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中外儿童文学关系的历史进程与策略

点赞:7591 浏览:245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生、发展于20世纪上半叶并一直处于与外国儿童文学互动的过程之中.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一发展过程,有必要对这一时期中外儿童文学关系研究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对中外儿童文学关系的阐释策略进行分析,突破传统的译介学模式和编年史模式,从而拓展改研究的领域与思路.

[关 键 词]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影响研究;阐释策略

中外儿童文学研究的现代自觉始于“五四”前后.以周作人、赵景深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儿童文学研究者为中外儿童文学研究奠定了第一块学术基石.江苏省内,南京大学钱林森、苏州大学朱栋霖、南京师范大学汪介之和谈凤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金燕玉等学者分别在中外比较文学及儿童文学研究方面都有相关重要著述.国内儿童文学研究的重镇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80年代韦苇和蒋风分别出版了《外国儿童文学史概述》及《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90年论文章的深度大大提高,并有高质量专著出版,如韩进的《中国儿童文学源流》、韦苇的《俄罗斯儿童文学论谭》、吴其南的《德国儿童文学纵横》、方卫平的《法国儿童文学导论》、张美妮的《英国儿童文学概略》和汤锐的《北欧儿童文学述略》和《比较儿童文学初探》等.进入21世纪后,研究的领域有所拓宽并向纵深发展.舒伟的“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研究”获03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立项.2006年张永健主编的《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问世,该书的一个特点是介绍了部分中国作家对西方儿童文学的翻译情况.重要的相关学术论文有朱利民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生存境遇与反思――兼谈比较儿童文学》、方卫平的《西方人类学派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以及陈华文的《变异:在于适应文化--〈灰姑娘〉与中国同类型童话比较研究》等.

国外关于儿童文学的比较研究在近二十年取得了突出成就.德国著名学者EmerO’Sullivan的《比较儿童文学》(2005)堪称该领域的一部扛鼎之作.该书对比较儿童文学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主要从战后国际化热潮至现当代比较儿童文学批评.书中还对比较儿童文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的组成部分进行了归纳:文学交往和迁移研究,互文性研究,媒体互动研究,文学形象研究,叙事学研究和翻译研究.国外关于中国儿童文学及中外儿童文学关系的研究目前只有两部专著.其一是法国学者皮埃尔迪耶尼的《世界属于你们,中国与儿童文学》(1971).迪耶尼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一个具有清晰特征的领域的界定;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文本的归类以及儿童文学流派的划分;对儿童文学流派的溯源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其二是玛丽安法夸尔的《中国儿童文学:从鲁迅到》(1999).法夸尔在该书中以1919至1976年间的中国儿童文学为研究对象,从比较文学和历史研究的角度揭示了政治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儿童作为政治象征的形成过程.该书第一章对中国儿童文学受到的西方影响有较深入的论述.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外儿童文学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界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目前国内鲜有学者对20世纪上半叶中外儿童文学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尤其是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接受及中外作家之间的影响进行研究.具体研究不足反映在缺乏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和论著,也没有相关科研课题立项.因此,有必要全面梳理20世纪上半叶中外儿童文学关系,探讨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译介、误读和接受、外国儿童文学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中国文化对外国作家的影响以及中国儿童文学在国外的接受情况.这也就意味着,中文儿童文学关系研究从文化交流史的层面上可以进一步考察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在外国的译介与流播、中文儿童文学作家的联系和交往、外国儿童文学家笔下的中国形象,以及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外国儿童形象等;在阐释策略上可以突破传统的译介学模式和编年史模式,可以拓展了这一研究的领域.


要全面梳理20世纪上半叶中外儿童文学交流情况,就要深入探讨20世纪上半叶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译介、误读和接受,外国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中国文化对外国作家的影响以及中国儿童文学在国外的接受情况.“五四”前后对世界各国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翻译和吸纳促成了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第一次.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中外文学对话与交流日益频繁,外国儿童文学对中国作家产生较大的影响.外国儿童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迥异,对中国作家具有某种示范性和启示性,但中国作家在借鉴过程中也产生了的一些误读,这些误读又说明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正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儿童文学.20世纪上半叶中国儿童文学是在世界儿童文学的影响下逐步走向自觉和成熟的,同时,也立民族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从而具有了深厚的民族性与本土性.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包括神话及民间故事)对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或间接体现在其儿童文学作品中.在此基础上,该课题进一步探讨如何促进中外儿童文学的交流与对话,如何建立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品格,即不仅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与吸纳性,还具有深厚的民族性与本土性.

20世纪以来,中外文学理论家对儿童文学问题从学理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由于我国儿童文学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世界各国儿童文学创作和批评理论的翻译、吸纳和运用.“五四”前后对世界各国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翻译和吸纳促成了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第一次.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早期翻译家和文学家以及西方来华传教士对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外国儿童文学进入中国作家和读者的视野.同样,这种文学交流也进一步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中外文学对话与交流日益频繁,外国儿童文学对中国作家产生较大的影响.外国儿童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迥异,对中国作家具有某种示范性和启示性,但中国作家在借鉴过程中也产生了的一些误读,这些误读又说明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正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儿童文学.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刘易斯卡洛尔的儿童文学经典《爱丽丝奇境漫游》在“五四”时期翻译大潮中被中国读者所熟知.它的第一个中译本由赵元任翻译,当时取名为《阿丽思漫游奇境记》,1922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深受爱丽丝故事的吸引,沈从文和陈伯吹分别创作了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和童话《阿丽思小姐》.比较三个截然不同的三个版本的爱丽丝故事,可以看出中国作家力图借鉴外国儿童文学精神,但同时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迥异的文学传统,中国作家对爱丽丝的故事进行了不自觉的误读和自觉的改写.可以说,20世纪上半叶中国儿童文学是在世界儿童文学的影响下逐步走向自觉和成熟的,反映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试图建立世界视野的努力.同时,他们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从而使中国儿童文学具有了深厚的民族性与本土性.这种研究思路不仅着眼于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误读和接受,还分析了外国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研究了中国文化及儿童文学对外国作家的影响以及在国外的接受情况,力图探讨双向的交流和对话,而非单向的影响.中国文化(包括神话及民间故事)对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或间接体现在其儿童文学作品中.如赛珍珠、凯特琳帕特森等外国作家的儿童文学创作中体现了较为明显的中国元素.20世纪上半叶中国儿童文学在国外的译介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作家(如郑振铎等)勇于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优秀的各类文学作品,努力维护着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20世纪上半叶中外儿童文学关系的历史进程与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童文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0世纪上半叶中外儿童文学关系研究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理论研究.同时,探讨如何促进中外儿童文学的交流与对话,如何建立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品格(即不仅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与吸纳性,还具有深厚的民族性与本土性)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从一个方面推动学界开展其他类别文学的比较研究,为整个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做贡献.通过借鉴与创新相结合,中国学者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当代儿童文学研究的学术发展进程之中,甚至可以更好地参与到世界性儿童文学的学术对话中去,甚至可以在广义的更为平等的比较文学学术交流中发出中国学者独特的声音.

2299;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3(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SJD75000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