一半,而且写完一件事总要发点议论,议论的内容也大同小异.这与我们提倡的创新性作文背道而驰.同时,这些书导致的抄袭现象不容忽视.一些家长,作文辅导书写回去了孩子根本不看,写作文时实在写不出来,就干脆打开书抄一篇.调查中学生承认抄袭过作文辅导书里的作文的占26%,现在这类书也多,学生抄了老师还没法判断.


二、作文现状反思

学生为完成作文而不得不捏造不曾见过的事情,不曾有过的感情.有人曾对30多所学校的小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小学生的作文几乎是检测感想、检测故事大全:扶老奶奶过街,给老师送伞,帮同学补课等一个材料从小学写到初中,不管做什么,结尾一定要悟出道理,开头总是几句套话,连中间过渡都有固定的套句.我们的多数学生一直是为作文而作文.

其实渊博的知识对写好作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一篇好的文章,也往往反映着作者丰富的学识,这从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可见一斑.这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成果的展示.看得出来,有的学生对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史记》、《文论》、唐诗等有相当的了解,有的学生对科普著作的阅读颇有心得,有的学生在文章的色彩、节奏、情调的把握上,渗透着浓厚的美术、音乐的素养.这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对写好作文的重要意义.而这一切,都是学生运用作文辅导书达不到的效果.

小学生学习作文要积累词汇,学习怎样开头、过渡和结尾,要摹仿,但是词汇的积累不是孤零零的死记硬背,而是在学习整篇文章的同时积累,词是离不开篇的.开头、过渡和结尾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离开了完整的文章它们是毫无意义的,是死板、无生命的“零件”.摹仿不是照搬照抄地“合成”,而是临摹优秀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一句话,教小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即能写自己要写的话,写自己所感受的事,写出真情实感,而不是满纸毫无生气的大话、检测话、空话,更不是千人一面和千篇一律.

三、倡导作文个性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达到个性化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独立写作、自主写作是达到作文个性化的第一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①

要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自己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自己是写作的主人.除减少命题作文,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外,还要提倡多写观察笔记、生活练笔、读书笔记,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注意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使学生有发挥的余地.不妨多出几个题,让学生从中选一个.不妨只划定一个范围,让学生自拟标题、自由立意、自由选材. 此外,减少对学生作文的统一要求,例如不限文体、不限时间、不限内容、不限字数,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用少年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少年儿童的作文,有些异乎寻常、稀奇古怪的想法在我们大人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但在少年儿童看来却是十分正常的.我们成人应该有一颗童心.

2.作文“写自己想写的话”、“感情真挚”、“不说检测话、空话、套话”,是达到作文个性化的第二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检测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②

学生为完成作文而不得不捏造不曾见过的事情,不曾有过的感情.以至于所写作文无真情实感,空话、套话连篇,甚至还出现了抄袭行为.

针对这种现状,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首先,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他们走向大自然,深入社会中,去观察、体验,增进人生阅历;使他们有时间走进图书馆,好读书,读好书,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素养;同时,激活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放飞他们的心智,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沟通.其次,要对学生作文做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是张扬自我,与人交流是以心换心,都讲究一个“诚”字.说真话,抒真情,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还要引导学生在作文的内容上多下工夫.作文的形式固然重要,内容更重要.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韩愈《答李诩书》也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作文必须言之有物,表现真情实感.只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即使与老师的意见不太一致,也应该加以肯定.当然,这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只要是真的就行,不需要正确引导了.据报载,有一篇学生作文,把自己偷窃自行车的过程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而且有自我欣赏的味道,似乎有点以偷为荣.还有一篇学生作文为西门庆翻案,西门庆成了商品经济的弄潮儿,是当时时代的先锋,武松、武大郎反而成了罪人,这真是令人瞠目结舌.对于这些“心里话”,决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加强引导.对学生作文的价值取向问题,一定要特别关注.

3.作文“有创意”,是达到作文个性化的第三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③不查重,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有创意,作文才能真正的个性化.

作文有没有创意,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能从多种角度观察生活,有利于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发现过去发现不了或者别人尚未发现的东西.“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就是能发现事物的闪光点.只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足够的敏感,就能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生活的丰富多彩.“抓住事物特征”,一定要仔细地观察事物,把事物与事物作横向比较,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捕捉到.能把“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事物特征”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往往“有创意”.

是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触发学生的感受?不一定.有时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一样能触发学生的感受.家人的一句平常话,朋友的一个会意的微笑,教师鼓励的目光,陌生人自然的搀扶,都可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学生把这一切如实写下来,就有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在闪光,就能打动读者.

注释:

①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②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③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