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刍

点赞:3956 浏览:137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在继承前代选本形态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与拓新.在分门别类、以类相从方面,宋代文学选本对作品的分类依据更为多样,类目更为细密;在层级结构方面,宋代文学选本的层级结构方式更为灵活,既有对前代二元层级结构的翻转,又更多地采用一元层级结构;在区分等次方面,宋代文学选本对作品的区分既有等级分明、壁垒森严者,又有纯为逞才竞技而排列名次者.宋代文学选本这种既相对稳定,又创意出新、灵活多变的文本形态,对后世文学选本的编纂多有启发、示范之功.

关 键 词:宋代;文学选本;分体编录;依人系编;分门别类

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14)01017105

作为一种富含批评意义的文学文本,文学选本在逻辑层面上可以被折解为物质外壳和理论内核:物质外壳是指选本赖以存在并承载其功能的文本样态,也就是选本的形态;理论内核则主要指选本的文学批评功能.就选本形态而言,选家依照一定的择录标准将作品挑选出来之后,接下来就要以某种体例将作品编排成集,以某种文本样态正式呈现于读者面前.通过对某一历史阶段选本编排体例和文本样态的考察,我们可以观照此期选本编纂活动的进化程度及其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选本演进过程中的地位与价值.宋代文学选本数量繁富、门类广泛、形态多样、特色明晰①,在其编纂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但目前学界对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尚无全面、系统之阐论,本文拟对此略作探析,以为美芹之献.通过翻检现存宋代文学选本,不难发现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在继承前代选本形态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与拓新.具体而言,可以将其析分为单一形态与复合形态两种类型②.

一、单一形态:分体编录、依人系篇与分门别类单一形态具体包括分体编录、依人系篇与分门别类三种文本样态,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选本的三种基本形态.

(一)分体编录

对文体的区分,源于人们对文学自身特质认识的深化,是文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较早明晰而具体地对文体进行辨析的是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在文中将文体分为四类八种,提出:“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1](720)此后人们对文体的辨析越来越细密,如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论及33种文体,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分文体为59类,徐师曾《文体明辨》分文体为127类.而随着对文体区分与辨析的深入,文学选本亦将区别不同文体进行选编著录――即分体编录――作为最重要的一种编纂体例与文本样态.在古人看来,选文编集,通过分体编录的方式为所收之文正名定份至关重要、无可轻忽,所谓“才量学文,宜正体制”[2](650)、“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3](77).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选本始于挚虞《文章流别集》,该集之体例即为分体编录,《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小序云:“文籍日兴,散无统纪,于是总集作焉等体例所成,以挚虞《流别》为始.其书虽佚,其论尚散见《艺文类聚》中,盖分体编录者也.”[4](1685)

宋代文学选本,采用分体编录方式的非常普遍,一些重要的大型选本多用此法,如《唐文粹》与《皇朝文鉴》.《唐文粹》全书100卷,选录作品两千余篇,分为26种文体,即古赋、古今乐章、乐府辞、古调歌篇、颂、赞、表、书奏、疏、奏状、檄、露布、制策、文、论、议、古文、碑、铭一、记、箴、诫、铭二、书、序、传录纪事.《皇朝文鉴》全书150卷,选录作品两千五百余篇,分为59种文体,即赋、律赋、四言古诗、乐府歌行、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杂体、骚、诏、敕、赦文、册、御、批答、制、诰、奏疏、表、笺、箴、铭、颂、赞、碑文、记、序、论、义、策、议、说、戒、制策、说书、经义、书、启、策问、杂著、对问、移文、连珠、琴操、上梁文、书判、题跋、乐语、祭文、谥议、行状、墓志、墓表、神道碑铭、传、露布.

此外,如江钿《圣宋文海》,《郡斋读书志》卷四下谓:“辑本朝诸公所著赋、诗、表、启、书、论、说、述、议、记、序、传、文、赞、颂、铭、碑、制、诏、疏、词、志、挽、祭、祷文,凡三十八门.”[5](卷四下)林之奇编、吕祖谦集注《东莱集注类编观澜文集》,选录古今诗文数百篇,分为赋、诗、歌、行、序、引、论、记、书、启、表、疏、传、赞、箴、颂、碑、铭16体.王霆震《新刻诸儒批点古文集成》,分序、记、书、表、论、铭、封事、疏状、图、解、辩、原、辞、议、问答、设喻等若干体.

总的来看,宋代分体编录的文学选本对文体的划分与归类并无统一之原则,显然是依据各集收文数量及所收之文的具体情况来加以归类,所谓“唯检测文以辩体,非立体而选文”[3](78),故而分类情况显得较为芜杂,如由于分类标准不统一、逻辑层面不统一造成的分类交叉与重叠等,表现出宋代文体区分及选本编纂的一种摸索状态.这种摸索,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郭英德先生在《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刍议》一文中说:“中国古代的文体归类大致采用‘因文立体’的路数,亦即不是先设定文类的逻辑体系,然后对单篇文章进行‘对号入座’式的归类;而是相反,先有单篇文章的创作,后有多篇文章因其自身形态或功能的相似性而‘以类相从’,并为之确立‘类名’等就其逻辑方法而言,前者运用的是归纳法,后者运用的是演绎法.正因为中国古代的文体分类采用‘因文立体’的路数,因此才出现了不同时代文体分类纷繁琐杂的局面.”[6](24)


(二)依人系篇

魏晋以来文学自觉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创作个性化与对作家个性认识的渐趋明晰.在魏晋以前,由于作家人格精神上独立意识的欠缺,作家的创作个性亦往往为群体风格所遮蔽;魏晋以来,随着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审美的自觉,作家的创作个性日益凸显,对作家个性的理论认识亦随之明晰,如曹丕《典论论文》云:“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认为,正是由于作家个性、气质的不同,文章才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才会有不同的成就;作家的个性、气质具有相对的恒定性,非人力可以强行造成或改变,故而“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还具体指出了其时建安作家的不同创作个性:“应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1](720)其后刘勰继承了曹丕的“文气说”并有所发展,《文心雕龙风骨》云:“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等故魏文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故其论孔融,则云体气高妙;论徐干,则云时有齐气;论刘桢,则云有逸气等笔墨之性,殆不可胜,并重气之旨也.”[2](513)对作家创作个性之理论认识的明晰,使得选家在确定选本的文本样态时,有了新的选择、新的路数.在最初的分体编录之外,一些选家开始依人系篇,以期在选本中更加突出作家的创作个性.据现有资料,最迟在唐初已经出现了依人系篇的选本,如初唐崔融《珠英学士集》,《郡斋读书志》卷四下云:“右唐武后朝诏武三思等修《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预修书者凡四十七人,崔融编集其所赋诗,各题爵里,以官班为次,融为之序.”[5](卷四下)据“以官班为次”语,该集当是依人系篇.从现存的“唐人选唐诗”十种来看,大部分都是依人系篇的,如元结《箧中集》、殷《河岳英灵集》、芮挺章《国秀集》、令狐楚《御览诗》、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姚合《极玄集》、韦庄《又玄集》,为了突出作家的创作个性,有些选本还在各家名下附以评语或小传,如《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在入选诸家姓名下附有对作家的评语,《极玄集》所选诸家名下均系以小传.这样一种依人系篇、兼以作家述评的处理方式,大大强化了选本的文学批评功能.

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宋代文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宋代文学选本中,亦多有依人系篇者,如:《九僧诗集》,录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9人之诗.《圣宋文选全集》,今存32卷,所选皆北宋之文,欧阳永叔(修)2卷,司马君实(光)3卷,范希文(仲淹)1卷,王禹1卷,孙明复(复)2卷,王介甫(安石)2卷,余元度(靖)1卷,曾子固(巩)2卷,石守道(介)3卷,李邦直(清臣)5卷,唐子西(庚)1卷,张文潜(耒)7卷,黄鲁直(庭坚)1卷,陈莹中()1卷.吕祖谦《古文关键》,原书2卷,上卷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3家,下卷选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张耒5家,共63篇.邵浩《坡门酬唱集》,共23卷,前16卷为苏轼诗,17~20卷为苏辙诗,21~23卷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等人诗,其他别有继和

者,亦皆附入.陈起《中兴群公吟稿戊集》,该集乃陈起编刊之《中兴群公吟稿》的一部分,《吟稿》全集凡48卷,录153人之诗,此乃其残帙,存7卷,卷1~3录戴复古诗141首,卷4~5录高九万诗114首,卷6录姜夔诗49首,卷7录严坦叔诗118首[7].

从这些选本在当时及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来看,由于采用依人系篇的编排方式,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入选作家的个性特色,对入选作家个体及作家群体名声之传布起到了极大的彰显、推动或巩固、凝定作用,比如《九僧诗集》之于“九僧”、《古文关键》之于“唐宋八大家”、《坡门酬唱集》之于苏门文人群等.

(三)分门别类

分门别类、以类相从,是人们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组织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选家在编纂选本时,要将所选作品进行区分、编排(组织),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分门别类的方式.上面论及之分体编录、依人系篇实际上都可以算作分门别类、以类相从的一种形式,因为无论是“体”,还是“人”,当其被选家作为一种编排作品的参照物的时候,它(他、她)就具有了类别属性,只不过,相对于其他的类,“体”与“人”是两种相对较为特殊的类.此处所论之分门别类、以类相从,乃指“体”与“人”之外的一般类别.

宋代文学选本中,采用分门别类、以类相从之法进行编排者甚众,如宋绶、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全书46卷,前42卷依节日次序分类编排(末4卷分咏1~12月),依次为:元日、立春、人日、上元、晦日、中和节、春分、春社、寒食、清明、上巳、春尽日、端午、夏至、伏日、立秋、七夕、中元、秋分、秋社、中秋、重阳、立冬、冬至、除夜.孙绍远《声画集》,选家自序云:“择其为画而作者编成一集,分二十六门,为八卷,名之曰《声画》,用有声画、无声诗之意也.”[8](卷首)魏天应编、林子长注《论学绳尺》,共10卷,收文156篇,每两篇立为一格(类),如立说贯题格、贯二为一格、推原本文格、立说尊题格、指切要字格、指题要字格、就题摘字格、就题生意格等等,共88格(类).佚名《策学绳尺》,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卷一九谓其10卷,有兵、财、政治、儒术等类.佚名《十先生奥论》,共40卷,分历代圣君论、时政论、六经论、性理论、考古论、治道论、进论等若干类.

从上举诸例可以见出,宋代文学选本在采用分门别类、以类相从的编排方式时,虽多以所收作品的题材内容为分类依据,但也出现了《论学绳尺》这样以作品的写作范式为分类依据者,而且其将试论的写作范式归为88类,分类之细密周全,令人叹为观止,这反映出宋代选本编纂在分类方法上较之前代有了新的变化与突破.

二、复合形态:层级结构与区分等次

除了分体编录、依人系篇、分门别类这三种单一形态外,宋代文学选本还经常呈现出层垒叠加、更张重组的复合形态.这种复合形态又具体表现为层级结构与区分等次两种情形.

层级结构

对于某些规模较大的选本,分体编录、依人系篇、分门别类的单一结构不足以使入选作家作品的编排达到条分缕析、整饬有序的效果,此时选家就会将几种单一结构加以整合,进而形成一种层级结构.现存最早的文学选本萧统《文选》采用的就是层级结构,它首先分体编录,将所选作品纳入39类文体;然后对某些重要的文体,依所收作品的题材内容加以分门别类,如赋分京都、郊祀、耕藉、畋猎、纪行、游览、宫殿、江海、物色、鸟兽、志、哀伤、论文、音乐、情15类,诗分补亡、述德、劝励、献诗、公宴、祖饯、咏史、百一、游仙、招隐、反招隐、游览、咏怀、临终、哀伤、赠答、军旅、军戎、郊庙、乐府、挽歌、杂歌、杂诗、杂拟24类.

宋代文学选本多上承《文选》体例,采用这种先分体、再分类的层级结构.如《文苑英华》,全书1000卷,作者近2200人,作品近2万篇,面对如此浩繁的编排对象,选家先将所收作品归入39种文体,即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策问、策、判、表、笺、状、檄、露布、弹文、移文、启、书、疏、序、论、议、连珠、喻对、颂、赞、铭、箴、传、记、谥册文、哀册文、谥议、诔、碑、志、墓表、行状、祭文;然后在各体之下按内容题材分门别类,如赋分为42种,即天象、岁时、地类、水、帝德、京都、邑居、宫室、苑囿、朝会、祀、行幸、讽谕、儒学、军旅、治道、耕籍、田、农附、乐、杂伎、饮食、符瑞、人事、志道、射博奕、工艺、器用、服章、画图、室、丝帛、舟车、薪火、畋渔、道释、纪行、游览、哀伤、鸟兽、虫鱼、草木;由于所收作品数目庞大,选家又对第二层级之类别再次析分,如赋之第一类为天象,天象又分为26小类,即天、日、月、星、星斗、天河、云、风、雨、露、霜、雪、雷、电、霞、雾、虹、天仪、大衍、律管、气、象、空、光、明、骄阳.这样,全书就形成了一个由文体、门类、小类三个层级构成的复合结构.其他如《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会稽掇英总集》、《成都文类》亦皆采用先分体、再分类的层级结构.

也有选本将《文选》创立的文体、类别二元层级结构加以翻转,转而采用先分类、再分体的编排结构.如《瀛奎律髓》,方回首先按诗歌题材内容、体式等将入选诗歌分为登览、朝省、怀古、庭宇、升平、宦情、风怀、宴集、老寿、春日、夏日、秋日、冬日、晨朝、暮夜、节序、晴雨、茶、酒、梅花、雪、月、闲适、送别、拗字、变体、着题、陵庙、旅况、边塞、宫阃、忠愤、山岩、川泉、庭宇、论诗、技艺、远外、消遣、兄弟、子息、寄赠、迁谪、疾病、感旧、侠少、释梵、仙逸、伤悼49类,然后于各类之下再分五言、七言二体.

与上述二元层级结构不同,有的选本采用的是一元层级结构,即门下分类、类下分目.如《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首先将入选作品分为时令、节候、气候、昼夜、百花、竹木、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音乐、禽兽、昆虫、人品、宴赏、性适、□□、仕宦、投献、□□、庆寿、庆贺、干求、馈送、谢惠、谢馈送26门,然后对各门进行分类,如仕宦门分为朝见、禁直、下直、从驾、赴任、官舍、满替、休致、罢任、贬高、贬谪放还11类,庆贺门分为贺除擢、贺再任、贺功赏、贺致政、贺新娶、贺生子、贺荣居、仕宦杂贺8类.

此外,如《宋大诏令集》,先分帝统、皇太后、妃嫔、亲王、皇女、宰相、典礼、政事等17门,门下分类,类下分目,目下又设子目,《直斋书录解题》卷五谓其“分门别类,凡目至为详也”[9](134).《宋朝诸臣奏议》,先分为君道、帝系、天道、百官、儒学、礼乐、赏刑、财赋、兵制、方域、边防、总议等12门,每门之下再分若干类,共112类.宋赵希《宋朝诸臣奏议序》:“辑我朝之群公先正忠言嘉谋,粹为一编,汇分胪别,冠君道,附边防,而以总论脉络之.凡天人之感通,邪正之区别,内外之修攘,刑赏之惩劝,利害之罢行,官民兵财之机括,礼乐刑政之纲目,靡所不载.”[10](1725)

区分等次

尊卑有等、亲疏有序是中国古代宗法礼义秩序的基本规范,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社会由此形成一种等次分明的差序格局,在这一格局之下,人们的言论和行为都要受到约束和规范,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礼记曲礼上》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11](14)

这种尊卑有等、亲疏有序的宗法礼义秩序和等次分明的社会差序格局,对古代文学选本的编纂行为及文本样态也有明显影响.选家编纂选本,一定是受到某种动因的驱动,为了实现这种动因,选家在选编作家作品时,心目中都会按照自己的评判标准,对这些作家作品作出优劣高下的区分并进而作出选择――对实现编纂动因有利的作家作品自然会多所青睐,对实现编纂动因不利的作家作品则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或遮蔽,而所有这些,最终都会通过选本的文本样态呈现出来.

在宋代以前,选家一般不直接对作家作品进行等次的划分,而是主要通过入选作品的数量多少来体现,由入选作品的数量差别来间接呈现选家心目中作家作品优劣高下的不同.但到了宋代,由于理学之风昌炽,不少选本受到理学思想的浸淫,开始对作家作品进行直接的等次划分,并通过选本的文本样态直接呈现出来,这些选本对所收作家作品的编排既不采用分体编录、依人系篇、分门别类的单一形态,也不采用多元复合的层级结构,而是将文体、作家、作品类别等打乱重组,一切以尊卑等级为准,对作家作品划分等次、区别对待,形成选本编纂中的一道别样景观.如《诗准诗翼》,其编纂源于朱熹诗分三等、别为二端之说,全书采用先分等、再分级的方式,首先将入选作品分为“诗准”、“诗翼”两个等次――“诗准”为上等,乃“诗之根本准则”,“诗翼”为下等,乃诗之“羽翼舆卫”.然后再进一步对“诗准”、“诗翼”进行分级,“诗准”共4卷,即4个级别――古谣歌词(包括诗歌正体、谣体、讴体、诵体、谚体、逸诗、琴操)为第一级别,铭体、祝辞、繇体、韵语为第二级别,陶渊明诗为第别,古乐府及其他汉、魏、晋、宋古诗为第四级别;“诗翼”共4卷,亦即4个级别――李白、杜甫所作古风为第一级别,唐代其他诗人所作古风为第二级别,苏轼、黄庭坚所作古风为第别,宋代其他诗人所作古风为第四级别.按王柏序中所述,“诗准”的4个级别、“诗翼”的4个级别,共8个级别,总体上又可归为3个大的等次――“诗准”为1个等次,“诗翼”中唐人古风和宋人古风各为1个等次.如此,方与朱熹诗分三等、别为二端之说相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对作家作品区分等次的选本中也有不受理学牢笼者,如《月泉吟社》,作为一场诗歌竞赛的产物,该集虽亦对所收作品划定名次,依次

排列,但这种编排只是反映文学竞技的结果,并无多少文学之外的附加意义.月泉吟社是宋亡后遗民所立之诗社,创立者吴渭乃浦江(今属浙江)人,字清翁,号潜斋,宋时曾为义乌县令,入元后退居吴溪.吴渭创立诗社后,延请乡里遗老方凤、谢皋、吴思齐等主持社事.至元丙戌(1286),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征集五、七言律诗,至次年正月望日收卷,共得诗2735卷,选中280名,并将前60名所作之72首诗及其余诸人之佳句汇为一卷,并其事之始末,刻板刊行,名《月泉吟社》.该集卷首载社约、题意、誓文、诗评,次列60人之诗,按名次排列,各为评点,次为摘句,次为赏格及送赏启,次为诸人覆启.

总体来看,宋代文学选本的文本形态既有对前代选本的继承,又多有变化、拓新之处.比如在分门别类、以类相从方面,宋代文学选本对作品的分类依据更为多样,类目更为细密;在层级结构方面,宋代文学选本的层级结构方式更为灵活,既有对前代二元层级结构的翻转,又更多地采用一元层级结构;在区分等次方面,宋代文学选本对作品的区分既有等级分明、壁垒森严者,又有纯为逞才竞技而排列名次者.宋代文学选本这种既相对稳定,又创意出新、灵活多变的文本形态,对后世文学选本的编纂多有启发、示范之功.

注释:

①关于宋代文学选本的产生背景、时代分布、基本概况及发展演进,参邓建《宋代选本的演进与分期》(《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②宋代文学选本还出现了新兴的评点形态,即在选本中附加评点(圈点和评注).评点形态可视为单一形态和复合形态的衍生形态,因为此类选本对入选作品的编排也无外乎单一形态和复合形态2种情况,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再附以评点.宋代文学选本中的评点情况比较复杂,笔者另有专文讨论,详参邓建《宋代文学选本中的评点形态及其演进》(《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