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

点赞:25092 浏览:117673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种新维度,为美学与艺术带来新的视域,产生了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生态音乐、生态舞蹈、生态美术.而环境是一种审美对象,环境美学的本体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城市景观.这是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本质区别.而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另一个区别是其人文性.环境关学以生态性为基础,而生态美学要通过景观来表现其生态观,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关 键 词:环境美学;生态美学;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B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2)01-0005-03

在当下国内外的美学界,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无疑是两门显学.众多著名的学者对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背景、基本畴和方法论、性质和意义、与各学科的关系及实际应用、对传统美学的创新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极大地推动了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发展.

不过有趣的是,比较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研究凤毛麟角,或者在比较时语焉不详.许多学者对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异同的认识较为混乱,甚至是将两者混为一谈.总结起来,对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关系的认识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搁置它们的异同,将其视为漠不相关的两个领域.第二种是认为两者本质上同一,如徐恒醇的《生态美学》,以属于环境美学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为本体,还有国内学者提出了“生态环境美”、“生态环境美学”等术语.第三种是环境美学或生态美学优于对方,如前国际美学学会副会长约尔•,艾滋恩认为环境美学还是人类中心主义,不如生态美学总是关心自然.贾森•,希姆斯《生态学新式的美学意蕴》认为,环境美学只承认静态、平衡的自然,生态美学却接纳自然系统中动态、侵扰、非平衡的自然.曾繁仁认为,生态比环境具有更积极的意义.第四种是环境美学或生态美学将对方纳入自己的畴之内.如环境美学家卡尔松、柏林特视生态美学为环境美学的组成部分.

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环境美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所以厘清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异同,确定各自的性质、基础,有助于推动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同时让这两门新兴的美学学科互相促进,共同繁荣,丰富和完善美学,并对保护生态与改善环境有所助益.

一、生态:一个审美维度

随着20世纪科学生态学的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态学”等概念不断被提出,人们意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的平衡和其他物种的生存,于是生态哲学、生态学与生态美学应运而生.生态美学的思想来源,有利奥波德的大地学、莱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呼吁保护各种生物的生存、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等.而中国的生态美学研究,主要是结合西方的生态美学思想与中国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反思生态形式严峻的当代社会,建立生态美学的学科架构.

关于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哲学基础,陈望衡在其著作《环境美学》中指出:“准确来说,生态并不是美学畴,但是它可以成为审美的一种视角,当它成为审美的视角时,生态就成为美的重要前提了.”生态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维度,生态美学是帮助人思考如何与自然共同繁荣、和谐相处,改变了以往人征服、改造自然为我所用的美学观念.

曾繁仁对生态美学性质认识的变化,也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在其前期的《生态美学研究的难点与当下的探索》与《试论生态美学》中,他认为生态美学是“审美关系”、“审美观”、“审美状态”,生态含有视野的意思.后来他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直接承认了生态美学不是一门新兴学科,而是“美学学科在当前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发展、新视角、新延伸、新立场”.张华在《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中也认为,生态美学是“以人与自然整体和谐关系为原则的哲学思想与价值观念”.2005年山东大学文艺研究中心举办了“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也承认了生态是一种视野.

把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作为美学的一种维度,正如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社会性、实践主义美学的实践性,都是为美学提供一种维度和视域.生态维度使美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生态的平衡,使审美在关注形式、精神的同时,不能破坏生态和自然.它改变了审美的眼光和标准――一件艺术品如果破坏了生态,即使形式再优美,也不能引起美感.正如美学的社会性维度,决定了艺术品如果严重地违反了道德,则不能引起美感.因此生态美学侧重的是审美理想与生态原则的统一.


生态也是环境美学最重要的维度:“环境美学哲学基础的第一位应该是生态.”由于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如果不尊重生态规律,一味将人的需求、利益凌驾于生态之上,只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环境离不开生态系统.以人的意志来破坏生态,就无审美可言.青山绿水变为穷山恶水,大部分物种灭绝后的寂静春天,即使琼楼玉宇、红砖碧瓦、亭台楼榭造型再富有诗情画意,高楼大厦再宏伟,也谈不上环境美.

生态美学还给艺术带来新的视域,产生了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生态音乐、生态舞蹈.1978年美国学者威廉•,克鲁尔特发表了《文学与生态学:生态文学批评的实验》,首次提出“生态批评”的概念,以生态的视野展开文学批评,呼吁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批评以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为批评对象,继社会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原型批评、新历史主义、后殖义之后,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态.生态音乐之一的具象音乐,直接取自于蛙鸣、鸟啼等自然的声响,加以合成,反映艺术家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原生态”音乐、舞蹈也是方兴未艾.

二、环境:一种审美对象

在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现代社会,环境美学蓬勃发展.环境成为继艺术之后的重要审美对象,大大地拓展了美学的疆域.而环境包含了自然景观与农业景观、城市景观,涵括了人所有的活动场所.不过环境不是外在于人的对象.环境美学家约•,瑟帕玛认为环境既是人所观察的对象,又是围绕着人、让人在其中活动的场所.“环境可被视为这样一个场所:观察者在其中活动,选择他的场所和喜好的地点.”柏林特则更为深邃地看到环境与人的不可分离,环境是生存着的人感知周围的世界而形成,没有人就没有环境.但是又不能将环境客观化,视为外在于人的物质.

环境美学给传统美学带来很大的改变,它彻底扬弃了主客二分与人类中心主义,审美方式由静观式转

变为介入式,审美感官超越了视觉与听觉的局限,扩展为嗅觉、味觉、触觉等人身上所有知觉,归根究底在于环境美学的审美对象发生了变化.

环境美学的景观,正如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作品一样,成为审美对象.文学由文字构成,音乐由音符组合,美术由线条、结构、颜色光影构成,舞蹈由肢体语言呈现,环境美学的审美对象是由自然环境与人的审美理想构成.环境美学极大地拓展了美学的疆域,国外环境美学的三名主将瑟帕玛、卡尔松、柏林特分别有侧重地研究了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城市景观.

自然景观是“自然创化与自然人化共同的产物”.自然的创化有浩瀚星际、蓝天白云等天象景观,有巍峨山脉、奔腾江海、大漠草原等大地景观,花鸟鱼虫等动植物在自然中生存繁衍,四时交替、风雨雷电、寒雪冰霜等自然规律运行其中.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即是对自然景观的赞叹.

农业景观是自然与人工一同创造的景观.卡尔松在其《环境美学》提到了北美的传统农业景观和新农业景观.陈望衡既有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又有诗情画意的阐述,全面地概括了农业景观分别有农作物、农业劳作、农民们生活的场所、农民们田园诗般的生活方式.无疑后者的理论更适合于建立中国当代的农业景观.

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城市景观是环境美学最重要的审美对象.柏林特是较早开展城市景观美研究的学者,他呼吁建立人性化的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审美性与功能性一样重要,并从广场、喷泉、自然与生活的声音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城市景观.

由此可见,与传统美学中的艺术不一样,环境这个审美对象不只是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更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与生活的质量.环境美学思索如何改善人所生存的环境,在探索环境、环境审美之余,还注重结合建筑、园林、规划等应用性学科,指导或亲自参与环境改造、景观创造活动的实践.如哈佛大学米歇尔•,柯南的《穿越岩石景观――贝尔纳•,拉絮斯的景观言说方式》,从构思到营建,详尽地研究了景观设计家拉絮斯改造喀桑采石场为高速路段景观的全过程.美国当代艺术家兼环境工程师帕特丽夏•,约翰松设计了许多的景观,有达拉斯的泻湖游乐公园、旧金山的濒危物种园、肯尼亚的内罗毕河公园、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公园等.

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另一个区别是其人文性.人不可能完全遵从自然的生态,还要根据需要以及人文精神来创造家园.“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环境美学的景观需要人根据文化内涵与审美理想来参与、创造,有着人的审美和文化需求.自然景观的欣赏,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摆脱对自然的膜拜与恐惧,对自然有一定的认识、能利用自然之后.而自然审美意识、情趣的发展,对欣赏自然景观也至关重要,如中国的山水文学、山水画对山水审美的推动,西方“如画”观对自然风景审美的推动等.现代西方欣赏自然景观的盛行,正是由于对工业化漠视、破坏自然的批判的兴起.农业景观与城市景观就更是关系到人的生存与生活,渗透着人文性.柏林特一直坚持环境美学的人文性,人生活在文化的环境中.“任何关于环境美学的讨论也必然具有我所称的文化美学.”

三、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相互依存

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态美学为美学与艺术提供关注生态的新维度,环境美学侧重于将环境作为审美对象进行欣赏、创造,具有应用操作性.相对于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以人文性作为其核心原则.但是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环境美学离不开生态美学,因为环境美学必须要以生态为其准则,人文性与生态性都不可或缺;而生态美学的审美维度要落到实处,最终是通过环境美学的景观来表现其生态观.

正如上文所说,环境美学离不开生态维度.因为生态性重视维持生态平衡,人的文化生产活动,以及创造农业景观、城市景观,都是建立在自然生态之上,不能违反生态性.当代的重要环境美学家分别从环境美学的学科畴与发展历史、环境美学的哲学基础、环境的概念、景观的创造几个方面,阐明了环境美学的生态基础.

约•,瑟帕玛直接承认他的环境美学理论得益于生态美学家利波德的《沙乡年鉴》.他认为环境美学属于环境哲学的一部分,而环境哲学的所有工作都可置于环境实际即是生态的围内,生态“最重要的问题是生活在当今的人们是否有权利为了自己的利益无限度地开采现存的自然资源而为后代留下无法摆脱的污染”.环境美学必须以生态为准则.他在回顾环境美学的发展时着重于其与生态的关系,认为如果没有生态维度,环境美学就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学:“现代环境美学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等对生态的强调把当今的环境美学从早先有100年历史的德国版本中区分出来.”

柏林特在《环境美学》中思考何谓“环境”的时候,认为在摈弃身心二元论的环境概念方面,“生态学的环境论带来深刻的变革等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越来越迫切,生态学的理论逐渐被认同”.“环境”是以生态为准则,在现代的环境理论与环境美学里是不言而喻的.卡尔松在分析日本的园林景观时,指出其是人工地创造出自然的本质.在分析农业景观时,他侧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不被破坏,“是生命的生物过程”.陈望衡也指出:“环境美学是生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统一.”卡尔松还特地提出了“丑东西”的论点,认为胡乱弃的垃圾、报废的汽车、条形的矿山由于其对生态的破坏是“丑东西”.

与此同时,由于生态是一种维度,不能成为一种审美对象,所以只说自然美、环境美,而不是生态美.这样生态美学在审美本体、实践应用方面遇上了障碍.西方的约•,瑟帕玛、卡尔松等一众美学家由生态美学转至环境美学,生态美学比起环境美学的研究要逊色得多,就是这个缘故.如果说环境美学无视生态美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生态美学无视环境美学,将会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生态美学在对生态、自然的促进上,最终还是需要通过环境美学的本体――景观呈现出来.虽然说生态美学涵括生态文学、生态音乐等艺术,以此促使、推动生态观的发展与普及,但是落到实处的保护生态,却是环境美学的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城市景观.

如约翰松所设计的旧金山濒危物种园,造型是旧金山吊袜蛇.它形体纤细、蜿蜒层叠,有着明艳的色彩与变化多端的图案――条纹、鳞片、腹部,构成了公园的主要结构,头部与颈部形成的小山丘为蝴蝶提供了避难所,而尾部下方的梯形平台沿着海滨向下延伸,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这个景观是约翰松的生态观与审美趣味、实用性的完美结合.还有美国学者保罗•,高博斯特、加拿大学者夏庞德,分别以生态美学的维度来研究森林与风景的景观管理,也是将生态思想融入景观创造中的例.

可以说,海德格尔“天地神人”的四方游戏、人的“诗意地栖居”与“还乡”,是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共同的理想目标.尽管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都是反思人如何与自然共处,它们在推动生态平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这一宗旨上可谓殊途同归,它们彼此的关系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