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信息传播模式变革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点赞:34454 浏览:1587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蔡惠福(1952- ),男,江苏扬中人,南京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新闻传播.

摘 要:认清信息传播模式变革的基本特征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响,激发改革创新的高度自觉,树立适应信息传播模式变革的新理念,创新思路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关 键 词 :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8/09-0170-05

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积极关注并努力适应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方法和机制.从传播学的维度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信息传播的过程,教育者将教育的内容(信息)通过各种传播载体和渠道、采用各种传播方式方法传送给受教育者(受众),以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近十余年来,在高新技术的强烈推动下,新的传播媒体不断出现,并以人们难以预料的速度升级换代,媒体信息工具性功能得到空前发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信息采集、生产、存储和使用水平,社会信息传播能量得到空前释放,社会成员信息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由此而带来的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给必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带来并将继续带来深刻的影响,只有悉心研究并努力适应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传播条件下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适应信息传播模式变革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认清信息传播模式变革的基本特征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响,激发改革创新的高度自觉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的出现,是人类信息传播领域的革命性事件,它对人类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的改变史所未有,将使我们在现实文明形态之外,拥有另一个数字文明形态.我国新媒体的发展近十年呈加速度趋势,许多方面已经领先于国际水平,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使用人数越来越多.其发展壮大,促使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正在走上与新媒体融合之路,以图合作联动,共存共荣.已有的实践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新媒体正在全面调整着既有信息创造机制、信息获取机制、信息整合机制和信息使用机制,新的传播模式呈现出大大区别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的诸多特征.

其一,实现了海量传播,提升了信息共享程度.尽管有人指出,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并没有改变信息沟现象(即信息富有者更加相对富有,贫困者更加相对贫困),但总的来看,新媒体的迅速勃兴,将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发布信息,获取信息.这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信息沟通使信息总量急剧增长,形成信息的海量传播.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跨地域乃至跨国界的联通,享受所需要的信息怎么写作,从而大大地推进信息的社会共享,打破信息特权和信息垄断,改变信息不对称状况,使人们知情权得到更加充分的实现,社会变得更加透明、更为公开,开放程度也得以进一步提升.

其二,改变了传受关系,信息交流的自由度和平等性大为增强.在既往的信息传播模式之下,信息是从传者到受者的单向传播,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一般必须按照信息―传播者―传播媒介―受传者的线型传播流程进行.在这一传播过程中,传受关系十分明确,两种角色泾渭分明,传者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组织者,对信息的内容、流量及流向实行有效的控制和把握,受传者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一般来讲,只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新的信息传播模式的一个关键之点,在于诸多新媒体既是一个信息接受终端,也是一个发送终端.如此,用户可以自由平等地参与创造内容,也就是说,他既可以接受、搜索、整合信息,也可以或者点对点、或者点对面地发布推送信息,把自己发现的新鲜事情,以及自己的意见观点向社会传递,供大家分享.传受关系变得模糊起来,人们既可以是受传者,也可以是传播者,角色能够在瞬间进行转化.这一变化意味深长,它使以往的信息传播中心和权威受到某种程度的挑战和消解,标志着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进入信息传播过程,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表达权与参与权.

其三,弱化了媒体把关功能,观点纷呈的意见市场逐渐形成.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之下,媒体代表社会组织对信息内容依据不同的价值标准进行审查筛选,决定其是否公布,这已成为一个通例.而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进入传播过程没有了门槛,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内容的生产者,成为传播的主体,过去那种由媒体这种专业组织承担的、制度化的把关程序越发地难以施行.社会成员历史性地拥有了表达自己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的管道,我们越来越难于用“管控”来限定“表达”.在新媒体世界里,人们时时在对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其中有国家大事、内政外交,也有柴米油盐、养花种草以至八卦“恶搞”,真的是做到了“畅所欲言”.各种观点杂陈的意见市场逐渐形成,西方学者讨论多年的所谓媒体公共空间在我国产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其四,增加了舆论引导难度,社会议题碎片化、多元化趋势越发明显.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去中心化”,不仅使媒体的把关功能弱化,同时,由于信息的无限性和传播路径的不确定性,不同的人群可以就不同的话题在不同的范围内进行交互式讨论,人们的关注点、兴趣点被解割分化,难如以往那样易于集中统一,因而传统的统一设置议题尽管必要而且仍然可能,但其能量却要受到很大的影响.而通过议程设置引领社会话题、聚焦人们的注意力,这是中外媒体用以引导调控舆论的重要方法.很显然,议程设置影响力的弱化,也会增加舆论调控的难度,社会话题的分散化、碎片化、多元化将比较地难以统摄整合,引领升华.

其五,催生了新的人际交往方式,基于网络建立的社会“类组织”得以生长.新媒体十分先进的交互性,可以让用户只要在网站上输入自己的相关信息,网站便会自动推荐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并且可以了解这些人最近写什么文章、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玩什么游戏.由此,用户就能在网站找到知音同好,发展自己的人脉关系,拥有属于自己的圈子.这种基于网络的虚拟交往方式,使得“虚拟社区”得以生成.在这个“虚拟社区”里,既能够彼此交流思想和知识,展开集体讨论,分享经验和体会,也能够进行集体创作,可以实现与现实社群相类似的许多功能,不少研究者将其称为“类组织”.这种“类组织”实现了民间意见的再组织和群体性表达,其影响可望将会不断扩张.

政治学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所有的权力垄断都是一种信息的垄断[ZW(DY]引自《新媒体观》第1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作者陆小华.[ZW)].新媒体出现带来的信息传播模式的巨大变革,对我国的政治生活必将产生深远而深刻的影响,对我们党科学执政提出了新的课题.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它为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为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条件.同时,能够更加及时便捷、全面真实地了解民情民意,掌握思想动向和社会舆情,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大局,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另外,舆论监督有了新的渠道,弥补了实施监督的若干体制性不足,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软力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帮助.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挑战.首先,人民群众的意识进一步提升,自由表达意见的渠道进一步增多,如何更好地尊重广大群众的话语权、表达权、参与权,通过平等地交流沟通、对话协商谋求共识,成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次,众声喧哗的意见市场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同时存在并且交互作用,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西方各种思潮观点也乘“网”而入,主导思想和主流观念易被消解,思想观点的多样性、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状态将更加明显,引导人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用真理战胜谬误,用科学战胜愚味,用先进战胜落后,用健康战胜腐朽,其难度会进一步加大,需要付出更多智慧和努力.再者,既往的借助传统媒体或者运用组织传播管道实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例如灌输式的、指示式的、讲授式的,等等,有相当一部分业已失灵,或者效用有限,如何扬弃更新,依托新媒体的优势,创造全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也成了重要课题.

树立适应信息传播模式变革的新理念,创新思路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新媒体的诞生发展,社会传播关系的变化,这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我们必须以面向未来的高远眼光和阔大胸襟欢迎这一新事物的到来,积极适应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探索信息传播模式转换之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路,大兴新媒体的正面功能,力克新媒体的负面作用,让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为我所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得心应手的工具和依靠,使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新科技的帮助支持下迈向新的境界.

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观念,以符合时代要求的思路和姿态开展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忘记传统就等于背叛,不去超越就无法新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当然也是如此.当人类在长期历史间创造并承袭着的信息传播模式在新技术推助下发生本质性改变时,我们必须依据这一变化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坚持应该坚持的,扬弃陈旧过时的,用新理念新思想指导新的实践,牢牢把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要大力强化意识.新媒体带来了民意民情的充分表达,这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人心向背决定政党和政权的兴衰成败,必须真正确立权力属于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传播权、表达权、知情权,用开放的精神、的姿态对待新媒体及其受众,不搞信息垄断和封闭,以我们党理论与实践的强大能量将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成员团结聚拢到自己的周围.要防止意识不强,以不恰当的心态对待信息高度流传带来的社会透明度的提高,与不断增加的新媒体使用者形成某种隔阂甚至对立,进而造成执政基础的流失.要大力强化平等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中曾经存在的居高临下、单向灌输、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问题这几年已经大有改进,但仍然应当力加注意.新的信息传播模式的重要特征是传受关系由单向变为互动,平等性更为突出.这就需要进一步走出权力本位的观念,尊重“草根”,善待群众,放下架子,放平身段,以更加平等、更加亲民的姿态与群众对话交流.要强化包容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固然要对各种信息、意见、观点进行整合、引导、校正,但也要有一定的包容性.宽容是一种政治智慧.要看到,各种意见充分表达,社会信息丰富流畅,这是社会充满活力的标志,只要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都可以按照和而不同的原则予以接纳和包容.听到一点不同声音就想办法将其堵回去,这在新媒体时代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其实,党和政府对媒体言论具有一定包容性,使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有特定的表达平台和渠道,这恰恰可以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当然,包涵和容纳应当是有边界的,不能在包容中丢掉自己的“灵魂”.要大力强化怎么写作意识.怎么写作有时也是教育,这种无形的教育比有形的教育更能感化人、影响人,可收“不教而成,无为而至”之效.因此,要善于寓教育于怎么写作之中,以公仆的情怀,亲民的态度,热情地与网民对话,接受网民的访谈咨询,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通过各种媒体反映出来的问题.上网交心下网怎么写作,网上问题网下解决,使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在新媒体上充分反映出来,让大家在享受各种媒体关怀和网上怎么写作中受到感染教化.


坚持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唱主角,让主旋律的声音更加响亮,使其具有引领社会话题、引导社会舆论的巨大力量.无论社会传播格局、传播秩序怎样变动,信息传播模式怎样变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党员、武装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用党在现阶段的目标任务动员群众、振奋精神的根本方向不能动摇.为此,面对多元多变多样的信息环境和思想文化态势,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充分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这些平台和阵地,把主旋律唱得更响亮、更动听,努力当好“意见领袖”和“舆论领袖”,为各种意见和观点的交响定调定音,为思想文化繁荣发展举旗引路.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善打主动仗,从改革发展的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围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围绕用这一理论基本观点回答现实问题,主动设置议题,形成舆论亮点,吸引大众关注.特别在众所关注热议的社会热点面前,更要主动面对,主动回答,力求先声夺人,不能缺席,不可失语.要努力提高话语质量,增加话语的信度、深度、厚度和温度,强化感召力和感染力,使主流的声音成为社会的“主心骨”,成为群众的第一选择,在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现在许多主流媒体,包括党报、党台、党网,开办了相关栏目和节目,对流行于网上的信息进行整合梳理,并予点评.这样做对于帮助网络改变信息的杂乱无序状态,帮助人们在海量信息中辩明真伪,分清是非,摆脱迷惘困惑,并进而引导调控舆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此举也进一步强化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这就是主流媒体当好“意见领袖”“舆论领袖”的成功实践.同时许多新媒体在唱响主旋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报道中,许多新媒体十分活跃,开专栏,建论坛,发微博,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吸引了无数用户的参与,收到了很好效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当进一步有机结合,密切协同,精心策划,同频共振,演奏好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的“合奏曲”,以正邪,激浊扬清,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

加强对新形势下教育对象特点变化的研究,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赢得人心,走向群众.熟悉了解传播对象,是有效传播的前提,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下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必须十分注意把握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新变化.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下,人们从精神世界,到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直到话语表达,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具有时代性的变化,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对此,我们必须悉心研究,精准把握,在此基础上,以变应变,促进教育方式方法的推陈出新,以引发教育对象的共鸣,实现思想教育的有效传播.比如对一些网民使用的网络语言、手机语言,不能因为它们规范性严肃程度较低,就采取忽视或批评的态度,而要尽量熟悉,主动积极地参与塑造使用,能够用他们的语言,说我们的道理,让他们乐于接受.

更加注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形象建构,用美誉度增强说服力和影响力.传播者的形象对传播效果至关重要.形象好的传播者往往能取得比较高的可信度,进而能够收到比较好的说服效果.因此,树立良好形象争取受众信任,是促进传播致效的前提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既是“说”出来的、“教”出来的,也是各级领导和思想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带”出来的.如前所述,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使社会透明度、化大为提高,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形象更为关注,听其言,更观其行.如果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律己不严,甚至说一套,做一套,教育别人一套,自己实行的是另一套,教育的有效性就会更打折扣.因此,领导者和教育者要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为民亲民的形象,求真务实的形象,开拓进取的形象,廉洁公正的形象,干练睿智的形象,先做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性质宗旨的忠实信仰者、践行者,再做传播者、教育者.并且要正确对待网络监督和网络批评,善于在舆论监督之下工作.

大力提高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熟悉掌握先进传播技术,争取工作主动权和主导权

信息素养指的是认识理解信息、获取加工信息、管理调控信息、消费使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媒介素养则是指对媒介的理解、使用、参与、应对、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由于媒介是获取、生产、使用信息的主要载体,而信息必须在流动中才有价值,才有力量,所以,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既有区别,更有联系.过去,我们强调媒介素养较多,倡导提升信息素养不够.其实,对传播来说,媒介是载体、是工具,信息才是内容和本质,媒介的权力说到底是信息的权力,建好用好管好媒介,其基本目的在于更加迅捷地获取信息,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更加科学地管好信息流动,因此,对于各级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同样重要,要同时提高.

在强化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突出对新媒体知识和业务的学习.不少同志一直以来较多地接触传统媒体,对报纸广播电视十分熟悉,对它们的功能作用、特征规律、运作模式等等,容易搞懂,而对博客、搜索引擎、简易聚合、对话链等新媒体及其操作方式,由于科技含量比较高,而且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便懒于学习钻研.在新媒体大发展的背景下,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新媒体知识,不断提高操作的能力,这是我们必须闯过的一道坎.建立学习型社会,做学习型领导,也包括学习新媒体的理论和知识.我们要通过勤奋钻研,努力率先实现电子媒介与人的结合,加入“电子媒介人”的行列,学会数字化生存和工作.现代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基于新的信息技术建立的,没有对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掌控,就不可能获得现代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主导权.坚决防止和克服与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信息落差”和“数字鸿沟”,成为新媒体的行家里手,得心应手地、娴熟自如地应用新媒体与网民沟通对话,交流协商,在这里唱主角,当“领袖”,新媒体才能为我所用,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阵地.我们才能走出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交流与怎么写作、封堵与疏导相结合的新路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不懂不会,谈何领导驾驭、管理控制?

当然,也还有一个大力加强新媒体建设和使用的问题.要加强主流网站的建设,拓展信息发布的主流渠道,积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努力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已经建立的各类网站的作用,搞好维护更新,使其内容丰富,信息饱满,满足网民需求.要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引导网民严于律己,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遵守网络道德,用好网络话语权,不捏造虚检测信息,不散布低俗言论,不扩散偏绪,不充当,弘扬主旋律,追求真善美,营造健康向上的信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