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兴起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点赞:5168 浏览:141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传播场域、传播内容、传播心理、传播形式均产生了变革.社交网络的传播优势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契机,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形式的多元以及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新背景下要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开展,需要重视对话教育,增强自己人效应;注重隐性传播,多元化拓展成才教育;寻找学生意见领袖,无形设置议程;加强线上线下互动,及时发现潜在危机.

关 键 词 :社交网络;思政教育;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364-03

社会性社交网络(SNS)是新媒体时代一种重要的应用模式.SNS,为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缩写,直译为“社交网络怎么写作”,从内涵上讲,就是社会型网络社区,社会关系的网络化.SNS集中体现了新媒体环境的传播特点,使得大众传播伴有人际传播和自我传播的某些特征.2005年12月,中国最早的校园SNS社区校内网成立.随后,开心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纷纷兴起并呈现出暴涨趋势.据CNNIC最新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为2.75亿,较上年底提升了12.6%.”[1]10-29岁的人群是社交网络的主力用户.据调查,“全球用户每五分钟的上网时间当中,就有一分钟是花在社交网络之上.”[2]作为新鲜感强的当代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传播模式的影响下,学习环境、传播方式、接受心理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对新的环境,需要理性分析学生的传播现状以及思想变化,合理利用社交网络的优势资源,创新工作理念,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思政工作.

社交网络兴起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交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社交网络构建当代大学生新型传播模式

社交网络将人际传播引入了一个社交网络化的时代,给大众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大学生们在社交网络中展现个性的同时不断进行着社会互动,完成社会化发展.

(一)传播场域:集体狂欢

社交网络平台的非中心化、互动化、社群化等优势使人们话语权得到最大程度的回归,每个人都是传播主体,每一种意见都有可能被关注,实现了一种双向共通的传播形态.经过大量的SNS交往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性网络怎么写作是在人类通过互联网及相关技术手段重新部落化的进程中,帮助人类由单纯地拉近技术信息距离,到真正走入鸡犬相闻、人际互动的地球村、实现部落里“技术信息”、“人际关系”内外共进的完善与进化过程.”[2]大学生们摆脱了无条件的沉默,挣脱了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单方话语权的禁锢,通过新平台表达认知、体验教育、宣泄情感.他们不再是俯首接受教化的学生,他们的呼声通过新平台在社会中产生了有影响的可能,挑战着传统思政教育的高度权威性.大学生们发挥网络人际传播的强大攻势,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实现自身社交的心理诉求,从而使得个人情感与意志需求得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的感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最终获得集体狂欢的快感.


(二)传播内容:话题的集散

社交网络具有巨大的传播力,是热点话题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扩音器”,其威慑力和辐射力不容小觑.CNNIC数据显示,“社交网站用户更新内容最常见的方式是分享和转贴,占比为49.2%.”[1]它可以用数以万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