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的现实路径探寻

点赞:15239 浏览:687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1992年以研究编辑学、开展学术活动为己任的中国编辑学会在北京成立.成立后的学会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尤其是学术年会和理论研讨会,其主题关注社会现实,重视编辑学实践、理论中的热点、大事.探寻20年学术年会和理论研讨会主题的变更,可以发现:编辑学研究的现实路径是从现实出发,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寻着这条路径,不仅可以清晰地再现在编辑学会领导下编辑学研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向纵深发展的学术脉络,还可以完整地呈现最近20多年中国编辑学研究的整体图景.

关 键 词:编辑学研究;中国编辑学会;学术年会;理论研讨会;会议主题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3)03-0149-07

中国编辑学会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1992年10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民政部批准在北京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不仅通过了学会的章程,选举了学会的领导机构,产生了会长、副会长(会长刘杲、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邵益文),而且还明确指出了学会的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编辑工作、编辑理论、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探讨出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逐步建立编辑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学会近期的工作之一是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学术活动”.以研究编辑学、开展学术活动为己任的中国编辑学会的成立,使我国的编辑学研究步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历程,掀开了中国编辑学研究的新篇章.

关于中国编辑学会的贡献,在邵益文的《20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和丛林主编的《中国编辑学研究述评(1983―2003)》(齐鲁书社,2004年)等著述中都有提及,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详细论述至今仍然没有.关于学术年会的总结,从第一届年会开始,几乎每届年会都有侧记、综述等,但把每届年会、理论研讨会放在一起进行纵向比较、系统分析的研究至今没有看到.本文仅以中国编辑学会历届学术年会与理论研讨会为例,探讨一下在中国编辑学会的规划领导下,我国编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和研究路径.

一、中国编辑学会历届学术年会与理论研讨会回顾

从1992年10月学会成立到2011年底20年间,学会共召开学术年会15次,理论研讨会7次,具体的年会情况见表1,理论研讨会情况见表2.

由表1可以看出,中国编辑学会20世纪90年代的4届学术年会并没有做到一年一次,年会的主题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有关;从2000―2009年学术年会一年一次,其主题也进一步扩展为新形势下、改制条件下、出版改革条件下的编辑工作与出版物价值、编辑文化等;2011年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第一年,主题又回归到了编辑规范与创新上.这说明学会成立之初,机构发展的不完备以及研究工作开展的不完善,使20世纪90年代编辑学会的年会活动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接下来的10年(2000―2009年),年会在形式上趋于规律.就主题来看,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研究,进入新世纪主要是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的性质、特点、转制条件下的编辑工作、编辑文化、编辑人才、编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前期虽然和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契合度较高,但挖掘的深度和广度比较欠缺,后期在关注现实、重视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也更加注重编辑理论、编辑创新、编辑文化等新的特质.

由表2可以看出,编辑学会理论研讨会召开是不定期的,前期关注的重点是编辑学研究的方向、任务、框架等基本问题,后期关注的是编辑规律、编辑学理论创构等形而上的学科建设问题.这说明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化,研究也从一般问题转向核心问题,从具体到抽象进一步向纵深处发展.

二、编辑学研究的现实路径

(一)关注现实,与时俱进

编辑学的产生、发展源于人类编辑实践中的矛盾,社会现实中永恒的矛盾则推动着编辑学研究不断进步.以中长时段的历史观回溯中国编辑学会成立以来召开的15次学术年会,不难看到以下几个关键的节点:学会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年会(1993年)、进入新千年后召开的第一届年会(2000年)、学会换届后的第一届年会(2006年)、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第一届年会(2011年).以这几个关键节点进行分析,编辑学研究关注现实、与时俱进的路径选择非常明显.

学会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年会(1993年),正是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之时,经济的转型是以出版社为代表的编辑出版部门不得不由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面对这种转变,编辑出版工作遭遇了像“是以市场为导向,一切向钱看”,还是“坚持出版物的质量,以社会效益为标准”等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横亘在编辑出版工作者的面前,如果不能很快地解决,不但影响编辑出版业的进程,而且还会影响精神文明的建设.于是,编辑学会的领导审时度势及时召开了中国编辑学会第一届年会,会议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大会共收到论文55篇,在讨论编辑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就“图书是不是商品,怎样看待它的商品性”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版物是“商品化的精神产品”,编辑出版工作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经营为中心,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版物作为物质产品,其载体形式具有商品属性,作为精神产品,其思想内容又具有非商品属性.编辑出版部门应当坚持以工作为中心,不断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以发行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第三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版物作为精神产品仍然是一种特殊商品,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编辑出版部门要坚持以编辑工作为中心,以质量为准则,参与市场竞争,引导市场.国家应对出版部门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不能把出版社完全推向市场.讨论不但涉及出版物要不要面向市场、如何面向市场、编辑工作是不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等大是大非问题,而且还涉及编辑策划是不是比案头工作更重要、要不要坚持“三审制”等具体工作问题.显然,对现实的关注,对编辑实践中新问题的重视,无疑成为当时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首届年会也开启了编辑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研究风气.进入新千年后召开的第一届年会是2000年.世纪之交、中国“入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强力支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尤其是互联网的问世,使编辑活动发生了新的变化,像编辑活动领域由上世纪的书、报、刊、广播、电视等扩大到了光盘、磁盘、计算机软件等载体;编辑活动的频率由比较长的时间加快到了即时出版、现场传播;编辑活动由单向向多向、交互式转换,由静态转为动态等.这种新的变化,导致了新形势的出现,刘杲会长将这种新形势概括为“一是新的经营环境,二是新的物质载体和传播手段”.在这届主题为“新形势下的责任编辑工作”年会上,80多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新形势下不管传媒环境、手段如何变化,编辑活动的性质、目的、基本特征、编辑地位等不能改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责任编辑如何工作的现实问题.比如,什么是责任编辑;责任编辑的责任范围是不是无限的,包不包括策划、选题等内容;责任编辑是书刊质量的主要责任者,还是经济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在重视编辑策划和市场运作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责任编辑会不会消亡等鲜活的命题,有针对性的探讨,不仅顺应了到20世纪末中国出版业要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阶段性转移的战略计划,适应了进入新世纪编辑出版业大发展、大跃进的需要,也延续了20世纪90年代前4届年会编辑学研究务实、火爆的态势,彰显了编辑学研究新鲜的内涵、蓬勃的生机.


学会换届后的第一届年会是2006年召开的.这一年学会新一届理事会产生并主持工作.新任会长桂晓风认为:“当时确实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是国内面临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任务;二是国际局势有重要的新特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三是出版体制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出版事业正在经历着重要的转折.”这样的新形势,给编辑工作带来了新特点,比如,因出版转企、体制转型所带来的编辑职能扩展,策划职能日趋强化、自主经营意识增强,新媒体编辑与编辑流程中分化出来的新编辑群体出现等;因编辑出版业国内外竞争加剧,编辑人才选择由重知识到重能力,编辑人才的录用由分配到招聘等.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和编辑工作的新特点,这届年会的主题是“科学的编辑人才评价体系”.与会者围绕年会主题,从编辑人才的培养、教育、评价、考核和构建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多数人认为,编辑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复合型”,转制不能替代编辑生产力的提升,提高编辑的文化自觉性很重要;编辑人才评价要结合编辑工作和新的形势,突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把关能力;编辑人才教育需要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与编辑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既重视理论知识,又重实际操作能力,突出编辑专业学生学以致用;编辑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科学性、多维性、差异性、公正性、人性化等动态性原则,既重科学也重实际.关注现实,深入实际的探讨,既继承了学会以前脚踏实地、认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又使编辑学研究进一步重视热点、大事,关注新情况、新动向的研究风格和现实路径得到了凸显.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第一届年会(2011年)是中国编辑学会成立以来召开的第15届年会.2007年中国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为文化传播和传承提供物质载体的出版业和编辑工作,成为文化建设的排头兵.一方面,作为文化产品内容的选择者、策划者、加工者和推荐者,编辑群体是出版单位文化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和担当者,没有编辑工作的正确方向和质量,就没有文化传播的正确方向和质量;另一方面,多媒体、互媒体、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媒介载体和传播形势千变万化,编辑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宽.2008年,中国编辑学会在首届“中国编辑高层论坛”上提出了“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的核心理念,在此核心理念指导下,为了文化产品的质量,加强编辑规范的建设与创新,提高编辑的创新能力和编辑产品的文化含量成为当务之急.2011年这届年会作为开启21世纪又一个10年的先声,主题就是“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参加会议的100多位代表重点就“编辑创新是编辑工作永恒的主题,编辑规范是编辑工作质量的保证,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加强编辑规范与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编辑职业素养”展开研讨,特别是结合时代环境和编辑工作实际,一致认为在“克隆”书泛滥、重复出版现象严重的今天,增强编辑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出精品、有文化含量;加强编辑的规范意识和规范行为,才能在编辑环节不“跟风”,不粗制滥造;编辑规范是保证出版物质量内容的硬要求,编辑创新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硬道理,而所有这一切的关键就是提高编辑的职业素养.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讨论,不仅进一步张扬了编辑学研究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特性,也进一步显示了编辑学研究勃勃的生气和充沛的活力.

显而易见,在这几个关键节点上,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和轰轰烈烈的编辑实践推动着编辑学研究向前发展.其实,又何止是这几个节点?从表1年会主题名称看,仅带“新时期”、“新形势”字样的就有第3届、第5届、第6届、第10届、第12届,再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转制条件下”、“深化出版改革条件下”,媒介环境的变迁,使编辑学研究的内容也由最初的“编辑出版工作”研究,过渡到“编辑工作特点和规律”研究,由“审稿、加工工作”、“责任编辑工作”研究,过渡到新一轮的“编辑工作的性质、特点、任务和要求”研究;由“职业道德”、“编辑人才”到“编辑规程”,由“出版物价值”到“编辑文化”、“编辑创新”.一个个“新”字,一次次“过渡”,不仅真实地再现了编辑学研究历程中一个个热点,一个个难题,还使编辑学研究关注现实、与时俱进的研究路径得到了充分展示.

(二)既重实践,又重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理论相结合

编辑学作为一门在编辑活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无论是编辑学的学科建设,或者是编辑工作中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都必须坚持对实际工作有益有用的原则等加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也是理论工作的一条原则”.因此,紧密结合现实,有针对性地研究编辑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并能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编辑学理论,是编辑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体现.回顾中国编辑学会历届学术年会和理论研讨会的主题内容,既重实践、又重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颇为明显.下面笔者把中国编辑学会20年来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1999年是中国编辑学会成立初期;2000―2005年是学会快速发展期;2006―2011年是学会发展稳定期.1992―1999年是中国编辑学会成立初期,虽然学会还比较“幼小”,但中国的编辑学研究已经过了20世纪70年代的复苏、80年代的崛起,研究已进人快车道.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编辑学研究的领域也进一步宽泛.由上面的表1、表2可知,1992~1999年中国编辑学会召开了4次学术年会、3次理论研讨会,学术年会的主题依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编辑工作特点和规律”(1995年)、“新时期编辑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担负的任务”(1996年)、“编辑审稿、加工工作的理论和实践”(1998年)等.理论研讨会的主题依次为:“编辑学研究的重点和主攻方向”(1994年)、“编辑学研究的任务和学科定位”(1995年)、“编辑学理论框架”(1997年)等.由上面的分析可知,1993年学会成功举办了第1届年会,在此基础上,1995、1996、1998年又接连举办了3届年会,年会主题除了继续关注编辑的概念、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外,重点探讨的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工作、编辑特点,理论联系的“这个实际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原则和实际问题”.像编辑工作要不要适应市场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如何既按精神产品的生产规律办事,又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如何既认识市场对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又坚持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如何既承认市场对出版的推动作用、出版要面向市场,又要强调面向市场不是迎合市场、而是引导市场;如何既强调出书对路、编辑工作必须大胆创新,又坚持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如何既重视编辑策划的重要作用,又强调审稿、加工等在新环境下的特有价值;如何既强调编辑的主体地位、能动性的发挥,又强调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等等.举办年会的同时,这一时期召开的3届理论研讨会,在确定编辑学研究重点和主攻方向、制定编辑学研究的任务、明确编辑学的学科定位以及商讨编辑学理论框架时,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对理论的推动作用等也给予了明确规定:“编辑学研究,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编辑理论为重点和主攻方向,重视社会主义出版编辑活动的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回答现实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繁荣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怎么写作等编辑学属于应用科学,它来自编辑实践,又用于指导编辑实践活动.作为应用科学,它包括编辑的应用理论和编辑的应用技术,这两个部分都是编辑学研究的内容”.难怪中国编辑学会前会长刘杲指出:“要推进编辑学的理论创新,就要面对编辑活动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特别是面对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从编辑学的理论上加以说明,加以解答.”事实上,编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作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两面,它们水融,不可分割.日新月异的编辑实践丰富了编辑学研究的内容,推动了编辑学理论的深化发展;编辑学理论的深化和发展又反过来指导编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编辑学研究的根本方针和最佳路径.

2000―2005年是学会的快速发展期,其表现之一是学术年会一年一次,走向正轨,理论研讨会召开了3次,研讨的都是编辑学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中的核心理论问题.由上面的表1、表2可知,这6次学术年会的主题依次是“新形势下的责任编辑工作”(2000年)、“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的性质、特点、任务和要求”(2001年)、“社会主义编辑职业道德建设”(2002年)、“编辑理论与编辑实践的创新问题”(2003年)、“转制条件下的编辑工作”(2004年)、“深化出版改革条件下编辑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2006年);3次理论研讨会的主题依次是“编辑学理论框架的构建”(2000年)、“编辑规律”(2001年)、“以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为中心的编辑学基本理论问题”(2003年).从题目上看,这一时期媒介形势变化很大,前期的“新形势”指的是深化改革、“入世”带来的编辑出版业国内外竞争的加剧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媒技术的革命性跃进,后期的“转制”、“深化出版改革”指的是以出版改企、编辑转型为中心的编辑出版业的体制转型.媒介形势的急剧变化,使编辑工作从性质、内容、特点、任务到理论、实践,出现了一系列必须面对的新情况、一连串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针对这种状况,编辑学会自2000年起连续6年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一次年会一个热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审视这些新情况、讨论这些新问题.比如,第5届、第6届讨论的是新形势下的责任编辑工作、编辑活动的新特点等;第7届针对经济利益的驱动,编辑队伍中的一部分人职业道德滑坡,为了经济利益卖书号、卖版面;为了个人私欲,不惜“挂羊头卖狗肉”,审、编、校不负责任等现象,重点讨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它的基本要求以及建设的途径;第8届针对出版物“跟风”、“炒作”、拼凑、抄袭、同质化严重的现象,着重研讨了发展先进文化、实施精品战略、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问题,特别强调要重视编辑工作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第10届重点讨论的是在深化出版改革中,要坚持图书质量第一的原则,尤其强调提高图书质量,编辑工作是重中之重.第9届年会比较特别,“2004年4月初,除人民出版社一家保留事业单位体制外,全国另外的526家公办出版社全部转为经营型企业单位”.7月年会召开之时,时间才过去3个月,太“新”的情况,使端惯了“铁饭碗”的编辑出版人一时对转为企业后会带来什么样后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认识不一,学会对此组织探讨,以期从实践上对面对转制而不知所措的出版单位提供指导,从理论上提供研究案例.应该说,学会对现实敏感问题的关注,很及时,也很给力.

不仅如此,学会结合编辑学研究的实际,也积极进行编辑学理论研究.这一时期,理论研讨会攻坚的重点对象是编辑学理论框架的构建、编辑规律、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等核心问题.2000年的理论研讨会在1995年、1997年研讨会研究编辑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编辑学理论框架的构建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探讨;2001年、2003年的研讨会对编辑活动的规律、基本规律进行了多角度、宽领域的讨论,讨论并且延续到会后,争鸣和论争此起彼伏.上述富有理论色彩和实践意义的研讨,为编辑学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此,邵益文同志在总结中国编辑学学会进入新世纪以来近五年的工作时说,这些研讨会是“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的,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要求,也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出版自身的需要.这些活动着眼于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创新理论思维,加强思想交流,重在提高认识,与时俱进,下决心把工作做在加强编辑出版的队伍建设上,做在提高出版物质量上,做在推进编辑学的学科建设上,从而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健康繁荣”.2006―2011年是学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会长桂晓风,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德有)主持工作时期,这段时期学会沿袭以前的传统,依然钟情于编辑实践和编辑理论的研究.由上面的表1可知,这一时期学会召开了5次学术年会,学术年会的主题依次为:“科学的编辑人才评价体系”(2006年)、“适应新形势,探究编辑新规程”(2007年)、“优秀出版物价值探讨”(2008年)、“编辑与文化”(2009年)、“编辑规程与编辑创新”(2011年).由表2可知,学会召开了1次理论研讨会,其主题是“编辑创新与编辑学理论研究”(2006年).为什么只有1次还言其重视编辑学理论研究呢?笔者在查阅资料、制作表2的时候发现,由于学会领导班子的更替,管理方式的不同,学术活动的名称也有变化,以2008年为例,仅探讨编辑学理论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就有4次,具体见表3.

结合表1、表2、表3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编辑学研究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交互连接.比如,第12届、第15届年会和2008年1月的理论研讨会都研究“编辑规程”,第15届年会和2006年的理论研讨会都研究“编辑创新”,第14届年会和2008年4月的理论研讨会都研究“编辑与文化”.说实话,编辑规程是编辑工作者在编辑活动同遵守的工作标准,遵守规程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有力保障;编辑创新是编辑工作永恒的主题,是编辑出版业永葆青春、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编辑出版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肩负重要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且有文化选择、文化缔构、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播等功能,是影响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之一”.对它们进行研讨,不管是从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层面来说,还是从编辑学实践研究的层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学会结合编辑工作存在“失范”现象的实际,对遵守编辑规范的目的、意义以及编辑规程的增补完善,提高编辑的道德素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编辑在文化产业化、信息数字化大趋势下的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阐释;对“编辑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编辑与提高文化创造力,编辑与提高文化传播力,编辑与提高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编辑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力,为了担当文化使命、编辑应提高学习力”等进行了高层次、多维度探析.尤其是“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概念的提出和我国第一部以“普通编辑学”命名的《普通编辑学》的出版,标志着编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迈向了新的台阶.“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是基于当今时代编辑出版业改企转制、文化产业化、媒介交互融合、载体多元化、编辑职业范围拓宽、活动领域扩大而提出的,它作为“中国编辑学会近年的核心理念”,不但可以指导当今时代的编辑在实践中如何履行文化责任,担当文化使命,而且它还赋予了文化、媒体、编辑这些既有概念新的内涵,在丰富了编辑学理论研究空间的同时,更好地引导编辑学界与业界以更广阔的视阈、更辩证的眼光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普通编辑学的学科体系是编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尽管学会从成立之初,或者说在编辑学会成立之前,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但作为涵盖所有传播媒体编辑活动和编辑规律的学术著作,2011年《普通编辑学》的出版才预示着普通编辑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已初具规模.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创新也来自于实践.正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使编辑学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成果丰硕,编辑学学科体系日臻完善.

编辑学的现实路径探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编辑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显而易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转制”、“出版改革”,从“审稿、加工”、“责任编辑工作”到“编辑规程”、“出版物的质量”,与社会现实的接轨,与编辑具体工作的关联,表1展现了编辑学实践研究的痕迹;从“学科定位”、“理论框架”到“编辑规律”、“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学术色彩的浓重,表2具有了编辑学理论研究的韵味.如果说上述表1、表2研究内容的变迁,代表着中国编辑学会成立20年来编辑学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发展进程、研究脉络的话,那么,表1、表2的交互并联,则不仅反映了我国编辑学研究近20年的整体图景,而且还使编辑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路径选择得到充分显现.就像表1里第9届年会主题是“编辑理论与编辑实践的创新问题”、表2里2006年召开的理论研讨会主题是“编辑创新与编辑学理论研究”一样,编辑理论与编辑实践并不是泾渭分明、各守一端的,它们互相联系,互为依托,相互结合,共同推动编辑学研究向前发展.

结语

研究路径作为影响一门学科研究价值的重要指标,一方面,它反映出这个领域研究的主要范式、主要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它决定了研究者剖析问题的角度、深度,直接影响着问题的阐释力、评价力和预测力.

中国编辑学会成立20年来,不仅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编辑实践的研究,进行了编辑理论的探索,而且还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重视编辑学理论问题的升华.学术年会的主题不仅表现出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研究路线和方法,而且还表现出越来越宽、越来越广的研究视野;理论研讨会的主题不仅表现出由基本理论问题向编辑学理论体系构建发展的趋向,而且也符合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学科研究范式和规律.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说,中国编辑学会组织召开的15次学术年会和7次学术研讨会,既集中反映了我国编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昭示了中国编辑学会的成长和进步,又通过其主题的变迁,表征了编辑学研究的现实路径和发展脉络.

(责任编辑王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