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反对学术腐败的反思与营造繁荣社会的环境

点赞:7068 浏览:226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反对学术腐败经过几年的炒作,终于沉寂下来,但对它怎样评价,解决了问题没有,以及对今后科学的发展有哪些启示,迄今仍是一个未竟问题.最近作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决策,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并就它的重要地位,实施政策,重大举措作了规定和部署.不失时机地推动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对反对学术腐败及社会科学的状况进行反思,营造一个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环境,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条件.

学术腐败的提法不科学

1、反对学术腐败的由来.反对学术腐败由来已久,在我国引起格外关注,源于2001年北京大学的一位知名学者在其著作中大量剽窃其翻译的美国同行的著作被.之后,像捅马蜂窝似地引起连锁反应,抖出许多类似的丑闻,经过媒介的炒作,南北东西呼应,大有乌云压境之势.不少文章击中时弊,深度有加,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多数人则是出自对权力腐败的介入和学术领域学风不再而溢发不满的宣泄,难免夹杂一些情绪化的东西;有的人则把它与腐败相提并论,甚至认为与政治腐败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尽管说法有别,但学术腐败的提法在媒介迅速传播开来.其实,所谓学术腐败只不过是在当前条件下,针对学风出现严重失范的一种责难而已.它指的是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一些学者在学术研究、发表文章和职称评定中的浮躁心理,弄虚作检测,抄袭剽窃,搞歪门邪道,造成学风滑坡,污染学术殿堂,但不能与腐败相提并论;另一种是少数领导干部在个人学历、学位,以及重点学科建设和学位授予权的竞争中,搞权学交易,行贿受贿,违法乱纪,是权力腐败对学术活动的侵蚀,不是学术活动本身,属于公共权力的腐败.然而,学术腐败在我国之所以被提出来,一路攀升,得到许多人的认同,则是与学术严重失范,人们对权力腐败介入学术活动的强烈不满,也与某些媒介不恰当的炒作紧密相关,与来自社会传统的、现实的观点和思潮的干扰和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2、是权力腐败对学术活动的侵蚀,而不是相反.腐败是政治腐败,是公共权力的腐败,即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化,成为个人谋取非法利益的工具,其特征是以权谋私,侵犯公共利益,在我国现阶段就是权力寻租,钱权交易.西方著名政治学家阿克顿指出,“绝对权利绝对导致腐败”,在我国古代则有“政者正也”,“人存则政举”,“人亡则政息”,都是说腐败是吏治的腐败.应当指出,学术界当前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是权力腐败对学术活动的侵蚀,是公共权力的腐败,不是学术和学术工作者的腐败,更谈不上拿它与政治腐败相比,是否有过之无不及.权力腐败对学术的侵蚀主要表现在:(1)一些高校、科研单位和学术团体的领导为了政绩,在重点学科建设、学位授予权的竞争中,到处游说,拉“帮”结“派”,搞学术垄断,学术霸权,黑箱操作,甚至不惜耗巨资进行行贿.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2)在国家重点课题、科研项目的招投标,以及课题成果评审、著作论文的评奖中,请客送礼,重金奉送,名目繁多,五花八门.(3)少数干部为了自己的名利,在学历、学位的获得上搞权学交易,钱学交易,过去是学而优则仕,现在是仕而优则学,主编头衔满天飞,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它不是学术和学者的腐败,而是权力腐败在学术领域的延伸和对学术活动的侵蚀.这虽然不是大多数,但也不是绝无仅有,上梁不正下梁歪,“官风不正,民风奈何”,对学术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不可低估.

3、学术腐败的提法有害而无利.学术腐败的提法不科学,在实践中也是无利而有害的.(1)不利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败斗争.败的斗争不仅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败,也是党和国家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腐败在我国的蔓延和至今尚未彻底抑制的原因错综复杂,但认为大家都腐败,腐败人人有份,对腐败缺乏负罪感,腐败者麻木不仁,则是一种被扭曲而造成道德弱化的反映.道德是当前败斗争最后一道心理屏障.因此,如果把学术和学术工作者的失范问题与腐败相提并论,就会把反对腐败扩大化,造成人人自危,反而给腐败制造了盾牌,让腐败分子逃逸应得的惩罚,使败斗争半途而废.(2)不利于学术的繁荣和新一代学者的茁壮成长.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造就新一代学者,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最终实现的大事.学术领域的问题,虽然与政治、法律的制度形态有关,但仍属于思想、道德等观念形态的问题.如果把学术失范造成的违纪和违德的问题不分青红皂白,泛化为腐败问题,结果必定要用政治、法律等形式去取代用纪律、道德等形式来解决问题,即所谓“反对学术腐败司法界入刻不容缓”.不难想象,到头来除了万马齐喑的复归外,是不会有更好的结果的.(3)不利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建立法治国家.我国政治建设的任务就是要实行依法治国,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建立法治国家.学术工作的运行和操作涉及到法律、纪律和道德等行为规范,但它本身又是一个由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构成的学术问题.如果把学术失范当作腐败问题来处理,不但有悖学术工作者正当权利受到法律保护的原则,还会重蹈把学术问题政治化和制造错案的覆辙,结果依法治国和建立法治国家,也就无从谈起.

学术失范属于违法、违纪和违德的范畴

1、学术严重失范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赞成提学术腐败,并不否认学术和学术工作者存在问题,恰恰相反,问题十分严重.除了上面提到因为权力腐败对学术的侵蚀,少数领导干部在重点学科建设以及个人学历、学位等问题上弄虚作检测,权学交易,行贿受贿,违法乱纪等公共权力的腐败之外,还表现在学术和学术工作者在学术研究上,不甘心坐冷板凳,坐享其成,搞抄袭剽窃,做检测查重;在著书出版、文章发表上,投机钻营,拉关系,走后门,用金钱铺路;在职称评定上,找门路,当说客,请客送礼,进行行贿等,学风每况日下,学术失范严重.

2、学术违法、学术违纪和学术违德凸显.学术运行和操作必须遵守自己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人们在其活动中的参与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两者的固定化、程式化的原则,包括法律规范、纪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当前学术失范突出,但不属政治腐败,而是分别属学术违法、学术违纪和学术违德的范畴.(1)学术违法主要是指学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违反知识产权法和其他民法的行为.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是用来确认和保护发明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的法律制度,属经济法和民法的范畴.当前学术领域违反知识产权法和其他民法的行为,其主要表现是:在学术研究和著作出版中,进行抄袭和剽窃,侵犯别人的权利和利益;侵吞集体和别人的成果,谋取个人的非法利益;进行诽谤中伤,对别人名誉造成损害等严重后果的违法现象.(2)学术违纪主要是违反学术行业和单位的纲纪.所谓纪律或者纲纪,是指社会团体或组织规定所属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决议、遵守制度和保守秘密等,具有仅次于法律的约束力.当前学术违纪主要表现为工作不负责任,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泄漏单位或国家的学术秘密,损害集体或国家的利益;把承担或参加课题的成果占为己有,损公肥私等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3)学术违德主要是指学术工作者应有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准则的缺失.道德是以善恶来评价和调整人们行为规范和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形态,以社会舆论的他律和内心信念的自律为约束力,与法律、纪律相区别.当前,学术违德主要表现在学术活动中的浮躁心理,华而不实,沽名钓誉,欺上瞒下,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等不道德行为.学术失范属于学术违法、学术违纪和学术违德行为,而不能用学术腐败来概言之.

3、产生学术失范的原因辩析.面临学术严重失范,人们在痛心疾首的同时,十分敬仰近代以来章太炎、陈寅恪、钱钟书等一代宗师的高尚人格和学术风范.毫无疑问,这应是我们要继承的优良传统,但是不能离开客观社会条件作简单的类比,因为人格与风格都不是空洞的抽象,而是具体的历史形态.大师们所处的时代是长期的启蒙和救亡时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当时造就学术大家的必要条件;而在计划经济年代,提倡的是理想、政治和道德.现今,人们面临的是多种所有制共存,按照生产要素进行分配,以及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促就的激烈竞争,要求在学术价值取向上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坐标系.在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学术失范,造成的学术违法、学术违纪和学术违德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其中:(1)学术运行和操作制度、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是深层的原因.新旧体制间的过渡和变换造成的真空和漏洞,行政干预过渡,给利欲熏心者有可乘之机.(2)市场经济建立初期的负效应是中层次的诱因.市场经济在带来主体性、功利性和公平竞争的同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搞垄断以及带来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迅速膨胀,造成市场意识泛化、学术错位的巨大冲击波.(3)浮躁、浮夸造成心态失衡是直接层次的促因.因为前两者造成的迷惘产生非理性的浮躁心理,盲目和不科学的攀比,产生急功近利,包装炒作,竭泽而渔,为了追求名利无视道德准则,不择手段的违纪违法.但它在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制,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角色换位的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是社会转型和体制转换中出现的阵痛和付出的沉重代价.

营造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环境

1、营造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环境是保证.对反对学术腐败及社会科学状况进行反思,不是为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社会环境.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确立正确的理念,构建一个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还要营造一个保证其实现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春秋战国和近代救亡时期因为社会急剧变化,政权更迭频繁失去控制,提供了学术发展的空间,出现百家争鸣的时期;也有过蔡元培主持北大,采取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开明政策,出现短暂、局部学术繁荣的局面.当今,我国既有社会转型、体制转换,呼唤学术的社会发展空间,又具有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新的领导班子主政后,实行开明政策的时期,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正逢其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保证学术健康、运转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们渴望有一个得到法制保障的宽松的学术环境,这是对的,因为理论的自由讨论,正确的学术评论,是学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各种学派和不同观点的比较和碰撞,才会有学术繁荣和优秀成果的涌现.相反,忧心忡忡,如惊弓之鸟,言而未尽,王顾左右而言他,何来灵感和顿悟,乱打棍子、乱扣帽子、学术垄断、学术霸权,只会是万马齐喑.所以学术的实现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条件.

2、关键是正确处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我们反对学术腐败的提法,不仅因为它不科学,还因为最终会导致混淆学术和政治的界限.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维护王权的统治,曾经出现杀一儆百,大兴文字狱,乱杀无辜的黑暗时期.建国后,我们也犯过左的错误,把学术争论政治化,最终纳入阶级斗争的范围,搞无情打击,残酷斗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至今人们仍然心有余悸,关键是要弄清学术和政治的联系和区别.学术是离不开政治的,因为社会科学中的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到政治制度的制约.但理论、学术不是政治本身,也不等于政治,它与政治、经济基础存在不同层次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既有象政治、法律观点那样直接受政治和经济基础的决定的意识形态,又有被恩格斯称作“被一些中间环节搞得模糊不清,远离物质基础”的哲学和宗教.学术与政治来自两个不同的社会领域,从属于观念与制度两种不同的形态,各有其适应自己运行的特殊规律,在产生和解决的方式上也各有其独特的运行和操作形式,所以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只能用集中制、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去解决,因而理论、学术中发生的问题也只能采用自由讨论的方法,学术评论的方法和百家争鸣的方法去解决.因为精神世界的问题只能用精神的方法去解决,科学发展的历史一再向我们昭示,真理最初总是由少数人发现的,真理只能在争论中确立,真理只会越辩越明.但学术工作者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理论和学术活动,而学术工作者的权利也必须受到法律的保证,不受侵犯.


3、塑造与时代相匹配的学术主体人格.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但制度也不是万能的.例如,当前选拔干部规定学历、学位的要求,结果出现文凭、职称弄虚作检测;作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限定,便有人不惜花钱写版面;对评定职称作出文字数量的限额,就制造了学术垃圾、学术泡沫,搞形式主义,所以把当前学术失范简单归咎于制度不合理或不健全,也不完全正确.根本问题是要提高学术工作者的素质,核心是要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学术主体人格.人格与品格相似,学术人格是在理想、理念和道德的支配下表现为品格、智慧、执着研究和团队精神等主体行为多种规定性的综合.学术人格是一种学术风范,一种学术形象.在我国,学术人格的传承,源远流长,但不同的时代及其历史阶段又有不同的规定性和具体形态.在现阶段,我们提倡吸收和借鉴,但反对抄袭和剽窃;不否认追求个人的合法利益,但又反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学术创新要敢于标新立异,但不是任何标新立异都是创新.当前,对塑造学术人格的强调,是对当前学术失范造成的学术违法、违纪和违德现象的抗争和矫正;是对学术工作者理想失落、理性弱化造成的急功近利,屈服权势,斗米折腰现象的义愤和忧虑;也是为了坚持淡薄名利,无私无畏,坚持真理,光明磊落的原则,以及对以坚贞不渝,专心致志,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等精神建立起来的学术风范的追求和提倡.恩格斯在谈到德国工人阶级何以能超越资产阶级,成为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继承者和开拓者时指出,“这里没有对地位、利益的任何顾虑,没有乞求上司庇护的念头,反之,科学愈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愈加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这是对新型学术人格的深刻揭示和科学概括.可以预期,当这种新型人格及在其指导下形成的学术风范得到发扬光大之日,也必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之时.

对反对学术腐败的反思与营造繁荣社会的环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