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血液传播预防探究

点赞:7979 浏览:325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艾滋病已经成为威胁全人类健康的安全公共卫生问题,随着艾滋病的扩散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全球临床对艾滋病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笔者就艾滋病传播及预防研究资料进行参阅、整理,总结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及传播条件,分析有效的预防办法.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主要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通过保证血制品、医疗用血的安全,预防医源性艾滋病毒传播,同时个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毒的传播.

关 键 词 :艾滋病 HIV 健康教育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传播途径

近年来,艾滋病人数呈急剧增多趋势,我国处于艾滋病高发病及高死亡的高峰期,艾滋病传播途径不断增加,已经向一般人群中扩散.政府先后出台《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及《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推进全民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将城市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抬高到75%以上,控制HIV感染人数增长幅度在10%以下.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艾滋病的深入,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已经被明确,其中HIV血液传播途径主要有携带艾滋病毒的血液或者血制品的输入、被艾滋病毒血液污染的针头、注射器或者带有艾滋病毒的器具.目前国内艾滋病知识宣传已经全面展开,艾滋病预防举措被广泛采用,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然而疾病控制仍需进一步展开.

1. 艾滋病传播途径

目前临床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基本已经明确,多认为是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其中血液传播是导致HIV传播的最主要途径.目前血液传播途径主要有医疗传播与个人传播.注入体内的血量与接触血液感染HIV病毒的危险有着直接关系.国外医学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输血感染HIV的几率高达95%-100%[1].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丙肝与HIV病毒通过输血传播感染危险更大,同时两种病毒容易出现合并感染,而艾滋病毒的感染又会促进丙肝病毒的感染,丙肝患者感染艾滋病毒后病情会进一步加重.一些统计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每年感染人数的中有8-16万是由吸毒时共用器具引起.现代社会的发展,医疗行业一些衍生行业(如美容、针灸、拔牙等)及医疗怎么写作如手术、注射等未进行消毒或者多人使用,引起艾滋病毒在患者之间的传播.一些医护人员在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怎么写作时,有可能感染患者的体液、血液等,从而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危险.不慎被HIV病毒感染的针头或者器具刺伤皮肤,或者直接接触含有HIV患者的血液,单次暴露的传播概率为0.3%-0.5%.徐大叶[2]在2009年对连云港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的传播途径进行调查发现,性传播占49.2%,血液传播占27.1%,其中输血及供血史所占比例31.3%,吸毒所占比例为68.8%.在本次研究中,性传播是导致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不良性行为及性伴侣传播是重要原因,一些性工作人员是造成艾滋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

艾滋病血液传播预防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艾滋病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 艾滋病传播条件

傅继华在对艾滋病传播条件调查中提出,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是传播HIV的主要传染源,而艾滋病的传播必须满足3个条件:①足够量的HIV从感染者体内排出.在感染事件中,单纯依靠性行为或者静脉注射吸毒无法实现病毒的感染,必须保证足够能巩固感染他人的病毒由感染者体内排出.感染者的、血液、男性前中排出的透明液体、宫颈及分泌液带有较多的病毒,因此与这些体液接触感染危险较高.患者的泪液、唾液及尿液中所含的病毒量较少,因此在日常接触中不会出现HIV感染[3].②病毒传播必须保证有效途径及足够量的HIV病毒.病毒体液交换途径的主要有血制品、输血、及共用未消毒的器具,而母体内的病毒也可在怀孕、分娩及哺乳过程中传播给婴儿及胎儿.感染者的HIV病毒进入人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接触病毒后遇到干燥、高温及紫外线后病毒可能死亡.HIV病毒抵抗力较低,对热度比较敏感,高温下可死亡,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及数天. 因此,一些医疗用具、注射器具可通过蒸汽消毒、高温消毒实现消除病菌的目的.同时,HIV耐碱不耐酸,因此选用酸性消毒剂能够消除病毒.③HIV通过黏膜、皮肤进入人体内从而引起感染,HIV能够通过口腔溃疡、小撕裂,直肠粘膜进入人体体内,或者有被病毒感染的针头直接进入体内.一些研究结果显示,粘膜也可传播病毒感染[4].

3. 艾滋病血液预防措施

目前,我国艾滋病传染流行趋势不断增加,形势愈加严峻,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正常生存,威胁人类健康.杨应琼在2006年中的研究中提出,杜绝艾滋病源头传播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手段,作者在文中提出,健全血液管理制度,严格药具使用,加强器具用后管理,严格监督检查是实现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手段.李志军[5]在对广西某边境性怎么写作工作人员疾病的预防研究中提出,艾滋病的预防应该重点放在艾滋病在性行为中的传播,通过在所的卖淫妇女间开展预防性艾滋病干预工作,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性生活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对HIV感染者的家属提倡使用安全套,从而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笔者认为血液传播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对医源性感染进行杜绝.医院要保证血源及血制品的安全,目前国内医疗机构的所有医疗用血均需要进行HIV抗体检测,自1998年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之后,这些法规已经成为血液源头安全的保障.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怎么写作时要对患者的输血指征进行严格掌握,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输注,从而降低HIV的传播[6].医疗机构的HIV传播主要是病毒携带者传染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传染正常患者两种,因此医院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依据国家器具消毒标准,遵照预防病毒感染的医院操作流程,对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个人无意中出现血液感染亦是导致HIV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每人多应该加强防范艾滋病毒的意识及常识.个人尽量避免输血治疗,必要输血时则要求使用经过HIV抗体检测的血液,在同等药效下,尽量减少注射,采用口服代替.在治疗中若必须使用穿刺皮肤的刀片、注射器、针头等,则必须确认器械及器具是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后方才使用.注重个人卫生,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远离毒品. HIV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在工作接触中,皮肤或者粘膜意外直接接触含有HIV的血液出现的感染.HIV职业可分为:Ⅰ级暴露,暴露时间短、暴露量较小,暴露源主要为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或者被污染的器械.Ⅱ级暴露,暴露时间较长且暴露量较大,暴露源与Ⅰ级相似.Ⅲ级暴露是指伤口较深,割伤物有明显血液,皮肤损伤较严重,暴露源一般为血液、体液或者沾有血液、体液的物品、医疗器械.目前处理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多先进行局部处理,同时采用预防性药物作为主导治疗,被感染者定期进行检测.一些职业感染暴露发生交集,工作人员应当即刻到医疗机构进行紧急处理,并对卫生防疫机构报告.依据暴露级别、暴露情况及暴露源病毒进行风险评估,并对被感染者提出处理意见,实施有效的处理方案.一些需要服药感染者需要向相关的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 领取抗艾滋病物.发生HIV职业暴露事件后,要及时对受伤部位进行消毒,伤口在75%酒精内浸泡,涂抹消毒后进行包扎,一些暴露在外的粘膜则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7].对已经出现的HIV职业工作人提供预防性药物时,要对暴露病毒源病毒载量水平及暴露级别进行确定,从而确定被感染人员的用药类型.

4. 结语

艾滋病虽然属可控性慢性疾病,然而其疾病发作率、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生理与心理痛苦.因此,应该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医院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医源性感染,个人改良生活习惯,避免感染,从而有效降低艾滋病的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