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的传播与习得途径

点赞:19341 浏览:840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至今依然极为丰富,但传播与习得的途径却具有了一系列新的内容,除了传统的家庭生活、社区交流、宗教祭祀和年节庆典等传播途径翻新外,还新起有组织地培训活动、民族传习馆、网络交流、广场文娱活动和电视传媒等等新内容.展开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对自身地方性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为传承、保护、整理和利用的研究工作做好铺垫,并为相关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法规和变通条例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传播与习得途径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3)01-0014-06

一、绪论

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是与普适性知识相对应的一个学术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情境(如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种族的等)中生成,并在该情境中得到相关人群确认、接纳和推广应用的知识体系.截止2012年5月,若向EBCOhost系统输入“local knowledge”这一术语,搜索的结果共计显示3651条在案存录;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地方性知识”术语后,获得的搜索结果为160条在案存录,足证这一术语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和接纳.此外在“百度”“京东商城”“卓越网上书城”“淘宝网”“孔夫子旧书店”“阿里巴巴”等各大网络售书网站搜索以“地方性知识”为题的著作,发现只有2本.这说明,该术语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接纳,但在国内却处于初步接收阶段.

当代少数民族依然拥有极为丰富的地方性知识,这些知识在现代化的今天仍然不失其珍贵价值,是各民族文化的精华.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各民族地方性知识正在遭逢一场空前的外来文化冲击.民族文化的传承连同地方性知识的延续逐步陷入困境,地方性知识的延续和创新严重受阻,后继乏人.特别是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其地方性知识的延续受到的冲击更大,传承更艰难,有的已经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

据某些人类学家估计,如果不再加以特别的重视、保护、发掘和利用,这些少数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就有可能在1020年间消亡,鉴于地方性知识的载体是活生生的个人,他们必然具有个性化这一特质.地方性知识中的各项技术技能、知识点都保存在个人的头脑中,致使传承绝技的行家,如果在一代人当中没有实现可靠的传承,那么相关的绝技就会从人类的知识宝库中消失,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也会因此而蒙受损失.正因为如此,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地方性知识传承加以格外关爱尤其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拟以当代云南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的传播和习得途径为例展开探讨,意在揭示传承习得途径的一系列新变化,评估各种途径的利弊得失和创新利用的可能,以便为当代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的发掘、整理、创新和利用等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前期铺垫.

二、当代各民族地方性知识传播和习得的新变化

经过对文献的梳理并辅以实地调查,从中发现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外,当下传播和习得的途径大致可以粗分两大类,其一是传统的传播和习得途径;其二是现代社会新涌现的传播和习得途径.前者包括主要包括传统的家庭生活、村社的日常生活、宗教祭祀、年节庆典,后者包括有组织地培训活动、民族传习馆、网络交流、广场文娱活动、电视传媒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传统的途径还是新起的途径,他们都互有优劣,使用的对象和场域又互有区别,但只要利用得法,真正做到扬长避短,他们都可以为当代各民族地方性知识的传承和习得做出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地方性知识的抢救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他们都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元格局可资利用的手段.

当代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的传播与习得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性知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传统途径的翻新

家庭生活、社区交流、宗教祭祀、年节庆典等传统的知识技术技能习得途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直对地方性知识的传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当代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传统的途径虽然受到各式各样的冲击,但他们对地方性知识的传播功能依然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发挥传播功能的手段、方法、工具也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内容,不仅可以强化其功能的发挥,而且还能顺应时代的需要,对地方性知识的创新起到无法替代的推动作用.以下仅就某些典型的传统途径的翻新做例举式的探讨.


1.通过家庭生活传播和习得途径的翻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人被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生活,对于少数民族而言,不仅是地方性知识传播的最初方式,也是地方性知识习得的重要渠道.由于文化传统所使然,不少民族的家庭生活往往围绕火塘而展开,各家庭的火塘很自然的地就充当了地方性知识传播和习得的场所.

这里仅以哈尼族为例,在哈尼族的火塘边,家庭成员传播和习得地方性知识是以“哈巴”的方式进行.“哈巴”是该民族一种说唱艺术形式,也是哈尼人的一种生存、生活、发展的工具,用以解释宇宙、向神明祈祷,总结生产生活经验,传播生产生活知识,团结和鼓励哈尼社会成员同自然、社会斗争,以获得最佳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1].哈尼人认为,火塘中的火是智慧之灵魂,这灵魂无不附于火塘边每个人的身上.主持“哈巴”说唱的人必须是那些上了年纪、阅历丰富、智慧超群、品行受到尊敬的人.每逢夜幕降临或农闲时间,哈尼族成员往往以“家户”为单位围坐在火塘边,由历经坎坷饱经沧桑的老人以“哈巴”的形式说唱本民族历史、家族兴衰、道德、生活习俗,乃至农业生产等各方面的知识.由于这些知识都植根于本民族文化之中,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特色,借助于火塘与哈巴所营造的温馨的家庭氛围,从而使得传承与习得过程成为一个潜移默化的自然接受过程,在场的每一位成员在耳濡目染中陶冶了性情,接受各式各样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在家庭的群体氛围中达成共识,内化个人的本能,既尊敬了人际的团结和谐,又赋予了他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① ①瑞丽为孔雀舞传承人培训基地授牌.瑞丽江——云南德宏瑞丽市门户网.http://.rlr.gov./News/RLnews/2011-12-22/RuiLi@1112228515592.. 4.广场活动及影视传媒.广场文化活动也是方兴未艾的传播渠道之一,其内容极为广泛,文艺演出、文艺晚会、文艺赛事、电影放映、健身健美、展演等等不一而足.广场文化活动往往具有开放性、群众性、规模性等优势.随着广场文化深入到各民族社区,各民族地方性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播和习得也渗入了广场文化活动之中,参与者可以在娱乐的过程中传承和习得本民族知识、技术和技能.

在云南省德钦县,自2001年开始每周有不少人聚集在县城中心广场跳“弦子舞”.这是由6名藏族青年发起的群众性活动.弦子舞是藏族延续了几百年的优秀文化、宝贵的地方性舞蹈,深得藏族居民喜爱.前些年由于电视、卡拉OK、录像等现代娱乐方式来到了德钦,人们曾一度搁置弦子舞.但这几位藏族青年不愿意看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式微,为了让这古老的弦子舞艺术发扬光大,他们奔走呼吁,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到了弦子曲200多首、锅庄曲30多首、山歌调子10多种,凑钱出版音像磁带“萨革弦子”,带头在德钦县城中心广场跳弦子舞、免费教跳弦子舞[3]55.目前,不仅广场文化活动在普及弦子舞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组织出版的藏族地方性知识磁带、录像也行销到广大的藏族地区,从而使藏族地方性知识的传播翻开了新的一页.事实说明,现代化的冲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有心人.这6位藏族青年的行动给所有人上了生动的一课,不管是什么样的现代技术或现代化事物,只要巧加利用,不仅能够为我所用,而且还能用得花样翻新.哪种在现代化冲击面前手足无措的悲观论调,看来无疑于杞人忧天.

不仅广场文化活动如此,就是那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大众电视传媒也是地方性知识传播和习得的新渠道.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在地方电视频道开通了民族语、地方语节目,这些新开能的节目很自然也成了各民族地方性知识传播和习得的便利通道.

总之,现代化涌现的新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用得不好会成为地方性知识传播和习得的阻力,用得好用得巧却可以使地方性知识和传播和习得如虎添翼,成功的关键在于得其人,巧其用.用好这样的现代化手段,地方性知识和传播和习得不仅不成问题,而且还可以做到别开生面,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