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生态环境的构建

点赞:6982 浏览:233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育人环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可持续发展,体现发展的生态性.

【关 键 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生态环境;构建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揭示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创造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相互创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而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作为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的一个方面,又是与人关系最紧密的那一部分.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生态环境的构建,是加快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育人环境建设的突破口和新的切入点.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生态环境构建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之中,点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切入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构建中融入生态观念正是建设生态文明总体要求的题中之意.

在建设人类生存环境之时,人们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态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依以求得人类的永续发展.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育人环境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同样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准绳,从细微做起,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生态环境的构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良好大环境的构建.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出的环节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作为社会的人,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要想使得环境得以科学的发展,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将人和自然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整体同起作用的部分.从宏观上来看,人与自然统一于地球生态圈这个大的生态系统整体之中;从微观上来看,环境与人相互创造,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子系统.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良好的育人环境与大学生自我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的改变一致”,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塑造自我,大学生也凭借自身对环境的影响改造着育人环境.在校大学生与其所处的校园环境相互创造、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微观生态系统.这个微观生态系统的形成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生态观念,积极投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生态环境的构建当中去,努力完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神圣使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生态环境构建的借鉴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借鉴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学界是普遍认同的,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上,并没有统一的界说.有的学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由“国际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组成;有的学者则从“社会环境、高校周边的社区环境、家庭环境、大众传媒环境”等方面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又有学者专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等具体环境.这些观点都是从宏观或是微观出发各有侧重点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了研究.

运用生态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研究是学界近些年才掀起的一股新浪潮,目前多以宏观的理论研究为主,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整体进行研究,尚处在摸索阶段.作者在本文中从生态系统运行的角度出发,研究校园内部微观环境的构建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育人环境的促进作用.

(二)生态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构建

生态视角下的微观环境究竟是个什么模样?作者用小学自然课教材中的一个小实验,来形象的说明.这个实验将一个玻璃瓶中灌满河水,瓶底铺了一层河里的泥捎带上几缕水草,放进了几只小虾和小螃蟹,然后把罐子密封,几天过后里面的小虾米和小螃蟹依然悠然自得的存活着.实验中罐子的内部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仅有个别对象的微观环境.所谓生态视角下的微观环境,就是将一个微观环境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微观环境中的个体与个体生存相关的其他因素共同构成一个可持续运行的生态系统.必须指出的是,微观生态环境虽然具有独立性,但其与外部的大环境仍然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里并不是刻意忽略外部大环境的重要影响,微观环境是宏观环境的一部分,微观环境的存在离不开宏观环境.我们研究微观生态环境仅仅是为了方便探寻生态环境的运行机制而采取的化繁为简的方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生态环境的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外在客观环境的范围是宽泛和复杂的,在现实中我们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从纷繁复杂的关联因素中找到最有效的线索,而高校本身在地理空间上有一定的封闭性,大学生在高校的空间范围内所受到的客观环境影响相对来说是可控的,这就为我们能去繁为简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是大学生,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大学生”这个对象为中心展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同样也是以这个对象为中心呈“放射状”展开,而在这个放射状展开的环境中,离“中心”最近的环境当属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处在的微观环境.

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生态环境构建的考察,主要是运用生态建设的思路去审视大学生在大学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直接接触且容易形成直观印象的微观环境的建设.以生态视角去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除了将大学生亲密接触的外在客观世界当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考察外,还必须将大学生内在的主观世界当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考察,并且这两个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生态环境的构建

构建大学生有效的认知生态环境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离不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认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内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既有正向的积极的信息,也有受大环境影响而产生的负面的消极的信息,只有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认知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认知的有效性.构建大学生有效的认知生态环境,首先要对大学生“核心圈”这一概念要有充分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结构上呈现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放射状形态,其中离中心最近的那一部分环境,作者称之为“核心圈”环境.这个核心圈不是宏观意义上的环境,只能当作微观环境来考察.在“核心圈”内,大学生和周围最经常接触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日常接触最多的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印象最为深刻的,而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又会被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改造.例如教室内激励标语的内容和摆放位置的选择.

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微观生态环境,首先就是要保护好“核心圈”的认知生态环境,避免收到外界不良信息的侵蚀.其次,还要积极引导和影响这一“核心圈”的生态环境,建设健康向上的“核心圈”认知生态文明,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布置出“核心圈”蔚蓝的天空,教育者要以自身的高素质和好榜样形成“意识的溪流”浇灌大学生尚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品德幼苗”,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健康有序的发展起来.不仅大学生与“核心圈”环境构成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大学生自身内在已有的认知和外界新的认知信息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也可以看作是生态系统当中的相生相克关系.因此还必须加强大学生自身认知生态环境的构建.

大学生过去已经形成了的思想观念和外界的新信息并非是完全一致的,有可能同一,也有可能对立.这时,教育者就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生态观念,对于外界新信息既不能闭关自守也不能任由信息冲突肆虐发展.这就好比是生态系统对于外来物种进入当地环境时,人们所做出的反应.对于有益的外来物种,引进本地生态圈中,能促进本地的生态平衡;对于那些具有破坏作用的外来物种,必须坚决予以消灭,否则将会给原有的生态带来灾难.大学生在接受外界新信息时,要对信息进行甄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要做把好第一道关,尽力保证进入校园内部的信息的方向性和健康性.教育者还要保持与大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拉近与大学生心灵的距离,去影响,去策动,去帮助大学生更好的甄别有用信息,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养成.


构建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生态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今年来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酿成的惨剧频发,为我们敲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警钟.构建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生态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育人环境建设的重要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不仅看的见的环境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看不见的环境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心理环境的生态构建正是针对那些看不见的环境影响而采取的措施,那些看不见的环境影响一般称之为氛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心理环境的构建实际上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即大学生在校园内所接触到各种微观环境的内在心理氛围不应当是消沉萎靡的,而应是阳光向上的.将微观心理环境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来进行构建就是要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态环境.与之对应的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当中,应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没有高大的冒着黑烟的烟囱.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态环境,就是要确保校园内部各种环境因素在主题上的积极健康,在导向上的正确方向,让大学生置身于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校园氛围之中,呼吸“清新”的思想空气,净化自己的心灵.

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健康从生态构建的角度来看,可以这样理解:大学生内在的心理系统就是一个正在运行着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运行的健康与否就代表着大学生心理的健康与否.因此大学生内在健康心理环境的生态构建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大学生内在的身心发展具有内隐性,教育者不容易发掘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教育者只有真正贴近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才能与其感同身受,才能与大学生产生共鸣,获得大学生的信任.只有这样大学生才会向教育者吐露心声,教育者也才能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和干预.教育者必须搭建一座联通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生态系统的桥梁,贴近大学生内在心理生态系统的运行空间,然后发挥教育者“太阳’的作用,把光和热传递到大学生内在心理生态环境中去,让大学生心理生态系统充满生机,显得春意盎然.

我党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和现实突破.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作为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在建设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育人环境的实践中,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树立生态观念,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的认知环境、健康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行为环境及生态评价体系,保证育人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建设和谐的生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