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认识

点赞:5384 浏览:190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技工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是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随着普高热的升温,升普高无望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他们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再加上新的读书无用论和就业压力使技工学校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产生极强的心理压力.因此,学校要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环境,改进教学内容,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除了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自我与情绪的发展,杜绝心理错位现象的发生.

【关 键 词】技工学校;德育;教育

一、长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错位成因主要有

(一)心理素质不健全.技工学校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毅力相对较弱.由于在普通教育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自卑、失望的消极心理占据着他们的心灵.可以说,由于教育的不阳光,使他们的心灵变暗淡.他们中的大多数一旦受到挫折,不能冷静思考,不从自身找原因,往往通过破坏公物、打架、逃课等方式来渲泻自己的不满.

(二)情绪和情感的错位.这个时期的学生求知强烈,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独立自主意识增强,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变化大、矛盾多,是一个“多事”的阶段.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易冲动、理智差,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弱,不愿受别人的管束,处事方法简单,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对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认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德育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人际关系不协调.技工学校学生非常需要友谊,把友谊看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友谊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支持,来自朋友的鼓励、赞扬,比家长、老师的作用大得多.但由于学生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性大,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不少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容易产生矛盾.在不被社会认同的情况下,人际关系差成了普遍现象.

二、改进教学内容,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

(一)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技工学校学校学生虽然底子薄,基础差,但本质是好的,每个人都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语文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穿插是进行德育教育最好、最直接的切入点.在学习《中国的牛》一课时,我通过讲授中国牛与外国牛的许多不同:礼让、忠厚、勤勉、付出多,索取少.让学生领悟课文名为刻画中国牛的美好品质,实为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由衷赞美、对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从而加深学生对祖国的浓烈挚爱.正是基于对祖国的深深挚爱,才更能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学生进行担当责任、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教育.诗人流沙河有这样的诗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指引我们走向光明”.技工学校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受过挫折,幸福生活似乎来的太容易.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远大的理想树立崇高的目标.在学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课时,我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契机,让学生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历史重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加深学生历史责任感,并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一个人一定要有一个为国家、为社会的大目标.有了大目标,才不会在意一时的成就,才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

(三)对学生进行不懈进取、永不止步的创新意识教育.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技工学校学生年龄构成一般在十五、六岁,甚而有的更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迎合时代要求,更具有创新意识,这是他们的优势.关键在于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持久性.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讲授《创造宣言》这篇陶行知先生的名作时,向学生们热切呼唤“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激励学生不断增强自信,不懈进取,用辛勤汗水和自身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和崭新生活.

(四)对学生进行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爱心教育.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属于90后的一代,这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呵护有佳,养成了事事由我、事事为我的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导致了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和父母相处时关系紧张.在讲授《祝福》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祥林嫂对孩子的爱,进而阐发每一位母亲对孩子无私、博大的爱.让学生认识到有父母的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让学生善待父母,感恩父母,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才是今后在社会上行事做人的根本.继而在课后提出问题“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回报父母?”这个问题既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并激发起学生积极进取的斗志,从而以感恩父母为出发点,积极回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对周围的人有用的人.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技工学校教材本身,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断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技工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王青昭.技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和方法[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8(7).

[3]刘庆云.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催开人文教育的绚丽花朵[EB/OL].育星教育网ht88..

[4]龙春香.怎样在技工学校寓德育于语文教学[EB/OL].完全论文网allow..

[5]贾莹.技工学校语文课的德育渗透研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8(35).

[6]吴华国.技工学校学校德育课教学反思与尝试[N].四川科技报,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