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危机的哲学解读

点赞:17387 浏览:796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069-01

摘 要:生态危机的表面上是人与自然的异化所致,其深层次原因是人与人现实异化的突出展现.要解决好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需建构全球生态文明,其中一条重要的哲学路径是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 键 词:生态危机;哲学;异化;文明

随着工业化的全球推进,人类面临的最大共同问题是全球生态危机.这个问题在哲学视野下折射出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同一性,其表层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一、生态危机与生态哲学

生态危机(ecologicalcrisis)一般指生态系统崩溃的可能性,人类活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到损害,甚至生命维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危及人类的福利和生存发展.[1]生态平衡状态时,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高度适应,种群结构和数量比例长久保持相对稳定,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相互协调,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衡.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造成损坏可通过负反馈机制自我调节得以修复而维持稳定与平衡.但当外界干扰压力很大,使系统变化超出生态阈限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整个系统受到严重伤害乃至崩溃,当严重到威胁人类生存时,导致生态危机.生态危机表现为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生态秩序紊乱、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严重危害人类利益、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生态哲学作为生态学和哲学综合形成的学科,用生态系统方法研究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早期的生态哲学宣扬人和宇宙的统一性,确认自然界的和谐和完整.生态哲学拥护者反对非理性的工业发展、技术统治的理性主义和大都市主义等.

二、生态危机表层哲学解读:人与自然的异化

肇始于古希腊的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战胜恶劣的自然界,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但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使用工具能力空前强大,技术的滥用对自然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恶果,数次出现生态危机的兆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遭遇空前的异化.

在西方,长期以来人类中心论占据主流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活动固定在主客两极化的框架内.人类把自己当作世界中心和自然主宰,把世界当作对象,把天地万物看成技术原料,可任意向大自然索取.在我国,“人定胜天”的观念影响很深,把“与天奋斗”、“与地奋斗”当作豪迈气魄肯定.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由于滥垦滥牧,植被遭破坏导致“黑色风暴”,1934年“黑色风暴”带走3亿多吨表土,毁坏数千万亩农田.中国在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冲突达5.1万起;中国目前表现出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濒危物种激增、天然湿地大片消失、人工林树种单一化等生态危机的迹象.生存环境恶化使我们省悟,导致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人本身,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要和谐.

三、生态危机深层哲学解读:人与人的异化

生态危机的深层次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并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窒息或文明的中断.20世纪后50年全球环境遭到空前破坏和污染,出现“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扩散、人口爆炸、土壤侵蚀、森林锐减、陆地沙漠化扩大、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十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演变为严重的生态危机.世界文明发展史研究表明: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古印度,中美洲的玛雅,中国的楼兰,这些文明的兴衰都和所在地区森林数量、质量和植被分布密切相关.

人与人关系的正常综合表现是人类文明.石器时代的原始文明,人们须依赖集体力量才能生存,生产活动靠采集渔猎等.铁器出现创造的农业文明为时一万年左右.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工业文明,开启人类现代化生活.世界工业化发展使征服自然达到极致;全球生态危机表明地球无力支持工业文明继续发展,需开创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生存――生态文明.卡逊在《寂静的春天》警告指出,“我知道并没有一个村庄经受过如我所描述的全部灾祸,但其中每一种灾难实际上已在某些地方发生,并且确实有许多村庄己经蒙受了大量的不幸.在人们的忽视中,一个狰狞的幽灵已向我们袭来,这个想象中的悲剧可能会很容易地变成一个我们大家都将知道的活生生的现实.”[2]

四、生态文明的重要哲学路径: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得出结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统一,将人与自然关系定位在积极调谐关系上,不主张征服自然,强调人既非大自然主宰,也非大自然奴隶,而是大自然朋友.人与自然关系处理得当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应该成为生态文明重要哲学渊源.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质的解决应该依靠道德和政治.正如摩莱里所说,“你会清楚地看到自然的最简单而又最好的教诲,它总是处处与通常的道德和政治不相容的.”[3]

儒家倡导“畏天命”,敬畏自然,对自然界不能随心所欲,对自身行为要警觉;倡导“知天命”,要求人们去认识、掌握自然规律,认识天人关系,达“不逾矩”境界;倡导“制天命”,人类可利用自然为人类谋福利,使天地万物为人类发挥好作用.道家以崇尚自然、敬畏天地作为人生行为基本皈依;道家认为天、地、人“本是同根生”,要“知常”、“知和”、“知止”、“知足”;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教认为,公平对待所有生命及其权利,建立合理生态平衡观,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危机的哲学解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态哲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主张整体论、内因论与有机论;逻辑思维强调主客一体的整体思维方式,擅长类比与串联式思维;行为范式注重将人类德性推广于自然界,强调合理取材、善待自然、知止知足;以“和”为贵的人文情怀不仅局限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之间,而且渗透于人与自然之间.正如此,中国传统文化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