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未然《五月的鲜花》为例音乐对文化传播起到的作用

点赞:6475 浏览:180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光未然在《五月的鲜花》中饱含深情地笔墨,高涨的,写出了自己的深情和愤慨.经过阎述诗的谱曲,铿锵的韵律和强烈的乐感与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积极的表达着思想,传播爱国文化,文化与音乐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关 键 词 :光未然;《五月的鲜花》;音乐;文化传播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于湖北光化县人.光未然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和文学评论家,著作丰富.其中作品《五月的鲜花》饱含光未然忧国忧民的深情和对敌人的愤恨,感情深沉,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后来,流亡在北平的原东北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阎述诗为《五月的鲜花》谱曲,并迅速被传唱开来.

1.绽放在硝烟中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写作于1935年,当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大肆侵略,“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我国的大片土地遭到战略.但是,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前线抗日战士们正在浴血奋战,但国民党政府不但不积极抗战,反而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原大地仍然处于“歌舞升平”的状态.于是,满腔爱国之情的光未然在目睹现实之后,提笔写下了《五月的鲜花》,并在诗中大声地赞美抗日志士,强烈反对卖国投降,并将其作为独幕话剧《阿银姑娘》的序曲.1936年夏,东北大学在排演《阿银姑娘》时,阎述诗《五月的鲜花》进行了谱曲.而有了音乐的翅膀,这首歌颂抗日、反对投降的爱国之歌,开始迅速的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飞遍大江南北,影响到无数的爱国青年,并对爱国学生运动和各种抗日救亡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光未然《五月的鲜花》为例音乐对文化传播起到的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鲜花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文化与音乐的珠联璧合

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大多数歌曲的基调都是慷慨激昂的,追求磅礴的气势.但是整体来看,《五月的鲜花》和当时其他同类的抗战歌曲有着较大的区别.《五月的鲜花》的字里行间都饱含感情,意境深远,带有一种崇高的美.通过深情的语言,极大的激起大家的爱国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加上朴素、轻缓的音乐旋律,让人们深切地体会到对民族英烈的怀念和景仰,感动着无数为民族而战的人们.而且,经过作曲家的精心谱曲配合,《五月的鲜花》的音乐与歌词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倒抛物线状的变化.从整体内容的开端起,光未然写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而且在原野上,鲜花掩盖的,是无数志士的“鲜血”,充分表现出对烈士的深切怀念,也指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接着,作家写道,东北已经沦陷,人们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天天在痛苦中煎熬”.因为,人们“失去自由”,还“失掉了饭碗”,并且饱受“屈辱”和煎熬,需要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无情的皮鞭 ”.此时的旋律也是压抑低沉的,催人泪下,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悲愤感.到了第三句,光未然又写出了当时翔实的万分紧急,“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但是,遗憾的是,国民党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于是,“中原大地”依然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此时音乐也满是悲愤和无奈,如同深沉的呜咽,发人深省.到了最后,光未然写道,希望此时,有“震天的吼声”,可以“惊起”一群不幸的人们,充分体现作家希望大家奋起反抗,抵御外敌的心情,于是,作家才会大声疾呼,希望所有压迫者都“一起挥动拳头!”到了这里,整首诗达到了,音乐的曲调也十分激昂和有力,音乐也在情绪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得到了完美的释放.《五月的鲜花》是一首诗,更是一首歌,音乐与文化完美结合,爱国文化也通过音乐翅膀,飞进千万人的心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五月的鲜花”传播文化

(1)音乐与文化.音乐源于文化,但是又高于文化.音乐可以印证历史文明的发展历程,并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发挥出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诉说历史,传播文化,尤其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在积极的折射现实的同时也会受到环境的极大影响.于是不同形式和规模的音乐行为里,往往会带有特定和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规则.作为人类把握人与天道各种自然运行规律,并且自觉地应用于各种实践活动中的文化,十分积极的反映出文明的过程,并深化认识,从而不断地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并被历史所传承,长期、客观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而长期以来,音乐与文化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不但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各种社会现实情况,还可以积极的传播着当时的各种文化,并表达出作者特定的思想和认识.

(2)《五月的鲜花》中音乐对文化的传播.对《五月的鲜花》的谱曲者阎述诗来说,更是如此.阎述诗在学生时代就经常参加各种宣传抗日的活动,在辗转来到北京的时期,目睹反动政府镇压爱国青年的暴行之后,阎述诗的内心更是充满了悲愤.于是,阎述诗一直期待有机会,把自己目睹的真实、悲壮的一切用歌声表达出来,传播爱国文化.1935年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2月16日,学生走上街头进行游行,遭到了反动军警、宪兵的镇压,许多学生被打伤,送到东北大学的校园.在给学生们进行包扎的时候,阎述诗无意中看到一个学生拿出的《五月的鲜花》.于是,在看到诗中所写的“志士的鲜血”之后,阎述诗迅速的将其与眼前的情景联系了起来.经过反复的吟诵,阎述诗深深地被是各种爱与恨、悲与愤的情感所打动,于是,创作灵感涌现出来.阎述诗坐到了钢琴前,很快谱成了这首《五月的鲜花》.当天晚上,这首《五月的鲜花》便开始在整个校园内传播开来,炽热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热血沸腾的东北大学学生的心,并迅速地由传统东北大学的学生传唱遍了整个北平,东北大学学生唱《五月的鲜花》,整个北平也受到了强烈感染,人们纷纷唱起了这首感人肺腑的歌.后来,《五月的鲜花》又逐渐传到了一些抗日团体里,不断的传播着爱国文化和思想,成为大家鼓舞士气的“战歌”.通过《五月的鲜花》的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演唱和传播,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忱.尽管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五月的鲜花》依然被人们所广泛传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从《五月的鲜花》深沉旋律和悲愤的歌词中,我们听到的是一颗颗爱国之心的跳动声,这是一首挽救民族的危亡,积极唤醒民众奋起战斗的“反抗之歌”,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为人们建成一座巍峨的纪念碑了.这首绽放在硝烟和鲜血中的《五月的鲜花》,历经风雨,依旧以永不枯竭的姿态站立着,记载着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并继续传播者爱国文化,教育着子孙后代,“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无数的人们曾经“顽强地抗战不歇”.

4.总结

《五月的鲜花》是绽放在硝烟中的鲜花,并通过文化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积极的表达着思想,传播爱国文化.一直以来,音乐在传播文化方面的作用都是十分重大的,并贯穿于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具体的体现在每一个社会群体和民族中,积极地传承历史,传播各种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