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经典影响力传播

点赞:16562 浏览:713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童庆炳在《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一文中认为,“经典”是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典籍,它们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童庆炳在指出经典永恒性的同时,也强调了经典的变动性、建构性.在他看来,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并非一劳永逸.随着现代科技对当代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与影响力的扩大,大众文化的兴起、发展,导致了文化的内部变革及文学的当代形态的重构,也包括经典文学的重构,而且势必对文学经典传播产生重大影响.现代科技的发展,既给经典文学传播带来了更多更广的机会,也给它带来一种传统形态的颠覆与新的解读.要扩大文学经典的影响力,增强文学经典的传播力效应,必须从传播途径、方式、内容、效果上进行思考.

一、传播途径多元化

传统的文学经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学校、图书馆、新华书店.报纸、杂志、图书等印刷媒介是它的载体.随着卫星、光纤、光缆,网络、手机短信等等这些高科技的传输途径的出现,给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多元化的渠道.当电视、互联网、手机成了人们的一种消费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乃至于生存方式时,文学经典教化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忽略,或受到一种质疑,相反,改头换面后的休闲娱乐功能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要改变越来越不被人们关注的命运,要让它代代传承,势必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纸质媒介传播方式,用新媒介技术来宣传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样,文学经典传播途径必然走向多元化.

二、精英文化大众化

文学经典原本是一种精英文化,可以看做是获得文化领导权的某个特定知识阶层或精英集团价值观念的显现,也可以看做是他们具有特权地位的社会角色与文化身份的自我确证方式.其话语权一直为少数人所掌握.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由于大众传媒在意识形态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在当今世界上,社会上的许多精英必须依赖非精英文化形式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以便维护他们的已经很高等的社会地位.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图像主因型文化正在取代传统的语言主因型文化.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成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选择.大众文化以其无可比拟的娱乐性功能将文学经典挤出了人们的业余时间.施拉姆曾这样介绍美国人的生活与大众媒介的关系,美国人平均把醒着的几乎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这些媒介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进入传媒时代,电视、网络不仅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传播的工具,而且也成了人的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文学经典,与声音媒介、图像媒介相比体现出祛时尚化、祛奢侈化、祛快感化的特征,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机与电脑占领了人们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阅读文学经典的时间与受众就所剩无几了.文学经典就成了某类特殊人群(文学研究者、中文专业的大学生等)才关注的对象.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地位,文学经典建立跨媒体传播的理念成为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生存的必然选择.当文学经典利用图像文本、声音文本、电子文本等现代传播科技的成果拓展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时,当它利用大众文化的宠儿诸如电视剧、电影、网络等走进大众生活时,精英文化的大众化,成了大众传播时代的必然趋势.文学经典面临着给自己重新价值定位的问题.十台的“百家讲坛”就是精英文化大众化的成功范例,既扩大了受众面,又使渐渐边缘化的精英文化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焕发出新的魅力.

三、经典文学时代化

大众文化是平民文化,平民文化也是一种是世俗文化,带有很强的现实特征与时代烙印.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蔑视权威,蔑视经典,善于用一种插科打诨的态度轻轻松松地将某种神圣的东西置于被嘲笑的境地,加进时代的元素.因而大众文化对经典文学有巨大的解构功能,它能摧毁文学经典的神圣性.大众文化的强大之处在于,不树立敌人,海纳百川,吸收一切可以为自己所用的资源包括文学经典.有古代的文学名著相继被搬上了荧屏,电影《大话西游》用现代语言去解构经典、诠释经典.“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等一万年!”成了最受当代大学生喜欢的爱情名言.《百家讲坛》易中天与于丹的成功,与他们言说古典立足现实,加进作品的时代感,让古代的经典融进今天密不可分.学传播出身的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谈《论语》心得,一反经典古籍抠字抠句为文而文的讲法,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在于丹的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个温暖、智慧、宽容的邻家老头.易中天出场,语言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诸如“诸葛亮是个大帅哥”、“关羽总有一天会变成爱神,会供奉在婚姻介绍所”、“牛鼻子老道搞什么搞城门大开他(诸葛亮)开Party啊”等会讲“三国”的大学教授不少,能用当下的时尚语言讲“三国”的教授却不多.这也是他能将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揽入麾下”受众面不断扩大的原因.


四、传播效果显著化

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大众传媒的影响力迅速扩大,人们的生活形式、内容甚至思维方式都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专家学者的研究已表明媒介已成为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媒介之所以成为意识形态,主要是因为媒介具有操纵和控制功能.这种操纵和控制是通过对媒介内容、媒介使用语言的规范化和传播过程的模式化来实现的.它不仅能控制人的思想,而且能渗透进人的心理结构,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使人失去内心的独立与自由,从而自愿愉快的接受这种控制和操纵.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心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日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起一种新的尺度.于丹在《百家讲坛》的高收视率与书本的高发行量,显示了大众传媒强大的影响力.中国媒体已成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乃至成人的第二课堂,媒体对现代文化塑造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百家讲坛》的定位虽然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尤重经典”,但希望讲述者站在当下,面向最广大的观众,不是一种“就远说远”,否则不适于大众传播.中华书局顾青说《论语》:千人有千人、万人有万人的心得,于丹的‘心得’是她自己的理解,并不包打天下.这其中有着于丹强烈的个性色彩.顾青说中华书局通过在各地举办推销和签售活动,发现这本书得到了全国普通大众的认可时说,“它符合老百姓的心灵渴望,满足了百姓内心深处对传统道德的回归和认同.于丹让古代文学经典《论语》在当怎么发表挥了塑造心灵的功能和作用.”试想一下,于丹如果不通过电视这个平台,不利用网络的互动与辐射,是难以取得如此显著的传播效果的.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今天,媒介文化变成了我们当代的日常生活的仪式和景观,“媒介及其宣传产品和怎么写作一起创造出居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早期,《百家讲坛》选择的都是各学科大腕,但这并没有拉动收视率.当《百家讲坛》把个人魅力和口才作为选择讲师的重要考核标准后,人气可谓如日中天,从零收视率跃居央视十套节目收视榜首,观众达几百万,不少主讲人已成为“明星学者”,拥有数万名自己的“粉丝”.易中天来沪演讲,上海图书馆可容数百人的报告厅被挤得没有地方下脚;纪连海来沪签名售书,一连签了四小时,“手差点断掉”,他们写的每一本书也都成为了畅销书.业内将之称为“奇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大众传媒是个放大器,它能使传播影响最大化,传播效果显著化.大众媒介提升延展了一些意识形态观念.通过它们,这些意识形态变得非常合法,传播起来很有说服力,甚至更富有魔力.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经典影响力传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经典文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每天都被来自各种媒介的大量信息所包容,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大众文化在摧毁文学经典神圣地位的同时,也无形中扩大着文学经典的影响面.在以往只有受过较高程度教育的知识分子才能掌握的有关历史的、文学的、哲学的、审美的知识,现在大众传播大众文化,经典也可以为广大百姓所了解,经典也走下了神坛,由一种精英话语变成了大众话语,不再是一种权力话语的建构.应该也算推进了一种的进程.

米本文系2007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传媒‘影响力经济’研究”(07YBA06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