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六十年

点赞:19420 浏览:909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对所处国际环境的分析判断而制定的.当国家与国家之间出现共同利益时,双方就有合作的要求,利益的交汇越多,合作的基础就越广,双边的关系就越稳固.中美关系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处于敌对阶段,彼此冷眼相看,出现鸿沟

中美关系六十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美关系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诞生,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划定的势力范围,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不愿意看到的.于是,美国纠集其他西方国家不但拒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而且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安全上包围等强硬的敌对政策.在当时美苏“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美国对新中国采取的敌视和不承认政策使得新中国别无选择,向世界宣告了奉行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从此,同苏联结盟和与美国对抗就成为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战略的两个基本层面.那一时期,中美双方利益的界定出现了明显的冲突,随之而来的则是政策上的一系列碰撞,中美两国还在朝鲜和越南打了一场半的“热战”,致使双方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相互僵持和敌视状态,几乎没有任何来往.直到1954年,在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开始有所接触,并于1955年8月1日开始举行大使级会谈――这也成为当时中美之间唯一的沟通渠道.到1970年2月20日,双方共举行了136次会谈,历时15年的“马拉松式谈判”在实质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被称为“聋子的对话”.


二、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至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前,中美处于联手应对苏联阶段,中美从对抗走向和解

上世纪6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苏分裂最终使得中美之间的利益出现了交汇点.一方面,中苏分裂使得中国不得不两线作战,既反“美帝”又反“苏修”,同时对抗两个超级大国,显得十分被动,而中苏边境冲突更凸显了来自中国北方的现实威胁.所以,当年说苏联逼人太甚,两霸我们必须争取一霸,要争取美国.而另一方面,美国当时陷入越战泥潭,在与苏联争霸中渐落下风,客观现实也迫使美国反思对华政策.这样,中美两国几乎同时开始重新审视中美关系.

、周恩来敏锐地抓住了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一有利时机,及时作出中美关系逐步实现正常化的战略决策.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国第37届总统后,开始检讨美国的对华政策,并通过一些渠道向中国方面表达了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中国政府对美国这种调整对华政策的动向也作出了积极而迅速的反应.1970年10月1日,邀请美国作家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在会见斯诺时说,如果尼克松到中国来,我愿意同他谈.1971年4月,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主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随后又亲自会见他们,“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被国际舆论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总理同基辛格进行了六次会谈,谈台湾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等问题,最后商定《尼克松访华公告》.1972年2月21日至28日,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中美领导人之间实现了20多年来首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双方于2月28日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公报》.《上海公报》的发表,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美关系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中美从对抗走向和解,尽管其历程艰难而漫长,但国家利益最终推动两国克服分歧,实现了历史性的和解.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后,由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迟迟没有满足中方提出的关于建交的三原则,即“断交、撤军、废约”的要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受阻.其后,围绕建交的谈判旷日持久、波折不断,历经尼克松、福特两任总统,直至美国第39任总统卡特执政前期,其对华关系怎么写作于其对苏缓和外交,但结果却是苏联的进一步扩张和美国外交陷入困境.随着美苏关系的恶化,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卡特政府下定决心同中国建交.1978年12月16日,在中美建交谈判中,美国接受了中方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两国正式签订《中美建交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9年1月28日访问美国,实现了新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

从1979年至1989年,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中美关系在建交后的十年间发展迅速,中美双方在经贸、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各领域合作稳步拓展,双方战略互信不断增强,尽管中美之间存在摩擦,但战略合作始终主导中美关系的走向.这是因为:第一,联合抗苏战略需求是当时维系两国关系最重要的纽带;第二,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美国的技术、资金、管理经验,而美国则希望占有和拓展中国的市场;第三,美国重视中国在“中美苏大三角”中的特殊地位;第四,美国国内对华认识上的理想主义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不少美国人认为中国正偏离共产主义的传统道路,从而产生了“中国变得更像我们了”的错觉,因此认为有必要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推动中国的改革,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三、“冷战”结束后至今,中美关系在起伏不定中呈现螺旋式上升

一方面,两国间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人权、台湾、涉藏、贸易、南海等方面存在矛盾和摩擦,两国国内还有一些人对对方存在深深的怀疑甚至敌视,两国关系不时出现波折;另一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一些基于共同利益上的合作.这就决定“冷战”后中美关系不稳定的基本态势:昨天还阳光灿烂、同舟共济、非常积极,今天就会出现一些争端.

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所谓“人道的、的社会主义”纲领以及对外政策的“新思维”,美苏关系逐渐缓和.随着国际大气候的变化,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基础逐步弱化.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发生后,美国在西方国家中带头对中国实行制裁,西方国家掀起巨大的浪潮,使中美关系发生逆转.接着,东欧国家发生剧变,苏联解体,这使美国欢欣鼓舞,认为中国也难以维持长久,并且对美国而言已失去制衡苏联的战略价值,由此加大了对中国的压力,企图以压促变,推动中国发生如同苏联东欧那样的巨变,这使中美关系陷入低谷.1993年至1994年,两国围绕“银河号事件”“贸易与人权挂钩事件”等争执不休.1995年至1996年,围绕李登辉访美和台湾大选,双方针锋相对,一度出现美国航母陈兵台湾海峡、两军冲突一触即发之势.为应对“冷战”后的国际风云变化,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力量对比的现实出发,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一系列战略方针,为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坚决顶住西方的压力.所以,“冷战”后的世界并没按照美国意图发展,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发展势头反而越来越好.为了不使中美双边关系完全破裂,还提出了“中美尽管有一些纠葛、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的战略思路.为此,中国领导人从大局出发,多次强调,中美两国间的交往应积极扩大合作面,多强调两国之间的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两国间存在的分歧,尽量限制对抗的一面.1997年10月30日访美期间指出,中美应该在认清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的基础上,总结过去,着眼未来.除此之外,我们还确定了发展21世纪中美两国关系的五项指导方针:一是坚持用战略眼光和长远观点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大局;二是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既要考虑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三是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是发展中美关系的基础;四是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精神,正确处理两国间的分歧;五是妥善处理台湾问题.1998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中国方面的强烈要求下,克林顿公开宣布对台“三不”政策:不支持;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当局加入任何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由此,中美关系逐渐步入正轨.然而,1999年的“炸馆”事件,又引爆全体中国人民的反美浪潮.

2001年1月,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他就任初期对华态度强硬,曾把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关系,在台湾问题上公然宣布“协台防卫”并决定对台大规模军售,后来又发生“四一”撞机事件,导致中美关系再度紧张.但自从“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为“反恐”和防止核扩散的需要,调整了对华政策,协调和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故小布什在任期间中美关系发展比较平稳.

2009年奥巴马入主白宫,基本沿袭了小布什的对华政策并有新的发展.2009年4月1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G20伦敦金融峰会期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明确了“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定位,并决定建立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成功访华,这是美国总统首次在就任当年即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但从2009年年底开始,中美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谷歌事件、对台军售、会见、贸易摩擦与人民币汇率等多个领域展开激烈博弈,虽然没有构成严重的战略对抗的局面,但导致2010年中美两国关系紧张.

为缓和紧张局势,2011年两国在众多方面释放出积极信号,高层频繁互访,先是2011年1月9日至12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紧接着2011年1月18日至21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声明》,达成“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重要共识,中美关系新定位突出了中美关系的伙伴内涵.

2012年2月13日,为进一步推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访美,进一步提出中美之间应建立一种“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5月3日,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就如何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的五点构想.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仅成为中国政府对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要求,而且得到奥巴马总统和美国政要的积极呼应.

目前,中美两国的相互依存度已全面提升,共同利益增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中美关系的发展是有生命力的,但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美关系在取得新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分歧.

不过,中美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尚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中美关系正进入一种真正的大国关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