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有效教学方法

点赞:5284 浏览:194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小学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 键 词: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090-01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小学科学课涉及到物理、化学、地理方面的知识.实践证明,科学教学如果纯粹凭借老师的说和写,学生的掌握程度是非常低的.而科学探究则让纯粹是书面的东西走到学生中间,让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小学科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谈谈在科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做法.

一、从激发学生兴趣着手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科学课每周仅有两节,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有限,有许多制作、科技小论文等作业需要学生在课外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因此,培养学生的持久学习兴趣是科学课本身的特点之一.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来?这就需要教师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蚯蚓找家》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带领学生在学校的树池里挖出一些蚯蚓带到教室里,观察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在没有实验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在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因此学生的实验兴趣进一步被激发,经过学生的反复实验后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成功是发展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获得成功,学习就会更加积极,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二、渲染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例如我在教学《磁力大小有变化吗》这一课时,给学生同样的磁铁,看谁有办法能吸起更多的回形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谁也不服谁就动起手来,都想超过他人,在动手的过程中想办法调整回形针放置的位置,在调整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磁铁的不同部位的磁性有强有弱,磁力的大小与磁铁的多少有关.情境教学”模式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去创设情境,教给他们发现事物规律的一般思维方式,形成善于听取各种不同建议以及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将学习置于乐观的情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的,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小学科学有效教学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科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样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教学《天气》这一章时,讲到了云、雨、风和气温等有关自然现象时,我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结合课本知识,让他们真正去看看云的样子,让他们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理解风的力量、谈气温变化的感受,讲自己对雨的观察与体验.通过这一些活动,使他们明白平时熟视无睹的这些事物,就是大自然的一角,其中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科学知识,等着他们去研究.同时也认识到只有通过仔细观察、认真研究,才能揭开其中的奥秘,并让学生陶醉在大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三、开展小组合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如教学《液体的溶解》一课时就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进行分小组,在每个小组内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二是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常规.三是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按要求进行实验,1、把胶水倒入水中,看到了什么大家统一意见并记录下来.2、是一名学生用小棒在水中用力搅动一分钟后,等水静止后在看胶水在水中的状态,把看到的讨论后记录下来.最后得出结论,并把记录的情况汇报给全班同学,在全班同学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进行小结,得出正确的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应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探究后反思,谈谈探究后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

五、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有人认为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就不是探究.那种“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与传统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