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中心”“全方位”国际传播体系

点赞:19390 浏览:846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又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从国外经验看,非国家行为体在开展国际传播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能够发挥政府部门难以替代的作用.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政府的职责只是负责制定国际传播政策和提供相关的活动经费,大量的国际传播活动实际上是由民间经营的所谓“第三部门”负责具体运作,有的甚至直接委托给宗教团体、公关公司、高等院校、文化协会和各类基金会等组织全权负责.

目前,中国的国际传播活动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大.以中国对美传播为例,一方面,中国大规模进行对美国际传播;另一方面,美国公众舆论对中国质疑声不止,中美关系起伏不定.一位在中国生活了数年的美国商人在美国《新闻周刊》上曾撰文指出,美国媒体、国会山及大街上的公众关于中国的印象和他在中国所看到的事实出入很大.究其深层原因,中国国际传播不能达到预期成效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未能形成一种“多中心”、“全方位”的传播体系,传播媒介与方式未能形成合力.开展“多中心”、“全方位”国际传播是中国对外传播的必然趋势.

“多中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为中国国际传播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多维的视角.“多中心”理论是指多个权力中心和组织体制治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怎么写作,强调主体的参与和互动,其核心在于因地制宜,主张采用分级、分层、分段的多样性制度安排,主张政府、市场和社区间的协调与合作.在中国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政府、智库、利益集团、大众传媒以及普通公众可以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行动体和舆论中心,存在着多元的互动,但目标指向都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多中心”开展国际传播,并不意味着政府主导地位的削弱,相反,多中心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多中心,“多中心”开展国际传播的前提是政府的有效管理和组织.


在以政府为主导,“多中心”开展国际传播方面,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的国际传播实践可以为中国提供很好的借鉴.尽管学界对于911之后美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及其效果褒贬不一,认为只有超越国际传播才能更好地改善美国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是当今世界推行国际传播最活跃的国家,在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并且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不断调整、演变的理论体系和运行机制.虽然美国国际传播的行为主体众多、项目分散,但其体制和领导机构遵循着总统与国会――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美国新闻署――驻外使领馆及各种社会组织的隶属关系,这其中美国新闻署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国国际传播主要由外交部国际合作与发展总司统一领导和管理,凡是与国际传播有关的其他机构都必须服从国际合作与发展总司的集中管理和指导.在英国,外交部对外文化关系可是其国际传播的核心指导机构,但它的权限范围极小,只是负责制定对外文化政策、签订对外文化交流协定和指导驻外使馆文化教育处的工作.英国文化委员会负责操作具体的对外文化交流事务.后者虽然接受前者的指导和帮助,但并不具有国家机构的特点,它完全可以自行其是,充分地发挥准政府外交的积极性.当前外交部文化关系可作为德国国际传播的主导机构,主要负责国际传播的政策决策和执行监督.各类民间和文化相似度检测机构则负责执行国际传播政策和开展具体的对外文化事务.前者通过控制政策决策、基金、拨款等方式授权后者独立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事务,后者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独立性,它必须接受前者严密的监督与控制,以确保德国国际传播与外交政策总体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构建“多中心”“全方位”国际传播体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中国国际传播多元化行动主体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2004年之前,中国国际传播完全是从政府层面开展,停留在对外宣传阶段,还未充分认识到国际传播中多元主体的重要力量.2004年,外交部新闻司成立“公众外交处”,以便于向海内外公众介绍中国的外交政策,用软性的外交手段来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以此为分界点,中国政府对国际传播多元主体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强,并且鼓励更多的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到国际传播中.

对于“全方位”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近几年我国政府投入巨资,在政府公关、媒体外交、文化传播三个层面全面展开.2009年初,中国政府确定一项旨在重塑中国国际形象的战略公关计划,预算资金高达450亿元.目前,中国的网络媒体国际传播已形成6+3新闻网站的局面:即六大级网站一人民日报网络版、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站、中国国际广播台网站、电视台的英语网站和中国网,三大地区性网站一北京的千龙网、上海的东方网和广东的南方网.在文化交流上,自北美第一家孔子学院2004年底落户美国马里兰大学以来,截至2009年5月,美国已有53所孔子学院和4所孔子学堂,200多个孔子课堂在美国414个州设立.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我们所期望构建的全方位国际传播体系还存在着很多漏洞.比如中国媒体传播的意识滞后、缺乏行动力;中国政府公关缺乏专业人员;文化传播缺乏统一价值体系、文化品牌缺失等等.仅以媒体传播为例,中国就明显滞后于美国.

自美国开展国际传播实践以来,无论政府如何更迭,外交政策如何变化,大众传媒一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行动主体伴随其中,为美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的大众传媒在国际传播实践中主要分为四个形态:广播、电视、电影、新媒体.当前,美国已控制了全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制作,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美国的电视节目甚至占到了60%~80%,这些国家实际上成了美国的转播站.在这场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对外舆论传播中,电影、电视竭力宣传美国意识形态的普世性和价值观念的救世性,试图把一个充满文化多样性的世界纳入美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之中,使美国不但成为军事上和经济上的霸主,更成为世界的精神领袖.就新媒体国际传播而言,美国总统奥巴马甫一上台,即将Twitter等新媒体技术视为“外交箭袋中的一支新箭”,提出了“新媒体外交”和“全民网络外交”的新理念.目前,美国正凭借其在网络的优势地位,将自己制定的网络标准推广到全球,利用互联网把美国意识形态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

中国国际传播的有效开展有赖于中国“多中心”、“全方位”传播体系的构建,有赖于大众传媒、思想库、利益集团等作为重要的国际传播行动主体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目前,在中国国际传播的行动主体中,可以充分依靠和发挥中国智库、大学、大众传媒以及企业和个人等“多中心”力量,加强对公民社会的培育和支持,鼓励更多的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到国际传播实践中,而政府主要承担制定政策、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的角色.

在“全方位”传播体系的构建层面,中国要充分整合外交部、、教育部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不同媒介形态的影响力,加大对电影这一重要媒介形态在传递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层面所具有的特殊力量,让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影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力.除此之外,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媒体国际传播的重视和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活动具有开放、多元、瞬时、互动、无障碍等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优势,中国政府可以利用新媒体将我国的核心价值观等源源不断地传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责编:吴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