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追踪调查的结果与

点赞:5989 浏览:192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通过滚动追踪调查方式,以近年来高职毕业生为对象,对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了动态研究.介绍了测评体系与测评结果,分析和探讨了当前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变化的基本特点和加强职业教育的方向.

【关 键 词】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追踪调查

2011年至2013年,根据一项课题的要求,我们针对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了基本内容一致的滚动追踪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2009、2010、2012年三届毕业生.调查采取问卷法,每次随机抽取2500人,问卷回收率在75%以上.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通过对两次调查结果的比较,我们对目前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与变化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

一、建构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滚动调查的测评体系

经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式虽然很多,其中以柯羽的研究比较合理,且易于操作.同时我们参考国内外其他人研究,制定了新的测评模式,该模式由核心评价指标和辅助性评价指标共同构成,本文只针对核心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追踪调查的结果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核心指标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率的结果

2010年至2012年,我校毕业生从毕业至当年年终的就业率都相当高,分别占94.4%、98.7%和97.8%.就算当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找到工作,但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找到了工作,也就是说到调查前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比率是相当少的,如2010年和2012年仅为4.6%和1.6%.

(二)毕业生供需关系的测评结果

一是就业单位的层次.2012年统计的毕业生在较高层次单位(在国际或国内知名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占35.1%,在其他单位就业人数占58.7%,与上年统计的数据比较,在高层次就业人数有明显提高.上年在高层次单位就业的比例为32.3%,其他为65.5%.二是就业岗位层次.2012年统计的毕业生在重要工作岗位(包括部门主管、从事研究、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占28.9%;在其他岗位工作的占63.5%.上年统计的这一数字分别为30%和65.5%,大体相同.三是专业对口情况.2012年统计结果是,很对口(11.9%)和比较对口(44.9%),两项总计占56.8%.不太对口(30.4%)和完全不对口的毕业生(10.7%)共占41.1%.这一结果与2011年的统计结果大体一致.

(三)毕业生薪金水平的测评结果

一是初次就业起薪水平.2012年调查结果显示,65.3%的学生在1000-2000元间;这个数据比上年本项调查的数据56.0%高了9个百分点;29.8%的学生在1000以内;16.8%学生达到2000-3000元,这个比例比2011年的调查的数据高.3000元以上学生占1.1%,其中有0.2%学生在5000以上.二是就业半年后的薪金水平,2012年28.4%学生为1000-2000元,52.4%学生为2000-3000元;3000以上占10.6%.学生工作半年后薪金水平在2000―3000元这一档的比例从16.8%提高到了52.4%,提高是非常明显的.

(四)毕业生就业结构的测评结果

一是就业单位性质.2012年的情况与上年相比,就业结构有些可喜的变化.(1)在自主创业企业工作的比例提高,由上年排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由占6.74%,上升到占7.5%;(2)到国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比例也明显提高,由2011年排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由2011年12.9%,上升到15.2%;(3)到外资企业的比例有显著提高,由2011年排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由占7.7%上升到9%.不过从总体看占第一位的仍然是在民营企业就业,2011年占41.5%,2012年占41.3%,略有下降.二是就业单位所在地的分布情况分析.从2011年至2012年,毕业生都喜好在中西部大中城市(比例分别为43.3%、44.9%和42.4%)和到东部发达地区(比例分别为32.6%、26.9%和30.3%)找工作,随着国家政策逐渐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也有一部分学生愿意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找工作,如2010年为14.0%,2011年为12.8%,2012年为11.5%.三是愿意到西部、基层和不发达地区工作情况.2012年志愿到西部、基层和不发达地区工作指标比例也有明显提高.2011年占7.2%,2012年占10.4%.

(五)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测评

一是毕业生本人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很满意占11.2%,比较满意32.9%;一般满意占32.6%.总满意度为76.7%.低于2011年91.1%的平均水平.二是家庭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很满意占9.2%;比较满意占32.1%;一般满意占34.0%.总满意率为75.4%.也低于去年测评结果的平均水平73.1%.

三、近年来高职生就业质量的变化特点与启示

从总体看,大学生就业质量正逐步提高,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变化有如下几个特点.

就业率上升,而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下降

2009、2010、2011、2012等四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依次为79.1%、86%、95%、97.8%.这就是说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都能找到工作,就业率不断上升.而另一方面,学生对找到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下降.这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面对日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理性地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因此他们虽然就业了,但对初次就业的单位并不满意.

就业层次下降,而就业信心不减

从单位层次看,高层次单位比例2009届为57.5%,2010届为33.1%,2011届为24.8%,2012届为35.1%.从岗位层次看,高层次比例,2009年为47.5%,2011届为39.0%,2011届为22.9%,2012届为28.7%.虽然如此,而大学生的就业信心不减.以2012届学生为例,有信心找到工作的学生占70%,有信心找到满意工作的学生占45%.多数学生并不十分看重一毕业就找到工作或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他们变得越来越务实,其就业心态更趋成熟.(三)对就业的个人发展环境的满意度下降,而把个人发展作为求职第一因素的比例上升

个人发展环境的四个指标都有所下降.但是学生把个人发展作为求职考虑的第一因素的比例明显上升.2009年求职应考虑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符合自己兴趣和专业(占42%);个人发展机会(占26.6%);收入情况(占13.9%).2010年,排在前三位的虽然依然还是这三项,但三项比例有明显变化,符合自己兴趣和专业只占28.2%,下降了近14个百分点,“收入情况”上升到第二位,占26.4%;个人发展机会退居第三位,只占15.8%.而2012年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人发展空间”,占37%;“企业或单位的发展前途”为第二,占31.6%;“薪金水平”降至第三位,只占10.5%.

(四)就业结构渐趋合理,而愿到艰苦地方工作的比例依然很低

首先,从单位性质看,到民营企业的毕业生比例明显上升.2009年为28.7%,2010年为39%,2011年为45.8%,2012年为41.3%.自主创业的比例有较大提高,2011年自主创业排第五位,占6.74%,2012年上升至第四位,占7.5%.其次,从就业单位所在地分布情况看,也在逐渐趋向合理.但值得重视的是,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作的比例不断减少,而且逐年下降,2010年为14.0%,2011年为12.8%,2012年为11.5%.

(五)专业对口比例偏低,而越是就业专业对口的学生越认为素质教育重要

从近四年的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看,变化不大,比例偏低.调查结果显示,就业的专业对口率,2009年为62.4%,2010年为54.6%,2011为61.6%,2012年为56.8.专业对口的学生认为素质教育重要的比例为95.6%,而专业不对口的学生认为素质教育重要的比例为90%.

上述调查结果与变化特点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就业率不应成为高职院校追求的主要目标,高职院校要以育人为本,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或技能型人才作为首要的和最根本的任务.无论是中等职业学校或高等职业学校,都不能以就业为目的.二是要大力加强高职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创新实践活动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三是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各个方面尊重和关心学生,突出教师在就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这是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