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的内涵与特征

点赞:5098 浏览:194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生态学是当代西方的主要思潮之一,它是环境哲学的一个分支,是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系统研究.笔者通过对西方的生态学者在生态学的定义上不同观点的分析,梳理得出生态学的五个基本特征,即广延性、多学科性、多元性、全人类性及观念与实践层面的革命性.

关 键 词:生态学,内涵,特征

中图分类号:B82-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11)02003504

从远古时始,希腊及亚洲地区的一些哲学家便一直在思索大自然以及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等问题,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1]2到了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有扩展人以外的道德共同体(moralmunity)之议;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Haeckel)又提出“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1866),美国博物学者玛什(G.P.Marsh)的《人与自然》(1864)与英国医生赫克斯利(T.Huxley)的《进化与学》(1893),均主张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某种亲和的关系.[1]4

生态学探讨的是如何适当关怀、重视,并履行保护自然环境之责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问题.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生态学才从西方哲学中分离出来,自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但发展很快.目前,决策者、律师、环保专业人士、林务官员、保育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商人、一般的公民等,所有对于人类如何使用自然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怀有一份关怀的人,已陆续发表了数以千计的相关作品.[1]28

一、生态学的内涵

生态学应当属于环境哲学的一个分支,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哲学与学之间的关系一样,它最终要解决的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而是在自然环境的框架下,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它是生态学思维与学思维的契合.[2]

所以,生态学也被业界称为环境学,它是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系统性研究.[2]它认为,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通过道德规范而制约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行为,它要求人们从哲学的高度重新反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识人类对自然环境以及自然中各种动植物的责任.[3]

西方的生态学者在生态学的定义上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关系说,一是义务说.当然,定义的差异只是理论叙述的逻辑起点和观察视角的差异,而不是环境学的理论对象的不同.那么不管从哪一个层面来为生态环境学下定义,无论何种生态学都要对以下基础性的问题予以回答.

第一,义务的对象问题.人对哪些存在物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与此相关的是,人对人之外的其他存在物是否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如果没有,理由是什么?如果有,根据又何在?适用于这个领域的美好品格的标准和正确行为的原则是什么?它们与人际原则有何区别?一个存在物获得道德关怀的根据是什么?


第二,自然存在物的价值问题.自然存在物是否只具有工具价值?它是否拥有内在价值?它们所具有的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第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还要权衡人对人的义务与人对自然的义务;如果这两种义务发生冲突,我们应根据什么原则来化解这种冲突?

第四,解决上面这些问题的哲学上的恰如其分的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历史背景必不可少.

生态学就是试图回答上述问题的智力探险.只有当我们跟随生态学的理论大师们一道探讨这一领域的重要问题后,我们心中的生态学概念才会变得明晰起来.

德斯•,查丁斯和泰勒二人是关系说的代表人物.《环境学:环境哲学导论》是德斯•,查丁斯所著的这方面的经典之作,书中他有这样的观点:“一般来说,环境学是系统而全面地说明和论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的学说.环境学认为,人对自然界的行为是能够、而且可以用道德规范来调节的.因而,一种环境学理论必须要:说明这些规范是什么;说明人对何人何物负有责任;证明这些责任的合理性.”[4]

泰勒也认为:“生态学关心的是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支配着这些关系的原则决定着我们对自然环境和栖息于其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的义务、职责和责任.”[5]

关系说看到了人对自然存在物的行为所包含着的意蕴,并“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生态学的关注对象,这揭示了生态学不同于人际学的一个根本差别所在”[6].但是,关系说也存在着不足:首先,它关注的重点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但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却是人对大自然所持的态度,以及用来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和原则;其次,因为人类中心主义否认人与自然二者存在着道德关系,所以关系说不能把人类中心主义纳入生态学的领域.[7]因此,这种说法很狭隘.

义务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尔斯顿以及《环境学:分歧与共识》一书的编者阿姆斯特朗和波兹勒.罗尔斯顿认为:“从终极的意义上说,环境学既不是关于资源使用的学,也不是关于利益和代价以及它们的公正分配的学;也不是关于危险、污染程度、权利与侵权、后代的需要以及其他问题――尽管它们在环境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学.孤立地看,这些问题都属于那种认为环境从属于人的利益的学.在这种学看来,环境是工具性的和辅助性的,尽管它同时也是根本的必要的.只有当人们不只是提出对自然的合理利用、而是提出对它的恰当的尊重和义务问题时,人们才会接近自然主义意义上的原发型(primary)[8]1环境学.”[9]1阿姆斯特朗和波兹勒也认为:“环境学研究的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责任.它与价值问题有关:大自然是否具有超出其满足人的需要的明显功能之外的价值?大自然的某些部分比别的部分更有价值吗?人对大自然和自然实体负有哪些义务?”[10]

义务说揭示了生态学的“规范性品格”,而且也涵盖了人类中心主义(因为人类中心主义也承认人负有保护大自然的义务,只不过它认为这种义务只是对人的一种间接义务),但是它容易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人对大自然的义务与人对人的义务毫无联系,似乎我们可以离开人与人的关系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6],[11]294

二、生态学的特征

生态学的主要特点是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和社会的领域扩展到生命和自然界.但是,这不是传统概念的简单扩展,不是简单地把人际应用到环境事务中去,也不是关于环境保护或资源使用的学.[2]37它是范式的转变,是一种新的学.

第一,广延性特征.史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学探讨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义务,而且主要是生存于同一个时代中的人之间的义务;生态环境学则是把种际义务,也就是对人之外的动植物的义务纳入了这一新学科的关注视野,同时使学关注的范围从同一时代的人与人之间的义务扩大延伸到了历史纵向演变的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之间的人际道德义务,从两个不同方向开拓扩展了学的研究视野.

第二,多学科性特征.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不少学科都关注的主题.绿色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绿色政治学(生态政治学)、生态神学、环境美学、浪漫主义文学等学科都各自从不同的层面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独树一帜的看法.这些学科各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较为强调理性、逻辑性、客观性和规律性,有的则较为重视直觉、情感、想象、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这些学科的独特视角和科学方法都对生态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这些学科也把生态学的某些价值取向当作自己的理论前提.生态学与这些学科往往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许多生态学著作都是由不同学科的学者共同撰写的.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生态学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最终实现,离不开环境科学(包括生态学)的帮助;也只有用环境科学所提供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生态学才能成为一门充满大智慧的成熟的学学科.[1]31

第三,多元性特征.这主要表现为生态学文化层面与理论层面的多元性.从生态学开始产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成了各种思想和看法相互碰撞交锋的一个领域.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动物解放/权利论都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各具特色、且具有一定道德合理性的根据.尽管各个流派的理论基点迥然不同,可是他们在“保护环境是人负有的义务”这一观点上并无二致,并在环境保护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自己的独特功能.保护生态环境是涉及全人类的行动,而不同国家的民族存续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中,常常带有本民族的“精神基因”、文化观念和生活习惯,生态学要想被各个国家的人们认同,只有和各国的民族文化、传统观念结合起来,而要做到这一点,生态学就必须以同情的态度理解这些文化、政治、经济、哲学和宗教传统,寻求到一种融合各国本民族特色的表达载体.可见,生态学拥有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的基础无疑是文化视野和理论观点二者的多元性.

第四,全人类性特征.这一特征与生态学在文化表现形态上的多元性是一致的,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脚步的进一步发展,地球正在逐渐变成一个村落.无论哪一个国家的哪类给他们自己的生活和存在的环境带来巨大且永久影响的活动,都会给别的国家的人们的生活带来或善或恶的波及;相反而言,别的国家也必须投入到生态环保的行动中来,若不如此,所有单一的孤立无援的环境保护活动,其成效将微乎其微,或者最终不会取得任何一点成效.整个地球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整体,像大气的污染、河流的污染等许多污染都是全球性的,不分国家和民族的.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全球生态保护这一问题上世界各国的人们一定要通力合作,达成一种生态环保普世的共同认识,并把环境保护的普世和本国的国情有机结合起来,寻求到一种适合各国的历史与现实生态环保办法.“生态学的全人类性的另一个含义是,生态不是某些人的职业,而是每一个人都应遵守的公共.”[12]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根基,每个人每天都要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而这些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是以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为前提的,每个人的生存都对环境构成一种压力,如果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消费,自觉选择那些低消耗的产品,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就能减轻自己对环境所构成的压力.把所有人的这种减轻环境压力的努力都集合起来,地球就能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因此,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义务.[1]32

第五,观念与实践层面的革命性特征.生态学的革命性,既表现在观念层面,也表现在实践层面.在观念层面,生态学,主要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对基础深厚、不易动摇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举起了讨伐的檄文,进而把人类道德关怀的目标从我们自身这一物种扩大到了整个大自然和自然中的动植物,即使是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也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当代人扩展到了尚未出生的第二三代人,而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都“超越了传统那种把本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把全人类当作环境道德所关怀的‘基本单位’”[13];此外,生态学还猛烈地批评了近代以来形成的那种崇尚奢侈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倡导一种与大自然协调相处的“绿色生活方式”.在实践层面,生态学要求改变目前那种以对能源的巨大消耗为前提的经济安排.有的生态学家对资本主义与环境保护是否相容提出了疑问,比如罗尔斯顿就认为,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力量不会自发地促进对环境这类公共善的保护,资本主义“那种一味激发人们的经济模式等导致的是某种畸形的经济增长、并提高了人们对环境的消费胃口”[8]264-301.为此,生态学要求建立一种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公平的分配模式,在政治领域,生态学要求以完整的生物区系为基础划分行政管理的单位和政治共同体,强调全球意识和基层,主张以全球利益作为评判主权国家的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标准,反对军备竞赛,倡导和平;反对那些靠钻法律的空子谋取“合法利益”的损害环境的行为,鼓励人们以和平的方式那些违背环境道德的行为.[11]297-299

概而言之,生态学这种崭新的学科方兴未艾,它以一种新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为理论上体现方式,对目前存在的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不是简单地加以应用,而是对传统的精神资源和基础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更多的是大胆创新.“它处于学的前沿阵地.这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大有作为的处女地.”[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