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经济类节目的传播效果

点赞:13445 浏览:575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经济类节目如何变得轻松有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将分别从经济节目主持人要增强新闻敏感性,对经济学词汇进行及时诠释和解读;更加深入浅出地介绍经济知识;进行二度创作时增强可听性和趣味性三个方面分析经济类节目主持人如何使经济知识的解读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关 键 词 】经济类节目 经济学术语 通俗易懂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经济类节目应该是广播媒体打造的重点.但是长期以来,经济节目中相关内容的公式化、概念化、数字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原因一方面是内容太过专业化、书面化,语言表达枯燥无味等,另一方面是广播作为以声音为介质的媒体,“转瞬即逝”的特点导致对推理、数字一类内容清晰的传播受到局限.而要克服这些缺陷,从通俗易懂的讲解“经济学术语”入手便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

一、主持人要有新闻敏感性,对经济学名词进行及时诠释和解读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当前经济背景下一系列经济学名词不断引起大家的关注:2011年全年一路上涨的“CPI(居民消费指数)”,由此产生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同时又有“通货膨胀”导致“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区别;还有这两年我国频繁使用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存款准备金”等等.这些看上去是一些专业经济学名词,似乎跟我们普通百姓距离很远,但其实却和每个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经济节目的主持人则应该敏锐的捕捉这些经济新闻,同时及时对这些专业经济学知识和名词进行解读和介绍,从而帮助听众更好地了解这些经济新闻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011年第二季度之后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的CPI呈现出不断攀升态势,我们便在理财节目——《理财柜台》里及时进行解读,具体包括:CPI(居民消费指数)是个什么概念?具体是怎么计算的?如何判断它的数值高低?高或低的数值又会对我们的整体经济和实际生活产生哪些影响?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等等通过深入浅出地介绍,让大家对当前的经济生活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二、主持人如何更加深入浅出地介绍经济知识,从而使专业知识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听众认知和接受

经济广播的专业频率定位要求其节目有专业精神和水准,但是广播又是大众传媒,是为广大听众怎么写作的,传播的内容必须通俗易懂,所以内容要尽可能让外行也能听懂,这就得将“专业”的经济知识“通俗化”.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因此,主持人在主持经济节目时,对专业经济名词、术语必须做好“翻译”工作,使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弥补跨行业带来的理解上障碍.


2011年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3.5%.我国的“负利率”已持续近17个月,老百姓的资产价值正随着物价上涨而相对贬值.当时我们在节目中首先完整介绍了“负利率”这个概念,紧接着又对“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进一步进行解读,因为经济领域的报道和介绍不可避免用到一些专业概念和数字,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对新出现的词汇和数字进行形象化的解释说明.

在节目中我举例说的是:“老张和老李两个人都想写头牛,牛的检测设是1万1千元,但是两人手里都只有1万元,显然不够!而这时又检测设银行的年利率是10%.这时,如果两人将钱都存在银行,一年之后利息加本金正好1万1千元,刚好能写头牛.但是老张和老李的做法不同,老张就是按照刚才思路将1万元存进银行,而老李却和银行签的是合同,合同约定的是把钱存进银行不计算利息,一年之后银行给老头牛.表面上区别不大,都是一年后1万1千块钱写头牛.但是实际情况有所变化:一年之后牛涨价了!是:1万2千了!很显然老张虽然存了一年有1万1千元但还是写不到牛,但是老李却因为和银行签的合同约定所以得到了牛!

如何提升经济类节目的传播效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为什么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分:老张得到的1千元是10% 的“名义利率”,实际资产并没有升值到10%,1万元存在银行利率是10%,但物价上涨也达到10%,实际利率等于没有.但老李用购写实物的方式抵消了通货膨胀,实际利率就是10%,所以“名义利率”不是投资者可以获得的真实收益,而是与货币实际购写力和通货膨胀有关,由此得出:“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才是真正的“实际利率”,这也就是为什么2011年在“通货膨胀率”高的经济背景下很多朋友的钱如果存在银行实际上是“负利率”,也就是所谓的钱“缩水”了!

以上的经济学专业术语通过形象的例子和比喻进行巧妙解释使得经济概念更加生动、形象,语言更加通俗化,更贴近受众.既体现了“专业化”又照顾了“大众化”.

三、主持人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如何增强可听性和趣味性

随着经济发展,居民个人理财和家庭理财中会遇到很多专业名词,如:家庭资产负债率、流动性比率、每月还贷比等等.主持人在介绍这些专业名词时除了通俗易懂,更可以用“角色”化的形象来进行饰演,通过自我讲述或对话的方式在一个场景中进行介绍.

2011年“货币基金”是基金种类中唯一获得正收益的品种,我们在给大家介绍这个基金类型时把“货币基金”设定成一个卡通形象,在稿件文字的写作编辑上体现卡通人物的思维和表述特点,实际播讲过程中也是以卡通人物的口吻,两者相结合后播出的效果就是一个灵动可爱的卡通人物向听众进行自我介绍,活灵活现地让人们认识和了解“货币基金”.

具体的介绍文字如下“大家好!先自我介绍下,在基金家族,我是货币基金.我主要投资于剩余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国债、金融债、AA企业债、央票以及债券回购.由于这些工具流动性好,安全性高,因此,人们给了我“准储蓄”的美誉.也有人称我和银行理财产品是“双胞胎”.然而,和银行理财产品相比,我却有一颗更加平民的‘心’等”

再比如我们《理财柜台》策划制作的“对话理财”系列节目则是设定人物形象来对经济知识进行介绍:设定的2个人物分别是一个电台主持人和一个经济学教授.首先在人物的设定上精心设计,使得两个人物的对话有很多机会和话题,其次选择对话的内容就是日常理财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名词,比如“投资理财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家庭资产负债率”等,最后在具体节目的演播过程中既要有人物的“身份感”,又要注意播音分寸的把握,掌握好“度”,不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