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电影美学思想

点赞:7953 浏览:327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郁达夫对当时尚属新兴事物的电影给予了很多关注.他对电影,特别中国电影在美学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颇具建设性的意见.他的有关中国电影要在美学方面具有民族性和创新性的观点,颇具先锋意识,不但对当时,甚至对今天的电影事业仍有指导意义.郁达夫还积极参与了电影评论实践.他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电影的建构、发展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 键 词 :郁达夫, 电影美学, 中国电影

一、引言

郁达夫是20世纪20年代与鲁迅“”并峙的伟大文学家,他在文学理论与实践、翻译理论与实践等多方面为中国的新文学事业的建设及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直至今天,人们对郁达夫仍有很多误解和不公正评价,这主要是因为他勇于自我暴露的率真个性、他的小说创作常以“穷、病、性”为主题、他那阴郁、灰暗、颇具几分病态的独特美学品位以及他曾在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做过一个小官以及后期流亡南洋时曾被迫做过日本人的翻译等.其实,读过郁达夫传记、著述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记述与评价就会发现,出身于小资产阶级的他,确实有着敏感、纤弱的一面,但是他也有着积极、进步、爱国的一面,至少他是一个有进步思想和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郁达夫对当时尚属新兴事物的电影给予了很多关注,提出了他对电影,特别是对中国电影美学等方面的一些理论见解,他也在中国电影批评实践中做出一定的工作.

二、郁达夫的电影思想

电影兴起于十九世纪末,与小说、戏剧、音乐、绘画等传统艺术相比,属新兴艺术,20世纪初,它在不少国家已成为主要的都市大众娱乐形式.电影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长足的进步,这引起了郁达夫的兴趣,他开始关注电影,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论观点.郁达夫的电影思想主要如下:

1、论及了电影在美学等方面的特点:(1)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各种艺术长处的集大成者”,[1]它能同时满足观众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需要.(2)电影是“立体化而且具有动的性质”[2]的艺术,更容易吸引观众,它引起的关注一般也较为持久.(3)电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或完成对规模宏大的文学著作的再现,或穿越千年时空,或跨越万里之行,这是“合乎近代经济的原则的”[3],(4)人们欣赏艺术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满足审美心理,“电影的现实性和超现实性,都比旁的艺术容易使观众满足他们的好奇心”[4],很多传统艺术无法表现的神秘之处,如升天入地等,在电影里却可以表现得自然逼真,这在其他艺术里是无法实现的.(5)电影是“合乎近世的社会主义的理想的”,[5]它的宣传力之大,影响面之广,在对民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6)电影好看易懂,观众能以低廉的看到好的影片,省时省力省钱,且可在茶余饭后进行,这使得它迅速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鉴于电影具有如此多的优点,郁达夫对电影前途充满信心,并且颇具先见之明地预言,电影必将“后来者居上,她的将来,正是不可限量”,[6]“二十世纪,将要成为电影的世纪”.[7]

2、探讨了电影与文学的关系.一方面,电影可以帮助普及文学,甚至可以救赎那部分趋向于死亡的文学.文学是静止的,平面的,只有受过较好教育的人才能阅读,属于贵族艺术(即高雅艺术).要使静止的文学灵动起来,平面的文学立体起来,贵族的文学平民化起来,“非要经过一次电影的媒介不可”[8].电影不但能使趋向灭亡的文学作品复活,还能使无意义的文学作品变得有意义.另一方面,文学也能提升电影的品位,电影属大众艺术,“大众的艺术品,稍一不慎,就要流为填补低级趣味的消遣品,而失掉真正的艺术品的固有性质.等可以使这一种(低级)趣味转向,并且同时也可以领导社会一般人的趣味,使一步一步提高上去的,那就非文艺不能办了.”[9]电影与文学,就如同“要好的夫妻一样,须臾不可离开,两面都要常在一处,才能得到好的结果的”,[10]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共生.


3、介绍了美国戏剧评论家乔治珍纳森(Gee Jean Nathan)所归纳的美国电影的几个“金科玉律”(即俗套),比如: “各投机大商人当接受破产通知的时候,他们的妻女总在开盛大的跳舞夜会”,“无论哪一个男人,在结婚以前,是游荡子的时候,迟早总要发现他儿子的未婚妻,就是他放荡当日的私生女”,“每个女人,总在对镜施粉时看见恶人进屋,在镜里现出恐怖的面色来,”[11]等等.他介绍这些美国电影“定则”的目的,就是希望中国的电影以此为戒,不要千篇一律,而要有新颖性.

郁达夫的电影美学思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电影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郁达夫的中国电影美学思想

郁达夫所处的时代,中国电影还处于起步状态,在拍摄技术、导演水平、影片题材、演员演技等多方面与西方都有着相当的差距.郁达夫很关心中国电影的质量和水平、前途和未来,对中国电影的建设、发展问题提出了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中国电影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1、中国电影的美学品位问题.一度有人批评中国的电影“肉麻”,即低级趣味.郁达夫认为这确是事实,特别是在谈及输出到南洋地区的中国电影时,他认为有的影片公司“只想做南洋一带的写卖,所以把中国的趣味,硬要降到合乎殖民地的中国商人的口味的地位”.[12]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是要加强电影界人士的民族责任心,二是要中国的导演和演员多读真正文艺作品.“我们要直接和文艺相接触,把文艺的精灵全部吞下了肚之后,然后再来创作新影片,使贵族的文艺化为平民的,高深的化为浅近的,呆板的化为灵活的,无味的化为有趣的.”[13]他希望中国电影能够有精神内涵并保持相当的审美格调和艺术水准.

2、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要坚持通俗化的美学方向,但绝不要“死化”.郁达夫认为,电影一定要通俗,“太高深了,太艺术化了,恐怕曲高和者寡,销不出去”[14].所以从商业的角度来讲,电影愈通俗愈好.但通俗不等于落俗套.不幸的是,上文所述及的美国影片的“金科玉律”,在中国电影里也发生了.这些俗套也许对于电影的通俗化是有用的,但是导演能否少遵奉一点死规矩,而去寻找一些新的通俗化方式照搬西方的俗套,没有创新性,如此下去,中国电影必将无路可走.“抄袭的妙手,在抄袭其神,而不是抄袭其形,现在我们中国的电影,事事在模仿外国,抄袭外国,结果弄得连几个死的定则都抄起来了,这哪里还可以讲得上创作,讲得上艺术呢”[15]所以他提出,通俗化应该是中国电影的美学追求,但是通俗化也要有原则,也要变通,否则就成了死化,“你若死守了几个通俗的原则,照例行去,仍旧以为能事尽矣,那中国的电影,就一辈子也不会有出头的日子.”[16]这个意见对今天的中国电影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3、对中国现代电影的两个要求.第一,中国电影要有民族美学特色,而不要一切照抄照搬西方.“我们所要求的是中国电影,不是美国式的电影,所以我们与其看大华、卡尔登的跳舞,还不如看乡下的扶乩师的请毛元帅.我们要极力的摆脱模仿外国式地方,才有真正的中国电影出现.”[17]这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电影的先声和远见卓识.第二,中国电影要在审美上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我们要求新的不同的电影,等我们所要求的,就是死规则的打破.我们要求有Originality的,有Creative spirit的东西.”[18]电影一定要新奇,但这种新奇也要现实,要逼真可信,更要具有原创性.古装电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但同样也要创新,否则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4、对中国电影插曲的看法.针对当时国产影片插曲泛滥的现象,郁达夫批评说它是一种“很幼稚可笑的病根”,[19]并提出了电影插曲的两点原则:(1)电影中在适当插入歌曲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一定要适合情节的需要,要“有助于剧情”,[20]“不致引起观众对那故事情节的幻灭才行”.[21]比如霸王别姬时,酒酣泣下,此时虞姬引吭高歌一曲,这是剧情需要的,也更激起观众的共鸣,这可谓为画龙点睛.(2)插曲应让观众感到和谐自然,而不产生生硬或忸怩做作的感想才对.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要插入歌曲,插曲并不是评价电影优秀性的依据.

四、郁达夫对电影事业的贡献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上海生活期间,郁达夫就开始了对电影的关注,但那时他所看的电影以西洋片为主.迁居南洋后,出于对祖国和故土的思念,郁达夫更加关注电影,特别是.“从前在国内,很少去看国产影片,但这回到了南洋,不知是否为怀乡病所驱使,就时时去看国产国语的影片”.[22]这一时期他撰写了三篇与电影相关的文章,但是较此前的论著而言,理论性稍逊,电影批评也稍欠丰满.出乎众人意料的是,1941年5月刊发于新加坡《星洲日报》的《有三点可取》这篇介绍电影《火的洗礼》的影评,却成了这位英年早逝的文学家、艺术家对电影事业的绝笔.

在五四新文学建设时期,电影尚属新兴的艺术形式,作为文学家的郁达夫,能较早地对电影有所关注、研究,并预见二十世纪是电影的世纪,表明了他对电影的兴趣,也说明了他的艺术敏感性.郁达夫不但对电影理论本身有所关注,而且针对中国电影的现状,提出了诸多颇具建设性的意见,为中国电影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特别是他有关中国电影要具有民族性和创新性的观点,颇具先锋意识,不但对当时,甚至对今天的电影事业仍具有指导意义.此外,郁达夫还积极参与了电影批评的建设与实践.他曾撰写过数篇影评,也在一些著述中涉及了电影评论等相关问题,他以自己的实践为中国电影评论的建构探索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