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档案期刊集萃

点赞:2290 浏览:59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档案托管安全第一

蔡盈芳在《中国档案》2014年第4期撰文,企业档案托管工作,在我国开展得很普遍.其档案托管现状:一是涉密或敏感信息档案违规托管;二是对档案托管机构背景及其档案保管条件缺少必要审核;三是托管方对所托管档案缺少定期检查机制;四是委托销毁档案缺少监管.其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档案托管方安全意识薄弱;二是托管机构怎么写作质量亟待提高;三是缺少统一的怎么写作规范和标准.其档案托管方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加强对档案托管怎么写作机构遴选过程中的审核把关;三是加强档案托管合同协议管理;四是加强档案托管运输过程管理;五是加强档案托管期间管理;六是加强档案托管管理制度建设.其档案托管怎么写作机构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库房等硬件配置符合标准规范;二是托管管理过程规范;三是加强托管人员管理.其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措施:一是制定档案托管业务规范;二是将档案托管纳入档案检查范围.

大连港集团加强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实践

徐国际在《中国档案》2014年第5期撰文,就如何加强企业档案编研,首先,提出了建立有利于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具有监督和指导职能的档案编研专门机构;二是建立了档案编研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三是组建高素质的档案编研工作队伍.其次,提出了以利用需求为导向,确立编研工作的方向和内容:一是主动出击,深入了解不同利用需求,编写出具有特色、实用性较强的企业档案编研成果;二是在做好基础性档案编研的同时,注重编写高质量、深层次的档案编研成果;三是结合大连港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日和重大活动等需要,开展现实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档案编研.最后,提出了树立“大编研”的工作理念,为集团和城市文化建设增添活力:一是建设集团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等多个专题数据库,对档案编研信息进行有效组合;二是积极探索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新形式;三是积极参与城市历史研究,为城市留下完整的历史记忆.

数字档案灾难防治研究

唐跃进在《档案学通讯》2014年第3期撰文,首先,指出造成数字档案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存储载体的损坏、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因素(误操作等)和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水等).接着,作者分析了数字档案灾难成因:一是离线和在线存储载体存在安全风险(主要是:1.离线存储载体不能实时监测;2.RAID磁盘阵列在线存储存在数据安全风险;3.磁带库、磁盘库和虚拟磁带库不能防病毒入侵);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坏以逻辑损坏为主;三是硬件故障造成的损坏以物理损坏为主;四是软件故障造成的损坏以逻辑损坏为主;五是自然灾难对系统的损坏是毁灭性的.鉴于以上原因,作者提出了数字档案灾难防治对策:1.存储载体是数字档案保护的核心;2.保护存储环境是数字档案保护的基础;3.防治技术是数字档案保护的保障;4.标准与规范是数字档案保护的关键;5.管理制度是数字档案保护的手段.

论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思路与途径

郑仁淑在《档案学通讯》2014年第3期撰文,指出,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因破产企业对职工档案管理不善,造成职工无法正常退休及相关保险业务的诉讼案件.如何规范改制或破产后企业职工档案保管与利用?如何将企业职工档案处置纳入企业改制或破产清算流程?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应承担什么样的职责?扮演什么角色?作者首先作了背景分析:一是企业职工档案处理监管缺失,处置随意性强;二是企业职工对自身档案缺乏保护意识;三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其次,提出了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介入企业破产清算整个流程:一是企业破产清算前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责,主要是介入企业破产清算组,负责破产企业档案及职工档案的清查,提出档案保管及保护方案;二是企业破产清算中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责,主要是核实企业档案和职工档案的数量并进行登记造册.三是企业破产清算后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责,主要是确定企业档案和职工的归属与流向(国有、集体和非公有制企业档案与职工档案的归属与流向不尽相同).最后,提出了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保障措施:一是建立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与接收监控机制;二是建立破产企业档案接收中心,集中保管破产企业的职工档案;三是制定并出台相关法规,使破产企业档案接收程序化、规范化与法制化.

我国档案网站检索系统的不足与发展策略

赵屹在《档案学研究》2014年第2期撰文,指出我国档案网站检索系统存在7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数据量没有达到规模(我国网上开放档案目录才3000余万条,而美国国家档案馆的ARC一个检索系统的数据量就高达99亿余条);二是数据著录标引质量低;三是检索对象缺乏一次信息;四是检索途径设计不合理;五是检索功能设计不完善;六是检索结果形式单一;七是缺乏必要的指南和帮助.同时,作者提出了我国档案网站检索系统的发展策略:一要加强资源建设;二要提高数据质量;三要优化检索途径;四要完善检索功能;五要提供指南和帮助;六要增强检索结果处理能力;七要加强多媒体技术研究;八要扩大检索范围;九要丰富检索系统形式.

兄弟档案期刊集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档案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信息技术外包控制流程研究

王凤娇、刘洪在《浙江档案》2014年第4期撰文,提出了技术外包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及策略,即档案部门作为技术怎么写作的需求方,在与怎么写作商合作的过程中,要掌握外包管理的控制权.指出了现行技术外包的弊端及潜在风险:一是怎么写作商存在着不了解档案部门业务流程,提供的系统要么落后于档案部门的现有技术条件,要么十分超前;二是档案部门长期将信息技术业务外包,容易造成怎么写作垄断技术,离了它不行.为提高技术外包的管控水平,作者提出了规范技术外包流程控制的措施:一是确定技术外包方案;二是选择优质怎么写作商;三是签订外包合约;四是实行信息技术外包;五是技术外包过程管控;六是规范技术外包产品或怎么写作验收程序.

略论档案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方德生在《档案时空》2014年第4期撰文,指出档案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一、档案具有文化记忆功能,是文化存贮的重要载体.包括两方面:1.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档案具有记录和贮存文化的记忆功能;2.档案具有系统记忆、永久贮存文化的特性,适合作为文化存贮的重要载体.二、档案具有文化延续功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包括四个方面:1.档案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和纽带;2.档案具有特殊的文化教育功能;3.档案可以直接参与文化建设;4.档案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三、档案具有文化发展功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包括两个方面:1.档案作为前人文化研究成果的原始记录可以为后人的文化研究活动提供理论支撑;2.档案作为前人进行文化研究过程的原始记录可以为后人的研究活动提供条件支持(世界上许多哲学大师、文学巨匠、科技泰斗,无一不是从档案中获得创作、论证材料,从而成就其伟业.如18世纪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为写《路易十三朝纪事》,曾“花费了三十多年工夫,在作品中引用了大量的传记文献和档案资料”).如何举办高质量档案展览

宋淑琴在《档案时空》2014年第4期撰文,指出档案展览是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一种方式,是展示档案馆藏的一个窗口.作者以《雷锋家乡学雷锋》档案展为例,从选题、资源、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即将举办档案展览的单位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一是精心选题.一个好的主体,是展览成功的关键.雷锋展的选题是紧扣和省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和纪念“雷锋题词”50周年.二是突出主题.雷锋展是以“雷锋家乡学雷锋”为主题,全面展示湖南50年学雷锋活动的发展情况与历史概貌.展览由前导篇“雷锋精神出”、回顾篇“湖湘处处学雷锋”与展望篇“构建道德新高地”三部分组成.三是把握时机.雷锋展抓住2013年3月5日是同志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这一契机,回顾总结50年来学雷锋活动历程,推动了学雷锋活动进一步开展.四是领导重视.成立雷锋展领导小组及5个工作小组(档案展览组,负责展览策划、撰稿、设计、讲解、筛选、布展等工作;征集及仿真组,负责征集及借用、展品仿真复制等;检索组,负责学雷锋档案的查找与检索;摄录组,负责“征集雷锋档案”活动的组织实施及档案、文物及人物的拍摄录制等;后勤组,负责场地、施工监管、车辆调配、经费等).五是合作办展.雷锋展是省馆和14个市州联合举办.六是突出档案.雷锋展以档案原件和实物为基本定位,以档案的唯一性与原始性,真实反映历史、展示湖南学雷锋的50年活动.七是整合资源.采取了纵向收集,到档案馆查找,对全省14个市州及有关县档案馆下发文件,报本地学雷锋的材料;横向征集,向省直各机关征集材料.此外,通过网上征集.八是精心设计.档案展览的设计一般有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雷锋展是由专业设计公司设计的.九是广泛宣传.展前下发通知、制作宣传折页、通过媒介宣传;开展式上主流媒介及领导人参加;展后各媒介继续报道.


电子档案应与纸质档案共存

居永立在《安徽档案》2014年第1期撰文,指出,社会已进入“无纸化办公”时代,电子文件似乎正在取代纸质文件.电子档案虽然有存储密度高、容量大、体积小的优点,可以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查阅,但电子档案在真实性、可靠性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它无法取代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载体与信息可分离、可拷贝、可复制、可迁移、信息极易被篡改;同时,电子档案的形成、传输、存储、利用都离不开计算机及应用软件,有时又不兼容,使原来的电子档案打不开,影响到档案的利用.因此,电子档案不能取代纸质档案,应当与纸质档案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共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