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口语传播策略

点赞:32739 浏览:1548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恐怕谁也不能否认语言对于一位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性.同时,由于“语言不仅提供信息,它还为意义环境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除了有效地传递信息之外,语言也是最能反映一位主持人各方面素质修养的物质外壳,因而语言又是构成节目主持人形象的首要因素,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会把一些名主持人称为“名嘴”的缘故.的确,一位主持人,即使其外形、气质很富有吸引力,或在学识、人格上极具魅力,但倘其语言表达能力极差的话,那么他肯定不适合做主持人这项工作.国家发布的《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规定》在对主持人的基本条件提出要求时,明确规定“嗓音良好,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一些专门从事主持人培养的学校、机构,如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也把训练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放在了首位.

一般而言,作为一种拟态人际交往,主持人在传播中所使用的有声语言(我们这里暂且称为口语)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正的人际交往中所使用的口语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主持人所使用的口语不完全等同于真正人际交往中的口语,因此,主持人不得不在随意性和情境性上有所收敛,并在章法、规则和逻辑方面较之真正的交际式口语有较高要求.用专门研究主持人语言艺术的学者的话来说,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应该是一种“吸取书面语的精粹口语,强调规范性的大众口语,讲究艺术性的宣传口语,个性的正式口语,应对得体的机智口语”.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析的话,有声语言或主持人的口语作为主持人传播的能动策略,在发挥能动作用时至少应该符合和达到以下几个要求和标准:

1. 规范

所谓“规范”,即主持人在使用有声语言的时候,不但能正确读出语言的标准读音,而且必须能够正确使用合乎规范的词汇.通俗地说就是主持人既不能读错字,也不能随意改变和自行创造现有标准语的用法.用语言学家的话说就是“能用基本标准的标准语,即普通话,有力而得体地达到说话目的”.主持人有声语言合乎规范既是主持人文化修养的体现,也是信息传播和接收的需要.只有使用合乎规范的标准语,才能使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因存在共同的意义空间而在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上达成一致.

2. 简洁

所谓“简洁”,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将那些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换句话说就是,主持人在主持传播中应尽量少说废话.我们之所以在此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实践中确实存在有的主持人主持节目时口若悬河、废话连篇的情况,如有人就曾做过统计,有的主持人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竟然用了36个“那么”,而且绝大多数是用错的.像这样在正常传播中有大量冗余信息的话,不仅可能造成信息传播资源的浪费,而且可能会使真正有用的信息被淹没,影响信息的有效传达.当然,主持人的语言简洁,也绝不是为了求简而简,而是应该在保证不影响受众理解的基础上当简才简.

主持人的口语传播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主持人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 明白

主持人在将有声语言作为一种传播的手段和策略运用到传播中的时候还有一种情况,即主持人的语言并没有超出现代标准汉语的规范,主持人的语言中也不存在过多的冗余信息,但主持传播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受众依然抱怨听不懂主持人的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主持人的话往往过于抽象、晦涩,超出了受众对语言理解的能力范畴.

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要做到明白无误,能通畅有效地传送到受众一端,除在语言的所指和能指上保持一定的演绎水平之外,还须兼顾语言的速度及音量等因素.毕竟,有声语言的传播完全是依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送来实现的.声音大小,即有声语言的音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主持人的传播产生影响.同样,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如果语速过快,受众在一瞬间不可能全部获取和理解主持人语言内容的信息;而语速过慢,则不仅无法传递更多信息,浪费有限的传播资源,而且容易让受众感到疲倦,同样不利于信息传播.

除了语音、语速,主持人在使用有声语言作为传播策略时,还需注意有声语言的语频,即主持人在某段时间内有声语言的多少问题.在某一时间段里,主持人说话过少,固然会使信息的充分传递被打了折扣,而主持人说话过多同样可能会因为压缩了受众的理解空间而影响和干扰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如在某些体育节目,尤其是电视转播体育比赛现场中,当受众已然看清场上情形,并陷入某种紧张和亢奋的情绪之中时,如果主持人这时仍在一旁喋喋不休地描述现场,就会激起受众的反感,甚至一生气干脆把电视机的声音关掉.正因如此,现在的电视观众基本上已不再能接受以前的高语频的广播式主持,而是更喜欢黄健翔、刘建宏等主持人那语频相对较低的主持风格.

4. 生动

中国近代著名报人梁启超曾对写文章,尤其是写论说文提出过两点意见,一为“动听”、二为“耐驳”.今天看来,这两点意见对于节目主持人同样不无启示.在主持传播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同样的内容让两位不同的主持人来传播,一位主持人因为语言生动有趣而让受众欲罢不能,而另一位主持人则因为语言的枯燥呆板而让受众昏昏欲睡.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主持人的语言不够生动而缺乏吸引力.对于这一点,一些著名的主持人也深有体会,如白岩松就发现“人们只有感受到了你的真情,他们才会被你的语言内容真正打动”.而水均益则明确表示:“我们所说的‘口语化’绝非指‘淡而无味’,对于主持人语言,我们要求第一平常但要精彩;第二平常但有内容,每一句话力争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益’.”

5. 个性

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人际特色的个性化传播方式,主持人有声语言在力争规范、简洁、明白、生动的前提下,还应尽量与众不同,尽量体现一定的个性,它既是主持传播这种独特传播方式的特色,也是实现这种特色、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主要手段.其实,只要稍稍留意那些已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节目主持人,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主持人无不在有声语言方面极富个性魅力.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栏目主持人元元即为一例,如她在评论一些考上大学的学生谢孔子而不谢老师的现象时这样说道:“据说一家餐厅推出过‘谢师宴’,是专为金榜题名的学生准备的,让他们感谢老师,请老师吃饭,结果问津者寥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想谢老师的学生不多,二是因为即使有人想谢,老师也不会来.感谢老师不必请客吃饭,说几句感谢的话,告个别,老师也就满足了.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只想着高高在上的、缥缈的;而忘记身边为你默默付出的、真实的.我就想,今天门前热热闹闹的孔子,当年在教书的时候,是不是也没人谢?私塾里的学生毕业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不是也满地凄凉呢?”对于如此富有个性的语言,难怪很多北京观众会竖起大拇指说:“元元这丫头说话,就是让人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