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传播理的建立与

点赞:2959 浏览:77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美国传播学鼻祖宣伟伯(Wilbur Schramm,施拉姆本人用的中文名)1982年应邀来华讲学,他的“教育传播理论”不是在美国,而是首先在中国公开发表,之后又通过余也鲁教授多方面支持与帮助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教育传播理论”.近年,根据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教育传播理论还在可持续发展之中.

[关 键 词 ] 传播; 教育传播; 宣伟伯; 余也鲁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李运林(1936—),男,广东化州人.教授,主要从事信息化教育、教育传播理论、协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创办协同教育研究院.E-mail:lyl13808880005@yahoo..

一、宣伟伯、余也鲁来华南

师范大学讲学的经过

1978年,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后,国家多次组织省、部级领导干部出国参观考察.1979年,教育部组织广东、湖南、山西等11个省、市近20名教育厅、局领导到香港考察电化教育.广东省高等教育局局长林川同志担任考察团团长,共参观教育机构与大中小学12天.整个考察过程中,林川同志都在思考与关注一个问题——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当在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研究中心和传播系参观时,系主任余也鲁教授介绍传播理论、媒介与教育的关系时,林川顿觉找到了答案,传播理论就是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我国教育传播理的建立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电化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林川同志出访回到广东后,马上找到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校长潘炯华和电教中心负责人李运林、李克东,要求他们安排出访香港中文大学,并邀请余教授来华南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1980年,潘及二李获批准访问香港,拜会了余也鲁,并代林川同志发出邀请,请余也鲁到广州作学术报告,如图1所示.余教授欣然接受了邀请,并提出他会到美国邀他的老师宣伟伯一起来,因此得有一些准备的时间.之后,余教授多次往返美国夏威夷,与70多岁高龄的宣伟伯认真准备来中国作的学术报告.

经过两年的准备,1982年4月中旬,宣伟伯、余也鲁一行终于成功来华.广东省政府安排他们住在当时的中南局接待宾馆——东山宾馆,接着在华南师范大学安排了为期七天的“教育传播”学术报告,如图2所示.参加学术活动的有来自全国大中小学与教育机构300多人,我国一批老一辈电化教育专家,如南国农、肖树滋、廖泰初和周君达等都参加了活动的全过程,如图3所示.七天中的七个报告均印发有中文的讲稿,由宣伟伯和余也鲁主讲,并配有录像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效果很好.广东电视台还作了详细报道.

广州学术报告结束后,宣伟伯一行还到北京、上海进行了传播学的学术交流.在北京,薄一波副总理接见了宣伟伯一行.

宣伟伯、余也鲁在广州的七天讲学仅是他们在中国开展教育传播学术活动的一个序曲,接下来,他们还在帮助中国培养教育传播人才,为建立教育传播学科专业等做了大量工作.有些是他们共同组织的活动,有些是余也鲁具体去执行的事情,下面列出几件:


1. 1983年2月至7月,余教授筹集了经费,邀请李运林、李克东作为访问学者前往香港中文大学,由余教授组织并主讲研修几门课程:传播理论、传播研究方法、教育电视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后来还专门加了一门叫“怎样做好系主任”的课程.他早已在筹划与帮助国内开设一个“电化教育学科专业”.

2. 1983年8月,教育部终于批准了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余也鲁教授亲自来广州参加了该专业的开学典礼并作学术报告,如图4所示.同时他还为该学科专业设置了“三八”传播奖学金,每年为该专业学习优秀的女学生颁发奖学金.

3. 1984年,余也鲁应西北师范大学的邀请在兰州举办了教育传播学术报告会,并在会上作了两次学术报告,到会人员300多人,效果很好.后来他还在江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地作了多次学术报告.

4. 1985年及以后,余也鲁继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多期访问学者进修学习班,有华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的骨干教师十多人接受了培训.其中有后来成为江西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系主任的魏奇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福荫教授等.

5. 余也鲁教授安排了多名美国的传播学专家来中国担任教学工作,如英健、安德逊等人先后在华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任教,并面向全国举办研讨班.

6. 余也鲁还多次筹集经费送国内十多名青年学者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如华南师范大学的吴社章、郭琴先后接受了余教授筹集的奖学金,在美国、澳洲取得了传播学的博士学位.现在郭琴已成为澳洲一位著名的传播学教授,在国内组织与举办了多期国际传播学学术交流会.

7. 余也鲁教授还多次安排国内电教学者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如安排李运林、李克东到美国西雅图、纽约、亚特兰大等地与当地传播学者进行交流,参加AECT的学术年会等.

二、宣伟伯、余也鲁的“教育传播”

专著首先在中国出版发行

宣伟伯、余也鲁在广州七天的学术报告和余也鲁在兰州的两次学术报告,后来经余也鲁整理成为九章内容的一本专著,书名为《传媒·教育·现代化——教育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该专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电化教育丛书》的第一本在国内出版发行,目录如下:

代序 传播研究的开始、发展与前景,及与教育传播的关系

第一章 绪论:信息·教育传播·现代化

第二章 教学·新工具·人

——怎样克服对新教育科技的阻力

第三章 教师·媒介·效果

——怎样选择教学媒体

第四章 集中·分析·实效

——教学软件制作的路线

第五章 实验·理论·新事物

——介绍五个新事物传播的实验

第六章 广播·卫星·现代化

——介绍两个卫星教学实验

第七章 电视·画图·新学习

——电视在现代化教学中的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