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报的回忆与心

点赞:9870 浏览:426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学报创刊四十周年之际,编辑部杜平博士多次向我征文.我因近年忙于国家重大课题《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的编纂工作,终日埋首于之学,无暇撰写论文,故屡次以写不出论文相告.但杜平博士又提出可以写一篇回忆学报的文章.既然辞不获已,再加我与学报确实渊源较深,因草此小文,庆贺学报四十岁华诞.

一、我与学报的因缘

如果从1987年我在学报发表第一篇论文算起,我和学报结缘已有26年了.在这26年中,我和学报的关系经历了作者、编辑、审稿人、编委四种身份.这四种身份有的是在不同时间段,有的又是交叉或者重合的,如编辑和编委只是某一时间段的身份,但作者的身份是一直存在的.

作为学报的作者,我对学报充满感恩之心.

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关于汉代奴婢的一些看法》,发表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的前身《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那篇论文是我读大学本科时写的,现在看来很幼稚,充其量也就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杨生民老师当时任学报历史版的编辑,他多次指导我修改那篇不成熟的论文,最后还亲自下手用剪刀加浆糊把我的习作连缀成文.这篇论文不仅是我的处女作,其修改过程对我掌握历史学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至今仍对杨老师和学报编辑部充满感激之情.

1989年,我在学报第4期发表了《敦煌遗书中的“春秋座局席”考》一文.当时我正在从事敦煌写本社邑文书的专题研究,已就这一专题撰写了数篇论文,主持学报编辑部工作的周发增老师听说此事以后,主动提出由学报以不定期连载的形式发表我的系列论文.如所周知,各大学的学报由于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大锅饭性质,故多对单篇论文的篇幅有所限制,更很少连载某一作者的系列论文.而周老师却敢于为一个刚刚毕业留校的年轻教师开连载的先例.在周老师的策划和安排下,学报在1990年的第1、3、5期,1991年的第3期,1992年的第1、5期,1993年的第4、5期,1994年的第4期,1995年的第6期,1996年的第2期,先后发表十多篇我关于同一专题的系列论文.后来,学报还连载过我关于敦煌僧尼生活的部分论文.我永远不会忘记周老师的关爱和提携.

从1987年至今,学报共发表了我19篇论文,这期间经历了我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报不仅为我发表学术成果提供了园地,同时也是对我成长的栽培.

在1990年至1993年间,学报编辑部历史版的编辑出缺,先后主持编辑部工作的周发增老师和母庚才老师请我临时作学报历史版的编辑,负责初审和编辑稿件.我在教学、科研之余,认真负责地审读并处理稿件,圆满完成了任务.当时所有中国史的稿件都由我编审,我被动地审读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研究领域的文稿.几年下来,发现这样的工作对于扩大我的学术视野、提高我的学术判断力大有好处.

1991年,学报编委会换届,我被学校确定为学报编委.就我所知,从那以后,学报编委会二十年来再没有换届.二十多年来,我认真审查学报编辑部交给我的每一篇稿件,做到了尽职尽责.很多和我一起担任编委的老师都早已退休或调离,像我一样二十年来始终为学报审稿的编委应该不多.

二、关于综合性大学学报定位的思考

关于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定位,或许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表述,但各大学创办学报的初衷应该是为本校师生提供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园地,这一点应该是大学学报的根本性质和基本定位.当然,各大学学报大多会少量刊发一些外稿,但本校师生是作者的主体是毫无疑义的.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把大学学报定位为主要发表本校师生学术研究成果的园地.

大学学报既然是主要发表本校师生学术研究成果的园地,就必然会带有大锅饭性质,全校的所有学科和所有师生都有在学报上发表学术成果的权利.这样一种情况对学报编辑部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确定或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每个大学学报都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作者群.不确定或不利的一面是本校教师群体的整体水平大体决定着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如果学报所在大学的教师整体水平很高,学报的水平就一定很高;如果学报所在大学教师的整体水平尚待提高,要提高学报的水平难度也会很大.

关于学报的回忆与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学报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另一方面,综合性大学内部各学科的发展水平往往是参差不齐的,而学报的大锅饭性质又决定着学报不能只发表强势学科学术成果,也必须适当照顾弱势学科发表学术成果的诉求.也就是说,综合性学报不可能用统一的学术尺度来决定稿件的取舍.

和专业性学报或杂志相比,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学术质量和水平天然地受到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以上因素造成的第一个后果是综合性大学的学报不能像专业性学报或杂志那样走高、精、尖的发展路径.所谓高、精、尖的办刊路径是指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遴选最好的稿件,把刊物办为国内外一流的杂志.像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和一些行业协会办的杂志和学报走的就是这样的路径.但综合性大学的学报特别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的学报,如果走这样的路径,就会脱离自己学校的教师群体,这样的结果不仅本校教师不会接受,学校的领导恐怕也很难接受.

以上因素制约的第二个结果是综合性大学学报编辑部经常会收到达不到发表水平或质量低劣的稿件,而且经常会有人对编辑部施加影响或压力,迫使编辑部接受这类稿件.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的学报这样的情况会更严重一些.

所以,对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的学报而言,首要的问题是确保所用稿件的质量,其次才谈得上提高水平.学报编辑部应该明确抵制达不到发表水平或质量低劣的稿件,绝不能发表学术垃圾!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划清用稿的底线.

划清用稿底线的前提是对学术成果进行分级.我认为可以按学术成果的学术价值将其分为四级:

1.无可替代的学术成果

这类成果可包括经过长期积累的原创性成果;对某一学科或某一重要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成果;奠定某一学科或某一重要领域基础的成果;等等.2.有系统或有特色的创新成果

这类成果应该包括在某一学科或某一重要领域形成了独特话语系统的创新性成果;对某一学科或某一重要领域基本理论的阐释;可启发人们从事相关研究的具有开创性新成果;其结论大于所讨论的命题,可给人以智慧启迪的新成果;等等.


3.有创新的学术成果

包括提出新观点、使用新方法、发现新资料、提出新问题,等等.

4.提出独特或不同观点的学术成果

主要指对某一学术观点提出具有自己特点的或不同看法,并加以论证.

按照以上对学术成果的分级,学报用稿的底线应该是4级.即使是本校的新兴学科、弱势学科或青年作者,达不到这一底线的稿件应该坚决退稿.当然,如果是本校的强势学科或副教授以上的本校教师,用稿的底线应该是3级.外稿的用稿底线应该是2级.如果能坚持这样的用稿底线,学报的基本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

总之,学报用稿适当照顾本校师生是应该的,适当照顾新兴学科、弱势学科和青年作者也是应该的,但也应该遵守用稿的底线.

三、办好专栏是提高大学学报

水平的重要途径

和二十年前相比,现在办好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困难更大了.原因之一是现在专业学报和杂志比以前多了很多,还有很多以书代刊的专业杂志.与综合性的学报相比,在专业学报或杂志上发表学术成果更容易得到各方面的承认,也更容易被业内认可.所以,目前学报编辑部还不得不面对很多校内优秀稿件外流的现实.如果借用上文对学术成果价值的分级,校内多数达到和2级的成果往往外流到校外的所谓权威核心专业期刊了.

要提高学报的水平,光靠遵守用稿底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想方设法把校内外达到和2级水平的优秀稿件吸引到学报发表.在目前的情况下,我认为办好专栏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专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开设展现本校优势学科成果的专栏

过去成功的经验如学报编辑部在改革开放之初开设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专栏,利用当时我校在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优势,发表了一批达到2级以上的有影响的内稿和外稿,曾成为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专栏.现在我校的敦煌学、简帛学、甲骨学、全球史、古代文学等学科都应该属于优势学科,应该依托这些学科设置一些相关专栏.这类专栏可以请名家主持,适当约请一些校外名家的稿件,或可吸引一些达到1、2级水平的稿件.

2.开设国家重点学科成果专栏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队,其学术成果应该至少可以达到国内最好水平.我们学校文科现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和中国古代文学;还有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美术学.可以约请这些学科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学科成果专栏,发表达到3级以上的学术成果.

3.开设国家重大课题成果专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是目前我国社会科学方面最高级别的项目.其成果要求是代表国家水准.我校现已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可以约请课题主持人开设国家重大课题成果专栏.

4.深入挖掘经过长期积累的原创性成果,开设原创成果专栏

在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的大学中,都会有一批潜心学术的教师,学报编辑部要善于挖掘这样的教师的经过长期积累的原创性成果,为他们发表成果开辟专栏.原创成果专栏应主要发表达到水平的学术成果.这样的成果可以发长文,也可以连载.

5.开设优秀青年教师的系列论文专栏

这个专栏专门发表有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的系列论文,在发表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的同时培育新人.

6.开设本校学生或青年教师的处女作专栏

扶持和培育青年学术人才,是大学学报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过去学报史学版曾开设“史苑新葩”专栏,专门发表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处女作.

最后两个专栏都是专门培育新人的,也是为将来学报发展储备人才,用稿底线可以低一些,处女作达到4级即可.学报编辑部应该从战略高度来设计和安排这两个专栏.

以上思考和建议或有不周,仅供编辑部同仁参考.

(责任编辑: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