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看《三国演义》的传播

点赞:16343 浏览:714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

当《三国演义》普及民间,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时,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开篇故事,就变成人们口中话题

而津津乐道.统治者借此来巩固江山,下层民众效仿来团结力量,各取所需,互有目的.但无论怎样,上下两个阶层借重这个故事都是看中了其中的“义”字.

现存所见讲述“桃园结义”的成型故事,最早是元朝建安虞氏至治(1321-1323)刊刻的《全相平话三国志》.

该书因是当时说书艺人的讲话底本,为坊间所刻,所以内容极为粗糙,且只讲故事本身,回与回之间没有回目,其叙述桃园结义故事如下:关、张二人见德公生得状貌非俗,有千般说不尽底福气.关公遂进酒于德公.公见二人状貌亦非凡,喜甚,也不推辞,接盏便饮.饮罢,张飞把盏,德公又接饮,飞邀德公同坐.三杯酒罢,三人同宿昔交便气合.有张飞言曰:“此处不是咱坐处,二公不弃,就敝宅聊饮一杯.”二公见飞言,便随飞到宅中.后有一桃园,园内有小亭,飞遂邀二公亭上置酒,三人欢饮.饮间,三人各序年甲,德公最长,关公次之,飞最小.从此大者为兄,小者为弟,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三人同行同坐同眠,誓为兄弟.

三国时期,战乱频仍,亲朋好友之间,反目成仇比比皆是.甚至有不惜检测为父子关系者,也能刀斧相加.如:

吕布先“大见亲待”于丁原,董卓进京后,又“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最终吕布一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亲兄弟之间如袁谭、袁尚,为了一己利益,而兵戎相见.当此之时,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位出身不同的人,萍水相逢于乱世,能“恩若兄弟”相处,确属难能可贵.自《三国演义》流行以来,由桃园结义引发出的社会结义现象增多,过去的刘备庙宇名称也随之而变.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至迟在元代中期是出现了的,前引《全相平话三国志》已证.故事已经为

民间接受而广为流传,甚至还有杂剧加速其传播.傅惜华先生编撰的《元代杂剧全目卷六》辑录的“元明间无名氏作家作品”中,第一次出现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剧目.傅氏记载:该剧“元明间无名氏撰.作者姓名,今无可考证.《也是园书目》古今无名氏‘三国故事’目,著录此剧正名,《今乐考证》、《曲录》亦著录之.此剧现存版本有:1.明万历间脉望馆抄校本,未题作者,北京图书馆藏,题目作:‘英雄汉涿郡两相逢’,正名作:‘刘关张桃园三结义’.2.《孤本元明杂剧》本,第十五册,又作简名:‘桃园三结义’,据脉望馆抄本所校印者.”傅先生《元代杂剧全目》中所载元明间无名氏作家作品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能确指到底是元代还是明代,只是笼统含糊称为“元明间”,将元、明两代并举,说明其出现时期不会早于元代中期,极有可能是元末明初,因为,同时期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已问世,其书之第一回目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为达某种目的结义为兄弟,这样的事情古已有之.唐朝皇帝为加强边境安全曾和回纥、突厥“结为兄弟”.

大明王朝统治者如何利用结义故事来笼络大众,目前尚未见到鲜明的例证.倒是大清统治者虽是满族贵族,却将此运用得得心应手.据《清稗类抄卷六十四》记载:“本朝羁縻蒙古,实利用《三国演义》一书.当世祖之未入关也,先征服内蒙古诸部,因与蒙古诸汗约为兄弟.引《三国演义》桃园结义事为例,满洲自认为刘备,而以蒙古为关羽.其后入帝中夏,恐蒙古之携贰也,于是,累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以示尊崇蒙古之意.”将一段民间故事特别是汉族的故事与自己的统治结合并运用于实践,这是满清统治者的高明之处.虽然当时清世祖尚未全面统治中国,但他能从桃园三结义中悟出结盟多民族来增强自己力量的道理,以求达到最终统治天下的目的,则非寻常统治者所能也.此后,大清统治近三百年中,新疆噶尔丹叛乱、康熙出兵抗击俄国侵略,都是民族矛盾尖锐的表现.而蒙古王朝完全臣服于大清,没有参与与王朝作对的叛乱,不仅如此,“(清圣祖康熙)召科尔沁蒙古王沙津入京,面授机宜,使诱噶尔丹”,则使蒙古贵族完全站在维护祖国统一的立场上.桃园结义竟能使蒙古贵族三百年来对大清像关羽之于刘备“服事为谨”,这难道没有最初受到清世祖尊崇与之结盟有关吗

二、

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通俗小说,大都有一个由素材积累、逐渐加工和最后形成较高质量小说文本的过

程.《三国演义》就是由说话人的底本演化而来,再经由一些文人加以润饰、考证、整理而成的.作为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被后人争相传抄、传阅、出版、评点、评论、传世,有其独特的传播要素.

传播内容的通俗化、传达精神的平民化是《三国演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作为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小

说,《三国演义》的伟大成就在于具体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内部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国古代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曾经在不同程度上揭露过这种斗争的尖锐性和残酷性,但是,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比得上《三国演义》这样鲜明、这样深刻,而又这样广泛地揭露出这种斗争的复杂面貌.就是在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里,这样的书也是很少见到的.它通过对三国时期社会动荡分裂状况的描写,特别是通过对曹操、董卓等统治者的形象的揭露和批判,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悲惨生活及其对于统治阶级不共戴天的仇恨.《三国演义》刘、关、张之间团结、平等和义气的关系及其处处流露的正统思想和忠义精神,是《三国演义》最为人们喜爱,对人们思想影响最大的地方,一直成为封建社会中广大人民加强团结、相互援助的榜样,成为人和人的正直关系的榜样,为广大人民长期传诵和学习.如:在明、清两代,农民起义军普遍地把“桃园结义”故事当作组织自己队伍的典范,就证明了这一点.也正是其传达精神的平民化这一点,为我们探究现代香港黑社会争拜“关二爷”的文化底蕴,打开了一个研究的窗口.

传播语言的口语化、传播载体的多元化是《三国演义》广泛传播的前提.《三国演义》是中国最早的历

史演义,历史演义是中国文学的特色,说书人透过讲史吸引听众,将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加以发挥,加上一些夸大的想象,创造出虚实相参的故事.《三国演义》从口传文学到话本杂剧,再到小说成书,是多重文化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三国演义》发根于正史,却更多地取材于民间口头创作,直接汲取了人民创作的题材、思想、形象和语言,使作家的天才和人民的智能得到了高度的结合,其作品中的人物至今仍然通过民间艺人的鼓词、评书、戏曲活灵活现地生活在他们原始发生的土壤里.在这一点上,世界杰出的文学巨著似乎存在着某种内在的相同之处.《三国演义》的形成与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歌德的文学巨著《浮士德》等一样,是在“行吟诗人”即:民间“说唱艺人”表演传播的基础上,经由文人的整理加工才最后写就的,是由题材内容到体裁样式,广泛吸纳和多方借鉴民间“说唱艺人”传唱表演的口头传说故事的结果.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从三国历史到《三国演义》,从话本戏曲到传说故事,人们对它说不尽,道不够;有关三国的历史遗迹、遗址、纪念性建筑物,均得到妥善保护和有效地开发利用;有关三国的历史、故事、传说,以史学和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包括传记、小说、绘画、戏曲、影视等) 广为传播,起着教育和鼓舞人们的作用;有关三国的学术研究,以会议和各种书刊出版物的形式得以广泛交流,不断推动着研究的发展,并影响着一代学者;而与三国密切相关的三国旅游业也在日渐扩展,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这不能不说是文学传播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国演义》的传播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极大.《三国演义》不仅是在传播一个故事,从深层次上来看也

是在传播一种文化,因此必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极大.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外的“三国热”主要是在传统文化背景相似或者交流频繁的亚洲地区,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韩国,《三国演义》是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国小说;近年来,出版的《三国演义》韩文译本、评本、改写本达一二十种,其中李文烈的评译本,销量已达数十万套(每套十册).

三国人物广泛深入人心,《三国演义》传播的根基始终在民间.《三国演义》在民众心中深深扎根,《三

国》故事成了中国大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人民从其中接受道德教育与价值标准.应当像刘备、关羽那样重视对朋友的义气,要爱护人民,决不可像曹操那样忘恩负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诈毒辣的事.刘备与关羽的道德模范比孔子、孟子更加普及、有效而重要.香港的以及黑社会人物都要设神坛拜关公,决不拜孔子,也不拜耶稣,不拜如来佛.小说人物成为大众宗教式崇拜的对象,这是全世界任何文学作品都做不到的.关羽受后人尊崇,全靠《三国演义》夸张了他的重义.中国民间最重视的道德,第一是孝,第二就是义.一部小说把一名武将捧成了神,不但由于小说的魅力,也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性格.

桃园三结义看《三国演义》的传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演义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传播内容上追求多元的典型,蕴涵丰富的价值观念.《三国演义》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

势.三国的历史,从时间上看,只有半个多世纪,比较集中;从政治格局来看,是三足鼎立,三者之间互相牵制,很富有戏剧色彩;从人物方面看,又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而且三国的君主都可称明主,手下网罗了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从事功方面看,三国都是打着正统或维护正统的旗号,谋求剪除异已,实现新的统一.在很短的时间里,集中了这样一大批智勇之士,演出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西晋统一等一幕幕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因而,很自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也是罗贯中要选取三国这一历史时段来创作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别的历史时段,如楚汉战争、隋末唐初的战乱、元末明初的战乱、明末清初的战乱等相对而言,都没有三国这样在多面具有典型性.在内容上有人们始终珍视的价值观念.《三国演义》是雅俗共赏的作品,其丰富的精神内容,凝聚着晋唐以来社会广大群众的历史观、观和价值观,反映着社会各阶层意识的折衷,在相当程度上集中、融会了中国古代,特别是中古以后我们民族的普遍思想意识、观念心理,这正是《三国演义》数百年来为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广泛接受认同,亦为最高统治者所容纳和利用的原因.

在传播方式上,积极借助新的信息形式和最有力的传播载体推动文学内涵的广泛传播.古代文学的传

播有两种基本方式:口头的,书面的.在古代主要是靠第一种方式,因为那时文字的使用不普及,甚至没有文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字的普及和发展,书面的方式文化传播与继承,越来越多地被使用,特别是人类进入知识爆炸时代以来.明清小说主要是以文字为传播媒介的,其传播对象便自然的被局限于有文化的受众群体之中.如:《三国演义》在传播过程中始终以民间艺人的口头文学形式的传播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并以其文字文采积极地走进文学的殿堂.进入信息时代,《三国演义》又较早与高科技结合,被传播者迅速搬上荧幕,在电子游戏的世界也能独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是由作品本身的力量与产生作品的土壤即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性质

的力量共同形成的.这主要得益于开放的文本容许多时代不同阶层的人员参与进来,使其宗教观、政治观以至人生价值观具有历时性全民共识的意义,成为雅俗共赏的作品,得以“高山流水式”的代代相传,最终成为跨越时代、跨越民族、跨越国度的作品.

景圣琪: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