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村居民社会行为特质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性

点赞:25135 浏览:110096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 了解某县农村居民社会行为特质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可能影响. 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对居民做问卷调查和感染情况调查.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 结果 2915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①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55.13%);职业以农民为主(82.33%);农业(55.99%)为主要家庭经济来源,有33.99%调查对象的家庭以外出打工来增加经济收入;自述家庭经济年收入在5000元及以上者占35.16%.②水稻(62.31%)为主要经济作物,耕作方式依次为机耕(75.10%)、人耕(23.79%)、机耕并人耕(0.59%)、牛耕(0.52%);施肥方式依次为化肥(91.15%)、其他(5.09%)、化肥和新鲜粪便施肥并用(1.95%)、新鲜粪便施肥(1.81%);居民生活饮用水依次为自来水(97.87%)、沟塘水(1.78%)、井水(0.35%).③所有调查对象的家庭均无三格式无害化厕所,99.76%拥有室内简易或冲水式厕所,16.26%建有沼气池.④血吸虫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5.09%.此外,本次居民血清学检测的参与度为99.86%,血检阳性者均进行粪检,粪检阳性率为0%. 结论 某县农村居民的职业、经济状况和生产生活方式是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外出务工人员对劳务输入地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具有潜在影响性;农村居民较高的血吸虫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血清学检测参与度有利于血吸虫病传播的控制.

[关 键 词 ] 血吸虫病;社会行为;疾病传播

[中图分类号] R38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a)-0129-03

血吸虫病是一种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1].预防、控制或消灭血吸虫病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教育背景、生产生活方式、一般卫生建设等诸多社会行为因素的制约.某县是四川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在2007年完成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任务后,按照《某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工作规划(2010-2015年)》的要求,一直致力于2015年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本研究在该县血吸虫病流行村开展农村居民职业与文化程度、经济来源与收入水平、生产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和感染情况等情况调查,以期了解这些社会行为因素在当地血吸虫病传播中的可能影响,为该县实现传播阻断制定更为有效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策略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全县总人口12.01万人,农业人口8.93万人,占74.36%;非农业人口3.08万人,占25.64%.该县辖5镇4乡,40个行政村中有36个村为血吸虫病流行村,受血吸虫病威胁的人口数近10万人.疫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患者42 002例,其中晚期血吸虫患者417例,历史累计病牛数20 503头,历史钉螺面积954万m2.多年治理后,目前该县疫区人群感染率已控制在1.0%以内,无病牛感染,钉螺面积下降到52万m2.

1.2 抽样方法

该疫区按照综合疫情程度的不同,36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可划分为重、中、轻3种,分层随机各抽取出1个村,3个村的所有农村居民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

1.3 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为2012年8月.调查前均对调查员统一培训,采用入户调查方式,使用统一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主要经济来源与家庭经济年收入、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等.

1.4感染情况调查

采集调查对象外周血耳垂血,采用ELISA试验进行血吸虫抗体检测,阳性者全部用Kato-Katz法(1粪3检)做病原学检查,以了解人群感染率.

1.5 统计学方法

收集所有问卷调查信息和血检结果,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0份,回收2930份,有效2915份,有效回收率为97.17%.其中,男1471名(50.46%),女1444名(49.54%);常住人口2906名(99.69%),外来人口9名(0.31%);年龄最小5岁,最大84岁,5~<15岁291名(9.98%),15~<45岁1523名(52.25%),45~<60岁753名(25.83%),60岁及以上348名(11.94%);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位居前4位的分别是初中1607名(55.13%),小学923名(31.66%),高中172名(5.90%),文盲152名(5.21%);职业前3位是农民2400名(82.33%),学生421名(14.44%),幼托儿童27名(0.93%).

2.2 家庭经济状况与生产生活方式

2.2.1 主要经济来源和家庭经济年收入 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依靠农业的有1632人次(55.99%),既依靠农业又外出打工的595人次(20.41%),依靠农业和畜牧的223人次(20.41%),仅依靠外出打工的205人次(7.03%),依靠农业、畜牧和外出打工的191人(6.55%).自述家庭经济年收入在5000元及以上者1025人次(35.16%),5000元以下者1890人次(64.84%).

2.2.2 生产、生活方式 ①主要经济作物前3位的是水稻(62.31%)、混合(28.30%)、水稻旱粮(5.04%);②家庭拥有的水田面积多在0.1~3亩(91.03%);③采用的耕作方式依次为机耕(75.10%)、人耕(23.79%)、机耕并人耕(0.59%)、牛耕(0.52%),不同家庭收入者耕作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18.560,P < 0.01);④主要耕地的施肥方式依次为化肥(91.15%)、其他(5.09%)、化肥与新鲜粪便施肥并用(1.95%)、新鲜粪便施肥(1.81%),不同家庭收入者施肥方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55.757,P < 0.01);⑤居民生活饮用水依次为自来水(97.87%)、沟塘水(1.78%)、井水(0.35%),不同家庭收入居民生活饮用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3,P > 0.05);⑥所有家庭均未修建三格式无害化厕所,99.76%调查对象拥有室内简易或冲水式厕所,8.20%拥有露天厕所,16.26%建有沼气池, 不同家庭收入居民修建沼气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等于1.548,P > 0.05).见表1. 2.3 健康教育


被调查人群中2772人(95.09%)知晓一般血吸虫病防治知识,143人(4.91%)不知晓.在知晓的人群中,主要通过一个途径获取知识的有1017人(36.69%),其中通过传单或警示牌占37.36%,宣传画占23.01%,广播占21.73%;主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有1755人(63.31%),其中,通过传单或警示牌、专栏板报、宣传画的有447人(25.47%),广播、传单或警示牌、专栏板报的有342人(25.47%),广播、传单或警示牌的有138人(7.86%).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居民对血吸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其中,5~<15岁居民知识知晓率最低,为92.44%,15~<45岁居民知识知晓率最高,为95.73%;文化程度不详的人群(含学前儿童)知识知晓率最低,为82.50%,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知识知晓率均超过95%.见表2.

表2 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

2.6 感染情况调查

本次参加问卷调查的2915名对象进行血清学检测2911名,参与度为99.86%.血检阳性者80名全部进行粪检,粪检参与度100%,粪检阳性率为0%,人群感染率为0%.

某县农村居民社会行为特质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血吸虫病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讨论

3.1 农村居民的职业、经济状况和生产生活方式是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中,疫区居民职业主要以农民为主(82.33%),生产生活多依赖农业经济,农业结构单一[2],水稻(62.31%)、混合(28.30%)、水稻旱粮(5.04%)为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这与该县是传统农业经济县相符合.当地农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常会因灌溉、耕种、除草等生产需要接触到河沟水.在疫区,接触疫水是感染血吸虫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接触机会越多,感染机会也越多[4].

研究表明,血吸虫病易发生在人均收入低、家庭住房结构差、没有接通自来水等人群中[5-6].本次调查对象中自述家庭经济年收入在5000元及以上者占35.16%,5000元以下者占64.84%,低于2011年该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99元,整体自我评价家庭经济水平不高.2004年以来按照当地血防综合治理项目的要求,该县实施以机耕代牛耕的防治措施.本次调查显示,除机耕(75.10%)外,仍有农民采用人耕(23.79%)和牛耕(0.52%),其中自述家庭经济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群中人耕、牛耕比例为22.22%、0.58%;5000元及以上者人耕、牛耕比例为25.66%、0.39%.可见一方面部分当地农民固守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另一方面购置农机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受经济条件限制.在疫区,人耕可使人体接触到血吸虫尾蚴的机会大为增加;牛耕的家畜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是血吸虫病防治的关键[7].在施肥方式和粪便处理方面,化肥与新鲜粪便施肥并用、新鲜粪便施肥比例各为1.95%、1.81%,其中,自述家庭经济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者使用新鲜粪便施肥的为2.06%,5000元及以上者为1.27%;所有调查对象的家庭均无三格式无害化厕所,使用室内简易或冲水式厕所为99.76%,普及沼气池的比例为16.26%,提示当地粪便的无害化管理现状还需进一步推进.疫区人畜粪便既是广泛使用的有机肥料,也是散布包括血吸虫虫卵等病原体在内的主要污染物,新鲜粪便由于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在农田施肥,将会导致血吸虫虫卵扩散的可能性,使居民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疫水而感染[8].生活饮用水方面有1.78%的人群饮用未经消毒的沟塘水,在疫区这种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将带来极大的潜在危险性.

3.2 外出务工人员对劳务输入地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具有潜在影响性

在某县疫区,人口的流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单向性,主要为输出型.该次对3个抽样村的调查显示,抽样人口中常住人口占99.69%,外来人口仅占0.31%.由于当地经济相对滞后,有33.99%调查对象的家庭以外出打工来增加经济收入,而来自疫区的务工人员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将可能随着人口资源的流动给劳务输入地带来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的潜在危险性[9-10],造成疫情播散的可能.

3.3 较高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清学检测参与度有利于血吸虫病传播的控制

由于某县血吸虫病的治理经历了50多年历史,多年的血防工作积淀和宣传,使得当地农村居民对血吸虫病一般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较高,表现出知晓率随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的特点.本次调查人群的血吸虫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5.09%,达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中规定的2015年流行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95%的要求.而且调查对象能积极配合血防部门进行血清学检测,本次血清学检测参与度为99.86%,血检阳性者全部进行粪检.农村居民对一般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普遍了解和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是有效预防血吸虫病的基础,将有利于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发挥正效应作用.当然,也应注意到,文盲、学前儿童、5~<15岁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加快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疫情监测,有针对性开展特殊人群健康宣传教育等将是有效防控血吸虫病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汪永清,尹成杰.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5.

[2] 褚洪明.发展农业经济与控制血吸虫病的思考[J].四川畜牧兽医,2003, 30(1):153.

[3] 李雍龙,管晓虹.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12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血吸虫病防治手册[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

[5] 张慧娟,朱蓉,吴成果,等.三峡库区人群社会行为因素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z1):141.

[6] 林丹丹,张绍基,刘跃民,等.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与社会经济因素关系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10(5):103-106.

[7] 郝阳,郑浩,朱蓉,等.200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0,22(6):521-528.

[8] 江泓蝶,谭丽,高江曼,等.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区移民血吸虫病认知情况及其相关行为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2010,22(2):176-178.

[9] 黄少玉,林荣幸,张启明,等.广东省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分布与潜在传播危险因素[J].中国共患病学报,2009,25(2):194-197.

[10] 张小萍,蔡黎,王龙英,等.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血吸虫病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18(1):48-51.

(收稿日期:2013-01-30 本文编辑:程 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