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媒介影响下的语言变化探析

点赞:5321 浏览:163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与传播工具,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传播媒介背景下,语言的运用千变万化,受到当前社会快节奏、信息大容量的影响,遵循固有性、求新求异性原则,不断推出全新语言,有些语言偏离了原有的规范,探索新规范.因此,传媒媒介加快了语言系统的“推陈出新”,赋予语言更多动力,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本文将结合当前传播媒介发展现状,对传播媒介影响下的语言变化形式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关 键 词 :传播媒介;语言;变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2-0160-03

一、缩略语的应用

缩略语主要指在保持原有词语的固定意义不改变的前提下,减少应用语素的数量,表达同样的思想.目前,常用缩略语的构成方式主要为以下几种:①从原有词语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语素,形成一个新词语.例如:“深圳成分指数――深成指”、“彩电――彩色电视机”、“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②从原有词语中,截取某一部分词汇,即“简称”.例如:“非典型肺炎――非典”、“美国微软公司――微软”、“复旦大学――复旦”.③对以上两种方式的混合构词方法,例如:“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全国检测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检测日办”;[1]④将词语中的一部分作为缩略语的方式,多以“数字加原词”的形式构成,通常这类词语具有一定代表意义,例如:“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三好”、“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四化”.简洁的形式、超大的信息容量,是现代缩略语的最主要特点,可满足当前社会信息高速传播需要,在语言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二、仿造词和语素化

仿造词主要应用现有语言中的词汇和相关结构,通过将其中部分语素的更换,形成新词语.通过仿造词形式构成的新词表现力极强、应用广泛、便于接受和理解.例如:仿照“军嫂”一词,提出了“月嫂”、“空嫂”;仿照“农民”一词,提出了“股民”、“网民”;仿照“酒吧”一词,提出了“氧吧”、“网吧”、“话吧”;仿照“影迷”一词,提出了“歌迷”、“网迷”等.以仿造词的构词形式来看,充分借用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语言要素,减少新词汇给语言使用者带来的理解难度.从构成仿造词的语素来看,主要保留了其中的部分语素含义,构词能力相对较强.[2]例如,前文提到的“嫂”由哥哥妻子转指从事某项工作的已婚妇女;“吧”,来自外来音译词“bar”,由最初的可提供简餐的饮酒小店或者餐馆、旅馆中的售酒与饮酒专柜,转变为如今专指开展某项活动的休闲场所;更换的那一部分新语素大多是词汇简写形式,如“网”指网络;“话”指.这些简缩形式的词语在新词构成中应用广泛,且语素化倾向越来越强,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经济性”的构词方式,并推动部分词汇转向单音节语素.

信息传播媒介影响下的语言变化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学报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知识化”发展

在信息化与网络化时代,传播媒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随着信息传播系统的日益完善,从文字、声音、图像、纸质媒介、互动文本、网络等各方面扩大信息接收者的范围.通过将大众传媒(报纸、广播、电视等)与计算机相结合,给全球信息一体化提供可能性.从理论上来看,实现了知识化发展过程.在语言词汇的应用过程中,按照使用范围可划分为“全民词汇”与“非全民词汇”两部分.全民词汇在整个语言系统中通用,而非全民词汇可能仅限于某一行业,如行业用语;某一区域,如方言;某一社会集团,如隐语或集团语;某一特定的生活领域,如专业术语等.[3]随着现代化传播媒介影响力的扩大,原本使用范围有限的词汇被不断推广使用,并被更多群体所熟悉、所接受.在非全民词汇中,很多方言也通过现代化传播媒介,冲破了传统的地域使用限制,成为全民词汇.例如,在现代语言中常应用的一些词,实际来自不同的地区:“爆满”、“写单”来自广东方言;“宰客”、“王老五”来自北京方言;“赞”、“血拼”来自台湾方言.与此类似的还有“炒鱿鱼”、“蹦迪”、“按揭”、“割肉”等方言词.当非全民词汇转变为方言词之后,将具备较强的表现力,使用效率明显提高,可更好地展现新事物、新现象.[4]

四、基于文化特征的词汇

以语言的发展历程来看,任何语言变化都不可能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各方面相适应.随着传播媒介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给文化发展带来一定变化.而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大多数文化来自语言,如汉语从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不仅转变了词语,同时也引进了西方语法结构,具有一定分析性、系统性.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以文言文作为书面文字,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较远,仅作为个别精英阶层的专属品.而白话文的应用,则体现了平民化、通俗化特征,迅速将文明推向大众,很多新语新词来自于生活,与大众密切相关,符合“大众化”需求.传播媒介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推广不能忽略大众文化的影响作用.[5]当前,世界人口大转移再加上传播媒介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语言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以西方为例,在上个世纪流行“嘻哈风”,就给文化带来了深远影响.美国《时代》杂志中甚至宣称美国已经进入“嘻哈国家”时代;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嘻哈风在全世界风行,且通过“嘻哈文化”创造了很多流行用语,即使一些旧词语也被创造了新意义.如“热门”、“时髦”、“盖帽”、“酷”、“深沉”、“新潮”等,都在嘻哈文化中被重新定义.在《牛津英语词典》(2003版)中新词语“ling-bling”(闪闪亮),《韦氏词典》(2007版)中收录新词crunk(旷课),都与嘻哈文化有关.通过这些词语,改变了语言的发音、性质、规则等,并通过传播媒介的强大作用被推广、了解、使用.[6]

另外,美国公共电视台开办各种与“说英语”相关的系列节目,追溯英语词汇的起源,让更多观众了解美国的历史与现实,加快了语言的传播.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再加上社会迅速发展,汉语中衍生了很多新词汇,各种“关 键 词 ”、“流行语”层出不穷;例如时政方面的“和谐社会”、“三个代表”;婚姻情感方面的“裸婚”、“丁克”;网络中经常应用的“微软”、“百度”、“搜索引擎”等,都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缩影.当前流行的“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凡客体”、“围脖”、“橡皮人”、“山寨”等,[7]都体现了传播媒介的信息化时代特征.

当前,一些学术机构每年总结各种网络流行用语,即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中迅速流通、广泛传播的词语,它们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变化.湖南卫视举办的一场《快乐女声》,带来了一股流行文化热潮,同时造就了一些新词,如“粉丝”以及变体,如“玉米”(李宇春的歌迷);“芯片”(刘忻的粉丝)、“凉粉”(张靓颖的粉丝)等,这些新词体现了大众文化,尤其是不同时期的流行趋势,通过传播媒介将这些词语广泛推广,一些词语失去了活力,一些词语流传下来.在大众文化市场中,新词语是否具备价值,主要看其能否流通,而大众媒体又以追求消费价值为根本目标,二者内在特质具有一致性.[8]

五、字母词与数字词

一方面,字母词主要指字母的缩写词,由若干组合成分词汇的首字母构成,既有本民族语言也有外来语,例如:WTO(世界贸易组织)、HSK(汉语水平考试)、KTV等;另一方面,数字词的数量比较少,大多由阿拉伯数字与英语字母共同组合,例如:F1赛车、B2B、3D动画、4S店等.通过应用字母词与数字词,体现了一种特别的形式,书写简单,语义内涵丰富,可受到更多信息接收者的关注,同时节约传输信息的成本,是一种较为高效的信息传递手段.[9]从另一角度来看,在现代化传播媒介中,使用字母词与数字词,具有一定普及性,在词汇推广中不容忽视.

六、新词的出现与普及

新词,主要指出现时间短、尚未成为通用词汇的语言,通常代表新概念、新事物的发展.新词又可分为词汇新词和语义新词两部分.词汇新词是完全意义的“新”,例如:国十条、医闹、房奴等;语义新词则是“穿新衣”,将语言中原来已有的词汇赋予新意义;例如:“冲浪”,原本是一种运动方式,现指代网络聊天、打游戏等;“菜单”,原本用于点菜,现在可以用来表示电脑中的选择表.[10]当一些新词语经过长时间使用之后,其中一部分可能消失,而另一部分则纳入全民词语库中.从新词的出现到消失或者纳入全民词语汇中,时间长短不一.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新词自身原因之外,现代化传播媒介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七、网络用语的推广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在语言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传播媒介的应用,扩大了非全民词汇的使用范围,促进流行语、新词的形成和推广;而网络语言的出现与形成,恰是网络这一传播媒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网络,网络语言就失去了载体.网络语言是全新传播媒介载体带来的新体验.“网络语言”主要指网民在网络聊天过程中,习惯使用的特殊符号或特殊词语,具有对象多、非面对面的网络语言交际特点.[11]首先,网络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特征明显,这主要由于网络交际最初具有非正式形式;例如,为了减少专业性过强的语言应用,将下载文件down简化为“下”,如“下图片”、“下电影”;将网站或者论坛的管理人员称作“版主”,即版面的主人;其次,将网络语言中的数字、符号、文字、图形等混合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在面对面的直接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姿势、眼神、表情等都可以传达信息,而非面对面交际则并非如此.

实际上,网络语言就是常用语言的变体,与其他语言变体相比,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并与全民标准用语存在明显差异,更需要规范性.但是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全新语言体验,对全民标准语的完善发挥一定作用.网络语言的构成应与汉语表达习惯相符,意义相对固定.同样,当网络用语使用一定时间后,就可纳入全民语言中,提高规范性[12].例如,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就收录了“版主”;而还有一些网络词语也可能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增加义项,例如“灌水”、“沙发”等.

结束语

由上可见,随着传播媒介的广泛应用,给现代语言变化带来多种可能性.语言在音、形、词、义等方面都产生了变化.语言的发展与壮大,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实际上,语言本身是一门发展性科学,人们也要以发展眼光看待语言、研究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对语言应用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传清,黄婉梅.传媒语言催生下的汉语语法演变[J].当代文坛,2011,(1).

[2]杨振兰.从大众传媒看新时期新词语的传播与发展[J].现代传播,2008,(1).

[3]刘琛.论大众媒介语言的全球化对民族语言的冲击和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4]刘彩霞.吸收外来语言文化的大众传媒语言创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苗涛.语言不能承受之痛――论传媒语言的道德规范化[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9).

[6]张丽华.传媒方式下设计语言思维之刍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2).

[7]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代课题[J].语言科学,2005,(2).

[8]俞秋萍.网络流星雨及其广告传播价值研究[J].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传播学,2010.

[9]常宇丽,孙芳.网络语言的文化渊源及语体特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10]李欣芳.在顺应模式下探析传媒语言中的语码转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

[11]刘琛,毛海燕.解读传媒时代大众媒介语言特色及其赋予语言教育的新任务[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12]蔡新中.浅谈传媒语言及其规范问题[J].实践论坛,2006,(1).

Language Chan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edia

ZHOU Ying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edia,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 730101,Gansu,China)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important tool in human munication. It promotes effective munication between members of society, and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media context, the use of language undergoes great changes, and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current fast-paced society with large-capacity of information. Sometimes it follows the inherent nature of language while sometimes it seeks novelty, producing a new language which may deviate from the original norms in course of the exploration of new specification. Therefore, munications media speed up the system “innovation”, giving the language more power to adapt to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lif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hanges in the langua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media.


Keywords:mass media, language, changes

〔责任编辑:杨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