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改革

点赞:24616 浏览:1091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职教科目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实践比重相对较小,知识更新速度较滞后等不足.有鉴于此,我们应借助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手段,施行单项实验科目考核制度,及时编纂具有创新性的教材,多管齐下地解决现存的问题,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字: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1-0078-00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实践教学日益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能够把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更直观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加深同学们的系统印象,并且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1]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加上兼容PC机以其低廉的(相对于品牌机)而深受在校大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更为自己能独立组装计算机(DIY)而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目前,很多高校开始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选修或开放实验课程来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然而,现行的理论或实验教材从编写到出版,需经过较长时间,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在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由此带来了计算机新技术、新产品与相对滞后的教材内容相矛盾.要使学生跟上硬件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要使实验内容跟上市场计算机硬件的变化,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兴趣,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进行了全面


改革,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形式的改革

本门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用所学知识选购和组装计算机,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本门课程的特点有:(1)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包括计算机组成部件、硬件安装、硬件测试、系统BIOS设置、优化、硬盘的分区规划、软件安装、计算机日常维护;(2)知识更新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知识、新产品不断出现,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实验)内容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愿望,做到与时俱进;(3)课程注重实践,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要达到学习的效果和课程的目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我院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在2009年以前都是开设一个学期,每周开设4课时.受限于实验室场地的开设,实验课必须分组分批进行,大部分课时只都在课堂中讲解计算机硬件及性能参数、介绍计算机组装维护的理论知识,实践课时较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另外,在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前期已经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已经简单讲解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再次介绍这部分内容,造成了内容重复.鉴于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组装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我院在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专业中,适当调整该门课的教学计划,将本门课程由原来开设一学期,每周开设4课时,调整为开设一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授课地点全部改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并且在这一周中,减少在前期课程中已经介绍的理论内容的课时,增加动手实践课时,通过实物介绍各个部件及安装方法等内容,以实际操作考核代替理论考试,强调人人动手,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简言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一般的教材从编写到征订再到课堂,难以跟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能让同学们及时了解计算机发展状况,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甚至误导学生,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可通过自编实训教材,及时补充、更新、修订教材内容,使教材案例贴近生活,内容贴近前沿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以适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主要锻炼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的能力,需要学生在熟悉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亲自动手操作.[2]以前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传统的“填灌式”讲授法难以让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技能,甚至会导致同学们厌学,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计算机组装及其维护整个过程,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详细介绍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安装注意事项,软件安装与调试,数据备份等.最终要求同学们不仅能够组装、维护实验室内的各种机器,也能对当前流行的计算机进行安装维护,还能适应日新月异的计算机发展.因此,上述教学要求就需要依赖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清晰明了、图文并茂、富有真实感的优点,在本门课程的讲解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台直观地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部件实物清楚地展现,从而在短时间内加深同学们对新知识新模块新技能的理解和记忆,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通过多媒体教学也能有效地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更新换代很快.计算机组装实验室中不可能及时更新当前主流设备,那同学们如何才能了解当前主流设备的性能与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各类计算机硬件介绍的网站,给学生详细讲解各类器件的参数、性能、.

因受实验场地等因素限制,在讲解计算机组装过程中,同学们全部围绕在任课教师身边,只有站在老师边的少部分同学能够看清楚老师的每个组装细节.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在开课前拍摄一段关于计算机组装的教学视频,然后通过投影逐步讲解,对于重点难点可以放慢速度或者回放进行重点讲解.通过自拍教学视频,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因实验室内可供学生拆卸的机器不多,特别是当前流行的计算机,很难保证人手一台.且由于学生在教学初期对计算机不够熟悉,虽然教师讲解了计算机组装方法,但学生在实际实训操作中,还不能完全掌握计算机组装的一些要领,常出现一些违规操作,导致一些重要器件的损坏.这既加大了实验室经费,又使学生有了畏惧心理.对此,在计算机组装初期、BIOS设置、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安装与调试、系统备份等实验中,可以通过Flash、3DMAX等多媒体软件,设计形象生动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仿真实验室,大幅节约实训成本.另外,同学们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可以随时随地的完成实验.待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相关技能后,再利用实物动手实践.通过二者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二)积极运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实验.我们可以将同学们3-4分为人一组,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分成计算机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应用软件安装与调试、杀毒软件安装、数据恢复与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备份与恢复等六项实训任务.每个小组成员明确项目任务,积极思考任务实施步骤,然后有条不紊地开展实验任务,在任务实施中受阻时相互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最后检查任务完成情况.通过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实验的正常开展,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并在培养同学们技能水平的同时增强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采用故障设置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重点是解决实际使用计算机时遇到的各类问题.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梳理、总结各类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的提示,再在实训中人为设置一些计算机故障,按照故障检测方法进行查找分类,直至故障排除.[3]可以将同学们生活中有故障的计算机拿到课堂上统一讲解.通过故障设置、排查、解决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收集整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应注意的是,虽然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工作原理相同,但两者的内部结构还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因此,笔者认为应在实训课程中,加大笔记本电脑硬件内容的介绍和操作.

三、施行单项实验项目考核

笔者认为,本门课程可以分为计算机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应用软件安装与调试、杀毒软件安装、数据恢复与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备份与恢复等六项实验项目内容.每次对单个实验项目内容进行考核,实训结束再将各个实验项目考核得分汇总,得出最终成绩.拆分实验项目进行单独计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实践的练习,确实把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在轻松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项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这种考核办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避免学生为考核而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反而忽略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弊端.

四、总结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常见的报错信息、检测方法,日常的维护和保养,无疑是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我院通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的改革,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放到实践中讲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同学们能够在短期内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了解了最新的计算机硬件发展状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整体上完成了课程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