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评析

点赞:3214 浏览:94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历经了10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暴露了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旨在探讨政策本身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今后的改进建议,为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

关 键 词:高校;自主招生;政策

一、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内容概述及分类

(一)政策内容概述

自主招生政策是“试点学校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级招办)要根据创新人才选拔和专业培养需要,积极探索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怎么写作,社会有效监督的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机制.”①自主招生政策是我国高校招生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全国统一高考政策并行的一项特殊招生政策,目标主要是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招收那些在某一专业领域有发展潜力并符合高校办学特色的学生.

目前的自主招生首先由高校发布招生简章,学生自荐或各地中学推荐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或有培养潜质或综合素质较为突出的优秀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命题、阅卷、录取的考试.各高校通过组织笔试和面试两轮考试确定自主招生的对象,考生凭高校签发的录取通知书到学校入学手续.高校在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前提下,可以制定自己的招生原则、考试录取办法、年度招生规模和专业收费标准等等.政策规定自主招生要体现教育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②

(二)政策的分类

到2010年,全国自主招生的高校已达到76所,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权限不一,政策的实施可分为两类:(1)不以高考成绩为主要标准,高校具有高度自主权的,如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这些学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直接签订预录取通知书,学生的高考成绩仅为参考.(2)必须以高考成绩为主要标准,这样的高校在自主招生的院校中占绝大多数,但不同的高校对生源的地域要求有所不同.一是面向全国自主招生,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二是面向部分省市招生,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三是只面向本省自主招生,如南京邮电大学.

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评价

(一)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优势

1、自主招生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学教学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

高考作为中学教育的指挥棒,导致我国的素质教育长期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大背景而健康茁壮的成长.很多学有专长的学生,为了全面提高文化成绩,取得较高的考试分数,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而大学往往因招生总分数线的控制,不得已将一批真正在某一学科领域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拒之门外.这样直接导致了我国人才培养的失衡,造成真正的人才被埋没,而国家却花费巨资培养着不少书呆子.实行自主招生后,各高校在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的考核中,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个性特长、创新思维能力及其非智力因素,更多地体现人才标准的多样性.这种不以高考分数作为唯一或者主要标准的人才选拔方式,不仅对大学生个性化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必将影响和引导一大批中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发掘与培养,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评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综合素质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自主招生有利于扩大高校自主权,有利于发展专业特色和学术优势.

统一招生限制了高校发展的自主性,使高校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高校间对优秀生源的竞争日益激烈,自主招生使高校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更能面向市场调整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壮大.自主招生有利于使高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招收自己认为真正优秀的学生,使其在学术发展和学生培养方面更有竞争优势,保持学校相对独立的地位.

(二)自主招生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历着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高校自主招生已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所自主招生的高校都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和不足.

高校方面

随着高校自主权力的扩大,导致了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与蔓延,暗箱操作、关系户、查重等舞弊现象屡禁不止,降低了自主招生选拔工作的透明度,严重危害了自主招生的客观与公正.学生为了被好的学校录取,不惜一切地提供检测的证明、检测的竞赛证书,不仅降低了学校的生源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招生工作.

自主招生不仅使各高校拥有选择学生的权力,学生也应该拥有自主选择高校的权力.目前的相关政策规定学生可以同时报考几所高校,如果被多所高校同时录取,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一所高校入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试点院校都设有一些“霸王条款”,一方面是高校限制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学生的单方面“毁约”给自主招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若是他们的高考成绩很理想,他们就改填其他更好的大学,这种“跳槽”现象不仅使高校与中学的合作不能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占用了当年其他考生的报考机会,打乱了高校当年的招生计划.这种现象上升到道德层面导致了学生诚信危机的加剧.

学生方面

从高校自主招生1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自主招生政策设置的极为严格的报考条件显然违背了它的初衷.自主招生仍把高考成绩作为录取学生的主要标准,高校对考生组织的自主笔试和面试目的是看学生的综合素质、特长和某一专业优势,这样一来,自主招生所录取的学生实际上是对“高分怪才”的选拔,而那些真正的偏才、怪才若是高考分数平平的话依然投校无门.这样的自主招生背离了政策制定的初衷:对于每一所高校获得的一定比例的招生自主权,应该面向那高校高考成绩并不太好,但综合素质较高的高考考生;面向那些总分并不太高,但某个学科成绩特别优秀或在某个方面有发展潜质的专才、偏才.


3.中学方面

近几年来,自主招生大有演化为高校提前争夺生源的另一种办法的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重点不一的招生条件和不同的选拔时间势必会加大中学的竞赛压力,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迫于升学率的压力,“推优”还是“推良”也成为困扰中学的一个难题,他们通常选择把那些加分后恰好能考上此高校的学生推荐去参加自主招生,或者推荐学生干部,甚至人为“拔高”成绩、提供检测证书、检测的竞赛获奖证明,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高校的生源质量,是严重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助长了不正之风.③

4.社会公平方面

教育资源不公平现象在我国一直较为严重,尤其是城乡之间以及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与中西部省份之间.综观目前的自主招生政策,首先实施自主招生的学校是重点高校,在76所大学中包括了全部的“985”高校和部分的“211”院校,这些高校下放自主招生资格也是面向各省的重点学校.较知名的高校通常都限定报考考生需为学校生源地的保送生、省级以上重点中学的推荐生,或者国家级大赛的获奖者,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地区考生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中本来就已经属于处于弱势,当面的自主招生政策无疑使落后地区的优秀学子与名校更加无缘了.

四、改进和完善现有自主招生政策的建议

完善自主选拔机制,实现多元化考核形式

高校自主招生的目的应该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通过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自主招生应克服传统招生弊端,改革自主选拔的评价模式,完善自主选拔机制.主要是变革评价形式,应在知识测试的基础上,增加口试、面试、实验测试等评价形式,以利于不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学生充分发挥.同时,改革僵化的总分评价模式,对在某个科目、某项能力上有特长的学生实施客观的评价;还要在一年中举办多次考试,让学生选择其中最为满意的一次成绩,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④

改变现有的评价模式,引入第三方评价

现行的自主招生考试的组织、实施和评价都由高校单方面统一完成,这样就促使很多舞弊、腐败现象的存在.考生会在这一过程中寻找各种关系贿赂、高校也会对一些关系户暗箱操作,使得自主招生考试透明度低,带来考试结果不公平、不公正,严重影响考试选拔的公正性.引入第三方评价,使考试的组织、实施与评价相分离,提高考试评价的透明度,使真正学有所长的学生不被埋没,达到自主招生的最终目的.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社会诚信体系

首先,高校要与中学制定长期合作的诚信制度,保证中学推荐的优秀学生的生源质量,如果中学的推荐的生源质量达不到高校的选拔标准,高校有权解除与中学的合作关系.其次,报考学生参加高校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前应与高校签订诚信协议,若被自主招生高校预录取,学生保证普通高考成绩出来后不能再报考其他更好的大学.这样既能保证自主招生高校的生源质量,也能保证高校每年5%―10%的招生计划能有效完成,使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