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

点赞:6543 浏览:226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对我院2007年通过网络直报的全部法定传染病进行质量评价,针对性地提出提高传染病管理质量的措施.方法:登录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将2007年报告资料导出为EXCEL表格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及时报告7例,占1.1%.结论:及时报告,定期查漏,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门诊管理有助于提高传染病的管理质量.

[关 键 词 ] 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5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a)-179-02

自国家实行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以来,我院一直坚持使用该系统报告疫情信息,并一直在寻找提高传染病管理质量的方法,主要是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漏报率.现对我院2007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质量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通过网络直报的全部传染病662例.

1.2方法

登录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将我院2007年报告资料导出为EXCEL表格后进行统计分析.

1.3 评价指标

迟报率等于该年度未及时报告卡数/该年度总报告数.

迟报卡数:指传染病从“诊断到录入”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时限(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传染病>2 h,乙类传染病>6 h,丙类传染病>24 h)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1],不包括漏报病例.

重卡率等于上级机构确认的该年度重卡数/该年度总报告数.

重卡:指根据报告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等6 项指标进行查重分析确认重复病例[1].

某综合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管理系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漏报率等于该年度漏报病例/该年度总报告数.

漏报病例:指上级机构主动监测后发现的未报告病例.

有效率等于该年度有效报告卡数/该年度总报告数.

有效报告卡数:指经上级部门审核剔出重卡或订正为非法定传染病后的所有传染病报告卡.

2结果

2.1 迟报率

662例总报卡数中,共有7例超过报告时限,占总报告卡数的1.1%.

2.2 重卡率

经上级部门审核,一共发现有4例重卡,占总报告卡数的0.6%.

2.3 漏报率

在上级部门组织的传染病管理检查中,没有发现漏报病例,漏报率为0.

2.4有效率

经审核订正为非传染病的有72例,加上4例重卡,共有76例无效报卡,有效率为88.5%.

3讨论

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属于被动监测,是疾病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定点的系统监测,掌握监测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自然因素,为制定防制对策,开展防治工作,评价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基础,是研究流行病学规律,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评价防制措施和效果必不可少的依据,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对传染病的控制起重要的作用[2].从本次统计分析的结果可看出通过对全院医务人员定期培训,加强学习,对相关科室强化督导,定期检查,我院的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提高了,全年无法定传染病漏报.但是还存在迟报、有效报卡率较低等.

迟报病例主要是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在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检查结果的登记本中查漏发现并补报的,是患者开单检查后取结果时没在我院继续诊断治疗造成的,这也是我院传染病管理报告的难点,查漏补报的病例有乙肝、肺结核[1]以及淋病.

4例重卡和72例订正为非传染病的报告病例均为肺结核.我院是基层综合性医院,按规定发现疑似或确诊为肺结核病例要转诊至指定专科机构归口管理,通常我院尚未作进一步检查就以疑似病例报出,造成本年度无效报卡数达72张.

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加强传染病的管理,防止疫情扩散,提高报告质量是关键,同时也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作.

第一,及时报告.落实首诊责任制,首诊医务人员一旦发现法定传染病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院感科或防保科及时收集报告信息并网络报告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第二,定期查漏.执行公务的医务人员通常工作时患者较多,难免会有遗漏,而且我院承担着繁重的职业体检等任务,有些患者检查或化验后拿到结果就离开医院,造成漏报.医技科针对这种情况可建立阳性报告签收登记本,把阳性报告单直接反馈给临床科室,由各科室的导诊负责签收阳性报告登记本,患者过来取结果时导诊可以指导患者就诊,并提醒医务人员报卡.预防保健科至少每月一次对传染病的报告进行漏、迟报自查,包括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验科阳性报告登记本等[3].


第三,加强培训[4],提高业务素质.一是要广泛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分层、分类、分次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5].二是学习各种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定期举办专题学习班.三是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科室进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考核,考核不及格者重考,直到及格为止,以提高传染病的诊断水平.

第四,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可以通过设置独立的感染性疾病科,将肠道门诊、发热门诊、肝炎门诊、传染病科集中在普通门诊外的区域分开开诊,规范管理门诊,方便传染病的管理,同时防止就诊的交叉感染[6].

[参考文献]

[1]梁莉,张静靖,许军红.四川省2005年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64-168.

[2]杨小兵,彭磊,刘军.湖北省宜昌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560-4564.

[3]刘群,徐艳.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97-4698.

[4]叶志军,张小娟,吴峰,等.4138例传染病分析与医院感染控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3):474-475.

[5]郑嘉红.传染病管理的重要性[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11):1056.

[6]张颖丽,孟冰.综合性医院门诊236例传染病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39-640.

(收稿日期:200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