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点赞:32213 浏览:1530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是一句诗,也是一幅画.绿草茸茸的古原,一只体态玲珑的梅花鹿,以其少女的优雅咀啮着青嫩的苹草.她时而抬头张望,时而回头寻觅、呼唤,发出呦呦的鸣叫.如果我把这幅画,作为我这篇文章的兴起,引起我读老友邓荫柯先生一部新作的总体感受,我觉得也很有趣.


荫柯这部著作全称《中华诗词名篇解读》,是一部功力深厚具有解释学意义的文学编著.编著者以独特的视角,与大量的此类选本沟通协调,创造了一道中华诗词群峰秀立的景观.它打乱了诗词曲的界限,以艺术高下定取舍,以古典诗歌的名义把中华诗词曲的精粹一网打尽,精选了一百多位诗人三百多首诗词曲杰作,给读者阅读欣赏以最大的满足.邓荫柯不仅是资深的编审,而且是一位新诗旧词左右开弓的诗坛写作和评论的宿将.无论新诗古韵都有很深的造诣.上世纪80年代,他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当编辑,策划和编辑的《朦胧诗选》,弄潮全国,手把红旗旗不湿.本世纪初又以满腔热忱出版了 《1916――2008新诗解读》,今年新春伊始,便有与之互动的《中华诗词名篇解读》从商务印书馆隆重推出,可见其对新诗旧词的解读具有相当的实力.一个人既能解读新诗又能解读旧体诗经典,两种学问两门学科,一人双打,实堪惊异.

一,意外的可读性.它不设专门注释的栏目,所有生僻字眼儿都经过作者的文字转换被纳入解读的正文,既保持解读文字的完整,又保护读者阅读情绪的连贯.这是解读文本的重大突破.笔者深有体会,早年自学古典诗词,常因难点拦路,影响阅读情绪.特别是《楚辞》,没有注释,步步维艰,几乎无法卒读.但是,依赖注释,首先阅读那些超过原文几倍的干干巴巴的说明,便有被肢解被割裂的疼痛.我们是普通读者、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不是专业研究人员,我们不想在一字一词之间停留考证,我们需要在诗一样流水的节奏里,完成阅读,歆享阅读的快乐.如今,谁读荫柯解读的《山鬼》《国殇》《涉江》等便有御风而走的感觉.阅读过程便是不断发现惊喜和欣赏美的过程.你会在一篇篇叙事、描写、分析、议论、抒情各种表达方式的表述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以解读古诗词为宗旨的文章里收获如此高品位的文学艺术享受,实属意外.

二,客观地揭示史料,平等地陈述自己的见解.古诗中,有些内容,在解读方面,存在歧义,给读者阅读上制造不爽.历史遗留的公案,公婆各持己见,奈何?这时候,荫柯的解读,就是导读.他首先客观地揭示史料,然后才是从容地毫无霸气地娓娓道出自己的观点.如他在分析解读欧阳修的《蝶恋花》《临江仙》《踏莎行》之后,对《生查子》的疑案进行分析,便有顺风顺水之势.笔者,也曾认为《生查子》应是女诗人朱淑真的作品,但没有什么根据,只凭感觉.觉得那“去年元月”与“蓦然回首”竟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有趣的是,荫柯也“希望”它是朱的墨痕,但他的答案却是欧阳修的,而且“言之凿凿”.语气委婉而坚定,不是考证胜似考证.苏东坡的以后蜀国君孟昶和妃子夫人的神仙眷属般的生活的《洞仙歌》,是苏把90岁老尼记忆中的“冰肌玉骨”几个字的回忆补足成一首奇异美丽的词作.有云是东坡看了笔记野史中孟昶的一首七律《洞仙歌》,似乎是抄袭了孟昶.邓荫柯以苏东坡的才气和光明磊落的襟怀斩钉截铁地认为是苏词在先,孟昶七律是后来的好事者对苏词的毫无生气的抄袭.另如李商隐的《无题》,有相当一部分人说是政治诗.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荫柯不去纠缠,也不兜头批判,他用读者很少知道的史料证明,李商隐之爱,“难”乎其”难”,相见难,离别难.事实面前,政治诗的论点不攻自破.辩论的高手,举重若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江山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解读者的情感力量,足可惊天地.我认为这是邓荫柯的解读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陈玄礼六军不发的马嵬坡,没有人不动真情.邓荫柯本来就是个情种,他超越“长恨”的温度,恨铁不是钢.他痛惜李隆基思想的局限,指责他丢掉了当年李三郎的勇敢与智慧.最有趣的是授李隆基以锦囊,为这位可怜的君王指点迷津.锦囊的台词,实在精妙:“朕老矣,等能安朕之心者,惟贵妃娘娘一人而已等朕愿意退位”苦苦哀求,后是强硬到底:“如有再坚持加害贵妃娘娘者,只有从朕身上踏过!”这是李隆基吗?当年他没有江山,肯为江山玩命,是李隆基;他绞尽脑汁,把儿媳妇变成他的贵妃,他更是李隆基;如今让他在江山美人之间,做一次两难的选择,他还是当年的李隆基吗?荫柯的情感介入,似乎有点出格,但非常可爱.历史上那些改编《长恨歌》的戏剧戏曲高手谁也没有邓荫柯这般超越时空的多情.江山与美人,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古今中外没有两全的结局,李隆基的结局自然是是江山易主,美人丧命.邓荫柯犀利地把白居易的长恨推向了极致.他不是沿袭前人刻板地述说而是作者心血、感情、才华、语言风采、思想追求的充分展示,有血有肉,有韵致有哲思.这种澎湃的投入,在解读项羽的垓下歌,和屈原的《国殇》中都有充分的显示.值得一提的,还有开篇的《古歌卿云歌》4句16字,在简短的解读文字中,邓荫柯竭力赞美了前四句的庄严古朴、韵致悠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襟怀和崇高追求,那种冲和、正大、坚定、从容的民族性格,契合天人合一的伟大思想.而在第一次出现在《尚书大传》中的《卿云歌》却是20句.荫柯认为这后16句不大像古朴民歌,颇有底气不足感染力锐减的感觉,似乎是后人为了歌功颂德而作的狗尾续貂.民国初年,曾两度定它为国歌的前辈也果断地舍弃了后16句.

四,荫柯的解读特点还有很多,如定位准确,褒贬公允,不埋没明珠,不掩盖缺陷,最明显的例证是韩愈的《调张籍》.肯定了前6句对李杜的的赞誉高亢嘹亮气势不凡,否定了后面的夸张无度,诘屈聱牙.再如,它将故事轶事自然融入文本,正常消化,不造成结石.如欧阳修《临江仙》中的金钗轶事,巧用如水融;王之涣《凉州词》中妙用诗人旗亭聚会以伶人咏唱诗歌多少竞争高下的故事.这本书中,对唐诗的李杜歌诗,宋词中的苏辛词章,致力尤多,出色解读不胜枚举.

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大好形势下,邓荫柯及时奉上一部厚重的国学经典,并解读,我断定读者的呼声会很振奋很强烈.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