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方法

点赞:12129 浏览:483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合理的途径在大学生中有效地传播开来,从而武装广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效果和需求调研,以调研分析结果为依据,以传播学的波纹效果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为理论基础,探索和总结分别以人际关系、组织集体、大众媒介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传播方法,使传播效果以螺旋上升的方式不断放大.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出具体的传播措施和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层次;分层传播

[关 键 词 ]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4-0037-0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以三个“倡导”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要“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有力彰显,更是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具体化.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其在大学生中的有效传播,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传播学中的分层效果论,传播媒介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方面对个人、家庭、团体、系统、社会产生各种效果.其中,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在传播媒介与社会、受众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上提出了波纹效果的观点.在波纹效果中,传播媒介被看作是积极参与处于社会行动的社会、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层次上的维持、变化与冲突过程的信息系统,它的传播活动会引起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或者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者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不同层面的认识、感情和行为上的反应.

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效果和需求,笔者从对理论的知晓和掌握情况、了解理论的途径、对理论的认可程度和传播途径建议等四个方面设计了问卷,并在大学生中发放了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64份.其中本科生有效问卷305份,研究生有效问卷259份.


通过调查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获知途径,发现本科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家长老师和报纸杂志获知;研究生主要通过互联网、课堂教学和支部活动获知.

通过调查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期望传播途径,发现本科生主要期望通过支部活动、团学活动和课堂教学传播,研究生主要期望通过支部活动、网络传播和个人学习传播.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应当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建设精品课程,注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支部活动作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受到大学生党员的高度关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途径,应当继续丰富支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扩大支部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最为重要的信息获取和沟通途径,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介,并且这种影响还在不断深入,应当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发挥网络的优越性,在大学生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传播学波纹效果论为基础,结合调研分析结果,探索和总结分别以人际关系、组织集体、大众媒介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分层传播方法和传播效果.

一、以人际关系为载体的层级传播

以人际关系为载体的层级传播在传播媒介中位于基础,以“点对点”的线性联系为传播途径,在这一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优秀学生、重点学生、杰出典型为载体在大学生中进行有效传播.

(一)优秀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在学生工作中,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在同学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老师的教育和引导所无法替代的.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这部分优秀学生,使这些优秀学生认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是思政工作者值得探讨的课题.

因此,有必要以各种途径对优秀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大学生的优秀学生群体通常包括学生党员、成绩优秀同学、创新科技人才等.首先,对于学生党员严格进行全面培养考察,通过团支部推优、党校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支部培养考察、总支预审考核、集体入党宣誓仪式等长期培养教育,不断强化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深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解与认同;其次,对于成绩优秀的同学,进行考评激励机制的改进,改革评奖评优办法,综合考察包括学习成绩、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活动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内容,注重鼓励学生综合发展,更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第三,对于创新人才,结合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专门制订包括创新学分认定、推荐免试研究生和评奖评优等方面的鼓励措施,为培养具有团队意识、奉献精神和领导力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引导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人心.

(二)重点学生的感恩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因此,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得到有效传播,关键的问题是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幸福.注重学生的感恩教育,同时对“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等重点关注的同学给予各种帮助,注重锻炼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在得到帮助的同时要学会付出,要有责任感;另一方面也使这部分同学不断认同、实践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杰出典型的朋辈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际间的传播,除了在老师与学生间的师生传播以外,还需要学生与学生间的朋辈传播,通过各种形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杰出典型,可以实现高低年级学生之间、校友与学生之间的传播.将在校学长和毕业校友身上的优秀品质和宝贵经验通过座谈交流等形式传递给低年级的学生,充分发挥杰出典型的榜样力量.嘉宾和参加者的“师兄弟”关系造就了一种天然亲近感,使得交流和启发润物细无声,往往能够深入人心,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组织集体为载体的层级传播

以组织集体为载体的层级传播在传播媒介中位于中层,以“多对多”网状联系为传播途径,在这一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支部、班级等组织集体为载体在大学生中进行深入的传播.

(一)创先争优,增强支部活力

大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中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向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者和贯彻者,又是大学生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的组织者,是大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与上级党组织和党保持一致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从组织建设、组织生活以及特色活动三方面对全体学生党支部进行考核,评选“创先争优”优秀党支部,予以表彰,旨在全面加强和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调动党支部工作积极性,对于传播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最直接、最核心的作用.各支部可以不断创新支部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如党员读书角、时政座谈会、党员进社区、党史时政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充分调动学生支部在理论学习、时政探讨、怎么写作社会等各方面的热情,也使支部成为党员践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二)鼓励先进,促进班级建设

班级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形式,它具有诸多功能,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构建井然有序、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切实加强班纪、班风建设,努力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能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激励机制,开展优秀班级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各班集体的积极性,各班级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建设活动组织同学们学习、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极大地增强班级凝聚力,又为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有效的载体.

三、以大众媒介为载体的层级传播

以大众媒介为载体的层级传播在传播媒介中位于高层,以“立体化”多维联系为传播途径,在这一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校园文化活动、校园传媒、互联网等大众媒介为载体在大学生中进行更广泛的传播.

(一)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传播

校园文化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采用时事政策报告、学术前沿讲座、文艺活动、体育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范围,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校园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传播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二)以校园传媒为载体的传播

高校校园传媒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在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育人环境,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以报纸、期刊、广播等为代表的传统校园传媒拥有人力、物力资源强大,内容丰富多彩、受众广泛,可信度高,参与人员专业度高等优势.着力打造以报纸、期刊、广播等为载体的传统媒体文化传播平台,精心策划、加强管理,使得校园传媒深受同学欢迎,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播与展示平台.

(三)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传播

网络传播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效率高、更新及时、受众广泛且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多向互动等优点.调研显示,互联网传播途径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经调查,当前网络建设平台包括学院网站、各社交网站、微博等,涵盖了时行的主要网络平台.借助网站的浏览量优势,及时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最新动态和信息,大大提高了沟通与交流的便捷性,作用不容小觑;社交网站拥有大量的大学生用户,自然而然地得到各学生组织的重视,纷纷开辟了公共主页,俨然成为面向广大大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网络宣传新阵地;微博是新近最为流行的网络平台,借助微博可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为快捷、有效的传播,各组织和社团纷纷开通微博,加强宣传力度,延伸校内外交流范围,初步形成了以学院为中心,多点互动,人人参与的微博文化传播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又一重要网络平台.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传播的三种载体:人际关系、组织集体、大众媒介是逐渐递进的,传播效果以螺旋上升的方式不断放大.采用合适的传播措施和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