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路径依赖与突破

点赞:33593 浏览:1559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农业科技传播可运用制度经济学中路径依赖这一独特的术语来考察和分析,农业科技传播中引入路径依赖概念,是分析农业科技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从内部路径依赖和外部路径依赖两个部分剖析农业科技传播难的原因,揭示农业科技传播中存在僵化的路径依赖,并据此提出突破路径依赖的途径.

[关 键 词 ] 农业科技;传播;路径依赖;路径突破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126-03

[作者简介] 贺 倩,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杭州 临安 311300)

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是使农民接受新技术,改变长期形成的传统生产习惯.关于习惯的问题可以凭借路径依赖来解决.

一、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路径依赖阐述

运用路径依赖方法来研究技术变迁的阿瑟对路径依赖解释是“用来描述技术变迁过程中的自我强化、自我积累性质的”[1].他认为,路径依赖这种自我强化、自我积累性质会产生两种效果,一种是良性的路径依赖.由于某种原因先发展起来的技术通常可以凭借先占的优势,利用巨大规模促成的单位成本降低而产生流行,而流行导致学习效应提高、引发更多的效仿与遵从,技术更加流行,越是流行就越促使人们产生相信技术会进一步流行的预期,从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另一种是恶性的路径依赖.一种具有较之其他技术更优良的技术却可能由于晚人一步,没能获得足够的追随者而陷入困境,难以传播.简言之,路径依赖指一旦人们做出了某种选择,就会在惯性下不断强化它,不会轻易改变.

农业科技传播中引入路径依赖概念,是分析农业科技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由路径依赖产生效果的农业科技传播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良性的路径依赖加速农业科技的传播,而恶性路径依赖使具有现实优势的技术可能落选,成为农业科技传播的阻力.具体表现为初始选择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和制约力.无论传播者或接受者一旦作出某一选择,就可能对这种选择产生依赖.而且,这种选择本身也具有发展的惯性,即使未来出现更高效、更先进的方法,也会遭到排斥.因此,农业科技传播凭借路径依赖试图解决这样两个问题:第一,哪些不良的初始选择造成恶性的路径依赖;第二,如何抑制那些恶性的路径依赖,创造良性的路径依赖.

二、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路径依赖分析

根据路径依赖原理,一些初始选择使农业科技传播陷入路径困境,对这些初始选择的分析可以从内部路径依赖和外部路径依赖两个方面展开,内部路径依赖从接受的角度进行分析,外部路径依赖的分析侧重传播的角度.

内部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初始条件决定以后的选择.农民自身的有限认知能力和保守文化这些初始条件设定了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内部路径依赖轨道.

认知路径依赖.农业科技本质上是属于认识论.苏珊菲斯克和谢利泰勒的研究阐明了人类认知的基本原则:“人类是认知的吝啬鬼.也就是说,人总是竭力节省认知能量”[2],有着规避复杂的天性,而科技的接受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需要费心费力,这与认知的原则有冲突,回避科技是农民认知天性使然.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人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目前,我国文盲和半文盲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民中,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关于科技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在接受农业科技信息时,很难据此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作出理性的处理.这种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使农民科技摄入量长期存在严重的不足,产生隐性的科技饥饿,在这种隐性的科技饥饿状态下,农民对农业科技传播变得吸收无力.认知上这种僵化的路径依赖,造成农民科技的贫困和营养不良,成为农业科技传播的桎梏.

文化路径依赖.对于路径依赖的产生,诺斯认为历史是起作用的.追溯文化历史,农民受儒家文化浸润.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庸文化,中庸的文化造就中庸的农民.在中庸文化的熏染下,农民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缺乏竞争意识,害怕变革现状,因循守旧,安贫乐道.农民的求稳、不求变,求同、不求异的保守心理扼杀了科技接受所需要的主动性和进取性,当保守观念渗入到人的骨髓,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排异心理,对新生事物、新观念、新技术采取排斥态度.显然,传统的中庸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接受有着严重的不足,这种文化的路径依赖使得农民对科技的作用认识不够,需求并不强烈,增加了农业科技传播抵达农民的难度.

外部路径依赖.农业科技有多种传播工具、方法,不同的工具、方法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和限定.路径依赖认为农业科技传播一旦选择某种工具、方法,就会不管这种工具、方法的局限性和适应性,对这种工具、方法产生依赖,而且愈陷愈深,当这种工具、方法适用条件发生变化后,容易使农业科技传播进入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陷入外部路径依赖的陷阱.

收视率路径依赖.电视以其独特的优势长期占据农村媒介第一位,传统上农业科技传播选择电视为其传播的主要工具,但目前农业科技传播并不受电视的青睐.原因在于电视台的操作与经营已经是市场化,观众不喜欢看的节目就没有收视率,没有收视率就没有广告赞助商,没有广告赞助栏目就没有收入.因此,电视台把收视率视为其生存的砝码,由此便形成了维护收视率惯性力量.农业科技在电视传播也遵循收视率的规则.由于农业科技节目收视率较低,农民消费能力又不足,广告收入就低,电视台收入也有限,导致电视台对农业科技传播缺少兴趣.尽管农业科技传播具有重要性,实际上其在电视上生存空间是在缩小,电视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弱化表现为:一是电视传播容量不够,农业科技节目少,播出时间短,科技传播的专业机构缺乏,至今为止仍然没有为人口最多的农民设立一个专业频道;二是电视传播能力不够,农业科技节目制作力量异常薄弱,节目质量很难提升.目前,电视传播大多沿袭了过去科教传播的单一样式,仅仅是简单地讲述科技知识,讨论科技话题,节目常常与市场脱节,与农民需求脱节,表现技巧空洞,手法不对路,这些现象更加速收视率下滑,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农业科技传播“闭锁”在无效状态,陷入收视率路径依赖的陷阱.

政府供给路径依赖.一直以来,农业科技传播主体是各级政府的技术推广部门,无论是资金供给还是人员配给都是依赖政府供给,农业科技传播养成了等、靠政府的习惯.但单一地以政府各级技术推广部门作为主要的传播者既显得力量单薄,也不合理.由于政府受资金供给能力的约束,农业科技传播投入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状态.据统计,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3].无法保证农业科技传播的力度,不充分的农业科技信息成为农民排斥科技的理由.尤其是在后农业税时代基层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面对农业科技较大投入,短期内产出甚微,一些地方政府在非农投入获利机会远大于农业投入获利机会的诱惑下,对农业科技传播供给的意愿并不高,缩减基层的农技员编制,迫使农技员身兼数职,使得基层农业科技传播者缺乏足够时间和精力深入农村第一线了解农民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对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农业科技传播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一种任务,这种被动应付传播使科技缺乏活力,再有效的农业新技术也难以有效传播.

三、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路径突破探讨

农业科技传播如果安于上述路径依赖,鲜于突破路径,最终只能使其发展陷入困境,被路径“锁死”.打破路径依赖的制约,培养适宜的新传播路径,是农业科技有效传播的当务之急.针对这些僵化的路径依赖,可实施以下四种路径突破.

快乐路径.快乐路径是对认知路径依赖的突破.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人总是在认知上追求最少化,在快乐上追求最大化.因此,认知路径依赖的突破在于快乐的凸现,而快乐就是效用,只要达到了效用的最大化,快乐也就随之而来.快乐效用公式是U 等于f(A,B),即快乐效用(U)是货币因素(A)与非货币因素(B)的函数[4].根据公式分析农业科技传播,其先天具有快乐效用.首先,农业科技帮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货币因素的优势.其次,农业新技术上遵循省时、方便的逻辑,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同时,通过新技术的掌握,农民在社会群体中上得到身份和地位上的尊重[5],这种个人轻松与社会尊重都提高了非货币因素.因此,农业科技传播理应体现出快乐.事实上,快乐不仅是个心理指标,也是个数量指标,快乐哲学大师边沁提出测算快乐的指标,揭示快乐本身具有的特性,也为农业科技提供了传播的方向:一是农业科技加强强度传播.强度是指农民使用新技术实现报酬满足时产生的快乐强烈度.强烈的差异主要是由差异造成的,塞托夫斯基把人的依次分成个人舒适、刺激和社会舒适三种.不同本身带来的快乐强度也不同,社会舒适的满足比个人舒适和刺激的满足强度要高.为此,农业科技传播不仅强调技术优势给予个人的舒适,通过奖励等刺激手段,使农业科技从枯燥转换为兴奋、挑战,更通过授予职称等形式强调技术掌握给予个人的社会舒适;二是加强纯度传播.纯度指农民获得快乐的代价最小化,也是指快乐实现时的满意程度.如果农民得到科技快乐以增加经济上付出为代价,快乐的满意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农业科技传播需要考虑寓传于省,突出新技术的成本优势.强调材料再利用能减少农民经济上投入;三是加强传播的持久性.持久性即农业科技实施给农民带来快乐的持续时间.新技术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的快乐,但在实施中存在科技风险,尤其是增产带来市场的波动,产生谷贱伤农的减收现象,使得科技快乐是短暂的.因此,农业科技传播需要拓宽传播的宽度,不仅是前期的技术,也包括后期的保障,如关注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并进行积极传播,以保证农民获利;四是加强传播的远近性.指农民获得科技快乐需要的期待时间.科技快乐满足并非即期可实现的,而是需要一定的努力与等待,而这种长的期待得到的快乐更具持久性.农业科技传播注重寓传于教,农业科技传播既是技术的传播过程,也是农民人才的培养过程,通过提高文化水平,增长知识才干,帮助农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五是加强传播的确定性.意味着农业科技实施给农民带来快乐的真切可感的程度.不可感受的快乐是无意义的,农业科技传播重视寓传于观,组织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增加科技快乐可感受性的有效途径.

时尚路径.时尚路径既是快乐路径的提升,也是对文化路径的突破,目的使农民学习科技成为一种时尚.农业科技契合时尚所需要的条件:一是适当的难度.农业科技掌握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要求,如果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没有了追求,也就不能称其为时尚.但难度过大,也阻挡时尚追求.二是非垄断[6].农业科技传播的终极目标就是打破技术垄断,惠及农民,这与时尚的要求不谋而合.时尚的形成和充分发育仰仗于传播,农业科技传播对时尚的塑造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加强喜新观念传播.哈耶克认为观念对行为的引导将居于优先地位.因此,农民接受和采纳科技始于其观念从保守向喜新转变.喜新崇尚进步和创新,即可以成为支持时尚的追求,也符合科技所需要的精神.加强喜新观念传播,为农业科技成为一种时尚而摆脱因循守旧、排外的思想束缚.

其次,降低时尚成本.当科技时尚成本的门槛过高时,科技时尚的追求受到极大的限制.而成本大是农业科技推广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就是降低门槛,努力消除科技中一切不利于农民接受的因素,包括费用、风险等,回答和解决农民的疑虑,为农业科技成为时尚扫清障碍.

最后,建立开放的传播模式.开放是培育时尚的沃土.目前,行政命令仍是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形式,这种把技术“推”给农民的传播方式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农民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与时尚的开放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建立开放的、互动的传播模式,为农业科技成为一种时尚提供了发育的沃土.

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路径依赖与突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技传播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媒介路径.媒介的政府喉舌、市场主体和社会公器三重身份,决定了其应该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做到平衡.惟收视率是举的规则反映出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理念,容易产生媒介歧视.事实上,农业科技是一种公共技术,既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也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只是直接受益者主要是农民,媒介是间接受益者.因此,媒介应该破除收视率的误区,发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为农业科技传播承担更多的责任.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首先,增加专业的农业传播机构及固定栏目,如建立农民的专业频道,以获利频道的收入对农民频道进行补贴,为农业科技传播提供良好的平台;其次,真正了解农民的需要,精心制作农业科技节目,不能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简单交差;再次,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上要表现出应有的耐心和恒心.由于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具有滞后性,不能盲目以收视率高低决定节目的改、停;最后,挖掘传统媒介优势,积极运用新的媒介,提高媒介的科技传播能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利用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展示农业科技传播的优势,丰富农业科技传播的内容.积极运用新的媒介,信息传播手段已经发展到网络和移动通信阶段,但这些新媒介优势并未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得以体现,网络和移动通信的农业科技传播能力较差.


多元供给路径.农业科技传播需开阔视野、拓宽供给渠道.最有效的传播机制仍然坚持政府为主导,国家拨款为主渠道.

首先,积极引进资金,设立科技传播基金.鼓励民间、私人投资于农业科技传播事业.包括:一是引进涉农企业资金.企业参与农业科技传播表现为:产前提供种子、化肥等物质资料,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收购,解决农民资金、技术和风险问题,达到产销有机结合.同时,也扩大了产业规模,实现产销“双赢”.二是发展各种民间技术传播组织.最有活力的传播体系是私人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合和协作,政府应加以帮助和扶持这些民间组织.其中农民专业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传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三是把科技成果直接拥有者引入传播领域,适时采用科技家教这种不拘一格的传播模式.即根据生产需要,农动自掏腰包“开小灶”,聘请农业科技成果的拥有者等到自己家中担任“科技家教”,面对面地接受指导.其次,鼓励农业科技传播部门兴办经济实体.第三,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农业技术传播项目.逐步探索建立县域担保基金,创新担保基金、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放大对技术传播项目贷款的信用额度,解决农业技术传播人员贷款担保难的问题[7].

动物[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赵耀辉.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与途径[EB/OL].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网,2008-04-28.

[4]陈惠雄.快乐原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6]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宁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业科技怎么写作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意见[EB/OL]. 中国农业信息网,2007-05-17.

[责任编辑:熊一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