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古代汉中军事地理环境

点赞:25303 浏览:1176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汉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楚国得汉中而称雄;秦国得汉中而凌楚;刘邦得汉中而得天下;韩信从汉中出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袭取三秦;诸葛亮屯兵八年,六伐曹魏,始于汉中;蒙古铁骑两次穿越汉中,灭掉南宋.是什么原因让汉中一再成为南北分裂的前线,是什么成就了汉中在战乱时期的富足和相对安定?本文将主要根据汉中的军事地理环境对此问题作以简单的探讨.


[关 键 词]军事地理环境;秦岭;大巴山;汉水

一、汉中演绎

汉中,得名于汉水.

汉中的历史就如同汉水一般,从云雾缭绕的远方,从高山之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流过汉中的山川,也流过数千年的漫长岁月.早在烽火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汉中就是秦、楚两国相争之地.秦惠文王时,秦国战胜楚国,楚国不得不卖地媾和,于是秦“取地六百余里,置汉中郡”,据文献记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这个名字被首次载入史册.

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贬封到汉中去做王的时候,心里面是一百个不乐意,谋士萧何安慰他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意思是说别的先不说,汉中这名字就很不错,天汉,就是银河,那称为银河的地方还能不美?刘邦进入汉中后,养精蓄锐,操练士兵,很快转守为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北定秦川,接着对项羽穷追猛打,最终夺得江山,做了皇帝,建立了汉王朝,这“汉”王朝就是为了纪念其发迹之地汉中.刘邦将国号定为“汉”,自己也就顺理成章成了汉高祖.由此,汉中也成为了汉民族称谓的源头.

东汉末年,道教首领张鲁治辖汉中,与朝廷分庭抗礼长达25年之久.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得西川,进而兵发汉中,战胜曹操夺取汉中,汉中又即刻成了蜀汉的一部分.刘备死后,诸葛亮屯兵汉中,讲兵习武,运筹帷幄,以汉中为根据地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直至病死岐山五丈原,身葬勉县定军山.魏国最终灭了蜀国,也就夺取了汉中.

三国之后的汉中,相对要平静许多,经常是四周民众逃避饥谨,躲避战乱的风水宝地.宋时因为各地战乱流民的迁入,经济居然排行全国三甲(与开封、成都齐名),各地商贾你来我往,喧闹一时.

二、汉中的自然环境

汉中地处陕西秦岭南部偏西,行政区划上南接四川,西临甘肃,东临陕西安康.地理位置上南卧巴山,北卧秦岭,怀抱汉江,为盆地地貌.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属长江流域汉水和嘉陵江上游.水能资源蕴藏丰富,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动物植物种类繁多.食以鱼鸭、稻米为主食,秦有陕西“小江南”、“秦巴明珠”美称.面积27246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地理学名秦巴山地,俗称汉中盆地.其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为波状丘陵,南部为汉中盆地,系冲积平原.属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自北至南800-1200mm.

汉中是“地球上同纬度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既有北国的豪放和豁达,也有南方的细腻和清秀.其生物资源种类繁多,被专家论证为水稻“最佳生长区”、有“生物资源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和“天然药库”的美称.汉有各类野生动物535种,尤以大熊猫、金丝猴、朱、羚羊、羚牛等世界级珍禽异兽著名.汉中生态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0.12%.

汉中作为南北双方的一个中间地带,它夹在关中平原与成都平原之间.关中为北方地区的上游,秦岭为关中的南面屏障;四川为南方地区的上游,大巴山脉为四川的北面屏障.汉中盆地就夹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两列山脉平行耸立,东西横亘,将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截断成差异明显的南北两部分.秦岭西抵陇山,东连熊耳山、伏牛山;大巴山延绵于川、陕、鄂边境,与武当山、荆山、巫山等山相连.秦岭高峻险拔,足以为关中南面屏障;大巴山浑厚绵长,足以为四川北面屏障.几条谷道穿越山岭,成为南北通行的孔道.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由西向东穿过,褒水由北向南注入汉江.两山一水将汉中隔离为和平时代的世外桃源,也注定了她在战乱时代无法独享安宁.

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界,既包括自然条件,也涵盖地理位置,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尤其在古代,环境的力量更是巨大,是主导一切事物发展的首要力量.对优越地理环境的争夺构成了古代战争的主要原因,汉中无疑拥有这种优越性.

我们首先来看看汉中的北面屏障――秦岭.秦岭古称“南山”,《诗经》有“节彼南山”,《禹贡》称“终南物”,《山海经》亦称“南山”,等等.根据历史载籍,南山之名由来已久.秦岭之名,大概为后起,始建于《史记》,谓“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山海经西山经》).南山亦称终南山,左传有“终南九州之险也”.东方朔有“南山天下之险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责说:“盖终南脉起昆仑,尾衔嵩岳”.到了清同治年间,更有毛凤枝著《南山谷口考》,“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凡南山谷口北向者,得一百五十”,正是陕南秦岭的山地.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秦岭北部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秦岭南部却淹于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代时期的沉积.后来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强烈改造下,经大幅度的块断式垂直升降运动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秦岭的地貌格局.

秦岭一般山峰高度在2000米左右,宽度400公里,由于其为褶皱断层山地,北部抬升剧烈,所以北坡最为陡急,南坡较缓.由于没有切穿秦岭之河流,古人开拓了多条道路,其中从关中越秦岭入汉中的交通主要有四条.分别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守住秦岭诸谷道,拒其出口,汉中无忧矣!

汉中南面同样有一道屏障--大巴山.大巴山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地理界线.狭义大巴山仅指川、陕、鄂3省接壤地带的米仓山和大巴山,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称千里巴山.简称巴山.广义大巴山为川、甘、陕、鄂4省边境山地的总称,包括米仓山西延的摩天岭,大巴山东伸的神农架山在内.大巴山介于北部的秦岭地槽和南部的四川台向斜之间,由于南北两大构造线的控制,山体呈一系列规则的背斜和向斜组成的平行褶皱带,但东、西两部略偏北,中部稍偏南,故或称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地层古老,以石灰岩、白云岩、变质岩、砂岩为主,局部有花岗岩分布.前二者多峰丛、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著名者有广元龙洞、旺苍黄洋洞、通江中峰洞等.山脊由坚硬的结晶灰岩组成,经上升剥蚀后浑厚雄伟,海拔约2000米,巫溪太平山2797米,最高的湖北神农架3105.4米.从汉中穿越大巴山南下四川主要有三条通道,分别为剑阁道、米仓道、洋巴道.这一南一北两道屏障天然地筑起了两道难以逾越的防线,李白有诗为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四、结语

这两座山横亘在汉中南北,固然艰险易守,但仅凭此,应该还不足以取得其在历史上的地位.这就不得不提到汉江.汉江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境内,一个个眼流出的山泉汇成溪流,然后一路向东流去,冲破秦岭巴山的阻隔,奔流了3000多里,最后在湖北武汉三镇的汉口汇入长江.汉江是由三条河流汇聚而成,中源故乡人称之为“大河”,南源为“玉带河”或“南河”,北源为“沮水”或“黑河”.三条河流齐汇汉江从乱石间荡过,一脉相承,最终形成了荆楚的一片汪洋.汉中盆地便是这三条河流共同的杰作,冲积而成的盆地肥沃富饶,不仅容纳了各个朝代更迭,战乱灾荒造成的流民,还养育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王朝――汉.

历经千年,如今的汉江仍是中国大陆的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她清洁的水流可以让人直接饮用,她躲在陕西、四川、河南、湖北这些人口密集省份的夹缝里,维系着中国内陆仅存的“田园”,作为中国重要的粮油基地、茶叶产地和水源地而存在.虽然她的交通使命已经终结,但她还在主宰着所流经的各个城市的生活,同时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水源.

可以这么说,秦岭、大巴山、汉江共同成就了汉中独特的军事地理环境,使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如果没有秦岭、大巴山,汉中依然可以在汉江的浇灌下继续它的肥沃与富饶,但无险可依,只能“泯然众人矣”;同样,如果没有汉江,仅凭两山之险,又何来沃土去哺育刘邦诸葛之华章.

略古代汉中军事地理环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环境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以检测设的,两山一水之间的汉中南控巴蜀,北扼关中,西通甘陇,东接豫鄂,这种特殊的军事地理环境注定其天生就是乱世争夺的焦点,盛世恬适的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