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点赞:20007 浏览:854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知识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不平衡性、教育方式的医学性、教育对象的局限性、师资队伍的不合理性和教育内容的消极性来分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关 键 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1985年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标志着我国高校已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十年来,教育部加强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学生的共性问题到学生的个别问题的横向研究,从入学到毕业进行纵向研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正确面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各种不幸事件的发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近年来一些不幸的事件还继续在少数学生中发生,如上海大学生饮水机投毒事件、西安大学生的抢钱杀人事件,北京大学生网购跳楼事件等,而更多的被我们认为是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微信、论坛和聊天上、迷恋电脑游戏和校园的谈恋爱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在每次不幸的事件过后,我们总是去分析和寻找那最后一根稻草,于是,抑郁、学习压力、交往压力、就业压力等就成为导致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但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看,这些祸首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感觉不到生活的目标,学习无意义,没有深刻的幸福和快乐体验.

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没有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没能给学生灌注希望和力量.积极心理学中的塑造积极人格、培养积极情绪、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等内容可以为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心理学有三个目标:(1)治疗心理疾病;(2)使所有人的生活更完美幸福;(3)发现和培养人类的卓越才能.但是战后,抛弃了使人类生活的更完美幸福的目标,而只强调治疗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赛里格曼(Martin.E.seligman)于1997年倡导并发展起来的一场将矛头直指美国传统心理学的心理学运动.

1998年1月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基石:第一是积极情绪体验;第二是积极人格特质;第三是积极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家们倡导重视和构建个人的外在和潜在的积极力量,研究和探讨人的积极品质,发现和挖掘人的潜能,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该理论消解了传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的消极方面的理念,逐渐形成积极心理学模式,补充和完善了心理学理论.

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积极心理学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即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特质、积极组织系统为三个支撑点来开展研究,并且其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地深入和完善.如在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关于过去的积极情绪、关于现在的积极情绪和关于未来的积极情绪,并分别展开探讨和研究.同时积极心理学研究者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扩建和乐观解释风格等理论;在积极特质方面,积极心理学家们总结出六种普适性的美德,而这六种美德又由24种积极特质构成;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方面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目标的不平衡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消极目标和积极目标.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侧重于消除目标,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重点工作,重点解决问题上、轻对于预防做的较少,忽略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是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对学生心理成长方面引导做的不到位.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人的生存与发展上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引导学生在人生当中无论社会还是对自然都要有积极应对态度、技巧和能力;帮助学生激发内在的动机,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教育方式的医学性

从上世纪80年代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始以来,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减少心理疾病产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构建都是在病理下心理学理念下的消极取向,心理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心理问题上,如焦虑、抑郁、适应不良、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上等等,对象局限在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少数学生身上,关注的是问题解决,对学生的发展性教育方面不够重视.积极心理学则强调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注重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在“诊治治疗”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应大力弥补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预防性和发展性功能,实现标本兼治.

(三)对象的局限性

从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会遵循咨访关系,诸如平等、信任、理解和尊重等,但在其心中已形成了“来访者是有心理问题的”的观念,认为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就是有问题需要解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主要是: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危机干预、讲座、现场咨询以及心理自助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实际在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危机干预,而针对于广大普通学生的讲座和宣传的主题也更多的是如何防止各种心理障碍、如何消除负面情绪等.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咨询的对象不仅仅是有问题的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心理潜能的全面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时,也应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实现个体的和谐发展.

(四)师资队伍的不合理性

教育部的文件规定,“每校应按照生师比(包括研究生)3000:1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应少于2名,同时应根据学校实际配备教师.”根据调查,首先,人员数量不足.省属本科和高职院一般不到不应少于2人的要求.其次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我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有很多都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行来的,没有专业心理学背景.在欧美发达国家,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必须经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培训后,具有心理学博士学位,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必须经过资格考试以后,才能独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习过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辅导技术,队伍的组成人员可以是专业的心理学老师,也可以是在校的其他老师或管理干部或家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全员参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很大的促进.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责任,更应该是全体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关系学生的心理成长,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五)教育内容的消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主要的内容是以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再是探讨如何解决心理问题的建议、方法和策略.课堂的内容过分关注心理疾病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更多如强迫症、恐惧症、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制、自我接纳等积极心理品质和希望、乐观、智慧、勇气、仁慈、感激等积极人格力量.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材施教,教学、注重体验,使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得到关注,潜能得到开发.在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提问、教学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可以采取比如创设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动机;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