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和应略

点赞:6069 浏览:190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下的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新媒体,以迥异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性,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积极转变观念理念,改革机制体制,改进方式方法,提高队伍素质,以应对新媒体传播对信息公开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关 键 词 】新媒体;政府信息公开;传播;方案

信息公开,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法定必须保密的机构和事项除外),是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怎么写作政府的必然内涵和必经途径.传统的信息公开,主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目前,大多数政府部门都建立了门户网站,但是形式单一,信息量较小,信息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完全由发布方控制,互动功能比较缺乏,与主流网站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仍相当于一份“宣传报刊”.)等传统载体,以工作信息和新闻报道的形式单向公开,或者依管理相对人的申请,通过电邮、传真、信件等定向公开.以手机短信、微博、播客、微信、群、人人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也成为社交媒体、自媒体)传播方式的兴起,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带来了什么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不仅是研究者,也是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实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一、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及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

学界对新媒体的定义莫衷一是,有人概况各家所长,归纳为:新媒体是所有人向大众实时交互地传递个性化数字复合信息的传播介质.①与传统的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同的是,这种新兴的传播介质是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的.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作为新媒体的追随者和使用者,笔者综合各方面研究成果和使用体会,总结出它较之于传统媒体的十大传播特点:(一)全球化传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普及,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任何一个地方发布的信息,都能实现全球覆盖――只要有通讯和网络信号.这一优势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二)精确传播

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等分众化媒体,对特定人群的特定时间段内,形成“强制收看”.群发手机短信,也可使信息精确送达.为了加大征兵新政在市民中的知晓度,今年,南京市征兵办协调省内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部门,推送征兵公益短信,截至7月15日,已群发征兵短信1461.7万条.②(三)真正的即时传播

传统媒体时代,世界各大通讯社比拼发稿速度,以分钟为单位进行竞争.如今,微博直播、播客等传播渠道,使任何现场目击者都能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实现了真正的即时传播.(四)信息的表现形式被解构

传统的信息传播,要考虑其形式是消息、通讯,还是图片,要观照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等要素,如今的信息,既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高度融合,又可只言片语,甚至只有一些“表情”符号,信息被碎片化.发布者随心所欲,传统形式被彻底颠覆.(五)信息源呈现井喷

记者不再是特定人群,人人都是司马迁,人人都可记录、生产和传播信息.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理论上,这2亿人都是记者,随时均可发布新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话语中心,每个人手里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影响社会”③.更不用说早已存在的庞大用户和异军突起的微信用户.(六)信息把关更加困难

传统媒体中的编辑――信息“把关人”,可对失真信息进行辨识筛选,可以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公开.而新媒体传播时代,信息是否真实,全凭发布者的识见和良心,失真的可能性增大,虚检测信息充斥网络.(七)互动空前频繁

目前大多数政府部门的门户网站,只设置了为数不多的领导信箱、咨询、投诉之类的版块,连论坛都很少见,因此基本上还是单向传播.与政府门户网站不同的是,微博、微信、群等能实现实时互动,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负面信息在一片议论、质疑、求证、声讨之中聚合人气,形成舆论,并很快被放大为热点、焦点.(八)雁过留痕

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一旦发布,不仅能被瞬时扩散,而且时间固化,痕迹难以更改和涂抹.传统媒体时代,可收回报纸,销毁有关信息的载体,而新媒体时代,将难上加难.(九)正面信息更易“石沉大海”

新媒体时代,信息量太大,热点太多,导致受众产生信息焦虑和疲劳.一些政府部门精心制作并想努力推送的工作成就信息、典型经验报道,却在海量的网络信息和眼花缭乱、稍纵即逝的热点炒作中被人忽视和遗忘,真正想传播的信息石沉大海,杳无反应.(十)没有故事就没有传播

“”“钓鱼执法”“我爸是李刚”等网络热词,无不是因事件而产生,因故事而蹿红.政府信息,除了突发事件和部分直接涉及民生的政策法规外,大多就工作谈工作,缺乏故事情节,缺乏可读性,难以被网友熟记和传播.二、政府信息公开要主动适应和融入新媒体传播时代

前述新媒体传播的十大特点,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积极应对,将可消除工作中的各种不适应,打造政府信息公开的“升级版”.

一是消除观念理念上的不适应.有的部门领导还没有把新媒体放到足够重要的地位,只是作为对传统媒体的补充;有的因为网络传播扩大负面消息,而拒绝、排斥新媒体;有的仍以管理、控制传统媒体的手段对待新媒体;等等.新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是客观存在,回避、拒绝都不可取.我们应当理性看待,认真研究,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要树立阵地意识.应当把新媒体作为政府信息传播的新阵地,积极抢占制高点.据媒体报道,全球77%的国家领导人拥有社交媒体,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粉丝多达3352万,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总统居尔的粉丝都有300多万,委内瑞拉、多米尼加、哥伦比亚等国总统日均更新微博30条以上④;要树立镜头意识.新媒体传播时代不再有藏在深闺人不识的部门和机构,任何部门不能也无法回避公开.同时面对管理相对人就是面对镜头,就是面对监督,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记录和传播,都是被管理相对人偷录偷拍发布到网上的;要树立现代传播意识.重视新媒体的传播效果,重视信息受众的需求,加强信息互动.比如异军突起的移动电视(动车、高铁以及飞机上搭载的移动电视),以其“强迫收看”的特点,比家庭电视更有效果,进行信息传播更能精确到达. 二是消除体制机制上的不适应.比如,在不少政府部门,信息发布机构之间互有冲突.信息公开是办公室负责,新闻宣传是专门的宣教机构承担,网站发布又归信息中心管理,造成同一个信息对外传播口径不一,政出多门;比如,审稿程序过于复杂,业务部门、信息公开部门、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层层把关,造成信息时效性差,面对突发事件时真实信息迟迟不能发布,给流言谎言的野蛮生长留出了空间和时间;又比如,信息发布与解释的衔接问题,信息发布部门不是业务部门,对某些专业问题无法解释,业务部门又无权发布信息,造成推诿或者信息解读的滞后,引发受众不满,这种案例数不胜数.体制机制问题是个瓶颈,需在领导层面引起重视,研究解决.


三是消除方式方法上的不适应.制度不健全,公开什么,以什么形式公开,主要靠工作人员自由裁量;选择性公开,迷信把关人的角色,有意阻断某些重要信息的公开,认为只要媒体不报道信息就能“雪藏”;习惯于公开结果,不习惯公开过程,没有结果的时候等待观望,面对公众的需求不知所措;只从自己工作方便出发进行新闻宣传,没有从公众需求出发进行信息公开;信息表现形式过于正统,可读可视性差;缺少及时互动,缺少深入解读;信息发布随意,出了问题赶紧“”,反倒给受众落下话柄.方式方法是我们的工作形式,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信息公开是我们的工作内容,形式要服从和怎么写作于内容.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工作形式就要及时改进,努力适应.

四是消除人员素质上的不适应.广东省一政府官员建议,地方官员要融入媒体、了解媒体、善用媒体、善待媒体,主动和媒体交朋友,给媒体“喂料”.“皇粮吃不饱,媒体就会找杂粮,杂粮也不给他,媒体就会挖你的绯闻.”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的能力,在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在传统媒体时代,已然是能力的短板;面对汹涌袭来的新媒体,我们的大多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更是手足无措.使用新媒体发布信息时如何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传播效果?如何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负面新闻出来了除了“”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救火?如此等等的新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亟需我们抓紧深入学习,努力把握新媒体的基本特点,增强识别、采编、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能力.三、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议方案

笔者最近几年连续参加江苏省省级机关依法行政考核,协助有关领导核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通过大量的考察发现,目前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职责散见于多个业务机构,大多没有固定的专职人员.进行信息公开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有:报刊等传统媒体公开;门户网站(包括上级门户网站)公开;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记者采访报道;依申请公开;等.总体感觉是形式不够丰富,内容尚显单调,互动十分缺乏,传播效果有待提升.

为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笔者对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如下粗浅的改进建议:

一是成立统一的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政府部门整合信息公开、新闻宣传、网站管理等有关内设机构的职能和力量,成立统一的大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归口管理信息发布、新闻宣传(也是一种信息公开)工作.比如可成立“信息宣传中心”,为了不至于增设机构,同时便于协调,可设置于政府部门的办公室之下.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机制.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各种规章制度,对哪些信息要公开、以何途径和方法公开等作出细致规定;建立和完善扁平化的工作模式,减少审批环节,让真实信息第一时间抢占阵地;建立和完善业务部门与信息公开机构的联动机制,及时跟进对已公开信息进行深度解读和引导,避免误读误判;建立和完善危机应对预案,一旦舆情异常无需层层审批即可按照预案处理.

三是加强信息公开的平台建设.对政府部门的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改造,增加论坛版块,准予对信息进行发言评论,建立和完善政务微博、群,增强互动功能.加强与电信运营商和航空、铁路公司的合作,尝试运用手机短信和移动电视等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

四是对信息分类制定传播方案.按信息发布者公开此信息的目的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媒体组合传播模式.笔者初步分列如下:

新媒体传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和应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信息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五是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信息公开工作队伍.对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媒体素养教育和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和模拟实战,提高认识新媒体、善待新媒体、使用新媒体、管理新媒体的能力.

注 释:

①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3).

②南京市征兵公益短信用上淘宝体[N].南京日报,2013-7-16.

③[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④全球77%领导人用社交媒体[N].A16版.金陵晚报,201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