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改革策略

点赞:25925 浏览:1194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度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统筹城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627).

作者简介:王璐,男,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教研室主任.

[摘 要]本文认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正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方向发展,对此农村基础教育研究应在研究方法、模式等方面加快改革,加快研究团队、研究基地建设,注重研究队伍人员结构的合理搭配.

[关 键 词]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模式;团队

[中图分类号]G7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1)05-0083-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42[本刊]http://.省略

农村基础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部分,尤其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伴随免费、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政策落实,人们对农村基础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向更深层次的推进.因此,以农村基础教育为对象的研究必须为此提供更优质的怎么写作和引领.

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趋势

农村基础教育正经历深刻变革,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和我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等发展变化的必然反映.

(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

1.适应国际基础教育发展变化的需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达国家为应对知识经济的全面挑战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都在进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改,如美国从1989年发表《全体美国人的科学―2061计划》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以促进美国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另外,各国还在加强道德教育,改进教师选聘标准,提高教师质量,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这些努力均以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宗旨.

2.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农村基本普及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但就总体发展水平而言,广大农村的基础教育发展质量普遍低于城市.中国农村教育难在师资质量低、教育经费紧缺、教育条件匮乏、教育管理水平不高、学生家庭贫困.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1月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义务教育办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在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政策影响下,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教育发展内在逻辑的反映.基础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一般遵循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发展模式,基本路径如下:

有学上→学什么→什么学校→怎么学

在上述发展路径中,第一阶段:有学上,主要解决教育普及问题,这是我国在长期努力后才完成的,到2007年末,教育部统计显示我国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为99.8%,标志我国义务教育在数量上的全面普及.第二阶段:学什么,是关于在学校教学内容、教育观念、方式、技术手段等的问题,在我国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第三阶段:什么学校,即关于学校教育质量的选择.由于长期存在的二元制社会影响,城乡之间教育质量差异巨大,即使在县域内也存在巨大差异,是造成各种择校问题的根源.第四阶段:怎么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阶段.四个阶段在不同区域可能同时存在,但在一个区域一般是顺序发展的.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而言,第二阶段学什么的问题基本明确,未来发展应该着力解决建设“什么学校”的问题.

(二)农村教育系统内部改革是关键

在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不断加大外部在人、财、物等方面对教育的投入,一是提高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活动水平.就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而言,首先必须坚持农村教育系统内部的改革,其次应坚持外部对教育投入的最大化,只有在二者共同努力才可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可持续的提高.就教育系统内部变革看,包括教育行政系统的改革和学校组织系统的改革两方面.

1.教育行政改革应坚持怎么写作和引导学校发展.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应坚持怎么写作学校发展、提高学校管理自主权、促进学校发展活力等理念,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中不适宜学校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由于涉及各方面的利益,改革相当艰难,需要行政机关整体改革的推进来影响.

2.学校改革应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学校改革的程度、范围、模式等深刻影响着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和结果.学校作为教育组织,就其人员组成及其职能来分类,可分为管理、教学、学习三部分,管理是基础、教学是关键,学习是目的,管理和教学共同制约着学习的效果,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决定着学习效果的程度.因此,学校改革应是学校管理、教学、学习三位一体的.

二、农村基础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对查阅文献发现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研究具有如下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对开展农村基础教育研究亦有启示.

(一)研究内容密切联系学校改革实践.通过对七本中国教育类最有影响期刊在2000―2009年6月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类共685篇文章的分析表明,与农村学校改革相关的研究最为研究者关注,占总研究数的39.3%.第一位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类的研究,从2000―2005年总数的37篇,到2006―2007两年的46篇,而2008年以来的一年半,已经有40篇相关研究.所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必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位的是关于农村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相应的分别有27、29、28篇,由于时间的不一,可见其受关注程度依然在不断提高.相比前面两个方面,关于农村教育管理的研究急剧没落,从以往的37篇到现在仅有11篇,反映出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方面对教育管理期望的降低.

(二)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受到关注.此类研究主要包括教育资源整合、学校布局调整、教育投资等.第一是关于教育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的研究急剧升温,从2000―2005年仅有的5篇,急速增加到2008年以来的20篇,从内容看更多关注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反思.第二是关于农村教育税费改革、教育投资的研究急剧减少.从2000―2005年最高53篇到2008年以来的19篇,反映出研究者对此类研究开始转向.

(三)其他类研究没有突出的变化,多为一般性研究.主要包括农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课程改革等.从2000―2005年的29篇,到2008年以来的16篇,差异不是特别大,值得以后进一步研究.

三、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改革策略分析

农村基础教育研究队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行政机构的教研室.另一方面是高校教育研究机构,随着高校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其对政策取向、实践发展的影响日益扩大,甚至能够左右具体的改革政策,因此,作为高校研究机构必须深化改革,以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研究团队建设,注重人才资源的优势互补

1.注重研究团队资源的优势互补.研究团队注意对研究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因此需要研究成员间的优势互补.过去可能研究更倾向于有共同研究方向、兴趣的人员的结合,但这种结合明显弊端是研究问题的视角有限、解决问题能力受限、知识结构不太完善,当研究发展到一定程度容易受制约.针对面向农村基础教育的研究涉及多个研究方向,所以在加强研究团队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成员间研究优势的互补作用.

2.注重研究梯队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团队建设不是为某一个项目的临时组合,是促进研究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应注重研究梯队建设.传统上人们倾向强强联合,较为忽视眼前弱小的一方,这种组合在初期比较容易出成果,但一般难以持续,而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而建立的人才梯队机构,容易形成持久的合力,促进研究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3.确立研究特色,深入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研究问题差异化日益显著,单一研究团队难以解答实践中的所有问题,必须树立研究团队的特色,避免过去大而全的模式,应追求一种特色、有效、深入的发展模式.

(二)加快研究基地建设

理论研究者的价值在于其理论得到实践的检验和承认.基地是一种有效检验理论价值、科学性的场所,也是创新理论的重要渠道.在基础教育改革转向的研究过程中,理论研究者必须加快相关研究基础建设,以更好研究实践、怎么写作实践和引领实践发展,实现理论研究的价值.

1.基地可以是一所学校,也可是一个区域的学校.研究者可以依托一所学校开展研究,研究的价值一旦得以体现,会有更多的学校加入进来.

2.以项目为依托,建立基地.几乎每一个研究者都不断开展项目研究,通过开展项目,增加了解,深化合作,进而就可以建立基地,促进共同发展.

(三)坚持研究方法、模式的多样化

1.研究方法多样化.随着研究内容的转变,研究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由于早期研究更多是关于政策、课程制定等较为宏观方面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更多需要政策数据、抽象思辨等.随着对教育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更需要从新的研究领域、视角吸取力量,创新方法,如从人类学、社会学、现象学等视角来研究、分析教育问题,单纯的办公室研究已经不足以产生实践需要的成果.同时,农村基础教育研究取向的变化,方法的多样化,对基层教育研究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更熟悉实际情况,更了解实践需要,可以有更好的机会来开展研究,提高研究能力.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改革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所谓模式指可以使人照着做的标准样式.随着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转向,需要开展研究的内容、方法逐渐丰富、具体和差异化.因此,研究模式需要不断丰富,满足研究者不同能力、背景的需要,更好促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转向.

(1)探索――发现模式.该模式可以指导人们如何去发现教育实践的问题.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有着多样化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分析、解决,但传统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使一般的外部人难以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该模式是开展教育研究的基本模式,主要为发现问题,探索即是手段,方法可以是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个案分析等都可以来发现存在的问题.

(2)咨询――培训模式.发现问题是改革的第一步,对存在的问题如何来解决非常重要,许多农村基层学校受各种条件、能力限制需要依靠外部力量来分析、解决本单位的问题,推动发展.咨询――培训模式是研究机构开展工作常用的模式.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对自己主动发现的问题,给对方以分析、诊断、并就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二是学校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而又不能解决,就向相关研究机构提出咨询,寻求解决之道.这种模式更具有针对性,多为点对点的方式开展.

(3)怎么写作――引领模式.相对于前面两种研究模式,该模式是高级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怎么写作――引领模式中,需要研究者具有敏锐、深刻洞察事物发展变化趋势的能力,更多出现在一些综合性的改革实验中.怎么写作――引领模式需要研究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开拓意识,同时对开展相应实验学校的领导也具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这种模式开展研究,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产生影响,有助于推动更大范围的改革,对未来教育发展有着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