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声”的建构:2016年社会舆情信息传播机制

点赞:22025 浏览:965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本文基于人大―方正舆情监测平台数据,直观化呈现出2012年中国社会舆情整体态势和特点:社会舆情整体压力上升,50%事件集中在社会与法领域,社会民生话题不断上升;舆件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和河南等地;微博成为整个社会话语场域的策源地、意见发酵池;舆件议题活跃周期为23.2天等等.

关 键 词 :

舆情监测 社会族群 关系聚合 网络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2008年12月开始进行网络舆情的监测以来,每年都对上一年的整体社会舆情态势进行量化和直观化的盘点和分析,通过相关研究成果对学界了解目前舆情运行的基本特点和态势具有宏观把握和借鉴意义.本研究是基于人大―方正舆情监测平台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所得,该舆情平台实时采集国内主要的新闻网站和重点论坛、重点博客、贴吧等的数据,并集纳了社会化媒体平台信息,目前主要采集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信息.且通过构建每一个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指数(每个事件的热度值介于0~100),可在一个测量工具和测量层面上测量每个网络事件的影响力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对事件进行加权运算,进而得出中国社会的整体舆情运行态势.

一、月度数量分布:2012年呈先高后低抛物线形分布趋势

为评判2012年中国社会舆情的发展总态势,将每月超过分值60分以上的舆情热点事件的个数统计出来,如果说每个舆情热点事件相当于一个桶,则每个月度“桶”的多寡是衡量该月度中国社会舆情紧张系数的重要指标之一.[1]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60分以上的网络热点事件总计455个,超过2011年的349个,增加了100多个,而2011年为274个,2009年为248个,总体来看,2012年相较于2011年、2010年和2009年出现了显著增长,个体数量上增长了106个事件,年增长率为30.3%,说明相较于以往3年,中国社会舆情整体压力呈现出逐年提升的加速度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微博等社会化新兴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传统的社会话语言说格局和社会话语权分布,草根阶层掌握了更多的社会话语权和话语平台;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国人所处的社会现实及存在矛盾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社会管理者进行相应的社会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空间和时间越来越有限.另外,这种状况很容易耗费老百姓并不强劲的社会承受力.长此以往,要么是使得整个社会更快地滑向“陌生人社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会更加大行其道;要么是向社会管理者施压,希望改变这种状况.

出现舆件不断增加的原因归纳如下:一是社会化媒体崛起使得微博话语场域成为整个社会话语场域的舆论策源地,微博的移动化使得网络舆论爆料常态化,从M形到抛物线形的运行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化媒体的成熟和常态化,民众对这一新媒体的媒介素养在不断提升.二是说明社会的发展运行与中国社会文化环境、民众个体的生理条件有一定的关联,年底对国人来说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春节前后是社会舆情运行的低谷时期,也是2012年发展趋势的一个显著特征,新春佳节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节日,期间社会舆件的发生概率和数量相对较少;而每年三四月份到月份,这一段时间春暖花开,人的内分泌系统较为活跃,很容易激动和发怒,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家带着一种情绪或“有色眼镜”去看其他事件,会引起民众较大的情绪反弹和社会情绪共振效应,这种现象是一种社会情绪延续现象,因此这一时间段事件较为密集.

需说明的是,2012年的月度舆件数量始终高于以往两年,呈现高位运行的明显态势,也再次说明目前的社会舆情运行压力在逐年上升,整个社会话语格局在不断变化,“两个话语舆论场”的趋势更加明显,两者之间的话语权争夺在日益加剧,草根话语场域的影响力和权利在不断提升,话语权对比越来越有利于草根话语场域,社会管理阶层必须理性面对和接受这种局势变化,以更加开放和开明的心态来应对.

二、舆情指数超过90分的事件全年60个,2011年仅31个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对2012年所有舆件监测后,按照社会舆情指数指标体系计算出了舆情指数在90分以上的事件60个,因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罗列,这些事件具有较高的社会显示度和网络影响力,一定程度彰显了2012年中国网民对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议题的集中观照和社会性情绪宣泄焦点.

从2011年31个事件的领域分布来看,这些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重大突发性事件,如南京银行抢劫案、721北京暴雨事件、深圳飙车案等,这些事件看似孤立个体,但很多是在社会发展中一直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这些事件只是一种外显方式而已;二是一些涉及社会公平问题的事件;第三类是一些的事件,这是近3年来都比较突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说明这类事件对整个社会民众心理的冲击较大,影响面也较广和持久,一定程度上只有通过稳定而有效的政治改革来实现;第四类是一些常规性事件,如全国“”、全国高考等,这类事件历史久影响大,很容易引起民众的讨论;第五类是一些国际事件.

总体来看,2012年90分以上的舆件个数为60个,远远超过2011年的31个、2010年的27个、2009年的20个.整体不断提升,一方面说明网络力量的增长,促进了网络舆情指数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公民意识的增强,提升了民众参与社会讨论和争取权利的积极性.

三、舆件的词频分析:微博、质疑、网传、网曝等词频最高

每个舆件的发生都具有其自身的动力源,而这个动力源就是事件爆发的信息“元文本”,同样一个事件经过不同的信息文化呈现方式带给社会民众的情绪反馈和行为欲求度不同,有些新闻网民看了就很愤怒,希望转发和评论,这就是信息文本本身的话语建构和传播修辞在起作用,因此根据传播修辞学,不同的传播修辞带来的传播效果不同,在计算机科学研究中,信息文本分析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因此有必要对网络事件的元文本进行分析,对2012年所有舆件的元文本进行词频分析(主要是实词,即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后,结果呈现如左图表. 左图表是4年来整个社会舆件的信息元文本的高频词的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4年中主要是以负面性事件为主,如官员、公务员、艳照等,可以看出2012年的社会主角是微博和网民,其作为整个社会话语场域的主要行动者,在整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并且其权利和公民意识在不断提升,因此紧随其后的词是“质疑”.官员和公务员等是舆情的关注热点,从某种程度上与网民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群体,两者的矛盾和权利的争夺越来越明显,这一点值得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警醒.并且综合4年来看,民众关注的焦点在不断聚焦,整个社会呈现出越来越单一性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事件越来越呈现出聚焦化和单向度趋势.

从近几年的高频词可以看出,“事故”“死亡”“争议”“微博”等词逐步成为社会主要关注焦点词,从这些高频词可看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事故频发,体现了危机社会的来临,事故不再是一个个偶然孤立事件,也不是靠概率所能推算的,危机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化存在;二是微博对社会信息的整合和重构趋势加剧,逐渐成为社会信息的阀门和中转站,在社会信息权力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三是在这个人人发声的时代,谣言作为一种信息存在异常形式而广泛存在,信息发布权利的下放必然带来信息的良莠不齐,但不同信息在信息自由流动市场互相参照、互相验证,很快就会使得真相大白,不同的信息碎片很快在社会信息自组织系统内完好地拼接出整个事件原貌,这一方面是社会信息的无影灯效应,另一方面也是信息的有机化运动,和马克思所说的“报纸的有机化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舆件集中领域:50%事件集中在社会与法领域,社会民生话题不断上升

为更好地描述舆情热点事件发生的领域,将2012年的热点事件按照时政、经济等划分新闻的常用方法进行划分,由于大量热点事件属于司法、等领域的事件,可将之归到社会新闻领域,统称为社会与法领域.其结果统计呈现如下图所示.

2012年,近50%的社会舆件集中在社会与法领域,其次是民生话题,民生话题达到近4年来的最高关注,民生领域的关注度提升,体现了民众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也体现了民生问题目前存在诸多问题,这是一种结构性问题,其改革关涉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再划分,因此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社会焦点问题.对以上领域进行细化,结果呈现如下图所示.

2012年,社会公共安全等社会民生、官员违法乱纪、政府行为不当和明星事件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主要核心领域和社会心理“痛点”.2012年,社会民生问题从以往暗流涌动的社会现实中不断凸显出来,由原来的不到10%上升到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所在,无论是中国油价步入“8时代”还是毒胶囊等卫生安全问题不断凸现,甚至有由于社会民生而伴生出来的杀医等事件,同时,社会公共安全感的不断下降促使民众更多的关注该类话题,有关社会民生的改革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旋律,也会成为考察下届政府改革决心的试金石.

2012年民众关注最多的事件主要集中在社会民生、、涉警涉法、文化教育和时事政治等方面.民生话题在以上的分析中已经进行了说明,也由于今年作为重要的“”年备受关注;涉警涉法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焦点,警、法作为社会正义、社会公正的最后维护者和裁决者,被关注度近几年一直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和目前的社会公平正义有关系;文化教育主要与目前的网络文化潮流、社会教育公平等话题密切相关,时事政治主要与十八大的召开有很大的关联度.

五、舆件关涉主体:公检法系统、职能部委等

每个舆件的背后,除网民和当事人本身,都有一个关涉主体或者利益相关者,将这些关涉主体进行统计,可看出网络事件关涉主体的大致分类和集中情况,在本研究的分类标准中,将也划分到公检法系统,北京地区的实践也正在逐步将队伍纳入系统.关涉主体主要从行为的施与者或者说是主动方来进行划分界定的.基本分析结果如上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2年舆件关涉主体主要集中在公检法系统、职能部委和明星等群体,公检法系统主要代表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维护者和保障者,公检法系统作为2012年最主要的关涉主体,一方面说明整个社会民众的利益诉求机制、民意表达机制等不畅,只有依赖这最后一个保障环节;其次说明目前社会司法公正存在诸多亟待改正之处.职能部委作为关涉主体,大幅超过往年,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亟待提升,但由于个别职能部委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水平上,“刻舟求剑式”或“拍着脑袋决策式”的管理方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加上微博“操练”了民众的公民意识,因此很容易引起民众的民意反弹和杯葛.明星始终是民众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加上网络本身具有休闲、窥私的属性,因此明星事件很容易引爆眼球.

从4年变化的趋势来看,4年来一直保持较高比例的关涉主体依次是公检法系统、职能部委、明星、县级官员和外国,说明关涉这些主体的事件很容易引起民众的关注,具有社会聚焦效应.县级官员由于素质相对较低,一般不出事,一旦出事就很容易引起民众的口水倾吐.外国作为比较重要的关涉主体也是有原因的,近几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很多又关涉中国的切身利益,也正好契合了民众近百年来的大国情怀,因此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

4年来关涉主体比例有所提升的是职能部委、市级官员、央企,有所下降的关涉主体主要有县级官员、市政府、县政府等.另外,对央企的关注有不断提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民众对改革的红利大部分被央企攫取感觉不满,民众作为这些央企的名义主人却面对的是这些企业的不断提价、挥霍,一次次冲击民众的忍耐底线.因此,对央企的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六、舆件发生的省域:集中在湖南、广东和河南等

由于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是以“封邑制”的属地管理为主,因此本研究以事件产生的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

2012年发生舆件最多的省域分别为湖南、广东、河南和浙江等省份.湖南近几年舆件相对比较密集,主要是湖南近几年社会矛盾相对尖锐、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加上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一定程度上促成当地舆情多发的态势. 广东作为改革的前沿阵地,加上外来人口数量较多,与本地人之间的矛盾也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加上广东地区的媒体相对发达,新闻传播环境较为宽松,因此发生舆件的比例较高.河南作为中原大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口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很容易引起社会矛盾激化,再加上社会管理水平不高,因此舆件的发生比例也较高.浙江今年事件也不断,主要由于吴英案等问题的影响.

4年来的变化情况表明,舆件发生最多的省份依次是广东、河南、浙江、湖南等.这些地区舆情多发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与当地的社会管理水平和社会文化均有关.

七、舆件信息源:微博成为整个社会话语场域的策源地、意见发酵池

为更好地说明舆件的首发主体,对所有事件的首发主体进行了更细的划分,结果呈现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看出,从2012年的整体变化来看,微博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第一大信息源,占到了总体的三分之一强;其次是都市报,占到了总体的15.7%,和微博一样成为社会信息最主要的两个源头;再次是通讯社和综合型论坛.以上媒体形成了三个序列,即第一序列是微博和都市报,绝对的舆件信息源;第二序列是通讯社;第三序列是主流的综合性论坛和地方论坛,很多信息尤其一些贪腐信息、涉警涉法信息首先是在地方论坛被爆料,经过网络搬运工搬运到主流综合论坛,如天涯、猫扑等,再经过微博等转发进而引爆整个网络的.

比较2011年、2010年的数据,可发现以下特点:首先,比例有所增长的是微博,微博年增长近10%,一方面是由于本身的属性决定其成为爆料最为合适的媒体选择,另一方面中国微博用户的数量在不断增长,相比有所减少的是都市报,由原来的19.1%下降到15.7%,一定程度上两者的此消彼长说明了目前媒介权力格局出现了拐点,即质的变化,传统大众媒介的霸权时代彻底结束;其次,下降比较大的是综合性论坛,其俨然社会话语场的放大器,很多信息被从微博或地方论坛中搬运过来,在其放大器的作用机制下会迅速引爆,成为社会性话题,加之传统大众媒体的介入进而进入主流话语场域.

“众声”的建构:2016年社会舆情信息传播机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舆情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微博客不仅成为重要的信息源、信息桥,且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其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在不断提升.当“”成为中国微博事实上的主旋律之一,等机构不幸撞上了“口”,成为被网民集体调侃挖苦嘲笑并层层剥光衣服的“弄潮儿”,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到舆论监督利器,微博已悄悄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作为一个强大的舆论场,微博正全面参与并影响着现实世界,其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已不仅局限于简单的个体事件.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让强势一方做事时不得不考虑民众的反应,微博所推动的是整个社会的生态平衡.

八、舆件议题活跃周期:平均每个话题周期为23.2天

由于网民对某一事件或者话题具有一定的兴趣周期,一个一成不变的话题不可能引起民众持续的关注,正如马克思所说,新闻报道是报纸的有机运动.因此不同的议题在网民的视域中会有不同的活跃周期,即都有议题的出现、发展、和消退期.本研究根据百度提供的百度指数搜索,[2]可对不同的舆件统计出其活跃的天数.通过对2012年的舆件进行统计可计算出2012年平均每个舆件在网络上的活跃周期为23.2天,相较于2011年的21.4天、2010年的15.1天和2009年的16.8天,活跃周期有所延长,说明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周期开始延长,主要原因一是这类事件一般影响比较大,事件真实还原需要一段时间,但更为重要的是微博这类社会化媒体的崛起,使全民介入事件真实的“拼图游戏”中来,整个事件的真相成为全体社会民众参与的碎片化信息的拼接游戏,整个社会真实的建构成为“有机的社会运动”.当然,这一过程伴随着质疑和谣言,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曾有言曰:“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质疑一切可以质疑的东西是当下网民的突出特点之一,但这恰恰是寻找和建构社会真实过程中的“副产品”,必须理性地看待网络谣言,它不可能构建出一个完全自清自明的、毫无杂质的虚拟网络社会空间.

另外,对2012年中一个事件从发生到大众媒体介入的平均时间作统计,结果发现平均每个事件从最早的信源发出到传统大众媒体开始介入的平均时长为2天,大约45个多小时,这是一段很好的危机公关时间,但没有引起利益相关方的关注或处理方式不对,往往造成事件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我们以半月(15天)为一个时间区段,得出不同的时间区段的比重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多数舆件的活跃周期为15天以内,30%左右的舆件的活跃周期为16~30天,两者占到了总体的80%以上.说明大多数事件的活跃周期都在1个月以内,除非该事件不断有新的变化因素介入.

与往年相比,2012年舆件在议题活跃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1~15天的事件有小幅下降,下降幅度约2%;二是16~30天的事件有所上升,上升幅度为3%左右,这些数值的变化使得每个事件的平均议题存活周期有所延长,延长了2天左右,说明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对这些事件的关注进一步延长,对社会事件信息的碎片拼图式解读和建构方式成为未来主要的社会信息建构方式,这些新的现象和规律值得新闻传播学界研究和探讨.

九、舆件意见多元性:平均每个议题的意见类型为2.1个

如果有不同的意见观点,那么这个事件一定程度上不会引起过多的关注,因为意见的多元带来的是意见持有者的分散,进而不利于该事件的影响扩散.根据舆件发生后意见的维度个数,统计出了2012年所有舆件的意见类型个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平均每个舆件的意见类型个数为2.1,2011年为2.3,2010年为1.8, 2009年为1.7,一方面说明社会扩容度越来越大,二是因为微博为不同利益群体提供了发声的平台和机会,意见越来越多元,有利于社会民众形成更宽广的话语合意空间,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良性作用.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2年近40%的舆件的意见类型个数为1,促使该事件呈现一边倒的趋势,“沉默的螺旋”效应依然明显.两个左右针锋相对的意见类型的事件占到了总体的40.6%,有所下降,说明随着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人人发声时代使得民众能更多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社会意见多元化是必然趋势.一方面说明了2012年网络声音的“聒噪”,不同声音针锋相对,在开放、交互、即时的互联网世界里,无数看似“浅薄”的关注最终汇聚成潮,并开始猛烈冲击事件原本的发展轨道――浅薄战胜了深刻,这就说明未来网络空间需要搭建更多的平台,让不同声音发声,让不同意见在这些平台上交锋、“短兵相接”,通过这种观点的自由市场实现理性意见占据主流,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合意空间的形成,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微博成为整个社会话语场域的第一信息源;社会话语场域中“两个舆论场域”将长期并存;社会民生话题、和涉警涉法等议题是近4年的社会重点关注舆情;分化了的虚拟社会族群在社会化媒体时代获得了重新组合,社会族群认同感增强;社会化媒体时代整个社会都参与到社会真实的“拼图游戏”中;网民对社会阴暗面出现“审丑疲劳”,出现泛娱乐化趋势.值得庆幸的是,泛娱乐化之后,大多数网民的神经并没有麻木,依然保持着或残存着那种或积极或消极的探求事件真相的.在老百姓看来,哪怕只言片语的回应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尊重,哪怕这种回应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说辞.

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有各种话语言论的博弈,否则,任何不据事实的偏袒都会造成阶层之间新的裂痕,使裂口越拉越大,终至断裂到无法修复.只有少数富人加上大多数穷人所组成的社会,其阶层对立之强和利益冲突之烈,是无法用任何说教和道德约束来统领整合的.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11AXW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