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与善意实现有效传播

点赞:25800 浏览:1194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台北直播室》栏目是在海峡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变,两岸交流更为宽松包容的媒介生态条件下创办的,开创了大陆对台湾广播入岛办广播节目之先河.本文从听觉的有效传播、两岸关系变化与栏目定位、新媒体时代栏目的全新空间三个方面分析、解读《台北直播室》.

关 键 词 :海峡两岸 对台湾广播 传播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等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些感人至深的诗句表达了“冷战”时期台湾同胞对大陆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绵绵不尽的乡愁.时光穿越,回首六十余年海峡两岸关系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可用一组最新数字说明——2013年1月16日国务院对台办发言人杨毅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两岸交流规模稳步扩大,各项交流有序进行.全年台湾居民来大陆534.02万人次,同比增长1.47%;大陆赴台263.02万人次,同比增长42.56%.两岸大交流局面持续巩固和深化.全年两岸人员往来总量近800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尽管两岸之间仍存在若干尚待突破的课题,但从中可清晰感悟今后的两岸关系将更进一步深化和平发展局面.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化民族谋复兴,将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在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研讨《台北直播室》定位及内涵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两岸关系变化与《台北直播室》定位

人民广播电台1954年成立对台湾广播部,至今已近60年.可以说对台湾广播见证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同时,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也见证了对台湾广播近60年的发展,其中《台北直播室》可视为当今对台湾广播理念与节目品格定位的质量抽样.

“”中,我任教的北京广播学院被“解散”,去干校下放劳动回京之后,我曾分配至电台台播部联络组工作.当时,“”控制舆论,广播属“重灾区”.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周总理仍亲自过问对台工作.1973年重病中的周总理力荐同志重新回到协助周总理主持工作.1974年10月,同志在会见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时指出:我们希望通过和平谈判实现和平解放台湾的目的.关于解放台湾以后的政策我们还要考虑,特别是要同台湾同胞商量.记得当时我们通宵整理小平同志的讲话录音,并在部门内传达学习.至今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特别是要同台湾同胞商量”.时隔近40年之后,重新思考小平同志讲话,从中似可感悟“一国两制”与当时小平同志对台讲话精神的逻辑联系.记得当时台播部联络组多次收到去台人员辗转邮寄的寻亲来信,其中思亲思乡之情言真意切,刻骨铭心,令人难忘.当时受到极“左”路线干扰和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对台湾广播传播效果存在相当局限.在两岸关系的低谷时期,电台的对台湾广播是当时大陆唯一可以通过电波入岛的大众传媒.60余年来,海峡两岸关系从“冷战”至解禁,从民间交往至制度性协商,从维持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至进入60余年来两岸关系最好的和平稳定时期.纵览近60年两岸风云变幻,今天我们对《台北直播室》的研讨和解读更有其特定的时代内涵.


从《台北直播室》看听觉有效传播

由于两岸长期的分离状态,信息沟通不畅,乃至出现对立状态,台湾同胞对大陆真实情况存在误解、误读.至今,金门岛上还保留着当时台湾当局对大陆广播高达6米的高音大喇叭,大喇叭虽然早已不再发声,它却成为“电波战”时代两岸关系的一种历史记忆.2008年3月,国民党重新入主台湾政坛,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时期.2009年6月,电台对台广播中心策划推出《台北直播室》栏目.可以这样认为:两岸关系的历史性转变,营造了两岸交流更为宽松包容的媒介生态,电台对台湾广播才有可能在台湾本土创办《台北直播室》,这也开创了大陆对台湾广播入岛办广播节目之先河.

《台北直播室》开办之初,首先要面对岛内广播竞争白热化的媒介市场.“拥有2300万人口,面积3.6万平方公里的台湾宝岛,耸立着全球最为密集的‘广播森林’.合法电台近200家,地下电台近200家”.①严峻的市场竞争和台湾广播成熟的经营理念,以及台湾民众多元的媒介选择,使《台北直播室》必须直面白热化的竞争态势.广播入岛来之不易,广播如何进入台湾听众的心灵,更是对《台北直播室》的严峻大考.

《台北直播室》开办近4年,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传播理念定位我的理解为:用智慧与善意实现有效传播.

广播是现场媒介.它针对正在进行的新闻事件提供鲜活的报道和解读.《台北直播室》较充分地开发广播的本地化资源优势.驻台记者深入台湾南北,采访各阶层代表人士和民众.记者从新闻事件现场以第一人称“我”的所见所闻,记录现场变化进行现场报道或连线,这种“亲历式”现场直击使广播的快速、同步、连续、滚动等优势得以有效开发.记者成熟驾驭现场,立体展示事件最新变化,将口语传播的传真、传情、传神的听觉感染力发挥得淋漓尽致.4年来,《台北直播室》及时报道岛内重大新闻事件和两岸最新交流动态,同时约请台湾和大陆专家学者作为智库,对新闻事件进行独具特色的分析解读,从而提升了《台北直播室》信息内容的即时性、可听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广播是适合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媒介.广播内容构成的主体要素是口语和音乐.《台北直播室》如何实现入岛入心的有效传播?似可做这样的比喻——飞鸟的双翼.一边是报道内容的准确、客观、平衡、理性、专业,另一边是报道话语的真诚沟通、平等尊重、善解人意、包容大气、春风化雨、点滴入心.《台北直播室》要实现有效传播,其核心动力是正确的传播理念和驻台记者、编辑及其团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不断学习超越的敬业精神.

用智慧与善意实现有效传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直播室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驻台记者入岛驻点10年,《台北直播室》开办4年,打造了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对台湾广播队伍.10年来,先后有百名记者轮流驻岛采访,坚持以台湾民众为依托,努力贴近台湾现实和台湾民众,及时、客观、准确、专业地报道了岛内及两岸重大新闻事件,使《台北直播室》成为两岸信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新媒体时代《台北直播室》的全新空间

约瑟夫·R.多米尼克在《大众传播动力学》中提出:“因特网重新定义大众传媒的诸多特征.”新媒体时代的《台北直播室》也面临着重新定义和重塑的全新空间.

电台开办了“你好,台湾网”.网站专门为驻台记者设立《驻台传真》栏目,包括驻台快报、人物专访、记者手记等专栏.2012年,“你好,台湾网”又开设了《台北直播室》和《两岸开讲》专栏,集中呈现驻台记者的独家原创报道,用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符号呈现.“人物专访”对岛内名家进行独家专访,对重大事件进行深度解读,较好体现了内容的独特视点.文字凝练,图片具有视觉冲击力.“你好,台湾网”使听众实现了从被动收听至主动选择视听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时代以听众为主体的传播理念.

“你好,台湾网”(包括记者编辑的微博、群等)为《台北直播室》拓展了听众参与的入口,从策划源头提升了报道的贴近性、针对性.网络传播的本质特征是互动,互动使传播进入了受众为主体的对话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在台湾岛内已相当普及.《2010台湾宽带网络使用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2月,台湾2300万人中上网人口约1622万;21岁以上曾经上网人口1466万,曾经上网比例超过72%,宽带使用率超过67%.”从中可以看到,台湾新一代网民和网络舆论不仅影响着当今的台湾社会,也关系着台湾的未来.另据台湾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好转多数表示认同.63%感受到两岸的和平现状;76%赞成政府深入两岸人权、法制、经贸、文教、公民社会等各项交流.②以上数字未必确切,但整体看来多数台湾民众认同两岸和平发展现实.

在移动互联时代,《台北直播室》和“你好,台湾网”通过智慧和善意实现有效传播.确立清晰的受众主体理念,将听众视为“充满智慧和判断能力的主体,认真思考、主动表达的主体”.努力实现坦诚沟通,认真倾听、求同存异,化解矛盾、累积善意、入岛入心.有人比喻:两岸经济合作像手携手,两岸文化交流如心连心.在两岸交流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之时,《台北直播室》、“你好,台湾网”等对台湾传播媒介,定能成为两岸关系“手携手”“心连心”的最有效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