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第四主体存在的可能性

点赞:16010 浏览:700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科学传播的目的出发,探讨了科学传播第四主体可能存在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及其可持续性的发展等问题.

关 键 词 :科学传播;第四主体;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5--02

科学传播是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中新兴的一个学术领域.2000年,刘华杰和吴国盛先后发表文章,提出了科学传播这一概念.刘华杰指出,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是其三个不同阶段:“称现代科普为‘科学传播’更合适,科学传播是比公众理解科学和传统科普更广泛的一个概念,前者包含后者”[1]那么科学传播与传统科普和公众理解科学到底有何区别,我们又是为什么要传播科学呢?

一、科学传播的目的

科学传播不同于传统科普,它不是自上而下的教化,而是平等双向的面对全体国民的传播,其主体依靠的不是少数的科学家而是大众传媒.科学传播不仅是要普及科学知识,更要普及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科学精神;不仅要让公众了解科学的正面价值,也要让公众认识到科学所具有的破坏力量.

传统科普在中国的传播与当时的社会氛围是一致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工业化、现代化是世界性的潮流.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生产力低下,百废待兴.科普传播的目的在于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生产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人们对科学都抱着乐观的态度,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限的,无限发展着的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意识到,资源是有限的,能源是有限的,发展也是有限的.同时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义务教育使基础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市场经济中也不再给传统科普机构保留位置.并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人类的命运越来越深地联系在了一起.科学传播的目的也就不仅是激发和促进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了解,打破科学与公众的藩篱,更是通过全体人民的参与来决定我们的发展方向.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今天的我们所决定的,对现实的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期,决定了我们如何传播科学.

二、科学传播的第四主体

科学传播的“第四主体”是刘华杰教授在2011年6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科学传播学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他认为科学传播的主体有四种:站在国家立场代表政府利益的第一主体,站在科学共同体或企业立场代表厂商利益的第二主体,站在公民立场代表家户利益的第三主体,以及站在文明精英立场代表超国家长远利益的第四主体.第一主体“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服从于国家政府的需要,维护社会安定.强调科学权威和信仰,偏重具体知识和技术,少讲科学方法和过程,更不会讨论科学的局限性和科学家的过失.”[2]而第二主体基于科学共同体立场,目的在于让公众理解科学,从而支持对科学的投入,他宣传科学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的无限性,但“科学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科技不等于正确更不等于幸福”.于是第三主体“强调公众的态度,考虑社会的正义,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3],可是第三主体的公民立场这个“概念过于庞大,反而没有明确的一致的利益要求.公民的不同集团之间的利益常常也是相冲突的.”[4]于是第四主体应运而生,这是一个“从政治学、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生态系统长久维持的角度建构出来的一个包含了人类主体和非人类主体的非政府非国家主体.”[5]第四主体理论自提出以来遇到了很多的质疑和挑战,科学传播需要构建这样一个集人类主体和非人类主体于一身的第四主体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作为“文明精英”的第四主体究竟是谁呢?

三、第四主体组织结构

众所周知的科学传播公益团体科学松鼠会,为我们提供了第四主体可能的框架结构.科学松鼠会拥有一支专业的队伍,其成员包括来自国内外各院校的一线科研工作者,媒体的科学从业者,以及活跃在各大媒体科学版的科学作者和译者.成立于2008年的科学松鼠会创办人是网名为“姬十三”的姬晓华,他是一名神经生物学博士.其他成员有医学院的教师、大学生物教师、企业信息化专业教师、IT技术人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芝加哥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留学生、医生、《科学世界》杂志编辑、科幻作家等,分布在中国大陆、香港、美国、英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高级知识分子代表着文明精英的立场,他们用生动的语言、严密的逻辑通过互联网进行科学传播,运用博客群、线上线下活动,以及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活动等方式,生动有趣的向公众传播科学.并且能及时得到来自公众的反馈,在互动之中让科学变得妙趣横生.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向公众传递科技信息.实现了科学平等双向的传播.

而科学的传播正是需要依靠一群既熟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科学的文化研究学科群,又对传播学等实践领域的学科有研究的人才去实现.第四主体的组织正是需要由这些人构成.然而科学松鼠会拥有第四主体必需的组织结构,却仍不能称为是第四主体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科学松鼠会是基于网络对网民特别是受过教育的青年群体的科普,而不是全民的传播和参与;第二,第四主体是跨越国界、超越国家和政府的、集人类主体与非人类主体于一身的,科学松鼠会对世界的影响在程度上是不大的;最后,作为公益的民间组织,其资金的来源左右着这个组织的性质及命运,在科学松鼠会的第一次嘉年华活动中,我们不免看到共青团及企业资金的影子.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维持的情况下,完全的义务劳动是难以为继的.于是在科学松鼠会之后,成立了有投资商的果壳网这个商业科技传媒公司,一部分的松鼠会成员成为了果壳网的员工,这在为科学松鼠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的同时,也让它带上了商业化的色彩.

四、第四主体的运作模式

另一个历史更加悠久,在国际上影响更大的机构TED可以为第四主体的运作模式提供参考.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1984年,曾任美国建筑师学会主席的温曼在加州创办TED大会,每年3月,TED大会在美国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 2001年,传媒大亨安德森将TED重新定义为“媒体”,使这个原本偏重技术性的聚会被改造为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大会.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把TED的视频放到互联网上,这些演讲的视频上传到网上,被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们所关注和喜爱,上亿的网民观看了TED演讲的视频,燃起了全球各地人们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视频认识到TED的价值,每年TED大会7500美元的门票很短时间就被一抢而空.我们不难看出,TED的运作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模式.只要你有不错的想法,就可能被TED经过一一调查和大量的阅读所挖掘,站上TED的讲台传播你的研究;一年一度的TED大会以及TEDActive、TEDGlobal分别以7500美元、3750美元、6000美元的开放向公众售票;会后TED演讲视频被翻译成77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除此之外,授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粉丝可以遵照TED的模式及其准则自行筹划举办TEDx社区,以促进更加广泛的思想传播和交流.TEDx活动把各界精英聚集起来,最终在TED大会上分享大家的故事,评出TEDPrize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TED的开放机制和一开始设立的标准线,使得所有地区的组织者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力量,建造这个既高层次化又平民化的分享舞台.

科学传播第四主体存在的可能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科学传播的第四主体正需要这样免费分享、开放式的运作模式来更好的借助群体的创新力量使自身得到持续性的发展.但TED这样种类繁多的发展方式使得它不仅是科学传播的舞台,宗教、政治、商业思想,甚至极限运动等不同领域的思想家和行动家都能在这里找到舞台,因此TED也不能称之为科学传播的第四主体.

五、对第四主体可持续性发展的猜想

国内一个名为“知乎”的网络社区,也许可以为第四主体持续的发展提供一个思路.知乎是一个网络问答社区,这里连接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分享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见解,高质量的信息在这里源源不断的输送出来.知乎把一些人大脑中从未分享过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力搬上互联网,让另一群非常想知道的人得以分享.这样的分享不仅是概念性的解释,更是一种讨论,带有扩宽问题的发散性质,并且垃圾信息会被高得票率的有效信息所排斥.也就是说,在知乎上各行各业的精英把自己行业的知识、经验、见解等分享交换,相当于我们生活中在各种场合倾听别人的谈话,征询过来人的建议,整理各种笔记.这是一个互相交流、分享的大圈子.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问题要问,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回答者,一旦有合适的人来回答合适的问题,产生的价值就会非常高.大家在一问一答的公平环境中共同进步.


我猜想科学传播的第四主体大概需要这样的发展模式,每个人——无关性别、年龄、职业、肤色和国界,甚至无关星球——都可以在这样的一个主体中分享和获取科学知识,并且将这样高质量科技信息地分享与获取的成本降低到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拥有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科学的文化研究学科群的背景,又对传播学等实践领域的学科有研究的文明精英,更多地去分享、依据公众的问题进行解答,公众更多地去获取知识并提出问题.不仅是在互联网上,在线下举办各地社区开展讲座、问答等活动,并且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募集捐款.在这个全人类参与的过程中,弱小的问题逐渐被消减,科学知识的力量逐渐累积.最终科学传播就可能实现超国家长远利益,建立起全球生态系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