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众传播中的肖像利益

点赞:17993 浏览:812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从肖像的概念出发,阐述了肖像在大众传播中兴起缘由,并分析了肖像在大众传播中的所蕴含的不同利益诉求,

关 键 词  大众传播 肖像 肖像利益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一、肖像的概念

1.一般意义上的肖像概念

肖像一词最初是作为艺术的一个概念而出现和使用的.肖像,通俗地说就是“比照人物而制成的与人物相似的形象”.《辞海》下的定义是:“图像以肖其人者,谓之肖像.即将其人之姿态、容貌、表情等特征,精确表出之也.如绘画、雕刻、塑像、摄影、刺绣等为表出之方法.”《现代汉语词典》对肖像的解释是“以某一个人为主体的画像或相片(多指没有风景陪衬的大幅相片).由此可见,肖像是以图像之形式表现人的容貌等特征;而图像的表示方法,可以有多种形式:绘画、雕刻、塑像、刺绣、摄影等等形式.

英文中,与肖像对应的词有portrait,image等.portrait作为名词指以绘制、雕刻、摄影等方式展现出的个人形象,尤以面部为主(a painting,drawing,sculpture,photograph,orother likeness 0f an individual,esp of the face或a verbaldescription 0r picture,csp 0f a person’s character);作为形容词是[ptinting](0f a publication 0r an illustration in apublication)of greater height than width―Compare landscape.

从经济学上说,肖像已经成为是一种能够带来利益的资源;从法学上说,肖像既是一种与人身密切相关的人格利益,又是一种财产利益.肖像所承载的利益呈现多元化.“此种标记和表彰方式更演进为权利能力外在形式.这种外在形式,最原初.最方便和最普遍的是姓名,到了近代,随着摄影术的商业化,又有了摄影肖像,这是仅次于姓名的普遍化标表方式.”.肖像作为自然人最主要的标识之一,逐渐演化为权利能力,并成为法律所保护的对象.

2.法律意义上的肖像概念

在法律上使用肖像的概念,最早是在著作权中出现.见于1876年德国颁布的《美术著作之著作权法》和《不法模仿之照相保护法》,随后肖像的概念逐步完善和发展.1896年,柏林高等法院法官克思奈出版《论肖像权》一书,提出了肖像权法律保护的新观念.1907年,德国立法机关颁布了新的《美术作品著作权法》,确认肖像作为法律概念,其意义在于确认了一个具体的肖像作品同时体现两方面的权益,一方面是肖像作品的著作权所有人所享有的著作权,另一方面是肖像人就肖像所享有的人格利益.就同一肖像而言,这两方面的利益无疑是冲突的,法律调整的正是这种冲突关系.

试析大众传播中的肖像利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肖像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我国,学者对于肖像的法律定义有不同的理解.从描述肖像人的外貌特征的角度定义的有:“肖像是公民人身真实形象及特征的再现”,“肖像是公民形象的客观再现,表现着一个人的形象,是公民的神采风貌的真实写照”,所谓肖像,是指自然人的外在形象通过特定的客观载体得以再现的视觉形象”,肖像是特定自然人外貌形象的固定形态(fixation)”等等等.从肖像的制作角度出发,偏重于肖像的艺术创作特征来定义的有:“肖像是采用摄影或造型艺术手段反映自然人包括在内的形象的作品”,肖像者,人之容姿之模写也,分绘画、照像、雕刻等类”,肖像是自然人外貌形象的再现,就是用照片、录像、画像、雕塑等方式把特定人的外貌形象再现出来等肖像主要的和基本的内容就是面部容貌”,肖像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像、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形象”,等等.以上定义或偏重于肖像的艺术创作特征,或偏重于描述肖像所具有的人的外貌特征等角度,无法完全阐述肖像含有的全部意义,因此,本文综合以上各位学者的定义,将肖像定义为:肖像是自然人外貌形象通过物质载体固定再现的视觉形象.之所以如此定义,主要认为此定义能够表达出肖像的主要特点.能够包含下面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肖像必须是真实自然人的外貌形象;二是肖像必须通过物质载体再现,这个载体可以是木、石、泥、纸张、胶片、数据(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显示)等;三是肖像必须是一种固定的再现.崮定的手段可以是通过人工的绘画、雕刻等,也可以是通过机械方法的摄影、录制等,固定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二、肖像在大众传播中兴起

丹尼尔贝尔断言:“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正处在一个由语言文字主导的时代走向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而在这样一种变化中,肖像作为图像、信息、符号,在大众传播中兴起具有一种必然性.

1.大众传播媒介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肖像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1839年人类发明了摄影术,可以把肖像定型化并逼真地再现出来.印刷术在发明网点印刷技术后,可以把照片印在书刊上,印刷媒介使得肖像的传播面更深更广.随着广播电视媒介的出现,使得动态的肖像可以被广泛的传播.图像在电视上的大量传播,占据了人们的视线,从而加剧了视觉文化的盛行,加剧了对肖像的视觉消费.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人的肖像可以简单、快捷地输入计算机,再现的形式既可以是静态(static station)的图片,也可以是动态(dynamic station)的影像等.肖像的载体不断变化,方式也从有形到无形,即从有形的大规模纸张传播到无形的网络传播的转变.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肖像的传统载体及传播方式.

2.肖像作为一种图像符号具有自身的优势

(1)肖像作为传播信息的方式,古而有之

语言尚未形成时,人们便开始在洞壁内刻上图案或图画了.后来,图像成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方式.图像早于文字等语言符号传播.文字发明以后,文字传播由于诉诸的是抽象的文字符号,对它的接受必然结合对一定语词的理解、组织、选择而进行.但是图像性内容则不需要文字的中间媒介,它直接诉诸人的视觉系统.不同民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士,大致都可以理解画面的含义.

(2)与语言比较,图像具有诸多优势

由于语言的不统一,对于不同语系的人士来说,经常会在沟通上产生困难.肖像作为一种图像,具有传播方式的形象直观性,图像是通用的非语言符号,无论长幼无论国别.人人均能读懂看懂.

3.从传播主体的角度分析

早在报业发展之初,媒体就采用图片来丰富报刊的版面.1845年6月28日,贝内特的《纽约先驱报》以木刻形式报道前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葬礼,使得这天的报纸成为史上最著名的头版之一.随着大众传播日益发达,现代的报纸、杂志包括电视网络媒体等都不惜花费大量的版面和时间 刊登肖像.《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美国社会的重要事件之一,其影响力逐渐波及全球.“封面人物”已成为《时代》周刊最重要的特色品牌之一.电视本身固有的传播特性更加剧了肖像的广泛传播;电视的传真性使大量精彩的肖像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同;电视的覆盖性,可以广泛地传播同一信息而毫不费力地到达受众端.

大众传播媒介不仅在新闻图片中大量使用肖像,在媒体的广告中、影视剧中更是大量使用静态的动态的肖像,以或展示或证明或表演的形式出现. 4,从受众角度分析 视觉图像以直观、感性的优势,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逼真地“再现”现实.理解也较直接,人们从中不仅仅获取信息,而且得到视觉冲击、审美愉悦.图像最具特征的是其可览的,何况是视觉所见到的肖像就是自己或自己的同类含有肖像的图像更容易被受众接受.肖像作为一种图像,“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从最高深精微的哲学思考到大众传播媒介的生产”,从新闻报道、广告到电影电视剧中的生产制作,无一幸免.大众传播的发展使大量的肖像不断地传播,冲击人们的视野、观念及其他.

三、大众传播中的肖像利益

“利益”这一概念,有多种学说的定义:“需求说”认为,“利益是人们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需求;”‘需求满足说”认为,“利益就是好处,或者说是某种需要或愿望的满足”;”‘主客体关系说”认为,“利益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表现为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作用于主体而产生的不同需要的满足和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反映着人与其周围世界中对其发展有意义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积极关系,它使人与世界的关系具有了月的性,构成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主体关系说”认为,“所谓利益,就是一定的客观需要对象在满足主体需要时,在需要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时所形成的一定性质的社会关系的形式.”


肖像,作为人的形象的抽象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能够成就人的某种需要或愿望的满足,基于肖像由此产生各种利益.在大众传播中,使用肖像能够传递信息,人们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的肖像得以满足娱乐、欣赏等需求,肖像上蕴含有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利益.对于个人而言,肖像上产生的利益,不仅涉及肖像人的利益,还涉及肖像制作人的利益.肖像利用除了会涉及财产利益外.还会影响相关人的人格利益或者尊严.

1.社会利益

大众传播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利益主体:作为大众传播相对方的社会公众,作为大众传播接受者的社会公众,大众传播媒介机构,大众传播媒介机构的从业人员,等等.在复杂的大众传播的过程中,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是不同的.作为大众传播接受者的社会公众的主要利益诉求是表达权和知情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机构有完成公民的委托,履行社会公众和大众传播媒介机构的政治契约,实现公民知情权和表达权的义务.它还有为了自身发展谋求经济利益的利益诉求;等等.社会公众需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实现的知情权,肖像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能够满足社会公众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实现表达自由(知情权),从大众传播中获取娱乐,以获得自己的满足.肖像作为一种容易理解的图像信息,不管是用于新闻报道还是广告,肖像不断地向受众传递某种信息.肖像在大众传播中使用和传播,不仅对于本人意义重大,同时对于他人乃至全社会都具有价值,存在社会利益.

2.肖像人的利益

(1)人格利益

肖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肖像人的不可替代性,使一个人与他人相区别.一旦肖像表现明晰,具有了明确的指向,往往和特定人的人格利益联系.我国学者认为肖像所体现出的人格利益所体现的正是公民的人格,其保护的范围包含多个方面:公民对部分个人信息处于私密状态时,享有自己肖像不愿公之于众的权利;有权禁止他人非法毁损、恶意玷污自己的肖像等.国外有学者称之为“尊严性利益”,并认为在法律文献中无法找到对“尊严性利益”这一术语的现成解释,等在某种意义上,尊严性利益可能被视为与前述的、最广义界定的“人格利益”相毗邻.并归纳为如下三种:名誉上的利益(interest in reputation)、个人隐私上的利益(interestin personal privacy)和免受精神痛苦的利益(interest infreedom from mental distress).

(2)财产利益

这里的财产利益,也可称为经济利益或商业利益.肖像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品,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要,肖像或肖像作品不但能够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能够给肖像人带来正面评价.从而产生一定的附加经济利益,派生出商品利用价值.公民可以基于肖像获得财产上的利益.如今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名人通过许可合同允许自己肖像被他人用于商业目的,如商业广告活其他商业宣传,使用者为此向肖像人支付报酬(使用费).这样的许可利用,尤其是商业性使用实践表明,肖像具有财产价值,能带来财产利益.

3.肖像制作人的利益

肖像的制作、产生,一般还要涉及到制作人.而肖像制作人的利益不仅包括人身利益,也包括财产利益.在此意义上的利益与肖像人的利益有所不同,一般由著作权法来调整.

因此.法律保护肖像利益的内容,既包括肖像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也保护肖像所体现出来的经济利益;既要保护肖像人的利益,也要保护肖像制作人的利益.这使得肖像的法律保护呈现复杂性和独特性.

四、结语

大众传播中肖像的传播蕴含多方面的利益诉求,这些利益需要法律的保护.肖像上所体现的利益呈现多元化:既涉及个人利益又涉及社会利益,在个人利益之上又存在人格利益或财产利益的交叉.大众传播中肖像利益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其可能会影响人格和财产双重利益的现实,要求必须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导致各国法律在解决肖像利益保护与限制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如德国,主要采取了著作权保护模式;美国则形成了独特的二分法保护(人格利益以隐私权等保护,财产利益以公开(形象)权保护)模式;我国则采取了侧重保护人格利益的人格权法保护模式等.各国法律对于肖像利益保护途径和保护手段的不同,体现了各国在处理大众传播媒体与公民肖像权利关系问题上的宽容度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