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角度看牛郎织女传的源地之争

点赞:21714 浏览:965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自泰勒1871年发表《原始文化》以来,许多人类学家都以传播理论来解释文化,认为所有文化开始于一个或多个特殊区域,然后向全世界传播,文化变迁过程就是传播过程,不同文化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相交的结果,因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越多,发展过历史关联的机会也就越多.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四大传说之一,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很高的价值.这里先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的起源地之说:

1.山东沂源说.山东省卢中南地区,以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织女洞和牛郎官庄村为中心一带.沂源县的牛女传说,早见于织女洞宋、金碑记,其流传时间可远溯到唐代或唐代以前,以县境南部燕崖乡牛郎官庄为中心的地区最有地方文化特色.织女洞、牛郎庙、再附会牛郎官庄村孙氏为牛郎的后代,促成了沂源牛郎织女传说的独特内涵.织女洞与牛郎庙隔河相望,完美地演绎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奇观.当地每年三月三和十月十五都有织女洞庙会.相传牛郎名孙守义,从小与哥嫂一起生活,受到嫂子,分家后与老黄牛相依为命,人称牛郎,老黄牛是天神下凡,告诉牛郎去藏起下凡洗澡的织女的衣服,织女早在天上就发现牛郎忠厚,心中暗恋牛郎,于是两人成家,男耕女织,夫妻间互敬互爱,生下一儿一女.老黄牛临死时叮嘱牛郎藏好自己的牛皮.后王母娘娘发现,带走织女,牛郎用牛皮裹着自己和孩子追赶织女,王母娘娘便划了一条天河,只准每年七月七日见一次,一到七月七,人间的鸟类便上天搭桥去了.

文化传播角度看牛郎织女传的源地之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传播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山西和顺说.山西省和顺县南天池村一带,以南天池村为轴心,半径2到3公里之内,历代传承着许多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古地名与景物名称.村民几乎都会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南天池村自古就有养育耕牛的习惯和养蚕与纺织传统,每年七月七日有风俗和欢庆仪式.相传盘古开天辟地时,南天池是一个人间天堂,仙女们经常偷偷下凡在湖中洗澡.牛郎出生在南天池下的一个叫牛郎峪的山庄,母亲去世后分得家里的一头老黄牛,后在舅舅的指点下偷走了在天池中洗澡的织女的衣服,织女被牛郎的真情所感动,遂与他成亲,相亲相爱,男耕女织,生下一男一女,但被玉帝知道,捉走了织女,牛郎披着牛皮带着儿女追赶,被王母娘娘用金簪划了一条天河,牛郎织女相隔天河两端,在观音的指点下,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在喜鹊搭成的天桥上相会.

3.河南南阳说.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城西二十里牛家庄一带.牛家庄古时又叫桑林,有许多与牛郎织女相关的遗迹、风俗、传说;汉水的支流白河环绕南阳,形似牛郎织女传说中的天汉;南阳周代已有养蚕业和丝绸业;南阳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在南阳白河西岸的白滩汉墓发掘一块“牛郎织女星座”汉画像石.时至今日,由牛郎织女传说衍生而来的七夕节俗在南阳所辖十三个县(市、区)盛传不衰,独具特色.相传南阳城西二十里的牛家庄,牛郎被嫂子赶出家门,带着一头老黄牛离开.采桑织锦的织女,在白河岸边与牛郎相遇,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偷嫁给了牛郎.天长日久,织女的父母发现并拆散了他们.思妻心切的牛郎寻到河东岸,但织女父母嫌牛郎贫穷不让他们相见,牛郎便在附近搭个草棚在河东岸住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形成了今天的“牛郎庄”.

4.河北省鹿泉说.河北省鹿泉市有“牛郎织女”在当地的“抱犊寨”生活的民间传说.“抱犊寨”原名叫萆山,《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伐赵,使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者即此.“抱犊寨”得名在其后.《元和郡县志》说:“后魏葛荣之乱,百姓因山抱犊而死,故以为名”.“牛郎织女”传说流传更晚,传说山下谷家峪村有一个穷孩子名叫二小,与哥哥分家,仅得到一头牛.此后他以牛为伴,以农耕为生.不久,耕牛生下一头小牛犊,二小为让牛犊吃上鲜草,费了很大的力气,赶着老牛,抱着牛犊上了山寨.这座山寨由此得名“抱犊寨”.在山上,二小耕田、放牛,过着清贫艰难的农家生活.此事感动了天上的金牛星,在金牛星的帮助下,牛郎与天上的织女喜结良缘,留下了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5.山陕蒙黄河河套说.2003年,山西陕西内蒙古交界处的河套黄河岸边有一个炎帝族叫“古(鼓)”的部落,隔河相望的是黄帝族的叫“缘妇”的氏族.夏秋之交两族男女渡河约会,逐渐形成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任何一个民族都在发展变化,任何一种文化也是不断地发展之中.文化的变迁是一切文化的永存现象,文化变迁的主要机制为创新、传播和涵化.

牛郎织女传说也是经历了几个演变的过程:第一,萌芽.夏商周以前,人们“天人感应”的观念中认为,地上有汉水,天上有天汉,汉水两岸和天上的星星对应,命名为“牛郎织女”星辰.东汉末年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首次把“牛郎织女”星辰拟人化,有了爱情的因素.汉末三国以前,“牛郎织女”才为夫妇,有了简单的神话传说.第二,发展.汉末三国至宋代以前,“牛郎织女”的主要特征是“天神恋爱”.第三,定型.明清民国以来,传说经过六朝唐宋以来的发展演变,有了许多版本.此时,“牛郎织女”的主要特点是“人神恋爱”.

不难看出,传说逐渐趋于完整和成熟,而各起源地的传说也几乎都大同小异.由于长期的地域间的文化接触,故事得以传播,但随着各地的地理因素、环境、价值观等的不同,每个故事又有所区别,这是一个文化变迁的过程,和文化传播的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之所以会有起源地之争,是因为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故事发生了传播.炊格尔认为,广义上的文化传播是指一种发明被社会接受的过程,即新的意识或新的文化特征从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向他人或群体的扩散.文化传播的发生方式大体为贸易、迁徙、扩散三类.

1.贸易:贸易品通过交换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文化间的和平流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夏商周以来经历了许多朝代的变迁,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城市和城市,国家和国家以及老百姓之间必须有着各种贸易的往来.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故事被带到不同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所了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2.迁徙.古代文化群体或群体中得一部分,在某种原因的驱使下,有组织的或者自发的离开其原始居点而较大规模的向其他地区移动的现象.结果为文化置换、吸纳和融合三种.我国古代战乱频频,大小规模的迁徙是习以为常的现象,于是传说从一个地方被带入另一个地方,被赋予新的元素逐渐被吸收,因而不同的地方故事在母题一样的情况下情节会有些许的差别.

3.扩散.文化特征会因为相邻的文化群体的长期接触而产生双向流动.这里的文化扩散,就包括了非物质形式的观念和技术的传播.牛郎织女传说经过历史的演变和流动,由一个地方源起,在邻近的地域和文化群体的接触下不断扩散并赋予新意.

所以,文化的传播是一个选择变化的过程,牛郎织女传说亦是如此.传播中文化特质和文化丛体被接受或者抗拒,与接受方的效用和适应性而异,传播的速度也不相同.传播的过程中,文化也会被重新解释,接受的一方对新引进的文化特质和文化丛体在形式、功能和意义上都会有改变,以适应自己的需要.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地方的牛郎织女传说会有不同的说法,故事细节、地点也都不一样,因为随着传播的进行,人们会对其进行重新解释,比如会把原来牛郎织女会合的地方改为自己周围的某一景点或者标志.

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地方都认为自己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缘辽阔,一个传说的传播和演变,是经历了一个长久的形成过程,一种文化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是要取长补短以适应当地的文化的.所以,各地的牛郎织女传说在总体内容相同的基础上都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要探究牛郎织女的真正起源地,需要我们去查阅更多的历史资料,进行更多细密的田野调查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