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型大学视角下的本科教育

点赞:4961 浏览:156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本科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地位.本科教育既是一所大学办学的基础和关键,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视角下,审视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办学实践,探讨了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本科教育的培养体系以及推进本科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祈望为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贡献.

[关 键 词]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3)05-0154-07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本科毕业生占有绝对大的比重,其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教育部反复强调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强调重视本科教育,重点提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的步伐,国家从建立创新国家体系角度出发,在高等教育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高等教育以大扩招为标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国家.国家开展了“985工程”建设规划,继续推进“211工程”建设,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在这种氛围下,许多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都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向学科建设、科研领域,似乎科研经费、课题项目、获奖成果更能代表学校的层次和水平,这些指标成为大学趋之若鹜的重点.作为高校的根本使命――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教育似乎成为一种存在的象征,投身科研工作,争取科研经费,多拿科研奖项近乎成为教师水平高的标志和名片.作为一所大学办学基础和核心的本科教育几乎成为一部分教师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业,在许多人的心中,本科教育已不再是大学的重点和中心了.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在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热潮中,作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最基础、最关键的本科教育是否在大学中已经失去了它本来固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水平的本科教育是否在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无关紧要?笔者试图去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以便正本清源,祈望在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不走或少走弯路.本文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视角下,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办学实践和探索,探讨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本科教育的培养体系以及推进本科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德里克博克曾经担任哈佛大学校长20年(1971―1991),是美国高等教育界颇具影响力的领导人,也是高等教育研究方面的多产作家.1971年,他即将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时,他的一位朋友向他建议,本科教育已经不合时代,应该取消哈佛大学的本科教育.2006年,博克出版了《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一书,该书最大特点在两个方面:一是突出了本科教育在当今高等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明确提出了关于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框架;二是集中分析了美国大学本科教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如今,博克用他的学识和实践,为本科教育进行了正本清源.著名学者温儒敏教授说:大学的本义是培养人才,本科生的培养,是整个大学教育的基础.一个学生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心理,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模式,能否具备日后事业发展或者进入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科阶段.所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在各个阶段教育中,本科无疑是最重要的.相对于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更具基础性,是全人教育、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学科规模要求要更完善,师资和其他方面教育投资也要更多,需要各方面工作配合,需要相当的学术积累和“小环境气候”,整体而言,其教育成本更高,而“小环境气候”显现的难度也更大.某个杰出的人才出自哪所大学,人们一般更注重其本科,而不是研究生.本科教学应该是衡量一个大学水平的核心标准.[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月

第29卷第5期刘华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视角下的本科教育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一切教育之本.无论是世界一流大学,还是国内的重点大学,都把本科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把本科教育作为本校的荣耀.人们普遍认为,本科教育的一流才是学校的一流,本科教育水平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才会“水涨船高”.[2]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①

研究型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本科教育?许多研究型大学做出了回答.中国人民大学经过全校上下耗时16个月的大讨论,形成了共识:研究型大学需要一个厚重的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教育绝对不能只作为大学存在的形式,而应该是一个核心.这是回归大学本位的要求,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要求”.[3]最近,浙江大学出台了《加强高水平教育教学工作办法》,在学校新一轮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和岗位聘任中,对教师的教学投入课时和教学质量提出明确要求;设立求是特聘教学岗(校内长江学者)、高端教学实验岗、高级讲师;而且学校特别设置本科教学奖励专项经费,奖励本科教学投入课时最多和绩效最好的院系及相关教师;构建本科教学量化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使教学成为和科研一样可量化、可评估的对象,从教学基地、教学队伍、课程及教学、学生国际交流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及成果、毕业生情况和教学异常情况等7个指标,对学院首次发布院系教学量化考核与绩效评估报告.②现在总在喊“创新人才”培养,如果不在本科教育这个“大盘子”上下功夫,只想投点钱立竿见影就出成果出人才,那么,所谓“创新人才”也只是泡影罢了.怎么才能让大学来重视本科教育呢?关键是教育管理和学术管理部门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按照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数据,全国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生总数为15142422人,其中,本科生13496577人,占89%,研究生1645845人,占11%.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共2073193人,其中本科生1344693人,占65%,研究生728500人,占35%.③仅从这一数据就充分说明了在中国高等教育人才体系中,本科生占有的重要比例和重要地位.本科教育的发展意义并不仅限于本科教育自身或者本科人才的质量高低,而是决定着学校整体教育系统,包括研究生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所有教育形式的质量,所以,从一个学校的层面来讲,本科教育决定着一所学校所有教育形式的质量,从国家层面来讲,本科教育的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高等教育在快速走向大众化教育的同时,也给高校提出了新的任务.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对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水平高低、历史长短的大学,必须首先具备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才能在社会和广大考生面前树立优质的品牌,才能吸引渴望成才的优秀学子,才能让学校的发展建立在一个宽厚的平台上.

中国石油大学从1953年建校之日起,本科教育就一直占据着学校的中心地位.60年来,学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对培养人才呕心沥血.学校不断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学研合作,注重素质教育,在石油高等教育领域乃至全国,奠定了本科教育的重要地位,创造了本科教育的辉煌历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高成为学校的品牌.“基础扎实、作风朴实、适应面广、动手能力强、英语和计算机水平高、体素质好”是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对中国石油大学的本科生的一致赞誉.

本科教育的优势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办学最重要的基石,支撑着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本科教育以全面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进行了下列改革探索:

一是按照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5个有机融合,坚持外语、计算机、实践教学、文化素质教育4个四年不断线;实行“专业培养计划、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辅助培养计划”3个方案并举,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能力素质培养体系.

二是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行“卓越工程师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定向复合式人才、国际化人才、理科实验班”等一系列培养计划,开辟了多元化的培养途径.

三是全面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十一五”以来,学校建成了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62门;立项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有23部教材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四是形成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引领,以共享实验教学资源为平台,以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学科竞赛为载体,以毕业设计改革为突破口,以激励机制和质量监控为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有3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实习基地217个.

五是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覆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笔者所在学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在90%以上,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在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多次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介绍.

同时,笔者也清醒地认识到,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相比,笔者所在学校的本科教育还存在许多差距:我们的教育理念还不先进,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政策和制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不健全;高水平教师缺乏,青年教师教学素养亟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够强;教学管理的联动效率还不高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反思,需要统筹规划,健全体制和机制,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本科教育的四年是短暂的,但是对大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具备各种能力和全面的素质是教育工作者的心情和愿望,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我们不能把所有美好的愿望全部实现,那么,在本科教育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笔者认为,有5个方面的能力需要重点关注.

(一)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指发现并提出问题,掌握问题的不同观点,搜集相关材料,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最后提出最佳方案.过去,人们常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严谨性来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属于技能层面的,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属于素质层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具全面性和发展性.美国1项全国范围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大学教师认为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目标.[4]40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多种条件或途径:一是学生必须勤奋学习,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二是需要教师的辛勤付出,包括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种新问题等.三是教师必须用心设计考试题目,通过考试手段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如果考试仅仅是将课本的知识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内容复制为考试内容,实行“一次考试定终身”,而且考试题型多是选择题、简答题的话,那么,学生便会“死记硬背”,学习效果就不会好.四是学习和掌握跨学科知识.许多毕业生反映,相关相近的跨学科知识对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在学校学习时满足于学够学分就行了,错过了许多扩大知识的机会.学生应尽可能多学习相关相近学科专业的知识,用多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解释和理解现实生活的重要问题.许多研究表明,跨学科课程更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二)培养表达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准确、清晰、优美的表达能力是大学的重要目标,表达能力既包括语言表达,也包括文字表达.目前,网络知识的普及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现状也使学生不太注重自己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因学生更倾向于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认为这对就业很重要.其实,许多知名的大公司最看重的就是表达能力,把“良好的表达能力”作为聘用职员的首要条件.1975年,美国有25%的四年制私立大学生将“口头表达课”列为必修课,而到2000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40%.[4]612012年,笔者到石油厂矿企业进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调研,用人单位反映,许多毕业生有很好的想法,也具备较高的能力,但是语言表达不充分、不完整,文字写作能力也不高,错失了许多工作的机遇.笔者的校友们也认识到,表达能力不强,会影响到个人成长和事业的发展.


(三)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

大学的学习应是广泛而充实的,不是单纯为了就业而学习,应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广泛的兴趣,使他们能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这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有些兴趣是学术性的,例如历史、哲学,有些兴趣与艺术有关,如音乐、诗歌、绘画等,有些兴趣是体育运动的,如网球、游泳等.拥有广泛的兴趣有诸多益处,它可以拓宽看问题的视野,有助于思考善与恶、美与丑的问题,可以使生活不再了无兴趣.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是著名的科学家,他多才多艺,广泛的艺术爱好使他在攻克杂交水稻技术的枯燥过程中充满着快乐和灵感,使他在自然科学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了艺术浪花的启迪.

(四)培养国际化知识和视野

所谓国际化知识和视野主要是指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规则、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培养国际化知识和视野需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国外高校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丰富国际知识,开阔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笔者所在学校目前的国际化水平还不高,还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积累的过程,但是不能停步.石油石化行业国际化程度非常高,从上世纪末中国石油的发展战略就是利用两种资源走向国际,目前,许多石油企业和大量毕业生都在国外石油石化第一线发展.因此,向学生提供国际基本的知识储备和进行前瞻性的能力培养,是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

(五)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

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最重要、最有价值,它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特别重视学生的素养和精神层面的培育和熏陶,这比多让学生听一门课程更重要.在这个问题上,师生之间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许多教师认为,只要传授知识,完成教学工作量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课程教学中很少有意识地把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探索科学的精神品质传授给学生.许多知名的学者,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涉及一些后来以此成名的学科领域,究其原因,关键是他们具有一种奋发有为、永不止步的精神,这种精神驱使着他们不断去学习、不断去创新.

三、构建本科教育的培养体系

本科教育是体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实力的基础,也是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持续发展的关键.打造高水平的本科教育既是笔者所在学校保持传统优势的需要,也是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要.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竞争加剧的现实,面对创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总结中国石油大学60年的史和经验,审视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及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笔者提出了“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的新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一)办学定位的三条主线(即“三型”)

一是实施精英型本科教育,这是笔者所在学校作为全国重点大学的使命和要求,也是应对高等教育竞争的需要.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走进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但是每一所高校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角色并不相同.虽然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低了,但是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必须承担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培养人才的标准不能降低,质量必须保证.传统意义的精英教育的内涵包括入学率和学生的选拔方式,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笔者在这里所讲的精英教育是一种价值取向,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社会的中坚骨干,精英不是身居高位,而是引领潮流.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培养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不论你做什么工作,即使在最基层工作,也要能够做得最优秀.

二是实施特色型本科教育,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具有60年史的见证和要求,也是学校体现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没有特色就没有质量和水平,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存的空间.特色包括办学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等等.学校要依据自身的文化积淀、学术传统、学科优势以及区域和行业特点,顺应形势发展,不断凝炼特色、巩固特色、发展特色.特色型的本科教育体现三个层次:首先是学校层面的特色.体现办学质量的高水平,体现办学传统和对优势的传承,体现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特色.其次是学院层面的特色.各个学院的史不同,条件不同,培养对象和目标不同,在本科教育方面应有不同的特色.再次是学生个体的特色.在达到学校统一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学生个体应该形成不同的特色群体.

三是推进研究型本科教育,这是笔者所在学校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和要求,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没有本科教育的研究型,就不可能实现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有的人认为本科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只要基础扎实就可以了,上研究生阶段再搞研究、再注重创新.殊不知,人才成长的规律不同于树木嫁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应该从娃娃抓起.在美国,幼儿园里的教师就让孩子在课堂上讲述小兔子的作息规律是什么、家里的宠物(如狗)喜欢吃什么食物等等,这种从小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孩子们长大之后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研究型本科教育不是增加几门研究性的课程,而是要建立完整配套的研究型教学体系.笔者所在学校要办成研究型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教学模式从师道尊严的灌输式向教学相长的研究式转变;二是学习模式从复制和记忆为主的方式向研究和创新为主的方式转变.(二)培养目标的三条主线(即“三化”)

一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化成长.学校的责任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每一个进入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都是我们培养和怎么写作的对象.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有所成,这是教育全面化的要求.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首要的平台就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个培养方案应该科学规划,严格实施,以保证所有学生达到合格标准.

二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人的个性有差异,兴趣点有不同,大学教育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和个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不同个性的人都能找到发挥特长、张扬个性的舞台.过去我们的教育同步化、同质化比较严重,教育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影响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挥.要实现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这个培养目标,首要的平台就是学校应制定大学生自主发展计划,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制度保证.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等,都是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条件.[5]

三是促进优秀学生的最大化成长.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比较关注的是中等生或差生,认为优秀的学生不用教,也会认真地学习,这是过去我们教育的薄弱环节.让最优秀的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最优秀的学生跑在高速路上”是大学的责任.据统计,1980―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鲁斯卡奖、沃尔夫奖、菲尔兹奖等重要的国际科技大奖的497名科学家中,没有一名中国国籍的科学家.[6]著名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认为,我们缺乏优秀人才,其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做到位,中国现在的教育就像从大锅里盛出一点饭,比较平均地分给所有人.[7]美国人认为:世界上的人才和相应的工作都是呈金字塔型分布的,而塔尖上那5%的工作,是由最具创造能力的5%的高端人才完成的.美国的教育目标,就是把这5%的人才牢牢抓在手中.[8]

(三)教学方式的三条主线(即“三性”)

一是倡导教师的教学是学习性教学.学习性教学具有专业性、主动性、创新性和竞争性的特点,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要强调的是,教师如何才能拥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水应该是活水,而不是死水.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合作式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源和总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素养,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教师自主创新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是倡导学生的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研究性、创新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研究型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这里的“实践”,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讨论型学习等等,包括开展活泼的课堂讨论,共同研究方案等,而且根据学科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是倡导师生之间的开放流.开放流具有平等性、开放性、自由性和启发性的特点,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交流,教学相长,互相促进.教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也是伙伴关系.课堂上的启发教育,课余的朋友式的交流,对师生双方都是需要的.

“精英型、特色型、研究型”主要体现办学定位,“全面化、个性化、最大化”主要体现培养目标,“学习性、研究性、开放性”主要体现教学方式,以“三型、三化、三性”组成的“三三三”培养体系,是从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三个维度上建立起来的完整结构,其既蕴含了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又指明了笔者所在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上述三个内容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构成了笔者所在学校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见图1.

图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构架

四、推进本科教育的工作策略

推进本科教育,需要做到“顶天入地”.所谓“顶天”,就是我们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要眼光高远、视野开阔、思想超前;所谓“入地”,就是要把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使思想落地,让理念开花.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一二三”工作策略.

(一)贯穿一条主线

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始终贯穿“三三三”本科培养体系这条主线,不仅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三三三”本科培养体系的内涵本质,把其作为办学理念融化在思想和意识中,而且还要在工作中找到推进“三三三”的平台和抓手,落实在具体的方案和行动中.笔者所在学校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其指导思想就是以打造“精英型、特色型、研究型”本科教育为统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化、个性化、最大化”发展为根本,以实施“学习性、研究性、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为依托,制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系统全面、措施有力、效果明显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三三三”本科培养体系的落实平台.

(二)坚持两个两手抓

应一手抓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基本环节,抓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一手抓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抓目标的落实和措施的跟进.本科教育,关键是做好基础性工作,尤其是抓好教学基本建设,包括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等,这是根本和首要的任务,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是不仅如此,还要抓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这是推进工作的动力和源泉.发展是硬道理,没有教学改革的深入,就不会有发展.要紧密结合学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明确教学改革的项目和目标,矢志不渝地推进教学改革.同时,要有意识地及时促进有优势、有特色、有成效的教学改革项目向教学成果方向转化,通过凝练和总结,使教学改革的成效得以固化和提升,推动教学工作不断上层次、上水平.

(三)实现三个转变

由以定性评价为主,转向以定量评价为主;由以自我主观评价为主,转向以外界客观评价为主;由以目标评价为主,转向以过程评价为主.由定性评价为主,转向以定量评价为主.过去对教学的评价过多地使用定性的语言和结论,往往是教学改革“有明显的成效”,学生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活动“秩序井然”等等,为何下这样的结论?依据是什么?教学工作本身是一项软性的工作,正因如此,需要用硬性的定量数据来说明.强调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明,但不是唯数据论,没有量化的标准就谈不上科学和准确.用什么数据来说明本科教育得到了重视,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呢?至少要统计教授上课率、教师调课率、教学事故率、学生学籍变动率、教学基层组织活动开展情况等一系列数据,如果一个高校的教授上课率较低、教师调课率较频繁、教学事故率较高,这能说明这所高校的本科教育得到了重视吗?

由自我主观评价为主,转向以外界客观评价为主.对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学工作取得的成效,究竟谁最有发言权?过去我们常常自圆其说,自己说自己的好,满足于自我评价、自我陶醉.自我评价是必要的,但不是完整的,也不是最有说服力的.对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来自4个方面的评价:一是用人单位;二是社会机构;三是毕业生自身;四是学校自我.2012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建立了“一白两蓝”评价体系.“一白”:是本科教育质量报告(白皮书).“两蓝”:一是毕业生本科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蓝皮书);二是年度院部本科教学贡献度评估报告(蓝皮书).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访谈、定量数据评价,从定量到定性、从硬件到软件、从主体到客体,多方面、多角度地对本科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价.

由目标评价为主,转向以过程评价为主.人的培养过程不同于工厂的生产过程,不能以最终的结果来衡量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把整个过程纳入评价体系中.应通过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来规范和加强培养的过程管理,通过连续和不间断的过程控制促使培养目标的实现.例如,我们现在实行的考试方式,往往是“一考定终身”,不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增量的考查.以目标评价为主容易造成学生更注重最后的结果,而放松平时的学习过程.我们推进考试改革,首先要改变“平时不用心,期末搞突击,一张卷子定结果”的考试方法,让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最终成绩一般由期中、期末和平时的讨论、作业、测验3部分组成,考试内容以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考试方法应灵活多样.通过重视过程评价促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提高.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笔者所在学校以“三三三”本科培养体系为总体目标,以实施“一二三”为工作策略,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促进本科教育再上新水平,再创新辉煌,为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搭建扎实宽厚的发展平台.

高水平型大学视角下的本科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注释:

①参见教育部的《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年4号文件).

②参见《浙江大学全方位进行本科生培养体制改革》一文,载于2013年10月出版的《高教领导参考》(内刊).

③参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10月编制的《教育部直属高校2011年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大学应该回归其本义[N].光明日报,20130612(5).

[2]刘华东.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要务[J].中国高教研究,2012(7):6971.

[3]李玉兰.研究型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本科教育[N].光明日报,20130617(6).

[4]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M].侯定凯,梁爽,陈琼琼,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刘华东.构建“三三三”培养体系推进本科教育迈向更高目标[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3436.

[6]刘彭芝.对拔尖创新人才要早发现早培养[N].光明日报,20111107(16).

[7]叶铁桥,丘成桐.其实中国学生在数学上的基本功并没有那么好[N].中国青年报,20120110(0204).

[8]唐小为.美国教育:抓牢塔尖上的5%[N].光明日报,20130415(13).

[责任编辑:王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