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与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外三则)

点赞:19003 浏览:834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鲁迅先生与中国新兴版画运动

文图/恩泉

我国是木刻版画的故乡,其最早出现于五代,在宋初就出现施彩版画,但中途衰落.自从制版术进入我国后,已不为人所注意.但在上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再一次将我国的版画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峰.

当鲁迅先生在1929年首次提出版画这一概念时候,便说得很清楚:“所谓创作的木刻者,不模仿,不复制,作者捏刀向木,直刻下去等这放刀直干,便是创作版画首先所必需的,和绘画的不同,就在以刀如何写,以木代纸和布等”(《近现代木刻集》(一)小引,1929年).在次年出版的《新俄画选》上,鲁迅先生更加明确地说出当时提倡木刻的意义:“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新俄画选》小引,1930年).到了1934年,当我国的新兴版画运动获得初步的成绩时,却遭到了残酷的迫害,一些木刻团体被封查、木刻创作者被逮捕.鲁迅先生为了表示反抗,保护并鼓励木刻青年,编印了一本《木刻纪程》于1934年6月出版.他在《序言》中明确地说明新兴版画在我国发生和发展的原委,并将木刻青年的努力和成绩公之于世,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他写道:“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经历了很多体面的历史.但现在的新的木刻,却和这历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欧洲的创作木刻影响的.等到了1931年夏,在上海有了中国最初的木刻讲习会.”

他接着在1935年为《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集》的序上写道:“近五年来骤然兴起的木刻,虽然不能说和古代文化无关,但绝不是葬中枯骨,换了新装,它乃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要求,所以仅若干青年们的一付铁笔和几块木板,便能发展得如此蓬勃.它所表现的是艺术学徒的热诚,因此也常常是现代社会的魂魄.”

在当时苦战的年头,新兴版画运动得到了导师的掩护和鼓舞,斗志昂扬,信心十足向前勇进.我们把鲁迅先生创办的木刻讲习会的日子定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诞生的日子,算到今日已有八十个年头了.

鲁迅先生与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外三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札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这八十年的岁月里,我国的新兴版画与我国的革命运动同步发展,记录着新中国成长的点点滴滴.它是在风雨飘荡,冰雪交加的环境中萌芽,深深扎根在岩隙之中,正如一棵青松,挺立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壮,和人民在一起,我国的新兴版画一路从坎坷走来,它之所以能战胜一切险阻,是因为得到了鲁迅先生的大力帮助和指导.只要提起中国新兴版画,我们就不会也不应该忘记这位伟大的导师.

编辑:陈畅鸣charmingchin@163.省略

名人信札正在走出深闺

文/朱浩云

提起信札,恐怕人人都熟知,信札又称手札、书札、笔札,有别于大幅书画作品.它由古代尺牍演变而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书信,那时书写书信都是在竹简或木片(牍)上,而且受书写材料和文字等局限,文辞比较简练.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书信才随之得以发展.而书信最发达的时期是明末清初,一大批文人墨客于书信中抒发胸臆,互通信息.在书信的语言方面,清以前均为文言文,清末民初白话文流行,包括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大学者也用白话文写书信,“五四”以后,白话书信体散文更加盛行.由于信札是人们在随心所欲之间创作的“小品”,有时无心插柳,反而会更好地表现出一个人独特的风格.像郑板桥、龚自珍、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等都留下了不少精彩信札.

名人信札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因为名人信札对于作者所处时代的时事、政治、人情世风以及与友人在诗文唱和、学问探讨等方面皆有反映,可以说,从某个侧面真实地记录或反映了名人的思想、学术观点以及一些工作和生活情况,也是人们研究这一段历史和名人的重要依据.二是他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过去,名人书写工具都是用毛笔,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和雅士常常利用书法来寄托自己的艺术理想,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许多人终身与之为伴,有些人虽治他业,且不是以书法著称于世,但终身雅好书法,若以他们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而论,当一个书法家绝对是绰绰有余.因此很多名人的书法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三是名人信札有很高的价值和市场价值,因为名人书札往往体现了书家深厚的书法造诣和渊博的学养,民间这些是很有意义的.

自古以来,民间一直保存着信札习惯,很多大藏家也涉足名人信札的.记得1997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刚兴起没几年,翰海曾推出过民国时期大家张葱玉的旧藏――五通宋代书札,即石介的行楷书《与长官执事事札》、富弼行楷书《儿子帖》、左肤的行书《与通判承议札》、何栗的行草书《屏居帖》、吕嘉问的行书《与元翰札》.其中左肤的行书《与通判承议札》和石介的行楷书《与长官执事事札》是当今存世的孤本,绝对是国宝级文物,最后分别以209万元、170.5万元、154万元、77万元、71.5万元落槌.到2005年北京翰海再次推出这些拍品,又引起了激烈争夺,成交价分别为550万元、462万元、484万元、385万元、346万元,八年翻了好几倍.而在2002年嘉德拍卖会上,钱镜塘的《明代名人尺牍》也相当亮眼,由于这件明代名人尺牍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因而各路藏家和机构进行了搏杀,最后被国内一机构以990万元的天价收购.不过,当今藏家要能古代信札难度较大,毕竟过了那么多年,即使遇上却不菲,已经不是普通藏家所能问津的.而现代名人书札的却要容易得多,因为相比古代书札,现代书札的存量无疑要大得多,却低得多.为此,近几年不少藏家已把目标瞄准了现代书札.2001年翰海拍卖会上,民国时期章太炎、孙人和等人给陈坦(陈为教育家、现代史学大师,启功的老师)的书札获价1.98万元,2003年朵云轩拍卖会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书画名人手书八通书札(内容大多为谈论书画之事)获价1.01万元,同年,在嘉德拍卖会上,孙中山至叶恭绰信札四通获价111万元.在2005年嘉德和上海嘉泰艺术品拍卖会上,古籍善本拍卖格外抢眼,而名人信札又似其中的一朵奇葩.许多名人信札的拍卖给了藏家以惊喜:如嘉德推出的《黄宾虹致陈柱信札十八通》,曾著录于《黄宾虹书信集》,成交价为55万元.上海嘉泰推出的《徐悲鸿信札》(附实寄封)的是56.1万元,《郁达夫致王映霞信札》以37.省略


战国神鸟铜壶

文/石凡

中国的青铜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古代文明中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这里介绍的是我在某藏家家中见到的一件战国时代的神鸟铜壶.

那是去岁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笔者来到一位沪上颇有名气的家家中.主人对古代青铜器有特别的爱好,可谓情有独钟.他的林林总总的青铜藏品中,首先引起我注意和兴趣的就是这件神鸟铜壶.

该铜壶通高34厘米、口径为10.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